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功能约束手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内需要约束措施的患者60例,30例使用多功能约束手套作为观察组,30例使用传统手腕约束带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约束效果。结果观察组干扰治疗情况、发生约束带相关并发症,患者、家属及护理人员使用效果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多功能约束手套有效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约束的安全性,同时患者双手可自由活动并始终处于功能位,易于患者及家属接受,减少了因约束造成的不良心理反应。

  • 标签: 躁动 多功能约束手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80例心电监护的住院病人进行对比治疗,探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的规范使用与管理方法。方法随机选择从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我院收录治疗的80例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人,实验组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对病人实行24h常规心电监护,观察并记录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监护方法,之后针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针对实施心电监护的40例病例进行分析,制定并引入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皮肤损伤发生率,实验组心电图、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故障率,操作考核合格率、配件更换率、设备故障率及维修率均比对照组有所改善。结论临床规范使用及管理心电监护仪可以发挥设备的最大效能,减少人为因素对监护效果的影响,确保病人使用安全。

  • 标签: 多功能心电监护仪 规范使用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法催乳、产后多功能治疗仪催乳及产后多功能治疗仪结合手法催乳的催乳效果。通过对多种催乳方法的研究,为产妇提供催乳效果最佳的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4月-12月在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阴道分娩产妇800人,单胎,年龄25-35岁之间,初产妇,产前无贫血及其它合并症及并发症,产后出血24小时<500毫升。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200人,产后4小时给予催乳。A组采用手法穴位按摩催乳每日1次,共计4次。B组采用多功能产后治疗仪每日催乳1次,共计4次。C组采用多功能治疗仪结合手法穴位按摩催乳,产后当日及第一日使用产后多功能治疗仪,每日1次,产后第2日及3日手法催乳D组常规母乳喂养指导护理。对四组泌乳始动时间、产后72小时日泌乳总量、乳腺炎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组泌乳始动时间、产后72小时日泌乳总量、乳腺炎发生率和其他三组比较有优势,P<0.05。而A组合B组泌乳始动时间、产后72小时日泌乳总量、乳腺炎发生率和D组比较有优势,P<0.05。结论产后多功能治疗仪结合手法催乳对乳汁分泌的影响最大,可最大程度促进产后泌乳和减少乳腺炎的发生。

  • 标签: 产后多功能治疗仪 手法催乳 乳汁分泌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功能臭氧雾化治疗仪治疗妇科阴道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240例妇科阴道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12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臭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0.8%,对照组复发率为7.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阴道炎患者采用多功能臭氧雾化治疗仪治疗疾病可取得满意疗效,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阴道炎 臭氧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且总结胃ESD后经多功能胃肠管施行肠内营养期间开展规范化护理的具体方法与效果。方法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胃ESD后经多功能胃肠管施行肠内营养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根据给予病人护理方法的不同对其施行分组,给予对照组病人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病人规范化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病人临床护理效果,将所得各项数据施行统计学计算。结果两组病人堵管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肠内营养达标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手术之后3天体重增加比率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胃ESD后经多功能胃肠管施行肠内营养病人中开展规范化护理的效果理想,能够降低堵管率,提升临床肠内营养达标率,使病人手术之后的营养情况获得改善,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胃ESD后经多功能胃肠管施行肠内营养 规范化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围手术期对老年和呼吸功能损害的患者应用无创机械通气,以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缓解呼吸肌疲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我院近2a对该类胸部或上腹部手术者,围手术期行无创机械通气,与未行尢创机械通气的疗效对比观察报告如下。

  • 标签: 呼吸 人工 呼吸功能不全/治疗 手术期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创机械通气对肺心病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肺心病伴呼吸衰竭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以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PaCO2值高于观察组,PH值、PaO2值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FVC、FEV1/FVC值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可有效改善肺心病伴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无创机械通气 肺心病 呼吸衰竭 肺功能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凝血功能正常对于高龄女性生殖能力的维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凝血系统、抗凝系统以及纤溶系统出现功能失调或功能障碍的情况,会对局部微血管血流产生影响,引起凝血功能亢进,形成血栓前状态,逐渐发展成微血栓,从而引发各种生殖问题,如高龄不孕、复发性流产以及围产期并发症等。文章对国内外的文献进行查阅,对与高龄女性生殖功能障碍与凝血功能进行分析。

