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在心脏外科监护室当中应用脑电双频指数结合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监测的目标镇静护理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首先,先选择在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这一年期间,在我医院接受治疗的施行心脏手术的病人100位。再根据医院给予病人的不同的护理方式,将这些病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常规护理组,有50位病人。另一组是康复护理组,也有50位病人。对于常规护理组的50位病人,施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的普通镇静护理手段,对于康复护理组的50位病人,应用脑电双频指数结合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监测的目标镇静护理方式,对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的病人在施行心脏手术后在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中的镇静效果,镇静之后病人生命体征指标改变和病人在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以及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留滞时间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康复护理组的病人在施行心脏手术之后在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中的镇静效果要显著比常规护理组的病人好,相关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的病人在手术后镇静时病人的生命体征指标改变较稳定,相关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大于0.05。康复护理组的病人在手术后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留滞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都要比常规护理组的病人短,相关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结论针对施行心脏手术之后的病人,在心脏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用脑电双频指数结合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监测的目标镇静护理方式安全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病人的镇静效果,降低病人在手术后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的留滞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保证相关医护工作的有效,值得在医学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脑电双频指数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目标性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和血压指标改善的药学干预对策。方法 例取了2016年9月~2018年12月期间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64例进行对照研究,采用就诊序列号单双分组法将患者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常规用药指导和综合药学干预。对两组药学服务满意度、药学干预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用药依从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和对比,总结药学干预对策并予以客观评价。结果 观察组药学服务满意度为98.78%,高于对照组的8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依从评分为(96.24±3.06)分,高于对照组的(82.07±3.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6%,低于对照组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学干预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学干预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药学服务满意度,有利于血压的平稳控制,建议实施和推广。

  • 标签: 药学干预 高血压患者 治疗依从性 血压指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凝血检验指标对弥漫血管内凝血患者诊断的意义。方法现随机选取2017年7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接诊的45例弥漫血管内凝血患者作为实验组,将同期来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对其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对两组受检者的凝血指标进行评估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AT-III、INR、PT、TT、Fbg、FDP、APTT等指标各项指标均远远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发现(P<0.05),存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弥漫血管内凝血患者在就医时,通过凝血检验指标进行检验,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被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凝血检验指标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纳米银抗菌水凝胶治疗阴道炎患者的有效及对炎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阴道炎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9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为对照组;另外39例给予纳米银抗菌水凝胶治疗,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炎症指标(包含有白细胞介素IL-1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结果观察组治疗后IL-1β、TGF-β1和MCP-1均低于对照组,其治疗有效率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阴道炎患者实施纳米银抗菌水凝胶疗法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炎指标,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纳米银抗菌水凝胶 阴道炎 有效性及 炎性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阶段目标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2月收治的 8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阶段目标护理,对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及锻炼依从进行观察。 结果:两组干预前的Fugl-meyer评定量表( FMA)评分无明显差异( P>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 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临床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临床检验的重要在临床医学中越来越突出。研究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现状。 方法: 分析了现阶段我院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能够为临床的试验人员提供参考,并且还可以识别、判断、监测、改正临床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结果: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是保证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具有可靠、真实、代表和科学的前提条件。 结论: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的标准化有利于医院提高临床检验质量和服务水平,是疾病治疗高效和患者生命安全的有利保障,对患者疾病的诊治和预后意义重大,应该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临床检验 质量控制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心内科建立中医特色护理指标的方法与应用效果。方法于2017年1月在心内科建立中医特色护理指标,在实施后的2017年和实施前的2016年各随机抽取300例患者,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建立实施中医特色护理指标后,其心内科患者的治愈率及死亡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施后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心内科建立并实施中医特色护理指标,可有效提升心内科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且显著提升患者或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应用效果较好。

  • 标签: 心内科 中医特色护理指标 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手术室不仅是医院进行一系列治疗的重要场所,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而质量评价是护理质量的关键环节,是衡量护理工作优劣的准则。利用护理质量评价不仅可以指导护理工作,同时还可以对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有促进和导向作用,是帮助改进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步骤和重要途径。但现阶段我国的质量评价指标存在很多不足和不当之处,在手术室护理的各个工作细节还存在一些缺陷。因此,本文通过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进行研究,运用患者填写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量表和专家函询的方式,建立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以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和应用价值。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 简介:摘要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主要适用于定量评价病人护理效果和护理质量,持续完善护理流程的质量控制方法。随着护理管理理念深入,护理人员以及病人逐步效果便十分重要。有分析认为敏感性指标管理方式不仅可客观分析护理质量,同时也可测量和改善护理质量。现主要选取我院病人为研究对象,分析敏感指标管理方式下的使用效果。

