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室护理安全管理对策相关内容。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血室开展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后接收患者83例作为研究组,选取83例实施安全管理之前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开展护理安全管理后血室护理出错率明显降低,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也有明显提升,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提高血室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等方式对血室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降低危险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 标签: 血透室 护理安全管理 对策研究
  • 简介:摘要黄芩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根,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气微,味苦1。黄芩的别名为山茶根、土金茶根、条芩、泾芩,其对温热病效果较好,在中医处方中常用于泻火解毒,特别是对肺热咳嗽、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湿热黄胆、咳血、痢疾、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疗效显著。近几年研究结果显示,黄芩及黄芩提取物具有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抗过敏、抗氧化、调节机体免疫力、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 标签: 抗菌作用 黄芩苷 增强机体免疫力 抗病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血室护士的职业暴露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护对策,提高护士的身心健康。方法回顾分析影响血室护士的身心健康的职业危害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防护方案。结果血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明显提高,其身心健康的危害性明显降低。结论及时了解血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严格根据防护对策实施,可明显提高护士的身心健康。

  • 标签: 血透室护士 职业暴露危害 防护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结肠癌患者6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共13例,所占比例为21.7%,术后出血2例,严重呕吐者3例,吻合口狭窄4例,吻合口漏4例,并发症的处理包括出血患者进行局部结扎止血,呕吐者及时清理呕吐物,吻合口狭窄进行狭窄段切除术,4例吻合口漏患者3例进行近端结肠造瘘术,1例进行冲洗引流。结果13例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经过积极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结肠癌术后并发症较多,医护人员需要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发症出现后正确高效的处理,有效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直结肠癌 术后并发症 预防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管理在血室院内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2016年的10月到至2017年的10月,80例患者在我院血室接受治疗,选取患者中的40例在血室治疗过程中使用常规方法护理,将这批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剩余的40例患者在血室的治疗过程中落实护理管理,这批患者则划分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中没有患者发生感染现象,对照组中存在感染情况的患者有2例,所占比例为5.00%,观察组的院内感染控制效果更为显著,观察组中医用设备的使用情况、手术治疗过程中的卫生情况、空气质量情况以及消毒液使用情况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均明显较好。结论落实护理管理后,医院内出现感染的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卫生情况以及医用设备使用情况均显著提升,保证了接受治疗患者的安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管理 血透室 院内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胃脘痛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多因寒热不适、饮食失节,情志不畅或脾胃虚弱使胃失和降、胃络瘀阻所致。胃脘痛常见于各种慢性胃炎、胃痉挛、胃溃疡等疾病,是消化系统最常见、患者最为痛苦而急待解决的临床病证,中西药物治疗均有一定的疗效,但病情易反复迁延。我们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不断优化热奄包所用中药,形成了温胃散寒热奄包双神阙、命门两穴治疗胃脘痛取得了明显的护理效果。

  • 标签: 温胃散寒 热奄包 双透治疗 胃脘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绳梯式穿刺改善长期血患者内瘘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80例长期血患者,按照不同内瘘穿刺方法将其分为区域组与绳梯组,每组都为40例,区域组应用区域法穿刺,绳梯组应用绳梯式穿刺,对比两组的穿刺效果、疼痛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绳梯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7.9%)高于区域组(92.1%),且穿刺点渗血、血流量不足、皮下血肿的发生率(5.0%、2.5%、12.5%)均低于区域组(15.0%、7.5%、30.0%),差异显著(P<0.05);区域组的VAS评分为(5.3±0.6)分,绳梯组为(3.1±0.4)分,绳梯组低于区域组,差异显著(P<0.05);区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绳梯组为5.0%,绳梯组低于区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绳梯式穿刺可有效改善长期血患者内瘘的效果,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且患者疼痛轻微,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行。

