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去白细胞输血和未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近年来在我院接受白细胞输血治疗的5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接受未去白细胞输血治疗的5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输血后各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输血后3d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O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P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输血后CO2水平有所升高,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白细胞输血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组织受损,安全性更高。

  • 标签: 去白细胞输血 未去白细胞输血 输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大剂量常规输血及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间接收的需要输血的患者78例,根据输血方式分为两组,其中39例给予大剂量常规输血,为对照组,39例予以白细胞输血,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输血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13%)小于对照组(2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输血在大剂量输血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大剂量常规输血 去白细胞输血 不良反应 发热 过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熊氧胆酸治疗脂肪肝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3月-2018年2月90例脂肪肝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水飞蓟素片治疗,观察组则给予熊氧胆酸治疗。比较两组脂肪肝临床疗效;血脂正常时间、肝功能血清酶正常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脂和肝功能;药物安全性。结果观察组脂肪肝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脂正常时间、肝功能血清酶正常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脂和肝功能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脂和肝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安全性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熊氧胆酸治疗脂肪肝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血脂和肝功能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熊去氧胆酸 脂肪肝 疗效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在临床输血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期间60例输血患者,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化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所有患者采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输血,而对照组所有患者采用常规红细胞悬液输血,观察两组患者输血后的外周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外周血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给患者进行输血,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外周血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水平,并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临床输血患者中效果显著。

  • 标签: 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 红细胞悬液 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桂加白术汤治脾虚肠燥型老年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2例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病例,随机分为A组56人用去桂加白术汤治疗,B组56人用福松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20例,2例无效;B组治愈10例,10例无效。A组总有效率为96.43%;B组总有效率为82.14%。2组患者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桂加白术汤对脾虚肠燥型老年便秘疗效显著。

  • 标签: 去桂加白术汤 老年 便秘 脾虚肠燥
  • 简介:摘要去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外伤的救治中有着重要地位,其疗效一直存在争议。骨瓣减压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疗效得到了肯定,《重型颅脑创伤治疗指南(第四版)》首次ⅡA级证据推荐。本文对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及疗效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后迟发性血肿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本次采取单双数球抽签的方式将于我院治疗的68例脑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一般护理干预)与实验组(综合护理干预)各34例患者,分别对两组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实验组护理后Barthel指数(92.46±15.8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5.95±12.47)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88%)低于对照组(32.3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脑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患者而言,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 迟发性血肿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腹腔镜顶减压数在肾囊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肾囊肿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0)接受常规开放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n=40)接受后腹腔镜顶减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腹腔镜顶减压术可有效提高肾囊肿治疗效果,且手术创伤小、术后愈合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肾囊肿 后腹腔镜 去顶减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将优质护理实行于接受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修补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中,探讨应用效果。方法此文开展分析数据是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行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修补术治疗的60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硬币法分组,一组收入30例,常规护理予以参照组,优质护理予以实验组,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总计算率、护理服务满意总计算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总计算率较参照组患者相关资料低,P<0.05,表明数据检测的统计学比对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总计算率较参照组患者相关资料高,P<0.05,表明数据检测的统计学比对意义。结论对接受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修补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开展优质护理展示良好效果。

  • 标签: 颅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术 术后 颅骨缺损修补术 优质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实施白细胞输血技术对减少患者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择本科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间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研究,按患者输血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40)和白细胞组(n=40),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血液成分输血治疗,白细胞组患者进行白细胞血液成分输血技术,分析总结两种输血方式对患者医院感染状况的影响。结果白细胞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较常规组明显升高(P<0.05),白细胞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实施白细胞输血技术可减少患者医院感染。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去白细胞输血技术 医院感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减少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医院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AL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其输血治疗分别为普通血液成分和白细胞的血液成分。比较两组在诊治过程中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0.0%,对照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照研究,在临床诊治AL患者时应用去白细胞输血技术,有效降低了AL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减少并避免了因患者感染带来的死亡风险,大大提高了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去白细胞输血技术 急性白血病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予以经皮肾交感神经神经化治疗方法的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择取我院于2011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9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性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复发几率2例(4.67%)显著低于对照组10例(20.83%),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2例(4.67%)显著低于对照组11例(22.92%),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47例(97.92%)显著高于对照组38例(79.17%),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结论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予以经皮肾交感神经神经化的治疗方法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以及整体生活质量,并且进一步改善了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满意程度。

