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凶险型前置胎盘孕产妇的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48例剖宫产凶险型前置胎盘孕产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研究组,另选48例普通前置胎盘孕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以及子宫切除率。结果研究组孕产妇出现胎盘粘连率为60.41%,对比组孕产妇出现胎盘粘连率为33.33%,两组患者的胎盘粘连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病率较低,在术后出血量上明显的高于普通前置胎盘,对出现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孕产妇宜进行子宫全切治疗,以保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 标签: 剖宫产至凶险型前置胎盘 子宫全切 普通前置胎盘 疗效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根据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的48例剖宫产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妇来进行探讨分析,将这些产妇分为研究组,同期选择48例前置胎盘产妇,分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产后出血和子宫切除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产妇有60.41%出现了胎盘粘连情况,对比组有33.33%孕妇出现了胎盘粘连情况,两组的胎盘粘连发病率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剖宫产凶险型前置胎盘临床中发病率比较低,患者术后出血比普通前置胎盘产妇要多,所以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妇需要采取子宫全切治疗,保障产妇的安全。

  • 标签: 剖宫产至凶险型前置胎盘 子宫全切 普通前置胎盘 疗效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剖宫产凶险型前置胎盘孕产妇的临床治疗案例进行回顾性总结,探讨剖宫产凶险型前置胎盘孕产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剖宫产凶险型前置胎盘孕产妇48例作为研究组,另选普通前置胎盘孕产妇4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以及子宫切除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孕产妇出现胎盘粘连率为60.41%,对比组孕产妇出现胎盘粘连率为33.33%,两组患者的胎盘粘连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病率较低,在术后出血量上明显的高于普通前置胎盘,对出现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孕产妇宜进行子宫全切治疗,以保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 标签: 剖宫产至凶险型前置胎盘 子宫全切 普通前置胎盘 疗效比较
  • 简介:目的:按照性别、年龄段和发病部位,分析1973年2007年上海市区结肠直肠癌的发病趋势。方法:数据来源于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系统。按照世界标准人口计算结肠直肠癌年龄标化发病率,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percentagechange,APC)。结果:直肠癌是最常见的结肠直肠癌亚部位,但直肠癌的构成比从1973年1977年的66.5%,下降至2003年2007年的44.4%。远端结肠癌标化发病率的APC最高(男性为5.3%,女性为4.9%),其次是近端结肠癌(男性为4.1%,女性为4.2%),直肠癌的APC最低(男性为1.5%,女性为1.1%)。女性远端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率在30~39岁年龄段出现了显著下降的趋势(APC分别为-3.8%和-2.8%),男性直肠癌发病率在30~39岁年龄段也出现了显著下降趋势(APC为-1.9%)。结论:1973年2007年上海市区结肠直肠癌发病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结肠癌发病上升更为显著,而乙状结肠癌和升结肠癌发病增加是结肠癌构成比上升的最主要因素。在低年龄段人群中,开始出现男性直肠癌、女性直肠癌和远端结肠癌发病下降的趋势。

  • 标签: 结肠直肠癌 发病率 发病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症状发作球囊扩张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11月-2017年11月6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根据症状发作球囊扩张时间分组。对照组症状发作球囊扩张时间在6-12h,观察组症状发作球囊扩张时间在6h以内。比较两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效果;ST段50%回落率、TIMI3级血流率;干预前后患者BNP和CK-MB峰值、肌钙蛋白;心脏彩超疗效。结果观察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T段50%回落率、TIMI3级血流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BNP和CK-MB峰值、肌钙蛋白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BNP和CK-MB峰值、肌钙蛋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脏彩超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症状发作球囊扩张时间越短,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越好,可更好保护BNP和改善心肌灌注,缩小心梗面积,改善预后。

  • 标签: 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 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我院2017年1月12月的门诊处方点评结果及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各科室的3298张处方作为点评对象,统计不合理处方的类型和比例,并对比不合理处方与合理处方的用药种数、抗菌药比例、处方金额、注射剂比例等基本用药情况。结果选取的3298张处方中合理处方3071张,比例为93.1%,不合理处方227张,比例为6.9%。227张不合理处方中不规范处方109张,不适宜处方83张,超常处方35张,不规范处方的比例相比其他类型不合理处方的比例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理处方的平均用药种数、金额、注射剂和抗菌药物比例等相比不合理处方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处方点评能及时发现临床中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因此成为督促临床医生规范用药的一种有效手段。

  • 标签: 处方点评 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