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股骨颈是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常见现象,其发生、临床症状及其转归尚存争议。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颈的发生、临床特点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期间患者的X线片测量股骨颈情况,记录股骨颈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预后情况;并收集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移位程度、复位质量与Singh指数等情况,分析股骨颈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随访期间110例患者中股骨颈≥5mm的发生率为55.5%(61/110),≥10mm的发生率为33.6%(37/110),≥20mm的发生率为6.4%(7/110)。75.4%的股骨颈发生在术后6个月内。股骨颈组的平均髋关节Harris评分低于无组(P〈0.05)。疼痛是股骨颈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股骨颈的发生与骨折的移位程度、复位质量以及骨骼质量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年龄、性别无关。股骨颈组对骨折愈合无明显影响,但与晚期股骨头坏死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结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有较高的股骨颈发生率,术后6个月内应密切观察。股骨颈可一定程度上影响髋关节功能,其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是疼痛。骨折的移位程度、复位质量以及骨骼质量是决定骨折术后是否发生股骨颈的主要因素。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股骨颈短缩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一种简单有效准确的评价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旋转移位方法非常必要,为手术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取我院目前至2015年9月内获取的新鲜下肢实体标本10具,一次曝光成像技术获取下肢全长X射线片结合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以股骨内上髁为A点,在髌骨、踝骨上寻找B、C两点建立一条直线,并以此为依据,对84例粉碎性粗隆间骨折是否有旋转、缩进行判断,以术中以及术后随访结果为金标准.结果股骨内上髁为A点,B点为髌骨中心、C点为踝关节中心偏外1-2cm处,角度近似180°;84例患者中存在骨折旋转、31例占36.91%.旋转与移位、正常者ABC夹角低于标本测量角,旋转与移位ABC夹角低于正常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标本ABC夹角为标准A,以正常骨折患者ABC夹角为标准B,判断旋转或缩短移位,标准A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分别为100.00%、54.72%、56.36%、100.00%、71.43%,标准B为80.65%、92.45%、86.21%、89.09%、88.10%.结论确立了ABC三点,并确立了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三点夹角正常预测范围,预测旋转、效用较好.关键词粉碎性骨折;粗隆间骨折;复位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754-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儿童孟氏骨折是容易误诊漏诊的常见肘部损伤,4周之后发现时已成为陈旧性孟氏骨折。成人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治疗已基本形成共识,对于发育期的儿童却有许多不同的观点。2006年7月~2012年5月共收治12例陈旧性孟氏骨折儿童均采用桡骨截骨及韧带重建治疗。通过术后监测病情、有效的功能锻炼及术后护理,达到良好的效果。方法对12例儿童孟氏骨折均采用桡骨截骨及韧带重建治疗,通过术后监测病情,讲解功能锻炼锻炼的重要性,提高了疗质量。结果通过术后护理和有效的康复指导,临床上取得满意的效果。术后半年复查X线,桡骨小头位置,桡骨截骨处骨折愈合良好。

  • 标签: 儿童孟氏骨折 功能锻炼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伴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非股骨截骨技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及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12月至2007年9月间收治的10例11髋CroweⅣ型DDH并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年龄20~44岁(平均34.6岁),术前Harris评分(45.2±7.8)分,肢体(3.9~6.1)cm(平均5.1cm)。所有患者均采用后外侧入路,利用自体患侧截除股骨头于真臼位置植骨重建髋臼,通过松解髋周软组织和保留适当股骨距,同时配合良好麻醉肌松最终复位髋关节。术后早期患者采取屈髋屈膝位松弛坐骨神经和股神经,仅行下肢肌肉静力收缩训练,随后在不引起下肢感觉及运动异常的情况下逐渐减少屈髋及屈膝的角度,2周后不限制其活动。术后早期患者采取屈髋屈膝位松弛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随后逐渐减少屈髋及屈膝的角度。观察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肢体延长长度和术后并发症和早期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手术前、后的Harris评分并行影像学评估。结果随访时间8~28个月(平均17.1个月)。所有患者术中出血量(579±157)ml,术后引流量(261±75)ml。术后X线显示假体未见位置不良,髋臼假体均位于真臼,完全骨性覆盖,植骨块与假体及植骨床间均压配紧密。随访期内,无1例出现髋臼假体松动及植骨块不愈合、吸收。患肢延长(4.5±0.5)cm(3.9~5.3cm),较对侧(0.5±0.3)cm(0~1.0cm)。所有患者术后下肢肌肉主动静力收缩正常,1例患者术后出现小腿皮肤麻木感,3周后恢复。无感染、脱位及深静脉栓塞(DVT)等其他并发症发生。最后一次随访Harris评分(81.7±13.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roweⅣ型DDH的THA存在较大困难及风险。利用自体股骨头重建髋臼,通过彻底松解髋关节周�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发育不良