  • 标签: 经皮肾交感神经 去神经化 难治性 高血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骨瓣减压并颅内压监测治疗大面积脑梗塞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成保守组与手术组各26例,保守组应用内科保守治疗,手术组应用早期骨瓣减压并颅内压监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手术组的存活率(92.3%)明显高于保守组(65.4%),对比差异显著(P<0.05);手术组的住ICU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保守组,但治疗费用明显高于保守组,对比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骨瓣减压并颅内压监测治疗大面积脑梗塞临床疗效满意,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且可缩短住ICU时间与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去骨瓣减压 颅内压监测 大面积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剖宫产产妇采取小剂量氧肾上腺素硬膜外麻醉对其循环容量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剖宫产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6.02~2017.01期间为收治时间,将其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在患者发生低血压时行盐酸麻黄碱注射液至手术结束,研究组予以患者小剂量氧肾上腺素麻醉,并对比循环容量。结果研究组患者在T1、T2的血浆容量及血容量均较对照组稳定,其血容量、血浆容量在不同时间点内对比,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采取小剂量氧肾上腺素硬膜外麻醉对其循环容量的影响效果较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去氧肾上腺素 小剂量 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 血环容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开颅血肿清除加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5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加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结果治疗组优8例,良11例,其优良率为70.37%,对照组优4例,良6例,其优良率为3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术后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较对照组显著较优(P<0.05)。结论开颅血肿清除加骨瓣减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应用。

  • 标签: 开颅血肿清除 去骨瓣减压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骨瓣减压并颅内压监测治疗大面积脑梗塞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成保守组与手术组各26例,保守组应用内科保守治疗,手术组应用早期骨瓣减压并颅内压监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手术组的存活率(92.3%)明显高于保守组(65.4%),对比差异显著(P<0.05);手术组的住ICU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保守组,但治疗费用明显高于保守组,对比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骨瓣减压并颅内压监测治疗大面积脑梗塞临床疗效满意,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且可缩短住ICU时间与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去骨瓣减压 颅内压监测 大面积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钻孔引流并标准骨瓣减压在外伤性硬膜下血肿脑疝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外伤性硬膜下血肿脑疝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20例。采取标准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采取钻孔引流并标准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情况及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颅内减压等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较短,且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55.0%较对照组20.0%显著较高,且P<0.05。结论钻孔引流并标准骨瓣减压在外伤性硬膜下血肿脑疝中的效果非常显著,即可快速接触患者颅内压迫,还能缩短住院时间,改善其预后,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外伤性 硬膜下血肿脑疝 钻孔引流 标准去骨瓣减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洗涤红细胞、白红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效果,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7年3月收治治疗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n=90),随机分为输注洗涤红细胞、输注白红细胞治疗的实验1组和实验2组。对比2组患者治疗期间实验室指标(Hb、RBC、Rtc、TBIL)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组间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后实验指标情况对比,P>0.05差异无显著性。组间Hb、RBC、Rtc、TBIL治疗后对比治疗前,P<0.05差异显著。结论针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洗涤红细胞、白红细胞治疗均可改善症状体征且疗效明显,基于价格因素考虑,洗涤红细胞治疗具有优选价值。

  • 标签: 洗涤红细胞 去白红细胞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症状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持续时间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对卵巢大鼠骨量及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去卵巢大鼠总计60只,按照每组10只分为六组,将其中三组作为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剩余三组接受中等强度跑台运动,根据持续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1、观察组-2以及观察组-3,通过测定大鼠骨量以及骨微结构分析不同持续时间中等强度炮台运动的影响效果。结果观察组-1的骨密度与对照组-1进行比较明显明显差异,其余同时期观察组卵巢大鼠的骨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期观察组中大鼠的骨吸收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骨形成参数之间则没有明显差异。结论短期的中等强度炮台运动对大鼠骨量以及骨微结构的影响较小,随着中等强度跑台运动持续时间的增加,卵巢大鼠的骨吸收受到明显抑制,从而解决去除卵巢所致的骨密度下降问题。

  • 标签: 中等强度 跑台运动 持续时间 去卵巢大鼠 骨量以及骨微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米非司酮与氧孕烯炔雌醇在失调性子宫出血(DUB)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治疗病例于2015年3月~2016年9月间入院,共计110例,按治疗方法分对照组55例和研究组55例,对照组用米非司酮加以治疗,研究组用去氧孕烯炔雌醇加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总疗效是83.64%,研究组是94.55%;两组治疗后LH与FSH没有显著变化,但P与E2显著降低,而研究组降低程度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对比,发现对于DUB的治疗米非司酮与氧孕烯炔雌醇皆能获取较好的疗效,而去氧孕烯炔雌醇的效果更为明显。

  • 标签: 米非司酮 去氧孕烯炔雌醇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