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黄芪建中汤联合针灸治疗慢性胃病临床研究。方法 于2022年8月-2023年8月开展研究,本院将接收并治疗的慢性胃病患者9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45例。对照组的患者应用黄芪建中汤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黄芪建中汤联合针灸治疗慢性胃病,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应用黄芪建中汤联合针灸治疗, 总计有效率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 数据存在较大差异性(P<0.05 )具有可比性。 结论 应用黄芪建中汤联合针灸的慢性胃病患者治疗效果较高,可作为胃病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黄芪建中汤 针灸 慢性胃病 临床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痿证的效果。方法:现将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中收入确诊为痿证的患者,共计62名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组内各设置31名患者。对照组内患者接受常规穴位注射用药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配合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进行治疗,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存在(P<0.05)。结论:痿证患者接受治疗时,由医务人员在常规用药基础上配合黄芪桂枝五物汤进行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患者的总有效率得到提升。

  • 标签: 黄芪桂枝五物汤 痿证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进行黄芪苦瓜提取物粉毒理学试验研究。方法 采用限量法的雌、雄性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90天经口毒性试验,致畸试验。结果 在本试验条件下,黄芪苦瓜提取物粉雌、雄性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的LD50大于20.0g/kg.bw,根据急性毒性剂量分级标准,该样品属实际无毒级;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黄芪苦瓜提取物粉以2.5g/kg.bw、5.0g/kg.bw、7.5g/kg.bw的剂量经口给予大鼠90天,受试动物一般情况良好,体重、食物利用率、脏器重量、脏器系数均无异常改变;眼部检查未发现异常变化;尿液指标、血液学指标及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各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与受试样品有关的病理改变。黄芪苦瓜提取物粉对大鼠未见母体毒性、胚胎毒性和致畸性。结论 黄芪苦瓜提取物粉长期食用是安全的。

  • 标签: 黄芪 苦瓜 提取物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胃溃疡患者接受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的有效率情况。方法:将2022年7月2023年7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胃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46例,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西药治疗)与参照组(46例,常规西药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2组胃肠激素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优于参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效果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胃溃疡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中加以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能有效改善胃肠激素水平,保障治疗效果,临床可广泛推广运用。

  • 标签: 黄芪建中汤 加减治疗 治疗有效率 胃肠激素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黄芪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2022年12月到2023年12月期间,共选取40只SD大鼠参与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和实验组(20只),采用双侧肾动脉阻断法制备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实验组大鼠接受黄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大鼠给予等剂量的维生素C注射液。在实验组大鼠出现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行治疗前后,分别采集血液和肾组织标本,测定各组大鼠肾功能指标和氧化应激反应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黄芪注射液治疗后大鼠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肾组织丙二醛含量(MDA)均降低,但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含量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BUN、Cr水平、MDA含量降低较为明显, P<0.05; T-SOD升高亦较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可通过降低缺血-再灌注时自由基对肾脏的损伤作用来发挥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 标签: 黄芪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肾脏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复方葛根黄芪灵芝粉的毒理学安全评价。方法 采用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90d喂养实验对复方葛根黄芪灵芝粉安全性毒理学进行研究。结果 安全性评价试验中,复方葛根黄芪灵芝粉对小鼠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属实际无毒级、三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为阴性、90天喂养试验表明复方葛根黄芪灵芝粉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产生毒副作用。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复方葛根黄芪灵芝粉未见明显毒性。

  • 标签: 葛根 黄芪 灵芝 牛磺酸 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用黄芪参苓白术散治疗艾滋病(AIDS)肾损伤的价值。方法 2021.01-2022.01 XX院收入AIDS肾损伤总共40例患者,依据抽签法将其中20例归为常规组(进行西医治疗),余下20例归为观察组(增加黄芪参苓白术散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对40例患者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Scr(120.17±10.22)μmol/L、尿素氮(12.42±1.75)mmol/L、微球蛋白(46.45±4.37)mg/L指标均较常规组Scr(130.74±10.18)μmol/L、尿素氮(130.74±10.18)mmol/L、微球蛋白(52.71±4.16)mg/L低(P<0.05)。结论 在西医治疗中增加黄芪参苓白术散治疗,有利于改善AIDS肾损伤患者的肾功能,对后续治疗中患者免疫功能增强有显著作用。

