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因及心衰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2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超声心电图对其病因及心衰类型进行分析。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冠心病高达63.75%、高血压占61.25%、高血压性心脏病占10.83%、肺源性心脏病占0.71%、风湿性心脏病占0.50%、贫血性心脏病占0.08%、先天性心脏病占0.13%、扩张型心肌病占0.58%、退行性心瓣膜病占0.63%、其他占0.25%;其中单个病因占25.42%、两个病因占52.08%、三个病因及以上占22.50%;其中舒张性心衰占49.17%、收缩性心衰占31.25%、混合性心衰19.58%。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常见病因以冠心病和高血压为主,其中占两种病因的患者高于单个病因和三个病因及以上,舒张性心衰患者多于收缩性心衰及混合性心衰。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老年 病因 心衰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对小儿营养不良类型与小儿贫血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探析。方法对从2015年1月—2017年12月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350例由于营养不良并有贫血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分析,将患儿的营养不良类型按照标准分为三类,分别为目前营养不良(120例)、过去营养不良(114例)和持续营养不良(116例),对三组患儿的贫血程度进行分析评估,各比较分析轻度、中度和重度贫血的比例。结果过去营养不良组的患儿贫血程度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贫血的比例分别为73.2%、15.8%和11.0%;目前营养不良组的比例分别为12.4%、79.9%和7.7%;持续营养不良组的比例分别为53.7%、24.6%和21.7%。过去营养不良类型的患儿贫血程度比较轻微,目前营养不良的患儿贫血程度主要是中度贫血,在重度贫血的患儿中,持续营养不良类型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结论患儿的营养不良类型不同,贫血程度也不同,两者之间有着密切关联,临床治疗过程中可通过监测血红蛋白指标,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治疗。

  • 标签: 小儿营养不良 贫血程度 关系探析
  • 简介:摘要:随着运动医学科研领域的不断发展,运动对骨骼肌纤维类型的影响受到了科研人士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尤其是在习总书记倡导“全民健身”的大环境下,对于足球运动员骨骼肌纤维类型的研究,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本文通过查阅足球运动的特点以及运动员肌纤维类型的研究资料,较系统地阐述了足球运动对肌纤维类型的影响因素,为足球运动员的训练提供了理论基础。

  • 标签: 肌纤维 足球运动 慢肌 快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部位及创伤类型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整形修复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析其受伤部位、创伤类型等的整形修复。结果本组患者中,不同损伤部位整形效果优良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中,切割伤的优良率为92.11%,显著高于其它损伤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部软组织损伤的损伤类型对修复效果的影响比较明显,在整形修复时应根据其类型及损伤的部位,遵循微创原则,按照相应解剖的要求修复创面,可以取得显著的整形修复效果。

  • 标签: 面部软组织损伤 损伤类型 损伤部位 整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粘接剂对玻璃纤维桩的粘接强度影响。方法:随机选取牙周病拔除的 60颗上颌单根前牙作为研究对象,在为其根管治疗后,做好玻璃纤维桩粘接的准备工作。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1组、 1组、 3组、 4组和 5组,对五组患者分别采用偶联剂 +Paracore粘接剂、 Paracore粘接剂、 Panavia F粘接剂 +偶联剂、 Panavia F粘接剂和偶联剂 +Multilink N粘接剂,对玻璃纤维桩进行粘接,于牙根中部将其切为层厚为 1.0mm的 2个切片,采用 Zwick Z100材料试验机对切片进行推出试验,详细记录失败载荷并计算粘结强度,采用显微镜对粘接失败类型进行观察。结果: 1组、 3组和 5组的粘接强度较高,且 1组、 3组和 5组的粘接强度差不明显,未出现根管牙本质内聚失败和 III类失败, 1组、 3组和 5组的混合失败类型较多, 2组和 4组的界面失败类型较多。结论:在粘接玻璃纤维桩前,应采用氢氟酸对玻璃纤维桩进行酸蚀,然后采用偶联剂对其进行粘接处理,从而提升玻璃纤维桩的粘接强度。