  • 标签: 创伤骨科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应用
  • 简介:摘要随着临床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临床检验的重要在临床医学中越来越突出。研究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现状。方法分析了现阶段我院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能够为临床的试验人员提供参考,并且还可以识别、判断、监测、改正临床试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结果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是保证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具有可靠、真实、代表和科学的前提条件。结论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的标准化有利于医院提高临床检验质量和服务水平,是疾病治疗高效和患者生命安全的有利保障,对患者疾病的诊治和预后意义重大,应该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临床检验 质量控制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状况跟患者在放疗期间的营养状况。方法研究对象是从我院接收并治疗的肿瘤放疗患者中随机的抽取220例,男性患者为105例,女性患者为115例,采用膳食调查法回顾分析患者的3d膳食状况,并且采用患者的住院病历和数据等进行分组,研究其血象的生化指标。结果在所研究的患者病例中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的营养不良率大,男性为23.63%,女性为20.00%,而大于等于50岁的患者组的影响不良率要远大于小于50岁组的患者;患者的膳食中能量的摄入量能够达到参考要求,而水果、蔬菜等食物严重不足,且奶类和豆类食物的摄入量仅为参考量的50%;患者的血象生化值指标能够符合正常的标准。结论患者的三大功能营养素基本满足要求,能够满足机体的能量所需,所以饮食结构不完善,需要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同时要搭配一定量的豆类食物和奶类食物,且注重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同时要加大钙的摄入量;经鉴定血象的生化指标能够满足放疗工作的需要。

  • 标签: 肿瘤放疗 身体营养状况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应用生化检验指标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5月该院收治的通过确诊的糖尿病患者54例,将其设置为实验组。并选取该院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54例,将其设置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生化检验指标检测,对比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尿素蛋白/尿肌酐(UALB/UC)、血胱抑素C(CysC)及视糖化血红蛋白(HbH1C)等各项指标水平及实验组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的阳性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CRP、UALB/UC、CysC及HbH1C等各项指标检测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CRP、UALB/UC、CysC及HbH1C等各项指标阳性率83.33%、87.04%、88.89、85.1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采用生化指标检测,能够显著的体现糖尿病各指标水平的变化,对糖尿病进行早期的诊断,对医生确诊病情并尽早的制定有效的治疗措施有非常重要意义。

  • 标签: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 生化检验指标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仔细探究冠心病患者应用不同血液检验指标的效果观察。 方法 回顾分析选择本院自 2017 年 7 月 -2019 年 1 月收取的 60 例冠心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此外在同一时间段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自愿者 60 例作为对照组。之后分别采用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象的早晨空腹 EDTA 抗凝血以及凝固血作为分析,其血量为 2ml ,在完成操作 2 小时后,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其两组人员的红细胞参数与血小板参数进行对比,应用全自动免疫仪对检查人员的心肌 标志物浓度进行检测。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 RDW 明显是高于对照组的,其数据差异性显著。 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 RDW 、 cTn I 、 hs-CTn T 、 CK-MB 、 cTn-T 等血液检测结果均高于正常的检测值,此外临床上可以将血液检测指标值作为患有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重要依据。

  • 标签: 冠心病 血液检验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多项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1月到2018年12月在本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患有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患者为对象进行观察,共54例,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n=27,常规护理)与早期组(n=27,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多项指标。结果早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很大(P<0.05)。结论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多项指标,可积极推广。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指标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中应用肾功能检验指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5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肾病情况将其分为 A组(肾病)与 B组(非肾病),每组各 25例。同时再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 25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研究人员的肾功能各项指标水平。结果: A组患者的血清肌酐( Scr)、血尿素氮 (BUN)及尿微量白蛋白 (m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B组患者与对照组的 Scr、 BUN及 mALB水平比较, P>0.05。结论:在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时可以将 Scr、 mALB作为检验指标,在判断糖尿病的发生与病情进展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推荐应用。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指标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目标管理对于提高普外科护理水平以及优化护理管理的价值,观察其应用的具体效果。方法从本院普外科护士中选取15例,按照入职时间的先后分为两组,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入职的7例护理人员为对照组,在护理管理中不结合目标管理;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入职的8例护理人员为观察组,在护理管理中结合目标管理。比较两种方式下的护理管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文书填写规范程度、实际操作能力、沟通水平以及业务质量等方面的评价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应数据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目标管理通过明确护理目的和工作细节来加强护理管理,并通过目标实现来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以及规范文书的书写等有积极影响。

  • 标签: 目标管理 普外科 护理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