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现状。方法通过收治的2例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及文献检索获取的5个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多位于大脑凸面、矢状窦、小脑幕。主要临床表现有头晕、头痛、呕吐、肢体无力等,71.4%的患者有头晕、头痛症状。结论手术是治疗本病最主要的方法,因其易出现复发、转移,术后辅助放疗已被大多数学者认同,尤其是肿瘤无法全切的患者,化疗暂时未显示出明显获益。

  • 标签: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 肿瘤治疗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颅术后并发感染病原菌种类,总结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2013年2月共55例颅脑手术术后感染病例及治疗过程。结果本组病例55例,经过药物或者手术治疗,其中治愈51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2例。其中46例随访半年均未见复发。结论感染是颅脑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极难控制,死亡率高.。选择敏感抗生素,早期、足量抗生素等治疗,能取得良好疗效。

  • 标签: 颅内感染抗生素药物敏感性鞘内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血肿的手术治疗。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4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血肿的不同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恢复良好5例,占16.6%,中度致残9例,占30.0%,植物状态8例,占26.6%,死亡8例,占26.6%。结论-及时手术清除血肿、挫伤脑组织、充分有效降低是重型颅脑损伤并血肿救治的关键步骤。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并颅内血肿 手术 减压
  • 简介: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以脑静脉回流受阻、脑脊液吸收障碍为特征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占所有卒中的不到1%。由于其临床症状谱广且常呈亚急性或迁延起病,因此往往被漏诊或延误诊断。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检查以及溶栓技术的发展,CYST的早期确诊率及治疗效果有了极大的提高。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19例CVST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临床分析 静脉回流受阻 脑血管病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10月-2012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6例,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的内科保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总有效率89.47%,高于对照组传统的内科保守治疗的总有效率73.6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手术安全可靠,能迅速将血肿清除,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好,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 颅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创血肿清除术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来我院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80例患者,经过患者的同意后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患者为治疗组,接受微创血肿清除术;另一组为对照组,接受传统开颅手术进行治疗。结果通过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观察效果。两组患者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对于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高于普通开颅手术,且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等特点,适合临床上广泛使用。

  • 标签: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脑出血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我院44例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2例)。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清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和分析了应用支架辅助技术介入治疗宽颈动脉瘤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62例(68个动脉瘤)患者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手术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并总结治疗经验。结果患者动脉瘤栓塞面积均可达到50%以上,其中完全栓塞率可达26.47%;术后并发症率12.90%,复发率3.22%。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宽颈动脉瘤可获得较满意治疗结果,临床应注意细致操作,熟练技法,减少对血管的刺激和预防并发症。

  • 标签: 支架辅助技术,介入治疗,颅内宽劲动脉瘤,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外伤性血肿外科治疗的适应症选择并探讨手术时机。方法我院神经外科于2009年3月-2012年3月接收88例外伤性血肿患者,根据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分为A组和B组,每组44例。A组采用一期双侧开颅手术,B组采用分期双侧开颅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A组的优良率为81.82%明显高于B组36.36%,B组的致残率为47.73%,显著高于A组的11.36%,A组疗效显著优于B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死亡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有利于外伤性血肿外科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改善预后,在临床上值得关注和推广。

  • 标签: 外伤性颅内血肿 外科治疗 适应症 手术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传统危险因素影响下的HCY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评估作用。方法对比分析法是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血浆中HCY与正常患者血浆中HCY水平进行对比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病患进行临床试验,从而观察两组患者血浆中HCY的不同。按照临床实践观察将两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入选者为正常者,试验组入选者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两组入选者各40例。结果采用荧光技术进行检测后发现试验组患者血浆中HCY的水平明显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血浆中HCY水平过高,威胁着患者生命,对HCY的水平进行检测后可以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降低起到预防作用。

