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大肺炎康复的护理体会的效果,并为患者护理提出一些借鉴和指导。方法随机在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大肺炎儿童患者80例,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施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康复护理的方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住院天数、护理情况和满意度等数据。结果观察组护理组患者在护理效果上要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同时在症状缓解时间、住院天数等方面都要少于对照组常规护理组。结论在儿童大肺炎康复的护理的过程中实施加强康复护理措施,不仅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明显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能够提高儿童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儿童 大叶肺炎康复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神经麻痹的病因、临床特点、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搜集本神经科室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眼神经麻痹的24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4例眼神经麻痹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进行颅脑CT或MRI检查,15例临床高度怀疑为颅内动脉瘤者行DSA检查,5例做神经传导速度,4例进行腰穿检查,针对不同的病因诊断进行相应处理。分析其病因组成、临床表现、早期行DSA检查的必要性及预后情况。结果24例眼神经麻痹患者中7例(30.8%)是由糖尿病引起,为首要致病原因;6例(25.0%)为颅内动脉瘤引起,为第二致病原因;再次分别为脑干缺血性血管病5例(19.2%)、结核性脑膜炎1例(3.8%);其它病因包括痛性眼肌麻痹脑桥海绵状血管瘤1例,4例患者不能明确病因。依据出院时眼肌麻痹的恢复情况可分为治愈3例(12.5%),好转15例(62.5%),无效6例(24%)。结论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复杂多样,有些甚至危及生命,需仔细鉴别,及早明确诊断,并且仍需临床资料的不断积累才能确定各种病因引起的眼神经麻痹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

  • 标签: 动眼神经麻痹 动脉瘤病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老年大性肺炎的临床症状和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老年大性肺炎患者12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症状对患者进行合理治疗用药,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胸闷、头痛、咳嗽、皮疹等。在进行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有效率为88.3%。结论对老年大性肺炎患者进行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疗效,对患者治疗具有非常好的促进效果。

  • 标签: 老年大叶性肺炎 治疗方法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对比分析肺炎型肺癌、大性肺炎的CT征像,旨在提高对肺炎型肺癌早期诊断能力。方法择取我院20例肺炎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20例大性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之间的影像学资料(CT征象对照分析)、病灶分布、治疗后的结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磨玻璃样改变、小结节影、病灶内支气管充气征等方面CT征象有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灶分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间裂膨隆的CT征象没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病灶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治疗后病灶缩小甚至消失。结论肺炎型肺癌有误诊为大性肺炎的风险,在有疑虑时需要通过穿刺活检等明确诊断,及早诊断、及早治疗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肺炎型肺癌 大叶性肺炎 CT征象对照分析
  • 简介:1病历摘要男,36岁。因活动后心悸、气短2a,加重1个月就诊。患者2a前出现活动后心悸、气短,伴心前区不适,短暂休息后即好转,未作任何检查及治疗,发作不频繁,近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不适,发作较频繁,较长时间休息稍好转。

  • 标签: 主动脉瓣/畸形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内科护理管理的过程中采取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152例心内科患者进行对照分析,并按照所采取的管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风险管理组和常规管理组,各组患者分别为76例。风险管理组应用风险管理模式,常规管理组应用常规管理模式,对比风险管理组和常规管理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投诉事件发生率以及总体满意度。结果风险管理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2例(2.63%)以及投诉事件发生率2例(2.63%)均低于常规管理组11例(14.47%)、10例(13.16%),风险管理组的总体满意度71例(93.42%)显著高于常规管理组62例(81.58%),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内科患者应用风险管理模式,不仅能够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事件发生率,还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效果显著。

  • 标签: 心内科患者 护理管理 风险管理 风险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滞针疗法治疗冈上肌腱炎的临床疗效,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就诊于我院推拿脊柱科住院部、理疗科门诊诊断为冈上肌腱炎的患者共102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滞针组)与对照组(普通针刺组)各51例,治疗组给予滞针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疗法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结果治疗组治愈30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治愈率58.8%,总有效率96.1%;对照组治愈16例,有效25例,无效10例,治愈率31.4%,总有效率80.4%,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复发率分别为6.7%、10.0%,总复发率16.7%;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2.5%、25.0%,总复发率为37.5%;结论滞针疗法治疗冈上肌腱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滞动针 冈上肌腱炎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银杏注射液治疗肺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0例肺心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利用计算机分组软件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入银杏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显效9例患者,有效5例患者,无效6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4例患者,有效4例患者,无效2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0%,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心病患者采用银杏注射液治疗的效果非常显著,能够有效地改善各项指标功能,临床上值得推广并应用。

