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血管认知障碍属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与痴呆的诊断标准还具有一定的距离。在了解血管认知障碍的理论内容以及治疗现状发展的基础上,对治疗手段以及预防机制加以明确的探讨,对于血管认知障碍的了解会更加深入具体,从多种角度了解其发病的原因,并对针灸治疗进行深入探讨,综述在血管认知障碍治疗中应用针灸治疗的研究进展情况。

  • 标签: 针灸 治疗 血管性认知障碍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分析血管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多模式磁共振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20例脑血管病患者,经过认知测试分为无认知障碍(NCI)组12例,血管轻度认知障碍(VaMCI)组8例,分析其认知测试指标与MRI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的认知特征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全脑白质(WBWM)和正常表观白质(NAWM)的MD和FA具有明显差异,P<0.05,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MR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可以作为早期识别SIVD患者认知障碍的有效手段。NAWM的MD值在认知障碍早期即下降,并与多项认知域独立相关,是较为敏感的DTI指标。

  • 标签: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多模式磁共振 脑小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辛伐他汀对改善血管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接收的血管痴呆患者中,随机抽选60例进行研究。将60例血管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为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血管痴呆患者治疗前后的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认知功能以及生活能动均得到有效改善,且观察组血管痴呆患者的MMSE、ADL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MMSE显著提升,ADL评分得到下降明显),两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够明显改善血管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值得临床上广泛推荐应用。

  • 标签: 辛伐他汀 血管性痴呆患者 认知功能障碍 改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2月-2018年2月90例脑梗死恢复期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奥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脑梗死恢复期轻度认知障碍治疗效果;治疗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评分;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脑梗死恢复期轻度认知障碍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认知功能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奥拉西坦治疗脑梗死恢复期轻度认知障碍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认知功能,缩短疗程,安全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奥拉西坦 脑梗死恢复期患者 轻度认知障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石杉碱甲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脑梗死后血管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门诊诊治的50例脑梗死后血管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25例患者应用胞磷胆碱钠片治疗,实验组25例患者在应用胞磷胆碱钠片基础上加用石杉碱甲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Barthel指数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oC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但实验组治疗后的MoC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脑梗死后血管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取石杉碱甲联合胞磷胆碱钠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活动能力及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石杉碱甲 胞磷胆碱钠 脑梗死 血管性认知功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和事件相关电位在血管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2例脑血管认知功能障碍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将62例患者分为2组。结果研究组患者的MoCA各项认知功能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P300检查的潜伏期更短,波幅更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和事件相关电位均可为血管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 血管性 认知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区认知障碍对于老年人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的主要因素。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附近社区老年人进行认知障碍筛查,共有856名老年人,使用中文简易智力状态表(MMSE)、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以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使用多元线性对以上结果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认知障碍对于老年人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结果经过对周边社区进行调查发现,患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172例(20.1%)。经过多元线性分析发现导致老年人出现轻度认知障碍的主要原因有独居、理解力降低、高龄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过高、独居、丧偶、女性、理解力降低是导致认知障碍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的主要因素,对于认知障碍老年人,要增强对于其的陪伴,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社区认知障碍 老年人 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中风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给予复方菖蒲益智汤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90例中风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观察,随机将患者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45例,分别给予尼莫地平片单独治疗、复方菖蒲益智汤口服治疗,治疗4周,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2.22%)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MoCA评分、MMSE评分、ADL评分均明显改善,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患者给予复方菖蒲益智汤治疗能改善患者症状,改善脑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促进患者认知功能、肢体功能恢复,疗效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中风 认知功能障碍 复方菖蒲益智汤 疗效
  • 简介:摘要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们精神压力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患者患上了血管头痛方面的疾病,从而促使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有了越来越高的趋势,并且发病人群也逐渐朝着年轻化的趋势发展,对于年轻群体的身体健康拥有着一定的影响。不过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在临床上采用中药治疗血管疼痛,对于患者疾病问题的改善拥有着良好的效果。因此本文主要对血管头痛的病因机制和中医药治疗血管头痛的方式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为日后的血管头痛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借鉴依据。

