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通过离子置换的方法,将离子部分置换磷酸钙骨支架的钙离子,有望能改善骨支架材料的骨诱导性。但是,目前尚不知道掺是否对磷酸钙骨支架材料有体外细胞毒性的影响。目的:探讨掺对磷酸钙骨支架体外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骨支架的原始反应物包括粉剂和液体。粉剂包括磷酸四钙(tetracalciumphosphate,TTCP)、无水磷酸二钙(dicalciumphosphateanhydrous,DCPA)、磷酸氢(strontiumhydrogenphosphate,DSPA)。液体为含20wt%的柠檬和12wt%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液,调整液体pH为4。粉剂与液体按2g/ml比例混合,固化后制备出骨支架。本研究按/(+钙)[Sr/(Sr+Ca)]离子摩尔百分比0、5%、10%和20%分为4组:Sr-0组、Sr-5组、Sr-10组和Sr-20组。然后进行细胞毒性实验、骨支架表面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实验,并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的形态学特征。结果:各组浸提液均没有细胞毒性。MG-63细胞在材料表面增殖良好,开始呈扁平状,并通过较长的突触连接支架表面。在培养后期,细胞全部覆盖骨支架表面。掺促进细胞增殖,并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结论:添加了离子的磷酸钙骨支架材料没有细胞毒性,反而提高了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

  • 标签: 锶离子 磷酸钙 体外细胞毒性 羟基磷灰石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髌骨骨折患者实施治疗,重点分析带孔缆内固定治疗,总结要点。方法:针对60例髌骨骨折患者为对象,样本为2020年9月至2022年8月的患者,按照时间划分两个对比组,对照组使用克氏针“8”字钢丝张力带治疗,观察组为带孔缆“8”字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对比治疗成果。结果:从数据可见,观察组患者Bostman疗效评定中,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术后远期疗效中,即通过一年随访可见观察组患者未出现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退针、排斥反应、切割、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情况,康复效果良好。结论:采用带孔缆“8”字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对于髌骨骨折患者,有助于保障治疗疗效,患者病情恢复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带孔钛针钛缆内固定 髌骨骨折 效果观察
  • 简介:目的分析灌肠双重造影对诊断阑尾炎的可行性.方法对临床疑有阑尾炎的75例病人,采用造影前2d流食,造影当日清洁肠道,用足量的剂快速注满右半结肠,辅以体位和加压促使阑尾显影.结果75例中,阑尾炎X线征象典型者41例,21例阑尾部分显影,13例未显影.41例手术病人中X线确诊病例25例,占61.1%,阑尾部分显影X线提示可疑阑尾炎10例,占24.3%,6例X线不显影,未能做出X线诊断,占14.6%.结论临床怀疑有阑尾炎的病人,可选择灌肠双重造影,其检查方法简单、安全且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 标签: 钡灌肠 阑尾炎 手术对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数字化小肠气造影在诊断小肠病变中的用途。方法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病变,其中,恶性病变10例,良性病变12例,均经数字化小肠气造影。结果在22例患者中,数字化小肠气造影正确诊断19例,1例空肠腺癌被误诊为炎症,2例空肠增殖性结核被误诊为恶性占位性病变。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92%,87%,89%以及92%。结论数字化小肠气造影对小肠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对临床上疑有小肠病变的患者应作为首选方法。

  • 标签: 小肠病变 恶性 良性 数字化小肠气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对X线胃精细气造影对胃癌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9月~2015年10月时间段内所收治疑似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50例。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应用X线精细气造影进行检查。对临床疑似患者经由X线精细气造影下对胃癌病变性质的诊断情况进行分析,并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对X线精细气造影检查下胃癌病变病灶分布情况判定,分析发病部位的基本规律。结果本组50例患者中,经X线精细气造影检查显示疑胃病癌变病灶患者共49例,检出率为98.00%(49/50),另有1例患者漏诊,漏诊率为2.00%(1/50)。49例经X线精细气造影检查显示胃部肿瘤病灶患者中,29例为溃疡型胃癌,14例为蕈伞型胃癌,6例患者为肿块性胃癌。胃癌病灶分布位置方面,经X线精细气造影检查结果显示49例患者中,15例患者病变部位为胃窦部,27例患者病变部位为胃底贲门部,3例患者病变部位为胃体部,3例患者病变部位为胃体前部,1例患者病变部位为胃大弯部。溃疡性胃炎、蕈伞性胃炎、以及肿块性胃炎发病部位均集中于胃底贲门以及胃窦部位(P>0.05),少见胃体、胃体前部、以及胃大弯分布。结论应用X线精细气造影检查对胃癌病变的诊断价值确切,可准确定位病变发生部位,同时可根据X线精细气造影检查显示图像对病灶病理性质进行初步判断,与最终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高、漏诊率低,有确切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胃癌 X线 精细钡气造影 诊断价值
  • 简介: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其应用日益广泛,并发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病例在临床上日趋多见。因此类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同时因假体的存在致骨折处理的难度增大。我科自2000年4月~2006年12月收治7例髋关节置换术后不伴有假体松动的并发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图1。),行T型板加缆(瑞士普鲁斯公司)手术治疗,报告如下。

