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改革开放发展的近些年来,农业的发展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有着巨大的作用。而农药在农业的快速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化学农药能够有效防治各种病虫害,为农作物的增收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但农药它本身就是一种化学物质且具有毒性,农药的使用已然对农业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我们无法否认的是,在今后的农业发展中农药还将继续被使用。也因此,了解并分析化学农药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以及做出相关的防治措施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就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防治进行探讨,以便更好的加快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农药 污染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重症哮喘患者40例进行研究讨论,对其采取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没有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效果较为满意。结论对于重症哮喘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以增强疗效,为患者的情急争取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可以在今后的治疗护理中应用。

  • 标签: 机械通气 重症哮喘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进行探究。方法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中抽取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55例,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55例,给予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不同组别湿化效果、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湿化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服务质量、仪容仪表、健康教育、护理技术、工作态度、总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可提升湿化效果与护理质量。

  • 标签: 机械通气 气道湿化 湿化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气末正压(PEEP)值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2018年2年应用呼气末正压技术(PEEP)抢救ARDS的患者60例,并重点分析了不同的PEEP范围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不同范围的PEEP值抢救ARDS其病死率不同,以10~15cmH2OPEEP抢救成功率最高,病死率仅12%。结论选择适当的呼气末正压可以大大降低ARDS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呼气末正压值 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胸行食管胃超胸顶机械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31例应用经胸行食管胃超胸顶机械吻合术治疗的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于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两组患者均使用国产吻合器经胸行食管胃超胸顶机械吻合术来进行临床治疗。结果所有患者中,仅有2例发生胸腔积液,1例发生肺部感染,所有患者均全部痊愈出院。出院后的患者无相关并发症出现,患者身体情况明显改善。结论经胸行食管胃超胸顶机械吻合术的治疗效果良好,安全性较好,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和康复,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

  • 标签: 食管癌 食管癌切除术 机械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0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02)、收缩压(SBP)、呼吸频率(R)及心率(HR)等等旨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a02、PaC02、SaO2、SBP、呼吸频率及心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可作为急诊抢救的优选方案。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左心衰竭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祛痰、平喘、供氧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运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6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aO2水平明显上升,PaCO2、HR、IL-8、IL-17等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无创机械通气有着良好的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与炎症因子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无创机械通气 重症哮喘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脑干出血患者早期机械通气及综合治疗配合针对性护理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脑干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40例脑干出血患者均采用早期机械通气及综合治疗配合针对性护理,观察这40例脑干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这40例脑干出血患者的治疗有效患者为16例(包括6例痊愈患者和10例病情好转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40.0%;死亡患者为11例,死亡率为27.5%。这表明对高干出血患者采用期机械通气及综合治疗配合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提供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死亡率,效果显著。

  • 标签: 脑干出血 机械通气 综合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接受PICC置管术患者资料100例,根据随机法对所选10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湿热敷,研究组患者提高健康教育、局部湿热敷、完善术前准备工作,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组患者产生静脉炎的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中针对接受PICC置管术治疗患者,在护理工作中提高健康教育、完善术前准备工作、湿热敷可以显著预防静脉炎的出现,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PICC置管术 机械性静脉炎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CT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56例肠梗阻患者的诊断资料,对患者采取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根据CT的表现,分析患者肠梗阻的病因,并结合手术和病理结果,分析CT诊断机械性肠梗阻的正确率。结果检查显示主要的肠梗阻病因为肿瘤性肠梗阻、粪石性肠梗阻以及粘连性肠梗阻;X射线检查的漏诊和误诊率分别为23.21%、25.00%,而CT检查的准确率高达100.00%,显著优于X线检查方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使用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显著优于X线检查,且没有不良反应,还能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对于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利依据,从而减少漏诊率和误诊率,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CT诊断 机械性肠梗阻 X线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院ICU老年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困难撤机的治疗体会,为减少撤机困难提供经验。方法对我院ICU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住的55例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5例老年机械通气患者中困难撤机12例,其中,原发病控制不佳1例,肺部感染6例,营养不良2例,心理因素导致撤机困难1例,撤机时机不佳导致时间延长1例。其中有1例因严重并发症死亡。结论机械通气撤机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原发病的未完全控制、营养状况差、心理因素及撤机时机的选择,因此撤机时应积极控制以上因素,提高撤机成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小儿肺炎患儿采取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所接收的106例小儿肺炎患儿进行对照比较,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分别为53例。对照组采取人工叩击的排痰方式,实验组采取机械振动的排痰方式,观察并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48例(90.57%)明显高于对照组36例(67.92%),实验组咳嗽症状、气促症状、肺部湿罗音等症状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肺炎患儿采取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的方式,不仅能够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恢复,还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机械振动排痰 辅助治疗 小儿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科94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支持新生患儿,对比撤机成功与失败的两组新生患儿的性别、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撤机时体重、Apgar评分、合并症如多器官功能衰竭、呼吸机相关肺炎、机械通气时间,并进行Logistics分析以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94例新生儿新生患儿中,36例撤机失败,58例撤机成功,其中Apgar评分1分钟≤6分、MODS、VAP及出生胎龄≤37w为导致新生儿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危险相关因素。结论造成新生儿撤机失败的因素复杂,撤机不当常造成病情反复。撤机过程中做好相关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撤机失败率,减少新生儿机体损伤,确保新生儿生命安全。

