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痛风,古已有之,虽论述较多,但病因病机理论认识尚未一致,在古代文献散在记载中,多将痛风归属于“痹证”、“历节风”、“白虎风”等外感病范畴,虽有记载但与今之痛风性关节炎又有区别。今所论者为代谢性疾病的痛风,笔者通过阅读古今文献并结合临床实践发现痛风实为内伤疾病。病因特禀体质、饮食不节、不良环境等原因诱发,病位根在脾肾,标在肢节经络,病机脾虚不运、肾失气化、精微代谢障碍郁久化热伤血而引起痛风发作1。本文通过对痛风病因病机理论的探讨,希望为痛风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脾虚 精微物质 脾经郁热 痛风
  • 简介:摘要呃逆是脾胃病证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是气逆上冲致患者喉中呃呃连声,频发而声短,且患者无法自行停止。顽固性呃逆,在中医学上谓为哕症,西医上将之命名为膈肌痉挛,顽同性呃逆的出现会对该类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严重不利影响,造成病人身心两方面的沉重压力,带来极大的痛苦与不便,发作严重时甚至可造成患者的死亡。目前西医对该病证在临床上尚未能确定准确的病因,也未研制出特异性的治疗方式,故现多采用中医方法治疗。本文就中医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机理做出论述。

  • 标签: 中医 顽固性呃逆 病机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对 201 6年 1 月~ 2017 年 12 月收治的 67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性脑梗死大部分病人发病前多有先兆,原发病因为脑梗塞,与高血压、高血糖、抗凝、溶栓等药物的应用关系密切,多发生在发病后的 7~ 14d;本组 67例患者,全部经头颅 CT检查确诊,经治疗基本痊愈 36例,好转 24例,死亡 7例。结论脑梗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当病情加重时,及时检查 CT是必要的,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溶栓、抗凝等药物,有利于出血性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

  • 标签: [ ]出血性脑梗死 发病机理 头颅 CT
  • 简介:摘要目的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复发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内外报道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渐趋低龄化,尤其以白领阶层为主,可能与不良生活方式及工作环境有关,例如过度使用电脑、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等。椎动脉型颈椎病在颈椎病中虽不是最严重的一种,却是发病机理最为复杂的一种类型,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方法通过查阅近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进行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结果由于椎动脉的特殊解剖结构,致使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异常复杂,诸多疗法存在持续疗效不理想,远期疗效不稳定等现状,而且某些疗法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而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现总结国内外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的研究。结论综述如下。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发病机理 综述
  • 简介:摘要支气管炎是小儿呼吸道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特别是一岁以内的婴幼儿发病率比较高,各种病原体感染引发支气管炎。小儿支气管炎存在季节性差异,天气比较干燥的秋冬季节是小儿支气管炎的高发期。小儿患支气管炎不仅要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父母还需要做好护理工作,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并且要注意室内的清洁卫生,减少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不要让宝宝吃刺激性的食物,治疗期间饮食尽量清淡,那么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诱发小儿支气管炎的病因及如何护理。

  • 标签: 小儿支气管炎 呼吸 预防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肺癌骨转移患者6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参苓白术散加味,比较两组患者的体重变化、生存质量、不良反应、治疗有效率和疼痛评分。结果(1)对照组体重增加15例,稳定12例,降低3例;观察组体重增加18例,稳定9例,降低3例。两组患者体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SF-36评分均明显增加,但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明显更高,数据差异明显,P<0.05。(3)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更少,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明显,P<0.05。(5)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无差异,P>0.05;和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明显,P<0.05;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更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治疗肺癌骨转移的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值得应用。

  • 标签: 参苓白术散 肺癌骨转移 疗效 作用机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癌毒病机理论的中医肿瘤临床辨治体系。方法抽取我院于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72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2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常规西医治疗、中医肿瘤临床辨治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改善状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肿瘤临床辨治体系用于肺癌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癌毒病机理论 中医肿瘤临床辨治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研究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的效果,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用“数字随机表分组法”将2017年2月-2018年1月本院医治的70例乙型肝炎患者分成35例/组。一组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另一组加用恩替卡韦(观察组)。比较各项临床指标与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74.56±32.33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79.52±10.12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68.25±14.13U/L)都低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38.56±4.48g/L)、ALT复常率(85.71%)、HBeAg转阴率(88.57%)、HBV-DNA转阴率(91.43%)以及总有效率(97.14%)都比对照组高(p值<0.05)。结论乙型肝炎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效果十分理想。

  • 标签: 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