  • 标签: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治疗 钛缆 钛板 T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89治疗骨转移瘤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骨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吗啡缓释片口服,观察组予以89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疼痛(7.58±0.71)分、治疗后疼痛(2.10±0.04)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46.89±4.20)U/L、AST(27.12±2.98)U/L、GGT(45.00±3.13)U/L、ALP(145.20±9.66)U/L、患者生活质量(90.25±0.84)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89治疗骨转移瘤,镇痛效果佳,且未见肝功能损伤,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89锶 吗啡缓释片 骨转移瘤 镇痛效果 肝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状腺手术后使用水胶体薄膜对伤口愈合及对疤痕形成的干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甲状腺手术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A、B二组)30例,治疗组(A组)采用水胶体薄膜进行换药,将10cm×10cm水胶体薄膜对折后剪开,直接粘贴在伤口上,2—3天更换.对照组(B组)采用常规无菌纱布换药方法。结果治疗A组在使用水胶体薄膜伤口愈合时平均创口愈合天数、疼痛改善例数、疤痕愈合范围、均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B组在伤口愈合和病人舒适程度上均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胶体薄膜对促进甲状腺手术后伤口愈合及减少疤痕形成的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甲状腺 术后 伤口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椭球形片剂薄膜包衣的均匀性工艺及其对片剂生产的影响。方法:通过设立实验组和参照组,对比分析了包衣时间、包衣锅转速和喷雾速率等关键参数对椭球形片剂薄膜包衣均匀性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这些参数对椭球形片剂的片间包衣增重均匀性具有显著影响。结论:本研究为优化椭球形片剂薄膜包衣工艺提供了实验依据。

  • 标签: 椭球形片剂 薄膜包衣 包衣均匀性 包衣时间 包衣锅转速 喷雾速率
  • 简介:目的探讨气造影对单纯性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大肠梗阻的气双重造影检查资料,男20例,女17例。所有病例均由手术病理证实。结果37例大肠梗阻病例均明确梗阻部位,其中,28例不完全梗阻病例作出病因及梗阻程度的诊断;9例完全梗阻的病例中3例作出病因诊断,3例不能作出病因诊断,3例误诊。结论对完全梗阻的病例,气双重造影对病因的诊断存在局限性。

  • 标签: 气钡双重造影 单纯性大肠梗阻 误诊
  • 简介:目的如何使用小剂量的剂均匀涂布结肠全程,以获得优良的结肠双重造影质量,从而提高早期病变的显示率.方法对年龄、条件及男女比例相近的4组病例(共82例),分别进行了不同温、压力和速度的检查对比.结果降低温或提高灌压力,加之采取正确的充气体位,可以缩短灌时间,用量也从300ml~500ml减少至150"左右,且保证了剂在全部结肠的涂布.结论采用低温、加压法,既可减少用量,又能保证造影的质量.

  • 标签: 结肠 钡剂 对比造影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甲状腺癌骨转移患者利用89和131碘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患者120例,并均于2010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收治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使用131碘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89和131碘进行联合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之间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比较两组之间的产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比较两组之间的生活质量改善及镇痛的总有效率,观察组均明显比对照组高,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甲状腺癌骨转移患者利用89与131碘进行联合治疗,骨疼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 标签: 甲状腺癌 131碘 89锶 骨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X线动态造影(videofluoroscopy,VFS)对卒中后吞咽障碍各期的功能状态的评估效果,康复治疗前后误吸状况的变化。方法选择伴有呛咳、反复吸入性肺炎为主要症状的30例患者康复治疗前后均进行VFS,观察VFS口咽期异常征象的发生情况。康复训练20天后,观察VFS综合康复前后的误吸变化情况。结果康复前VFS口咽期异常征象发生率高低顺序为误吸(51.5%)、中重度咽部滞留(37.2%)、轻度咽滞留(23.6%)、中重度口腔滞留(24.5%)、轻度口腔滞留(26.5%)、重度渗透(28.3%)、轻度渗透(12.4%),18例发生误吸,其中隐性误吸9例。VFS误吸严重程度结果比较康复治疗后误吸包括隐性误吸均较康复前减少(P<0.01)。结论VFS可以观察吞咽障碍各期功能状态,可确切诊断吞咽异常,尤其临床评估不佳的咽期;并且对误咽尤其是隐性误吸能做出很准确的评估,对防治吸入性肺炎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X线动态造影 误吸
  • 简介:下颌骨骨折是常见的颌面损伤,以往采用颌间结扎及颅颌牵引术治疗,但存在限制咀嚼功能,不能早期开口锻炼,恢复咬颌功能差等缺点.我们采用微型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下颌骨 骨折 微型钛板 内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