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系统的评价方法,以保证同一采供血机构实验室内多套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准确性和一致性。方法稳定性评价,采用A、B两套ELISA检测系统同时检测同一个弱阳性标本,连续20次,比较两套系统变异系数(CV值)大小。准确性和一致性评价,A、B两套系统同时检测室间质评阳性样本,根据本试剂组反馈结果的吸光度/临界值比值(S/CO值)均值(x)、标准差(SD),以x作为参考结果分别计算每个样本A、B系统结果的S/CO值标准差指数SDI1、SDI2;分析两套系统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A、B检测系统CV值分别为6.5%和5.3%;A系统结果中有3个标本︱SDI1︱大于2,其他结果均小于2,且无趋势性偏移;B系统结果︱SDI2︱均小于2,且无趋势性偏移;两套系统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套检测系统稳定性较好,检测结果均处于可受控状态,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检测系统 评价方法 稳定性 准确性 一致性
  • 简介:血站的采血场所是向临床提供安全、可靠、高质量血液的首要环节.采血环境的卫生条件和空气效果直接影响采集血液的质量及输血安全,临床输血中细菌污染是很危险的因素[1],最大程度降低血液的细菌污染,保证血液质量和临床输血安全是采供血机构的重要任务.为此,笔者对黄石市中心血站在城区设置的多处固定献血房车进行空气菌落监测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固定献血房车 空气消毒 结果分析
  • 简介:根管治疗是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最常用的有效治疗方法。牙胶尖是根管治疗中最常用的根管充填材料,使用时要求其应达到无菌。由于牙胶尖不耐高温,通常在临床使用前进行椅旁低温快速消毒,其消毒效果可直接影响根管治疗术的疗效。本次研究采用临床上常用的消毒剂5%聚维酮碘、3%过氧化氢和75%酒精分别对牙胶尖进行消毒,分析比较其消毒效果,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临床应用 牙胶尖 消毒法 根管治疗术 根管充填材料 临床使用
  • 简介:目的:探讨自制手控空气灌肠器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方法、疗效、注意事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46例小儿肠套叠病例资料。结果X线透视下行空气灌肠治疗46例,成功43例,失败转手术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空气灌肠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一种较好方法,具有复位成功率高、创伤小、复位快、费用低等优点。

  • 标签: 儿童 肠套叠 灌肠 X线透视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把2013年分为两个时期,1月-6月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工作,设为对照期;7月-12月期间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设为观察期。对比分析两个时期的护理效果。结果经对比发现,观察期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期,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工作中,开展优质护理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可以在今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加以推广与运用。

  • 标签: 护理 细节护理 消毒供应中心 效果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02-01
  • 简介:摘要目的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灭菌前彻底清洗是保证灭菌成功的关键。方法选派专人管理,并按《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制定并执行清洗消毒灭菌制度及流程。管理人员要掌握本医院硬式内镜的特性。结果如处理不当将会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医疗安全。结论正确执行内镜清洗消毒灭菌方法等措施,确保消毒灭菌质量,防止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

  • 标签: 硬式内镜清洗消毒灭菌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01-01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呼吸使用相关性肺炎的患者总50例,检验品管圈在降低呼吸使用患者呼吸相关肺炎的应用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于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收治50名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名患者。其他治疗方式相同,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方式干预肺炎发生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6.30±2.12天,对照组患者9.88±4.21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相关肺炎发生6例,发生率24%,对照组患者发生18例,发生率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在呼吸科病人管理中的使用对减少使用机械通气患者的住院天数,降低及发生呼吸相关肺炎的发生率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呼吸机使用相关肺炎 感染控制 品管圈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后呼吸相关性肺炎临床及其病原学特点,改善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9例机械通气后并发呼吸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机械通气时间与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关联性,比较机械通气的方式与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机率,同时查看患者感染的病菌种类。结果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长,则容易并发呼吸相关性肺炎,气管插管通气方法比切开气管的同期方法更容易发生呼吸相关性肺炎;69例患者中,有41例治愈,26例死亡,病死率为37.6%,2例患者自动出院。患者感染的病菌种类主要为革兰阴性细菌为主,共出现的病原菌数量为91株。结论重症患者机械通气后并发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减少机械通气的时间,选择合适的人工气道,加强对病菌的免疫治疗,可以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存活几率。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临床分析 机械通气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01-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数字胃肠透视下点片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50例,对所有患者实施摄取正片或者正斜位片后,通过数字胃肠透视观察,观察患者肋骨的基本情况并采取点片,并进行后期的随访。结果是透视下肋骨点片一共发现肋骨骨折有129处,其中,肋骨正斜位片肋骨骨折有90处,肋骨的隐匿骨折有25处,常规正位片骨折有14处。结论采用数字胃肠透视下点片在诊断肋骨骨折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能够更方便快捷的检查出骨折的部位与骨折的程度。