  • 标签: 银杏叶注射液 肺心病 常规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典型干酪性肺炎和大性肺炎的临床相异之处。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肺炎病例40例,不典型干酪性肺炎和大性肺炎患者各20例,回顾性分析比较其临床资料、临床病例、影像学记录资料、病原学等资料以及治疗情况等,对其异同点进行探讨。结果相似之处,不典型干酪性肺炎和大性肺炎均有起病急的表象、还有高热、咳嗽、痰多等症状,甚至影像学的检查也显示为肺内大片状的致密和实变影。不同之处在于,(1)病程长短不同,干酪性肺炎虽有起病急的假象,实际其病程较长,在明显发病之前,有很长一段时期隐匿性的低热咳嗽;而大性肺炎病程只有7天左右。(2)影像检查,干酪性肺炎的肺部影像学表现为高密度阴影不均匀或者有卫星灶或者空洞,多发于双上肺;而大性肺炎多见于双下肺。(3)检测及症状,结核菌素试验(PPD)结果阳性强度干酪性肺炎要明显高于大性肺炎(P<0.05);咳血和血象的发生率干酪性肺炎明显低于大性肺炎(P<0.05)。(4)治疗干酪性肺炎主要表现为渗出和干酪性病变,抗感染治疗无效果;大性肺炎多以渗出为主要表现,抗感染治疗有效(P<0.05)。结论不典型干酪性肺炎与大性肺炎症状表象及影像学检测都极为相似,为了便于准确鉴别治疗,需要密切询问患者既往症状病情,然后综合判断,降低其误诊率。

  • 标签: 干酪性肺炎 大叶性 肺炎 临床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2016年1月-2017年1月800例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患者并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中护理,观察组增加术中保温护理。比较两组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护理满意度;术中肛温、手术结束肛温、术中出血、术后苏醒时间;手术结束时凝血功能情况;寒战、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肛温、手术结束肛温、术中出血、术后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结束时凝血功能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寒战、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后腹部手术患者的影响大,可维持肛温稳定,改善凝血功能,减少术中出血,减少并发症,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术中保温护理 全身麻醉 腹部手术患者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银杏提取物治疗脑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4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脑供血不足患者83例。将上述83例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丹参酮组41例和银杏组42例。丹参酮组采取丹参酮治疗,银杏组采取银杏提取物治疗。比较(1)脑供血不足治疗效果;(2)起效时间;(3)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红细胞聚集指、左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的差异。结果(1)银杏组较之丹参酮组脑供血不足治疗效果更高,P<0.05;(2)银杏组较之丹参酮组起效时间更短,P<0.05;(3)干预前两组红细胞聚集指、左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相似,P>0.05;干预后银杏组较之丹参酮组红细胞聚集指、左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银杏提取物治疗脑供血不足疗效确切,起效快,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银杏叶提取物 脑供血不足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头孢唑林治疗产妇产褥期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取本次研究产褥期感染产妇100例,时间为2016年2月18至2017年5.16,后对收取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采用头孢唑林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实施左氧氟沙星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产褥期感染产妇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痊愈28例,占比56.00%;好转21例,占比42.00%;无效1例,占比2.0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褥期感染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采用头孢唑林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产妇产褥期感染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研究。

