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联合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治疗是指在血液透析器前端串联灌流器,HD通过弥散功能清除血液内小分子毒素,HP通过疏松多孔、表面积大的吸附剂清除血液中的大分子毒素,HD联合HP可以互补2种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在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时,使不同分子代谢产物和毒素及炎症因子得到有效清除[1]。

  • 标签: 血液透析器 临床应用 设计 管路 连接 血液净化方式
  • 简介:摘要吸痰操作是临床护理操作中基本一项护理技能,而操作后吸痰连接管如何更好、更方便的存放并控制院感成为一个问题。据调查吸痰连接管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多为每日更换,保存原则为干燥密闭,而关于吸痰连接管保护法,如注射器空筒、莫非氏滴管、一次性采血试管,及采用医用输液瓶口贴等不同的方法都应用于临床工作中。上述的方法都用了就地取材,但是为规范医疗操作,提高护理质量,如连接管配套配入保护罩,即可以方便了操作,也优化了护理工作。为此,设计了一款方便、简单、实用的保护套,以便更好的应用于护理工作中并控制院感。

  • 标签: 连接管 保护罩
  • 简介:摘要:目的 : 探讨一次性吸引器连接管代替气腹管在腹腔镜手术气腹时使用的优点。方法:对气腹管与一次性吸引器连接管的经济、人力成本进行对比。结果:一次性吸引器连接管在经济人力成本等很多方面比重复使用的气腹管多很多优势,深受医护人员的喜爱。结论:一次性吸引器连接管代替气腹管,节约了物质成本、人力成本,同时更符合预防院内感染的要求,值得推广。

  • 标签: 一次性吸引器连接管 代替气腹管 成本节约 医院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载距突轴向X线投照技术,为判断跟骨骨折内固定置钉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5侧成人足踝标本(标本组)行足踝X线摄片、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3D重建,然后行解剖观测;收集2014年7月—2017年6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成人足踝侧位X线影像资料225例(X线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32例、女93例,年龄18~72(42.6±11.7)岁.借助形态解剖和MSCT3D图像观察标本载距突形态,分析载距突与内踝、距骨、舟骨解剖关系,研究内踝、距骨、舟骨对载距突轴向X线投照影响.以足底平面为参照面,测量标本的载距突长、宽、高和前倾角;在临床X线图像上测量载距突前倾角,比较各组前倾角差异,分析载距突与轴向投照角之间关系,确定载距突轴向投照角.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标本组5例标本行实验置钉,2017年1—6月对我院10例跟骨骨折患者手术置钉,用载距突轴向X线投照法分析置钉效果.结果标本解剖和MSCT图像观察表明,载距突位于跟骨内侧,高出跟骨前部的上面并向内侧延展,呈后上-前下倾斜,与内踝、距骨、舟骨之间具有密切的解剖关系.但在轴线方向,仅有距骨后突与载距突重叠,影响载距突轴向X线投照效果.标本组载距突平均长(24.36±2.25)mm、宽(14.91±1.58)mm和高(11.03±1.24)mm.标本组载距突前倾角分别为解剖测量30.38°±1.21°、MSCT测量30.47°±1.54°和X线测量30.17°±1.44°,X线组男性与女性载距突前倾角分别为30.09°±1.82°和30.52°±1.6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768,P〉0.05),表明不同研究方法获得结果一致,确定载距突前倾角约为30°,此角度即为载距突轴向X线投照角.应用轴向X线投照法判断实验和临床载距突置钉情况,成像效果较为满意.结论载距突轴位X线成像能显示载距突长轴方向的前后位影像,及中距关节面,可用于跟骨骨折内�

  • 标签: 跟骨 骨折 解剖学 局部 载距突 轴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手术患者的安全转运交接管理工作中,应用品管圈模式的效果及价值。方法:2023年1月-12月为该研究病例选择时段,将1-6月的3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7-12月3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应用品管圈模式。结果:观察组手术患者的交接时间较短且交接缺陷较低,护士主动交接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手术患者的安全转运交接管理工作应用品管圈模式,可缩短手术患者的交接时间、降低交接缺陷率并提高护士主动交接率。

  • 标签: 手术患者 安全转运交接管理 品管圈 交接时间 交接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