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铀矿接尘人员矽肺发生流行病特点,并提出应对的措施。方法对矽肺病患者进行单因素病理学分析,主要分为核工业矿山与地质系统、纯轴矿与混轴矿接尘,对患者的发病年龄、发病工龄、死亡年龄、病程等进行整合对比分析,从中了解铀矿接尘人员矽肺发生的流行病特点,探讨应对策略。结果根据统计分析,地质系统铀矿接尘人员矽肺的发病年龄平均在(40.2±3.6)岁、发病工龄在(9.8±2.3)年,矿山系统铀矿接尘人员矽肺的发病年龄平均在(43.2±3.4)岁、发病工龄在(14.8±2.5)年,地质系统铀矿接尘人员的发病年龄和发病工龄均要更短;同时,地质系统铀矿接尘人员矽肺的病程为(15.2±2.7)年,死亡年龄在(53.9±3.8)岁,矿山系统铀矿接尘人员的病程为(12.4±2.7)年,死亡年龄在(50.4±3.1)岁。纯轴矿与混轴矿接尘人员的发病年龄、发病工龄、死亡年龄、病程等也有所不同。结论铀矿接尘人员矽肺发生受到工作环境、接触粉尘的化学性质等有关,工作人员要对不同环境不同的粉尘做好预防措施,加强卫生监督力度,并定期检查身体,切实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 标签: 铀矿接尘人员 矽肺 流行病学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医学免疫检验技术对高危妊娠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进行产前检查孕妇共160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参照组80例孕妇,进行常规产前检查,研究组80例孕妇,应用医学免疫检验技术。通过相关统计学来对比分析两组检查方式对高危妊娠发生率的影响。结果:研究组发生微生物感染率为1.25%,乙肝发生率为1.25%,总发生率为2.5%,而参照组发生微生物感染率为3.75%,梅毒发生率为2.5%,乙肝发生率为3.75%,HIV发生率为1.25%,总发生率为11.25%,研究组的高危妊娠总发生率(2.5%)明显比参照组(11.25%)低,(P<0.05)。结论:孕妇在产前进行医学免疫检验,可以有效降低高危妊娠发生率,从而保障母婴生命安全,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医学免疫学 检验技术 高危妊娠发生率 影响观察
  • 简介:肝细胞性肝癌(HCC)占我国癌症死亡的第2位[1].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产生是一个多因素参与,多步骤发生的过程.其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为其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长时间来,人们对HBV如何导致HCC的发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结合文献,围绕细胞及分子生物几个焦点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HCC发生的一种可能模式.

  • 标签: 肝细胞癌 分子生物学 细胞学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组织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 收集 149例胎盘病理结果提示绒毛膜羊膜炎的新生儿临床资料,对新生儿的出生胎龄、分娩方式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对与新生儿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39例新生儿发生感染,新生儿分娩方式、出生体重、羊水性状、羊水量、胎盘胎膜分泌物培养、胎儿窘迫、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等因素不同时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明显不同,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 ( P<0. 05)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阴道助产、胎盘胎膜分泌物培养阳性、胎儿窘迫及临床绒毛膜羊膜炎是组织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感染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 P<0. 05) 。结论 阴道助产、胎盘胎膜分泌物培养阳性、胎儿窘迫及临床绒毛膜羊膜炎是组织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感染的高危因素,如存在以上高危因素应积极进行干预以预防和降低新生儿感染发生率。

  • 标签: 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 新生儿感染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组织发生机制。方法总结CFT患者13例资料,通过分析其组织形态特点与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来进行探讨。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增大的肿块,均为单发性肿块且手术切除后无复发。影像结果表现为界限清楚的无包膜肿块(实质内散高密度的钙化灶现象),肿瘤直径范围1cm-15cm,肿瘤切面存在淡黄色斑点形状的钙化灶(有沙粒感)。免疫化学表型分析结果显示肿块内梭形细胞表达波形蛋白(仅有1例表达CD34),与炎性组织不同的是CFT组织中lgG和lgG4被显著性表达(lgG4+/lgG+>50%),而lgG1和lgG3表达的细胞比较少见。结论CFT患者肿块的病理学特征比较突出,该类肿瘤可能是lgG4硬化性疾病中一种新的独立实体。CFT发病的重要诱因是随炎性病变或者创伤。

  • 标签: 钙化性,纤维性肿瘤,病理学特征,组织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电图参数和血清指标联合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选取了100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和血清指标测定,其中50名患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通过对比分析得出,QRS波宽度、ST段抬高、T波倒置、心房颤动、肌钙蛋白T和BNP等指标在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时的显著性差异,并建立了一种联合模型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显示,联合模型的诊断准确率为85%,比单一指标的准确率更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电图参数 血清学指标 慢性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相信大部分朋友都有这样的感受,感觉心啊,在砰砰直跳,跳动的节拍很快,这就是心悸的感觉。心悸的感觉让大多数人都感到害怕,是不是自己得了什么病?在这里需要告诉大家的是,绝大部分的心悸都是不需要治疗处理的,并不严重。现在我们将引起心悸的原因告诉大家,当大家发生心悸时,不那么惊慌,同时,当出现严重的心悸时,大家可以及时就医,避免耽误病情。

  • 标签: 心悸 机理 就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中期孕妇血清筛查唐氏综合征高风险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行唐氏综合征血清筛查的孕中期孕妇5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通过结合孕妇年龄、孕周及体重等指标判断发生唐氏综合征的风险,并分析其和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关系。结果唐氏血清筛查结果显示高危孕妇有5例,占10%;高危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与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均要显著高于低危孕妇(P<0.05)。结论孕中期孕妇血清筛查唐氏综合征高风险和不良妊娠结局存在一定关系,其是预判胎儿异常以及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方法。

  • 标签: 孕中期 血清学筛查 唐氏综合征 不良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发生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与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以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观察分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状况以及发生原因,进行有效的护理。结果本次研究中,发生并发症39例(占比30%),其中10例穿刺部位血肿(占比7.7%),3例迷走神经反射低血压(占比2.3%),4例尿潴留(占比3.1%),5例动、静脉瘘(占比3.8%),17例腰痛及全身不适(占比13.1%)。结论对介入治疗冠心病所发生的并发症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总结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冠心病 介入治疗 并发症 影响因素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近年来,整脊手法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在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但该结论有待验证.目的:探讨整脊手法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在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像特点.方法:将80例年龄9-16岁的儿童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分2组治疗,对照组(n=40)进行整脊手法治疗,治疗组(n=40)在整脊手法治疗基础上进行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植入治疗,整脊手法治疗每2d-次.治疗后3个月,采用X射线评估两组脊柱侧弯Cobb角,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评估疼痛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脊柱侧弯Cobb角均较低于治疗前(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的疗效率高于对照组(90%,73%,P〈0.05),治疗后3个月的腰椎及胸椎Cobb角明显低于对照组[胸椎:(17.32±3.98)°,(19.27±4.23)°;腰椎:(18.21±3.12)°,(23.25±4.64)°,P〈0.05],治疗后1,2,3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3.51±1.02),(1.15±0.57),(0.99±0.12)分;对照组:(5.01±1.31),(3.57±0.95),(1.46±0.64)分,P〈0.05];③结果表明,整脊手法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弯能改善患者脊柱功能,缓解患者疼痛.

  • 标签: 骨形态发生蛋白2纳米人工骨 特发性脊柱侧弯 整脊手法 应用效果 影像学特点 生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