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核医学科护理人员手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方法:随机选取该院核医学科中任职的护士30 名为研究对象,总结本组护士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并经综合分析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有效增强其自我防护意识,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风险。结果:本组30 名护士身体手部受辐射剂量的平均值为(3.769±0.662)mSv,年照射剂量的平均值为(50.84±0.61)mSv,都处于安全要求的范围之中。30 名护士中无1 名在工作期间发生风险事件。结论:通过分析核医学科护士的特点,制定出完善的规章制度,同时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完成各项操作,可在较大程度上减少辐射剂量,降低职业风险事件发生率,确保护士人身健康。

  • 标签: 核医学科 应对措施 护理人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核医学诊疗中的辐射剂量影响与防护措施。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为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防护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防护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全身有效剂量和病灶有效剂量,以及两组医护人员一年受辐射的剂量。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全身有效剂量(46.9±0.4)rad,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全身有效剂量(62.4±0.7)rad,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医护人员一年受辐射的剂量(1.11±0.12)rad,与对照组医护人员的相关数据(5.01±0.22)rad,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防护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放射治疗患者的全身有效剂量,使治疗安全性显著提高。并使医护人员受辐射的情况明显改善,为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提供良好保障,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临床核医学诊疗 辐射剂量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手术中为患者实施性腺辐射防护的价值。方法:设置实验后对于在我院心脏介入手术患者进行抽取,患者入组时间2020.1-2021.3,共计入组例数为90例,通过随机方式实现研究分组,共分2组,防护组使用防护装置实施性腺辐射防护方法采取冠状动脉造影手术,对照组则实施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手术,比较观察指标:会阴区(相对位置为性腺部位)的辐射剂量。结果:对于防护组、对照组实施性腺部位辐射剂量比较,防护组用防护装置后性腺部位辐射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造影检查床上用防护装置在心脏介入治疗过程中为患者实施性腺部位辐射防护,能够减少对于患者性腺部位的辐射剂量。

  • 标签: 介入手术 心脏 防护 性腺辐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中膀胱充盈程度对小肠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来我院行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的24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膀胱充盈及膀胱排空状态下行盆腔扫描,对两种不同膀胱状态下的靶体积(CTV)、计划靶体积(PTV)及膀胱、小肠体积及平均照射剂量进行评价。结果 膀胱充盈及膀胱排空状态下患者膀胱体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所有患者同一体位膀胱充盈状态各调强计划下膀胱及小肠受照射体积百分比较膀胱排空状态下明显降低,膀胱、小肠平均照射剂量均较膀胱排空状态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宫颈癌 调强放射治疗 膀胱充盈程度 小肠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药理特性及观察其临床应用情况。方法:从我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选择21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具体的不良反应类型及引起不良反应的具体药品种类。结果:本组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期间总共发生药物不良反应10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33%。101例药物不良反应中,皮肤及皮肤附件不良反应的占比最高,为47.52%。引起不良反应的具体药品种类较多,其中以头孢噻肟占比最高,为21.78%;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为19.80%;第三是头孢呋辛,为13.86%。结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药理特性决定了其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较易发生一些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皮肤及皮肤附件不良反应,但不同种类药品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各有差异,临床可通过加强药敏试验、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具体药品种类等措施来尽可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

  • 标签: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药理特性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采取小剂量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区间为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探究对象为此区间本科室接治的疑似肺栓塞患者为探究主体,统计70例,按照双盲法分组,分为参照组(n=35)和试验组(n=35),参照组辅以常规化CTPA扫描,试验组行低管电压小剂量比对剂CTPA扫描,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在图像主观质量评分方面,试验组与参照组比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DLP、ED及CTDLvo1数值较参照组低P<0.05。结论: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采取小剂量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效果显著,可减少辐射剂量与对比剂用量,图像质量清晰,具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CT肺动脉血管成像 小剂量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莫西沙星的药理学特性及其用药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应用莫西沙星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80例患者,检索国内外的相关资料,分析药物的药理学特性,并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莫西沙星治疗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中,主要以过敏反应、神经系统反应、胃肠道反应、骨骼肌系统反应、肝脏毒性反应等方面为主,其中年龄>70岁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最高,占比47.06%,结论:在临床上应用莫西沙星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监测患者的病情,尤其是年龄比较大的患者,以此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 标签: 莫西沙星 药理学特性 用药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CIMP是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异常的甲基化现象。CIMP的特点是大量抑癌基因同时发生甲基化,它与多种肿瘤的恶变密切相关。目前,在结直肠癌、脑胶质瘤、乳腺癌、胃癌等多种肿瘤中均发现CIMP阳性亚型,且CIMP阳性肿瘤具有独特的病理表型,并与肿瘤预后密切相关。本文主要表述近年研究中CpG岛甲基化在多种肿瘤中的分子生物学及病理学特征,以及CIMP阳性与不同肿瘤预后的关系。

  • 标签: CpG岛甲基化现象,结直肠癌,脑胶质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