  • 简介:目的探讨生物型髋关节置换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伴有下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9月至2012年9月,对52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其中男28例,女24例,平均年龄59.5岁(47~82岁),其中股骨颈骨折后经保守治疗(19例),内固定治疗(33例)。术前拍摄髋关节正侧位X线及CT,测量髋关节偏心距、旋转中心、髋臼值和股骨假体大小、颈长和截骨位置;术后1、3、6个月、1年及以后每年均复查并拍X线片了解假体位置及骨长入状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估术后患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时间3.5年(6~54个月),无死亡病例,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无术后关节脱位及坐骨神经损伤,无假体周围骨折,无假体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前Harris评分(38.5±2.3)分,术后(92.7±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肢体长度差:术前1.5~4.5cm,术后0.5~1.0cm。术前髋关节总活动度(屈伸、内收、外展、内外旋)为(43.7±4.6)°,术后为(192.3±5.7)°。术后48例患者髋关节无疼痛,3例患者为轻度疼痛,1例患者大腿外侧及膝关节疼痛,无需药物止痛,日常生活无影响。结论生物型髋关节假体能有效治疗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恢复下肢长度及髋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满意。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 :目的:对盐酸舒地尔( hydroxyl fasudil,HF)对犬脑血管痉挛的舒张作用进行探讨,并采用离体血管环实验方法进一步分析其舒张血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十二直肠给药的方式,给予犬( 0.5mg±50mg) /kg麦角胺咖啡因片,并建立犬脑血管痉挛模型,观察应用 HF后 2小时内犬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脑血流量、脑血管阻力的变化,并观察 HF是如何发挥影响血管收缩与舒张作用的。结果:( 1)应用 HF后,犬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变化,同时在建立的脑血管痉挛模型中,发现 HF以 1mg/kg的剂量给药时脑血管阻力明显降低,给药 5-120min期间脑部血流量处于增加状态。( 2)采用离体血管环实验方法判别 HF舒作用,发现其对氯化钾及甲氧明引起的收缩具有舒张作用,这种作用在血管标本有内皮与去内皮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1) HF对犬脑部血管具有明显的舒张作用,降低脑部血管阻力,增加脑部血流量。( 2) HF扩张血管与血管内皮细胞并不十分相关。

  • 标签: 盐酸法舒地尔 血管舒缩 调节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伴有下肢患者接受生物型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效果,并评价该医治模式对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优良率的影响价值。方法:纳入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伴有下肢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就诊时间2016年11月到2019年11月。治疗①组(47例)患者接受传统内固定术进行医治,治疗②组(47例)接受生物型髋关节置换术进行医治。分析2组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优良率。结果:对比治疗①组、治疗②组并发症发生率来看,治疗②组4.26%,明显低于治疗①组的17.02%(P

  • 标签: 生物型髋关节置换术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伴有下肢短缩 并发症发生率 临床疗效优良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足月妊娠产妇引产中低位水囊引产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 2016年 1月— 2019年 8月收治的 92例足月引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的引产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 46例。研究组接受低位水囊引产引产,对照组接受宫素引产。比较两组的引产效果。结果 研究组引产总有效率为 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引产至临产时间、引产至娩出时间、产后出血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为减少或避免足月妊娠产妇行剖宫产,建议选择低位水囊引产,以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促进产妇顺利分娩。

  • 标签: [ ]足月妊娠产妇 低位水囊引产法 缩宫素 产后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式滚动移位在减轻胸腰椎术后患者伤口疼痛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所收治的共计60例行胸腰椎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这入选的60例患者随机乱序均分为30例应用常规平抬搬运的对照组患者,以及30例应用式滚动移位搬运的观察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以及对于护理的满意度。结果:采用了式滚动移位搬运的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更低于仅接受了常规平抬搬运的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且应用了式滚动移位搬运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更高于仅接受了常规平抬搬运的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胸腰椎术的患者,在术后采用式滚动移位进行搬运能有效降低患者的伤口疼痛,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进而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临床上具有优秀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胸腰椎术 伤口疼痛 轴式滚动移位法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自娩肩在预防产妇生产中肩难产时效果如何,推敲此方法值不值得推广。方法:从我院 2016年一年中进行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中选取 60位,标记她们为研究组,从 2015年一年中在我院进行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选取 60位,标记她们为对比组。研究组产妇在分娩时采取等待至少一次宫自娩肩帮助产妇生产,对比组采取传统自然分娩。分别记录两组产妇生产不同新生儿体重时对自身造成的损伤数据,将两组数据汇总分析。 