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症状的临床诊断。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40例精神状态异常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经观察、分析、评价,均作出明确诊断,其中抑郁症16例,强迫症8例,癔症6例,精神分裂症10例,均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最终疗效满意。结论观察、分析精神症状,为精神障碍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明确的诊断有助于对精神障碍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促进患者康复,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精神症状 精神障碍 诊断
  • 简介:摘要精神障碍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总称。常见的精神障碍有情感性精神障碍、意志性精神障碍、意识性精神障碍、运动及行为障碍等。本文旨在探讨常见精神障碍的内涵及临床表现。

  • 标签: 精神障碍 情感障碍 意志障碍 运动及行为障碍 意识障碍
  • 简介:摘要精神症状,或称精神障碍,ICD-IO中特别指出“障碍”,避免使用疾病和“病患”,但障碍是一个不精确的术语,可以包括先天或后天获得的心理障碍。本文旨在探讨精神病症状表现与临床诊断。

  • 标签: 精神症状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孤独症儿童行为干预中进行共同注意训练治疗的临床表现,归纳并总结出孤独症儿童治疗的应用方法及原则。方法在临床对孤独症儿童行为干预应用共同注意力从一级到五级差别强化训练,观察并记录孤独症儿童的临床表现,将其结果进行汇总归纳分析。结果共同注意训练在临床对孤独症儿童行为干预上有着良好的疗效。结论共同注意训练在孤独症行为上疗效确切,根据孤独症儿童共同注意力级别的不同,在临床上应灵活应用共同注意力训练。

  • 标签: 儿童孤独症 行为干预 共同注意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分裂患者的特征,探讨肇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暴力行为的关系。方法自制调查表,回顾性调查分析了56例因肇事肇祸而被强制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攻击行为发生情况。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行为较多发生在青壮年期,文化程度及社会层次偏低;其暴力行为多为被害妄想、嫉妒妄想所支配;部分患者则因现实刺激因素所激发。其作案手段冲动性大且较残暴,亲属和邻居常被作为袭击对象。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行为与患者的社会阶层、社会心理因素及患者个性特点有很强的联系;加强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管理、及时治疗是防止其暴力行为的重要措施。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肇事患者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抽选我院2013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40例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经明确的临床诊断,均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对策,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对于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不可疏忽大意,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一般可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躯体疾病 精神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精神科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住院治疗的6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来帮助患者的更好的恢复一般健康状况,减轻其精神衰退。护理最主要的是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以及心理支持。结果全组患者经过全面的评估和精心的护理,痴呆症状有明显改善的27例(占45%),有一般改善的21例(占35%),无变化9例(占15%),因再发脑溢血死亡3例(5%)。结论将人文关怀运用于精神科护理工作中,适应于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提高了患者心理、生理方面的舒适度,进一步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人文关怀 精神科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患者的优质护理相关内容。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选用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对比其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及用药依从性,显著比对照组有优势,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护理满意度高(P<0.05)。结论精神分裂患者行优质护理,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水平,降低不良状况,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精神分裂 优质护理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以减少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方法采用调查方法对有攻击行为的住院精神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造成精神病人发生攻击行为的主要因素是患者自身的精神症状和护患关系,是否是自愿住院,病友和家庭闹矛盾,病房环境影响,护理人员态度,药物不良反应也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做好病房的安全管理工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有效防范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的攻击行为。

  • 标签: 住院精神病患者 攻击行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孤独症患儿接受康复护理措施的具体方法、护理效果和对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孤独症患儿资料100例,为其开展康复护理措施,比较应用康复护理措施之前以及开展之后护理效果以及患者产生胃肠道异常的几率,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开展康复护理措施之后,孤独症患儿的睡眠紊乱以及腹泻情况和康复护理之前比较显著减少,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患者的腹部不适以及排便障碍和开展康复护理措施之前比较显著缓解,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孤独症患儿开展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患儿临床症状,降低胃肠道问题的出现,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孤独症 康复护理措施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了解精神病住院患者感染的发生特点,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资料和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本院2013—2015年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感染。结果4239例住院患者中294例发生了院内感染,2013、2014、2015年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8.20%、7.43%、5.17%,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以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为主。结论精神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因素较多,根据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干预。