  • 标签: 凝血功能 高龄女性 生殖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在改革开放发展的近些年来,农业的发展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有着巨大的作用。而农药在农业的快速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化学农药能够有效防治各种病虫害,为农作物的增收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但农药它本身就是一种化学物质且具有毒性,农药的使用已然对农业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我们无法否认的是,在今后的农业发展中农药还将继续被使用。也因此,了解并分析化学农药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以及做出相关的防治措施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就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防治进行探讨,以便更好的加快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农药 污染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连续性重症血液净化联合机械通气对急性中毒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急性中毒的MODS患者分连续性重症血液净化联合机械通气治疗组,和单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照组,监测入院时、血液净化后、机械通气后、入院14天血浆TBIL、ALT、Cr、BUN、IL-6、IL-10、TNF-a、芳香氨基酸、内毒素水平结果连续性重症血液净化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后肝、肾功能指标均明显降低,SIRS积分及APACHEⅡ评分显著降低。结论连续性重症血液净化联合机械通气能清除急性中毒合并MODS患者毒素物质,改善肝肾功能,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 标签: 连续性重症血液净化 机械通气 急性中毒 多器官功能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肝功能生化指标改变及意义。方法我院在2015年8月~2017年9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90例分析肝功能生化指标改变情况和意义,90例患者可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T3、FT4、TSH等甲状腺激素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AST、TB、GGT等肝功能指标变化相比对照组较为明显,ALB、DB、TP、ALP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较大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定时的采取甲状腺激素检测和肝功能检测,能够及时了解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信息,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治疗后预后效果等。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 肝功能生化指标 甲状腺激素指标 治疗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肝功能生化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4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甲状腺激素和肝功能生化指标检测,比较两组甲状腺激素和肝功能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甲状腺激素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观察组ALT、AST、ALP、GGT、TB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P、ALB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肝功能生化指标能及时了解肝功能损害程度,肝功能生化指标可作为判断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病情程度及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肝功能生化指标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甲状腺功能结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43例妊娠期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观察组,30例妊娠非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阶段甲状腺功能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阶段血清TT3、TT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前1/3阶段观察组患者TRAb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中后1/3阶段两组TRAb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中1/3阶段观察组FT3、FT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后1/3阶段观察组FT3、FT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TT3、TT4水平高表达,妊娠前期TRAb阳性率升高,妊娠后期FT3、FT4水平降低。妊娠期女性应定期进行甲状腺激素检查,尤其是关注TRAb的变化,早发现,早治疗,减少误诊和漏诊等医疗事故的发生。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 妊娠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自我护理能力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及护理前后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SCr及BUN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降低肾功能对患者的影响,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 标签: 整体护理干预 慢性肾功能衰竭 自我护理能力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抗甲状腺药物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所致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6月到2018年4月收治的8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按照肝功能异常出现的原因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所致,观察组为抗甲状腺药物所致。比较两组患者出现的肝功能异常临床表现及生活指标异常,比较两组患者甲状腺素水平和治疗转归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临床表现相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升高的比例分别为,观察组患者出现ALT和AST升高的比例分别为100%、100%,二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抗甲状腺药物所致肝功能异常,二者在临床表现方面无明显差异,二者的鉴别可依赖肝功能检测如ALT及AST,后者出现生化异常较为明显。

  • 标签: 抗甲状腺药物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肝功能异常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益生菌改善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肠道屏障功能及肝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于 2016年 11月至 2018年 5月收诊的 102例肝硬化患者,按照 1:1比例根据就诊顺序分成对照组(先就诊, n=51)与研究组(后就诊, n=51),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方案治疗基础上增加益生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道菌群、肠道屏障功能及肝功能变化。 结果:①肠道菌群变化,治疗后组间肠杆菌、酵母样真菌、双歧杆菌及乳杆菌差异显著(P<0.05)。②肠道屏障功能,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DAO、 TNF-a、 D-乳酸水平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③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差异不大( P>0.05),但经不同方案治疗后,研究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益生菌可显著改善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肠道屏障功能及肝功能

  • 标签: 益生菌 肝硬化 肠道菌群 肠道屏障功能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注射与中医理疗联合对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穴位注射与中医理疗联合治疗)及对照组(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上肢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上肢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穴位注射治疗联合中医理疗,患者上肢功能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联合治疗疗效显著。

  • 标签: 中风 运动功能障碍 穴位注射 中医理疗 上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84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奇偶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室短轴缩短率(FS)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情况;治疗后将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进行比较;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LVDd、LVDs、FS以及LVEF水平比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Dd与LVDs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FS与LVEF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Dd与LVDs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FS与LVEF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Ⅰ级和Ⅱ级病例数明显比对照组多,Ⅲ级和Ⅳ级病例数明显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采用介入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LVDd、LVDs、FS以及LVEF水平,提高心功能,且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介入治疗 冠心病 左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功能新指标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整体功能的价值。方法原发性高血压组78例,对照组50例。采用多普勒超声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峰、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定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计算E/Em和整体功能指数(GFI)即E/Em/Sm。同时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测量左室等容收缩波时间(ICT)、等容舒张波时间(IRT)、射血时间(ET),计算Tei指数=(ICT+IRT)/ET。结果高血压组GFI值、Tei值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超声心功能新指标Tei指数、整体功能指数(GFI)可以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整体功能变化。整体功能指数(GFI)的测量受心率影响更小,更加简便、易行。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整体功能指数 Tei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吞咽功能治疗仪对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康复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到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吞咽功能治疗仪和常规护理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并比较并发症出现率。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5.38%(62/65),对照组为70.77%(46/65),即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效率较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中出现3例低蛋白血症,3例吸入性肺炎,其并发症出现率为9.23%,对照组中有11例低蛋白血症和5例吸入性肺炎,并发症出现率为24.62%,即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吞咽功能治疗仪可明显改善其吞咽功能康复,且不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有利于患者预后。

  • 标签: 脑梗死,吞咽障碍,吞咽功能治疗仪,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