  • 标签: 头孢唑林 产褥期感染 左氧氟沙星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实施剖宫产术中肌瘤切除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130例,将其分成单纯组以及联合组,单纯组接受仅剖宫产术以及术后的药物治疗;联合组在除了以上措施外,还需接受肌瘤切除。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38%,明显高于单纯组的80.00%,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实施剖宫产术时执行肌瘤切除术具有良好的疗效,并发症较少,可促进患者的尽早康复,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 剖宫产术 肌瘤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银杏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银杏提取物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10%)高于对照组(67.50%)(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银杏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复方丹参 银杏叶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治疗前后注意缺陷多障碍患儿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变化。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注意缺陷多障碍患儿30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一次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治疗前后儿童激活脑区计数情况和2-back记忆任务激活感兴趣区激活体素水平。结果治疗前患儿左额上回激活16例,右额上回激活15例,左额中回激活20例,右额中回激活14例,左额下回激活12例,右额下回激活19例;治疗后左额上回激活24例,右额上回激活23例,左额中回激活21例,右额中回激活22例,左额下回激活22例,右额下回激活20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儿左额中回激活体素水平297.4±8.6mm3,右额中回267.8±9.6mm3,左额下回20.5±1.6mm3,右额下回114.8±7.7mm3;治疗后左额中回激活体素水平492.4±9.5mm3,右额中回484.1±9.4mm3,左额下回372.8±4.5mm3,右额下回98.2±7.5mm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意缺陷多障碍患儿存在前额叶、扣带回前部功能低下和丘脑功能异常。

  • 标签: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建立我国健康男性志愿者服用西酞普兰(CIT)的群体药学(PPK)模型,并比较PPK模型与非房室(NCA)模型法估算CIT生物等效性的价值。方法:23名健康男性志愿者服用CIT后采集0~144h血标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法分析血浆中的CIT浓度,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法评估CIT的PPK模型,并用NAC模型法和PPK模型法评价CIT的生物等效性。结果:CIT的PPK模型符合一房室模型,估算的CIT清除率和分布容积分别为(15.90±0.70)L/h和(702.0±19.2)L。采用NCA和PPK模型估算的CIT相对生物利用度90%可信区间分别为96.4%~105.4%和92.5%~103.4%,达到生物等效性的标准。结论:NONMEM法可用于评价CIT的生物等效性。

  • 标签: 西酞普兰 群体药动学 生物等效性 非房室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近距离眼参数与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关系。方法以116名近视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跟踪随访8~19个月,每3个月记录近距水平隐斜、AC/A、调节滞后、调节幅度等近距离眼参数,检测双眼平均等效球镜值。根据首次与末次双眼平均等效球镜值,计算年近视进展量作为近视加深速度,分析各近距离眼参数与年近视进展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C/A、调节滞后及调节幅度与年近视进展量均呈正相关(r=0.416,0.495,0.463,P值均<0.05);将AC/A作为控制因素再行分析,调节滞后与年近视加深量,结果仍有正相关(r=0.383,P<0.05)。结论近距离工作时高调节滞后可能是导致近视进展的原因之一。

  • 标签: 近视 斜视 研究 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在同期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11月到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80例采取同期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手术的胆管结石患者,按照其采取的不同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而将其分入两组,分别为采取针对性护理的40例研究组患者与采取常规护理的40例对照组患者。为两组患者对比护理效果及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5%(39/4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7.5%(31/4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1/40),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为17.5%(7/40),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手术期为同期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手术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提供更加令人满意的护理服务。

  • 标签: 同期手术 肝叶切除 胆道镜 围术期 针对性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使用多层CT(MDCT)显示肺结节的细分征并探讨其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组共收集CT横断面SPN最大直径≤30mm的病例62例,其中周围型肺癌32例,良性SPN30例,采用四层CT扫描仪对每个病例均完成容积显示(VR)处理并使用自主调节的模式进行显示。结果:肺癌的分征出现率为93.8%(30/32),明显高于非肺癌结节(良性SPN)[46.7%(14/30)],(χ^2=16.660,P=0.001)。7例(21.9%)肺癌结节出现典型的细分征,其中肺泡癌4例,腺癌3例。无一例良性SPN出现细分征。典型的细分征表现为VR上肺结节表面有5个以上的微小半球形突起(直径不超过5mm),常规CT横断面不能显示该特征。结论:MDCT的VR图像可以很好地显示肺癌结节的细分征,该征可能是周围型肺癌的定性诊断特征。

  • 标签: 周围型肺癌 孤立肺结节 容积显示 分叶征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对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效能。方法将12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术,观察组行甲状腺切除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随访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切除术在甲状腺结节中的效果较好,可减少手术损伤并提高术后疗效。

  • 标签: 甲状腺全切术 甲状腺叶切除术 甲状腺结节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