  • 标签: 医院感染 精神病 感染因素 控制对策
  • 简介:摘要精神科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的影响,存在幻觉、妄想,兴奋、躁动,行为紊乱,无自知力,很易发生冲动伤人、跌倒、吞食异物、烫伤、噎食等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造成不良后果,影响护理质量和护患关系。怎样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我们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发生原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普萘洛尔用于精神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一年间于我院精神科就诊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8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患者于我院就诊后,根据病史、病情严重程度及个体差异,在原用药基础上加用合适剂量的普萘洛尔治疗,治疗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9.6%,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萘洛尔在精神科使用率较高、使用时间长,疗效显著,但要注意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 标签: 普萘洛尔 精神科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晚发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讨论晚发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接收的40岁以后首次发病,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晚发性精神分裂症女性多于男性,多数文化程度偏低,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为多,幻觉妄想为特征,偏执型多见,偏执型44例,未定型24,紧张型8例。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多,单一用药为主,多数为奋乃静、舒必利,其次为氯丙嗪或氯氮平,近期疗效好,痊愈48例,显著进步17例,进步11例。结论晚发性精神分裂症,从临床症状,治疗预后均有一定规律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 标签: 晚发性精神分裂症 临床特征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音乐治疗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随机分为医教结合干预的对照组以及加用音乐治疗的观察组。对比两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心理状态评估(参考心理教育评估量表第三版——PEP-3)、发育状态评估(参考Gesell发育量表)。结果治疗前两组儿童PEP-3、Gesell评分结果对比,P>0.05差异无显著性。对比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儿童指标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教结合联合音乐治疗可以综合提高患儿的社交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推行价值。

  • 标签: 音乐治疗 孤独症谱系障碍 儿童 康复训练 社会适应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应用药物治疗后的疗效。方法对2016年一年内我院就诊的2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住院的临床分型、家族遗传史、病前个性、起病形式、诱发因素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次住院患者男女平均住院年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病种以精神分裂症为主,情感性精神病次之,其余所占比例较少,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病均为男性;抗精神病药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为主。结论应加强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力度,扩大医保覆盖面,改善就医环境,提出相应的预防与护理对策,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住院以及早日康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首次住院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效果分析。方法对2015年6月~2016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30例。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的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后其NOSIE-30评分和N-BPRS的评分情况。结果对两组的NOSIE-30评分和N-BPRS总分进行比较,试验组明显更优秀,两组患者出院后的SDSS评分,试验组也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可有效地改善其认知水平,促进其病情的康复。

  • 标签: 慢性精神分裂症 护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癫痫部分性发作误诊为精神疾病32例的原因以及其他相关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因癫痫部分性发作于我院就诊误诊为精神疾病的32例患者。对32例患者于我院就诊治疗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明确患者的误诊情况以及原因。结果根据研究结果显示,32例癫痫部分性发作误诊为精神疾病的患者中,其中12例患者为单纯部分性发作,20例患者为复杂部分性发作。32例患者中,多为复杂癫痫部分性发作被误诊精神疾病,主要原因是因为复杂部分性发作时的形式复杂多样化,并且具有部分精神疾病的临床特征。结论癫痫部分性发作患者误诊为精神疾病多为复杂部分性发作,主要原因是因为复杂部分性发作时的形式复杂多样化,并且具有部分精神疾病的临床特征,因此临床应加强对癫痫部分性发作的诊断能力,减少误诊与漏诊情况。

  • 标签: 癫痫部分性发作 误诊 精神疾病
  • 简介:摘要抗抑郁药物临床应用日趋频繁,同时带来了很多不良反应。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较为复杂,有的为一过性,有的逐渐加重,有的与原有疾病症状相似。在临床应用时,正确认识不同作用机制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是抗抑郁治疗的关键之一。现针对目前常用的抗抑郁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总结,以期能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标签: 抗抑郁药物 不良反应 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语言康复中语言认知训练+口肌训练的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我医院治疗的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56例)当做分析的对象,遵入院顺序分乙组和甲组,每组28例。此次研究所有患儿均基于口肌训练,研究甲组加用语言认知训练,对患儿的口部运动功能评分、疗效进行总结。结果乙组患儿的下颌口部运功功能评分、唇口部运功功能评分、舌口部运功功能评分均小于甲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乙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小于甲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中,语言认知训练+口肌训练可明显促进语言康复,并明显改善口部运动功能。

  • 标签: 语言认知训练 口肌训练 孤独症谱系障碍 语言康复 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