  • 标签: 数字胃肠机 透视 点片 肋骨骨折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25-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支安尔碘消毒对抑制新生儿脐窝细菌生长和促进脐带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在我院出生的57例新生儿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75%酒精消毒,实验组采用单支安尔碘消毒,比较两组脐窝分泌物细菌生长和脐带愈合效果。结果实验组在菌种和有菌例数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中;实验组新生儿(6.8士1.5天)后脐带脱落,短于对照组(8.2士l.6天)(P<0.05);结论新生儿脐部感染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单支安尔碘消毒效果理想,能有效降低新生儿脐窝细菌生长,脐带干燥脱落时间更早,且方便易操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安尔碘 酒精 脐窝细菌 脐带愈合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24-01
  • 简介:摘要卵巢储备功能是指卵巢排出卵子的生育能力和卵泡分泌性激素的功能。卵巢产生卵子能力减弱,卵泡质量下降,分泌的性激素不足称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表现为月经量少、月经稀发、闭经、不孕、围绝经期症状等。文献报道,卵巢储备功能降低在人群中的发生率为10%,一般需要1~6年发展为卵巢功能早衰(POF),严重影响了女性的身心健康。本文将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中医病因病展开研究。

  • 标签: 卵巢储备功能 下降 中医病因 研究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86-01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撤困难的相关因素,并总结有效的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呼吸科住院行机械通气治疗12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发生撤困难患者(n=25例)和未发生撤困难患者(n=95例)在年龄、性别、血清白蛋白水平、呼吸相关性肺炎(VAP)、心理因素和机械通气时间等相关因素的差异性,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0例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共出现25例撤困难,发生率为(20.8%),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水平<30.0g/L,发生VAP,存在不良心理及机械通气时间≥7d均为撤困难的相关因素。结论血清白蛋白水平,VAP,不良心理及机械通气时间均为撤困难的相关因素,针对上述因素制定防治措施可有效降低撤困难的发生率。

  • 标签: 机械通气 撤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88-01
  • 简介:目的:探索套管针进行环甲膜穿刺连接呼吸辅助呼吸的疗效。方法:在呼吸道梗阻的智能模型人上采用不同型号注射器外套和不同型号气管导管连接呼吸分别与16G套管针和钢制环甲膜穿刺针连接,环甲膜穿刺后进行辅助通气,采用VAC模式调节到呼吸正常辅助通气的参数。结果:各种型号的气管插管和注射器选择无显著差异性,连接16G套管针每分钟最大通气量达到3600ml大于连接钢制环甲膜穿刺针的3420ml。结论:套管针环甲膜穿刺连接呼吸辅助通气法优于钢制环甲膜穿刺针连接呼吸辅助通气,适合院前急救应用。

  • 标签: 环甲膜穿刺 套管针 呼吸机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胸腔闭引流治疗气胸的护理方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以2013年1月到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闭引流方法进行治疗,采用随机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均分成两组,分别为护理干预组23例,常规护理组23例,对于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术前、术中和术后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护理干预组23例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经康复出院,治疗的有效率为100%,常规护理组有2例患者治疗无效转为开胸手术治疗,治疗的有效率为91.30%,两组患者之前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护理干预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率为0%,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13.04%,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腔闭引流治疗气胸的患者,采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有针对性护理,能够显著的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和效果。

  • 标签: 胸腔闭式引流 气胸 治疗效果 护理方法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69-02
  • 简介:目的探讨可调压分流管在脑积水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自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可调压分流管对28例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同时期有24例脑积水患者采用固定压力分流管手术,比较两种分流管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可调式分流管组中,23例脑积水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5例出现效果不佳,经术后调压均得到明显改善或消失,1例出现颅内血肿或硬膜下积液,1例术后出现堵管.固定压力分流管组中,16例症状体征明显改善,8例出现并发症或效果不佳,其中4例出现颅内血肿或硬膜下积液,2例出现分流不足,1例术后感染,拆除分流装置,感染控制后再次手术,1例术后出现堵管.结论采用可调压分流管治疗脑积水疗效确切,可减少分流过度或不足等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脑积水 脑室-腹膜分流术 可调压式分流管
  • 简介:近年来我国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数量大幅上升,医学研究生的质量和社会适应性越来越受到医疗和教育界的重视[1]。研究生阶段教育应该注重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进入专业领域,激发他们的兴趣、进取精神、探索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科研或临床工作能力[2]。

  • 标签: 医学研究生 实习模式 互动式 独立工作能力 临床工作能力 社会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