  • 标签: 无传统危险因素 同型半胱氨酸 心脑血管疾病 评估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一期固定结合置管冲洗负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对2008-05-2010-05我院收治的27例下肢开放性骨折患者行一期清创,骨折采用髓内钉或锁定接骨板固定,伤口内置管冲洗,创面用VSD材料封闭,持续负引流的方法进行治疗,做好术前护理、术后一般护理、保持冲洗及引流通畅和有效负吸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7例患者中19例术后创面获得一期愈合,8例患者行二期植皮或皮瓣修复获得愈合,25例患者获得随访,通过6~18个月的随访,23例患者如期愈合,2例延迟愈合,无一例发生骨髓炎。结论:正确合理的护理措施能确保一期固定结合置管冲洗负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Gustilo-AndersonⅢ型)的成功。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术 内固定 开放性下肢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通过探讨以及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的后窝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病例,探讨相关的疗效诊断分析结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3月到2012年4月收治的后窝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共22例。采用手术治疗以及保守治疗的方法对后窝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治疗。结果A组中有4例患者可以进行保守治疗,另外5例患者进行硬膜下血肿清除术。B组中有5例患者进行保守药物治疗。另外8例患者同样进行血肿清除术。其中A组预后良好为66.7%,B组预后良好率为61.5%。结论术前患者的GCS评分是影响患者预后情况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后颅窝慢性硬膜下血肿 治疗 GCS 评分
  • 简介:电刺激(transcranialelectricalstimulation,TES)技术是近年来用于脑功能研究与治疗的新方法,它通过头部表面电极引入电流(脉冲或直流),对内中枢神经系统施加刺激以达到影响和改善脑功能的目的。具有无痛、无创,易于操作,效果显著等特点,

  • 标签: 经颅电刺激 脑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面部骨纤维异常增生症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6年至今,28例面部骨纤维异常增生症患者,均手术切除部分增生骨质,修正形态。伴有视神经压迫症状的患者还予以视神经减压术。结果28例患者术后外形满意,随访6个月至5年,无复发病例。结论颌面骨纤维异常增生症手术切除部分增生骨质,即可获得较好的疗效,患者面形改善明显。青春期后手术复发率小,为手术最佳时间。

  • 标签: 骨纤维异常增生症 颅颌面 部分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对新生儿内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新生儿内出血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对20例进行了追踪观察.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SAH)23例,脑实质出血(ICH)3例,室管膜下出血(SEH)及脑室出血(IVH)5例,硬膜下出血3例,混合型出血8例。结论(1)SAH为新生儿内出血最常见的类型,约占54.7%。CT能明确显示各部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并根据Flodmark1分级对出血量进行估计;(2)SEH及IVH多见于早产儿,CT可明确诊断,并可评价脑室内出血的严重程度及其转归;(3)硬膜下出血在后凹处多见,CT容易漏诊;(4)ICH的出血量一般较少,进一步发展可形成空洞脑。CT对新生儿内出血诊断迅速、准确,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为首选诊断检查方法。

  • 标签: 新生儿 颅内出血 CT断层摄影技术 X 线计算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镜下检查加电凝止血治疗鼻出血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9例鼻出血患者在鼻镜下检查寻找出血部位,行电凝止血加选择性鼻腔填塞,以达到止血目的。结果顽固性鼻出血常见出血部位以鼻中隔嗅裂区、鼻中隔后端为主,占71.7%。患者均1次治愈。结论鼻镜下可准确寻找出血点并电凝止血,易于明确各鼻道及嗅区等隐蔽部位的出血点,可以边吸引边检查同时准确有效地电凝止血,有效治疗鼻出血。

  • 标签: 鼻出血 鼻内窥镜 电凝术
  • 简介:患者女,50岁,主因“钼靶X线发现右乳钙化”而入院。人院查体双乳对称,不伴局部皮肤红肿、破溃,右乳头外上方5cm处可见一长约5cm的弧形切口瘢痕,触诊皮下可及瘢痕样改变,双测乳腺未及具体肿物。既往曾有乳腺炎引流病史。钼靶x线发现右乳外上后带成簇分布多发钙化影,钙化颗粒粗细不等,并可见少许点样钙化沿原引流道分布,右乳未见明显肿块影,右乳外上皮肤略增厚。

  • 标签: 乳腺炎 多发钙化 异物 皮肤红肿 切口瘢痕 钼靶X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龄糖尿病患者足部疮的有效护理手段。方法由10例高龄糖尿病患者足部疮形成原因和治疗方法展开分析,具体介绍了得病原因、病症表现、伤口大小、各阶段敷料选取和辅助疗法等。结果本组9例伤口痊愈,1例因外因死亡。结论高龄糖尿病患者感染足部疮的比例超过同龄人,痊愈缓慢,治疗方案要根据个体量身定制,否则截肢风险较高。

  • 标签: 高龄糖尿病 足部压疮 护理手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锁定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骨折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56例跟骨关节骨折患者,对其予以小创口锁定板固定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通过12-24个月随访,患者未出现术后感染、固定失败等情况,术后8-12周骨折愈合Bohleers角、Gissane角均获得明显改善,且手术前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疼痛VAS评分均值是(1.5±1.6)分,未产生创伤性关节炎症状。结论微创锁定板固定治疗跟骨关节骨折方法简单,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靠性。

  • 标签: 微创 锁定板内固定 跟骨关节内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