  • 标签: 黄芪参苓白术散 艾滋病肾损伤 临床价值
  • 简介:摘 要: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糖脂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多个环节。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中药在防治糖尿病心肌病方面的潜力,黄芪多糖作为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其可以通过调节糖脂代谢,减轻心肌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同时黄芪多糖还能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心肌纤维化,从而保护心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此外,黄芪多糖还可能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等途径,间接地缓解糖尿病心肌病的症状。研究黄芪多糖抗糖尿病心肌病的作用机制,对于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黄芪多糖 抗糖尿病 心肌病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应用疗效。方法:中医内科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DPN患者74例,计算机1:1分组,参照组(采用传统治疗+甲钴分散片)37例,中医组(采用传统治疗+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37例,观察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主症积分与次症积分下降(P<0.05),中医组积分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参照组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差异不显著(P>0.05),中医组前后差异显著(P<0.01),中医组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大于参照组(P<0.05)。结论:DPN采用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改善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疗效突出。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患者收治时间2022年5月-2023年5月,研究数据包含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组处理,对照组(样本数量为30例)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样本数量为30例)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探讨患者:(1)临床症状改善时间;(2)神经传导速度;(3)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神经传导速度数据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疾病,临床疗效较为明确,有借鉴及推广意义。

  • 标签: []黄芪桂枝五物汤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防己黄芪汤合真武汤治疗心力衰竭对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研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时间:2021年5月-2023年12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6例,根据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呋塞米片、螺内酯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防己黄芪汤合真武汤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心功能指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得出的总体治疗有效率较高,相比之下,对照组患者的数据则较低, p<0.05;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有所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提高,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房内径(LAD)明显降低,治疗后数据与对照组比较(p<0.05);在实验组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提高,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相对较为有限;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出现1例胃肠反应患者,发生率为3.57%,对照组共7例,发生率为25.00%,组间数据存在差异,P<0.05。结论:防己黄芪汤合真武汤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较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同时缓解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性较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防己黄芪汤 真武汤 心力衰竭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6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简单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西药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组患者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者的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6.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黄芪桂枝五物汤 西药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穴位贴结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慢性胃炎就诊的患者中选取15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依据。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们随机分成两组,即对比组与研究组,两组人数相当均为76人。对比组患者采取中药黄芪建中汤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采取在口服黄芪建中汤基础上结合中药穴位贴进行联合治疗。以两组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治疗后病情复发情况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等指标进行统计与研究。结果 采取联合治疗的研究组患者,其平均治疗时间要少于对比组患者,而不良反应以及病情反复情况等方面的指标要少于对比组患者,(P<0.05)。结论 对于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采取中药汤药结合中药贴进行联合治疗能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黄芪建中汤 中药穴位贴 脾胃虚寒型 慢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设计、应用血府逐瘀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方案,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期2021年1月-2023年12月,随机筛取观察对象60例,均为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利用双色球法分组(组数为二,组内患者数相同),一组给予常规治疗+血府逐瘀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观察组),一组应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对比不同治疗措施的实践作用。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为80.00%,(x =4.0431,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方案引入下,可明确提升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积极价值。

  • 标签: 血府逐瘀汤 防己黄芪汤 骨伤后期肢体肿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黄芪建中汤联合穴位埋线改善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期间到我院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例数为100例,将所有患者应用电脑抽号法进行分组,以对照组、观察组作为分组命名,两组患者的例数分别为50例、50例。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黄芪建中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措施后的治疗效果、中医症候积分、胃肠功能等指标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中医症候积分、胃肠功能等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治疗期间通过予以黄芪建中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具有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胃肠功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水平,在临床中具有借鉴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穴位埋线 脾胃气虚型 治疗效果 慢性浅表性胃炎 黄芪建中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黄芪建中汤联合穴位埋线改善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23年1月到2024年1月期间到我院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例数为100例,将所有患者应用电脑抽号法进行分组,以对照组、观察组作为分组命名,两组患者的例数分别为50例、50例。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黄芪建中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措施后的治疗效果、中医症候积分、胃肠功能等指标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中医症候积分、胃肠功能等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脾胃气虚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治疗期间通过予以黄芪建中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具有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胃肠功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水平,在临床中具有借鉴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穴位埋线 脾胃气虚型 治疗效果 慢性浅表性胃炎 黄芪建中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病毒性肝炎对肝功能及血清sST2、IL-33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7月—2023年12月期间收入治疗的病毒性肝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促肝细胞生长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黄芪注射液。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肝功能指标及血清sST2、IL-33对比,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病毒性肝炎有利于恢复肝功能,降低血清sST2、IL-33水平。

  • 标签: []黄芪注射液 促肝细胞生长素 病毒性肝炎 肝功能 sST2 IL-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