  • 标签: 粘结剂 玻璃纤维桩 粘接强度
  • 简介:阑尾炎是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急性阑尾炎较为多见,若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诊断或者治疗容易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严重的还会出现阑尾穿孔危及到患者的生命~([1])。临床上保守的药物治疗为首要的治疗方法,但是容易对合并脓肿且出现穿孔的患者手术时机被延误。影像学检查能够为阑尾炎类型的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针对上述情况,我院对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阑尾炎 不同类型 坏疽性 超声检查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血供类型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效果长期随访结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4例肝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血供类型将其分为海绵状肝血管瘤与非海绵状肝血管瘤,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32例,两组患者均行介入治疗,对比其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变化情况以及长期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效果显著,且海绵状肝血管瘤的长期随访结果优于非海绵状肝血管瘤。

  • 标签: 不同血供类型 肝血管瘤 介入治疗 长期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不同类型急性阑尾炎的效果,为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 2017年 5月 -2018年 6月期间收治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 9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总结手术操作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 9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及时处理后均痊愈出院。另外,患者手术用时短、术后恢复快。结论:基于乡镇医院医疗技术、设备的有限性,针对急性阑尾炎优选传统开腹手术治疗,为保证手术效果需强化围术期医疗工作。

  • 标签: 传统开腹手术 急性阑尾炎 手术时间 住院时间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类型植入物内固定方法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在我院骨科 2015年 12月— 2016年 12月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选取 100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并将其根据固定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前者采用石膏固定治疗,后者给予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随访 6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以及治疗 3个月的复位效果与腕关节功能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但两组治疗 1个月的骨折复位优良率与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比石膏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骨折的短期疗效更显著,且易操作、费用低、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 小夹板固定 石膏固定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介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83例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按其冠心病类型的不同分为研究组(45例慢性冠状动脉冠心病)与对照组(3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类型),两组均给予PCI治疗,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6min步行结果及心率等情况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介入术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疗效且安全性高。

  • 标签: 冠心病 介入术治疗 安全性 不同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7年6月4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通过相应的检查与手术证实,依据患者的类型将其分为腹膜型组(n=159)、卵巢型组(n=52)与混合型组(n=249),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后分别观察三组患者的病变部位、手术指征、痛经症状与r-AFS分期,并总结相应的临床意义。结果对于病变部位而言,腹膜型与混合型患者以双侧病变为主,占比分别为64.15%与74.70%,卵巢型患者以单侧病变为主,占比为21.15%;对于手术指征而言,腹膜型患者病症可与其他手术同时被发现,占比为96.23%,卵巢型与混合型患者多以单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主,占比分别为92.31%与100.00%;对于有无痛经症状而言,腹膜型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占比为85.53%,而卵巢型与混合型患者多出现痛经症状,占比分别为94.23%与83.53%;对于r-AFS分期而言,腹膜型与卵巢型患者多为早期子宫内膜异位病变,占比分别为99.37%与90.38%,而混合型患者多以晚期子宫内膜异位病变为主,占比为85.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因此需要准确的进行检测,如此才能准确的予以治疗。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 临床特点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173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RP水平,按照TOAST分型将患者分为硬化性脑梗死组(LAA组),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组(SAO组)、心源性脑梗死组(CE组)及不明原因脑梗死组(UE组),对比四组的CRP水平。结果CE组CRP阳性率为92.11%,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5),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其它三组(P<0.05),CO中毒患者CRP阳性率为100.00%,明显高于其它患者(P<0.05),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其它患者(P<0.05)。结论CRP在脑梗死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其水平因脑梗死类型不同,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 标签: 脑梗死 C-反应蛋白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半肝联合肝动脉切除治疗三种类型肝门胆管癌进行临床分析,并探讨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我院外科科室收治的45例采用半肝联合肝动脉切除疗法,对三种类型的肝门胆管癌进行临床研究,通过观察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12例患者的左半肝已采取手术进行切除,16例患者的右半肝已采取手术进行切除,10例患者的左三叶已采取手术进行切除,7例患者的联合尾状叶已采取手术进行切除,在45例患者的手术中,所有患者均切除肝动脉。结果在本次研究中,依据癌化程度和细胞特性将其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三级癌症,其中高分化癌症占23例,中分化癌症占13例,低分化癌症占9例。这45例患者均采用半肝联合动脉切除法进行治疗,有12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占总治疗病例的26.67%。结论半肝联合肝动脉切除治疗三种类型肝门胆管癌具有较高的根治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质,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

  • 标签: 肝门部胆管癌 肝动脉切除 三种类型肝门胆管癌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