  • 标签: 机械通气撤机失败 新生儿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报告了1例36岁男性患者(身高170cm,体重250kg,BMI86.5kg/m2)因肥胖低通气综合症及呼吸衰竭,并发心脏及肝脏异常,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成功撤机并出院的救治与护理。救治及护理要点包括人工气道的建立与机械通气的参数设置,强调了应用跨肺压指导呼气末正压的滴定;无创通气序贯治疗;多导联睡眠监测滴定无创呼吸机参数;抗生素的使用;静脉通路的建立;管路安全;皮肤管理;活动及康复指导以及随访。经过14天的治疗,患者康复出院。

  • 标签: 超级肥胖 机械通气 食道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气管切开长期留置导管未行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2月中我院的气管切开长期留置导管未行机械通气患者60例,严格按照住院编号的前后顺序进行分组,分别为参照组(30例)和分析组(30例)。分析总结在进行临床护理时的发现的问题,再给予分析组相对应的护理方案。结果参照组的痰痂形成率明显高于分析组,且气管套管脱管发生率也高于分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气管切开长期留置导管未行机械通气患者进行临床护理会出现气管套管脱管、痰痂形成等问题,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对策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家属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

  • 标签: 气管切开 长期留置 护理对策和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EEP水平对COPD并肺动脉高压机械通气患者BNP的影响,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COPD并肺动脉高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随机抽签法分为三组,两组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对照A组20例患者的PEEP水平为3cmH2O,观察组20例患者的PEEP水平为5cmH2O,对照B组的PEEP水平为7cmH2O,比较三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肺动脉压、BNP与对照A、B组比较,优势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氧代谢指标与对照A、B组比较,优势显著(P<0.05)。结论BNP与肺动脉高压存在正相关,在COP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随着PEEP增高,BNP降低,PEEP在7cmH2O以后对BNP影响不大。

  • 标签: COPD 机械通气 PEEP BNP 肺动脉高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床旁纤维镜肺泡灌洗在儿童机械通气重症肺炎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从2016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儿童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当中随机选取其中的106例患儿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将这106例患儿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各有53例患儿;对照组的53例患儿实施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的53例患儿在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床旁纤维镜肺泡灌洗;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呼吸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23%,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1.1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心率、呼吸、PaCO2以及PaO2/FiO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实施床旁纤维镜肺泡灌洗能够显著提高和改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呼吸功能,有效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 标签: 床旁纤维镜 肺泡灌洗 机械通气 重症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新生儿气胸行高频振荡通气(HFOV)、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的临床价值,为新生儿科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行机械通气治疗的52例气胸新生儿,随机分为CMV治疗的对照组以及HFOV治疗的试验组。对比2组气胸新生儿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水平改善情况以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颅内出血、病死率情况。结果治疗12h、24h、48hPaO2、PaCO2、OI水平对比,试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组间不良预后对比,P>0.05。结论给予新生儿气胸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血气分析、肺功能指标改善明显,安全性更高。

  • 标签: 高频振荡通气 常频机械通气 新生儿气胸 并发症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俯卧位不同翻身时间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59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两组于平卧位、俯卧位下实施通气治疗,对照组为平卧位2h,翻身3次;实验组为俯卧位6h,翻身2次,然后平卧2h。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俯卧位结束时的心率、氧分压、平均动脉压、气道平均压以及潮气量等指标略有升高,心理维度、生理维度、GCQ评分等舒适度指标评分略低,但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并无统计显著性(P>0.05)。两组胃内容物反流、眼睑水肿、导管脱出以及误吸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机械通气患者而言,不同翻身时间对通气质量、并发症及患者舒适度并无明显影响,但俯卧位通气方式可减少翻身次数,延长翻身时间,这对于改善患者氧耗状况比较有利,也降低了护理风险。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征 机械通气 俯卧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有创机械通气对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作用。方法从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选取60例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以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平均动脉压、PH变化值、心率以及呼吸频率等数据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对两种干预手段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在观察组,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后,各项数值与对照组相比,呈现较为优异的状况,而且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时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被推广应用。

  • 标签: 有创机械通气 ICU重症 心力衰竭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