结果:研究组产妇生产不同体重婴儿对自身的伤害率总数为3.33%,对比组产妇生产不同体重婴儿对自身的伤害率总数为 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产妇的受伤率明显比对比组低很多。 结论:等待至少一次宫自娩肩可以很有效地预防肩难产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宫缩自娩肩法 肩难产 助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防肩难产新生儿并发症中顺应宫连续娩肩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09月本院收治的50例自然分娩肩难产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将上述研究样本基于接生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进行传统娩肩方法进行分娩,研究组接受顺应宫连续娩肩进行分娩。观察两组不同娩肩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新生儿并发症与产道损伤并发症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自然分娩中出现肩难产情况,采取顺应宫连续娩肩进行分娩,能降低新生儿并发症与产道并发症发生风险,对新生儿及产妇有益,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 标签: 自然分娩肩难产 顺应宫缩连续娩肩法 新生儿并发症 预防效果
  • 简介: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是一种膜蛋白,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并且是一个多配体受体。它与不同的配体结合后,在不同的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其中与肿瘤密切相关的配体是神经轴突生长因子(amphoterin)。在许多恶性肿瘤中两者均表达增高,并且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运动、侵袭转移能力及肿瘤临床分期与预后等相关。对两者结构和功能以及相互作用的认识与研究,可能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靶位,因此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肿瘤 配体 受体 治疗 生理病理 靶位
  • 简介:目的探讨膝关节内侧单髁置换术前采用胫骨解剖体表定位确定下肢力线的精确性.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骨科2015年12月—2017年2月采用OxfordⅢ单髁系统进行初次单侧膝关节内侧单髁置换(UKA)的26例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2组:观察组13例采用胫骨解剖体表定位辅助进行UKA手术.对照组13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UKA手术.术后第3天复查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测量胫骨假体内外翻角(E角)及相对于胫骨轴线的胫骨假体后倾角度(F角).结果26例患者均获随访3~12个月,未发生腓总神经损伤、伤口感染、假体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术后第3天复查膝关节正侧位片测量观察组E角绝对值1.25°±0.52°、F角绝对值1.08°±0.51°,对照组E角绝对值4.02°±0.53°、F角绝对值3.88°±0.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451、13.592,P值均〈0.01).两组力线均良好.结论通过胫骨解剖体表定位辅助进行UKA的患者假体安放更加精确,是一种可靠的方法.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单髁置换 定位标记 胫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宫素以及卡贝宫素用于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2019年11月-2020年12月,选择自愿配合的54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27例,卡贝宫素治疗,对照组27例,宫素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和产后2h、24h的出血量,止血、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P<0.05),产后2h、24h的出血量少(P<0.05),止血、住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卡贝宫素治疗产后出血,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止血,减少产后2h、24h的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卡贝缩宫素 产后出血 治疗效果 缩宫素 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贝宫素预防宫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0例分娩产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联合宫素和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观察组联合卡贝宫素和地塞米松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产后。0.5h、2h、24h的出血量及产后24h血红蛋白下降值。结果观察组产后0.5h、2h及24h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产后24h血红蛋白下降值(13.5±4.8)g/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1.2±5.5)g/L,两组产后出血量及血红蛋白下降值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宫乏力性产后出血方面,卡贝宫素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宫素,其止血迅速,疗效显著,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宫缩乏力 卡贝缩宫素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乏力产妇使用卡贝宫素对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患者46例,按照不同用药方法分为对照组(宫素治疗)、试验组(卡贝宫素治疗),每组各23例,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产后出血量低、血红蛋白降低水平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2例(8.7%),试验组发生4例(17.5%),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宫乏力产妇应用卡贝宫素预防产后出血效果确切,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卡贝缩宫素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