  • 标签: 绳梯式穿刺 长期 血透患者 内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血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血室收治的116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各58例。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SAS及SDS得分等方面的异同。结果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后,SAS及SDS得分、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应用到血室护理工作中,不仅可改善患者消极情绪,而且可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血透室 应用分析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血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12例,将其按时间前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不进行护理标识,观察组患者应用护理标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危险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在传统的血室中护理标识的应用可以显著改善血室护理安全情况,降低危险情况发生率,患者反映较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标识 血液透析 血透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尿毒症血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2名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2名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全程健康教育指导。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指标。结果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各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患者中全程的健康教育指导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健康教育 慢性肾功能不全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血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文主要选取2016年2月份至2017年3月份本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5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期收治的血液透析治疗的非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手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生化、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生化比较,观察组白蛋白明显偏低,血糖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血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要严格控制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的血压及血糖,降低患者在血治疗中发生感染的概率,要注意改善患者的低蛋白血症,减少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糖尿病肾病尿毒症 血透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近四年来因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退回血站的红细胞特征,寻找避免因抗阳性导致血液浪费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7年期间医院因抗阳性退回的红细胞,通过报废血液流水号收集献血者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4、2015、2016、2017年分别有36袋、30袋、39袋、71袋红细胞类产品因抗阳性被退回血站进行报废处理,其中女性献血者抗阳性率高于男性,以18-35岁年龄组最为明显。结论为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浪费,对18-35岁女性献血者开展献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鼓励健康男性无偿献血。

  • 标签: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红细胞 计算机系统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血室护理不良事件中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实施品管圈前后半年的血资料,统计不良事件,对比实施品管圈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其中,实施前采取的是常规护理,实施期间采取的是品管圈护理。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品管圈护理理念应用于血室护理中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降低 血透室护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血室护理实行护理流程管理对护理质量所带来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到我院血室中进行护理的患者共196例作为此次研究分析对象,医院于2016年9月开始实施护理流程管理模式,对比分析护理流程管理模式实施前(2016年2月至2016年8月)与实施后(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的护理应用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对血室护理实行护理流程管理的相关成效进行评估,主要评估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服务状态、健康知识宣导、专业技能水平以及和患者进行沟通能力等。在实行护理流程管理模式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者的服务状态、健康知识宣导、专业技能水平和沟通能力等评价也更高(P<0.05)。结论血室实行护理流程管理模式,使风险发生率有效降低,对护理人员提高护理质量起到促进作用;护理人员服务状态良好,相关健康知识宣传到位,积极有效的沟通,使患者满意更高,医患关系得到有效改善,医院整体形象得到提高。

  • 标签: 血透室 护理 护理流程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使用型留置针与Y型留置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10日-2016年7月21日到我院儿科治疗的120例呼吸道感染儿童患者为例,按照平均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实验组两组,研究组患者使用Y型留置针进行输液,对照组患者使用型留置针进行输液。结果Y型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上显著优于型留置针(P<0.05),研究组患者阻塞、穿刺成功率、静脉炎、液体外渗等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Y型留置针因其留置时间长,患儿舒适度较高,并且更易于保护置管伤口,降低感染率。因此,Y型留置针在临床上应该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直型留置针 Y型留置针 儿童输液 输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净化对维持性血患者促红素疗效的影响及其护理。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来我院诊治的行维持性血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HDF(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组(n=32)、HDP(血液灌流)组(n=32)和HD(血液透析)组(n=32),对比3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甲状旁腺激素(PTH)、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以及肾性贫血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PTH、CRP、IL-6和β2-MG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HDF组和HDP组各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HDP组CRP水平显著低于HDF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HD组各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HDF组和HDP组治疗3个月后血红蛋白(Hb)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HDP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HDF组EPO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HD组治疗3个月后Hb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EPO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HDF和HDP能改善维持性血患者促红素的疗效,清除中大分子毒素的效果显著优于HD,能有效缓解炎症状态,且HDP的治疗效果更好,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血液净化 维持性血透 促红素 疗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衰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16年8月~2017年9月收治的80例肾衰竭合并心血管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液透析,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综合性的护理干预。之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10.0%、22.5%,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强肾衰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血液透析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情况,提高临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肾衰 血透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动静脉内瘘术后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医学护理研究对比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以来我院收治的60例动静脉内瘘术后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术后血普通护理服务,给予观察组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护理优良率及其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症状。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良率89.29%(25/28)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优良率67.68%(19/28),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角色功能和整体功能水平上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动静脉内瘘术后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具有较高的护理优良率和生活质量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动静脉内瘘术 血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个性化健康教育应用于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需要进行血的患者84例,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常规血液透析护理的基础下再对患者进行合理的个性化健康教育。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常规血液透析护理方法中融入个性化健康教育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的人数显著低于对使用常规血液透析护理法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护理人员合理的应用个性化健康教育有利于帮助患者恢复病情,减少患者在透析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还能有效地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今后的临床实践工作中应该对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广泛的融入个性化健康教育,帮助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和治疗。

  • 标签: 血透患者 个性化健康教育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