  • 标签: 中医药 血管性头痛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病及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血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9月~2015年2月收治阿尔茨海默病及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AD组45例和MCI组47例,另外选取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人员4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测定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测定血糖、血脂等指标,分析相关。结果AD组患者TC、TG指标显著高于MCI组和对照组(P<0.05),AD组和MCI组BG、LDL-C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D组和MCI组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D组和MCI组叶酸、维生素B12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D组叶酸、维生素B12指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AD组和MCI组HHcy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Hcy指标与血脂无明显相关(P>0.05),与叶酸、维生素B12呈现负相关,与血糖呈现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高脂血症、HHcy与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有关。结论血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升高可能是阿尔茨海默并及认知功能障碍高危因素。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功能障碍 同型半胱氨酸 相关性
  • 简介:摘要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CI)向阿尔兹海默病(AD)年转化率为正常人群的10倍,目前普遍认为,发病关键环节之一是俘淀粉样蛋白(Aβ)在脑部神经元的异常积聚,形成“老年斑块”和“神经元纤维缠结”近年的调查研究分析显示,,SORL1是Aβ蛋白产生过程中在高尔基体外侧防止(Aβ)前体蛋白裂解的固定因素,在Aβ蛋白沉积后,越来越多的证据揭示了,NLRP3炎症小体在Aβ产生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为AD研究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目前临床上能够明确诊断的阳性的AD指标有限,同样也是目前基因研究的难点及热点,那么在Aβ蛋白产生和出现病理变化的途径中相关基因表达的结合测定能帮助aMCI早期识别阻止向AD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CI),阿尔兹海默病(AD),淀粉样归蛋白(A&beta SORL1基因 NLRP3基因 炎症小体 基因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灸治疗老年血管痴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血管痴呆患者2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研究针灸治疗的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226例老年患者中,采用头针疗法的26例,体针疗法患者34例,水针疗法的29例,针药结合治疗的61例,两种及以上疗法的76例;针灸治疗后患者在智力及生活能力等方面均有所改善。结论针灸治疗血管痴呆,可以有效治疗血管痴呆,提高患者智力及生活能力,不仅减轻患者身体上的痛苦,还减少患者承受的精神折磨,利于病人疾病的治疗及身体的恢复,因此针灸治疗血管痴呆在临床应用中极为重要。

  • 标签: 针灸 血管性痴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灸治疗老年血管痴呆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血管痴呆患者22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研究针灸治疗的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226例老年患者中,采用头针疗法的26例,体针疗法患者34例,水针疗法的29例,针药结合治疗的61例,两种及以上疗法的76例;针灸治疗后患者在智力及生活能力等方面均有所改善。结论针灸治疗血管痴呆,可以有效治疗血管痴呆,提高患者智力及生活能力,不仅减轻患者身体上的痛苦,还减少患者承受的精神折磨,利于病人疾病的治疗及身体的恢复,因此针灸治疗血管痴呆在临床应用中极为重要。

  • 标签: 针灸 血管性痴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痴呆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0例脑梗死后血管痴呆患者。对照组实施西药治疗。研究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3.33%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6.6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精神状况无明显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精神状况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后血管痴呆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不仅用药安全可靠高,还能降低西药剂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 中西结合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痴呆的影响因素,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法择取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21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血管痴呆进行分组,其中A组109例为非血管痴呆患者,B组110例为血管痴呆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历进行比较。结果在一般资历方面,除性别构成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各项组间比较均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结果显示,丘脑、枕叶、顶叶处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患者其基底节、颞叶及额叶处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痴呆发生的影响因素较多,如年龄、工作、烟酒史、脑梗死等,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可为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性痴呆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痴呆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从2015年10月—2017年9月收治的66例血管痴呆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及研究组各有33例患者,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质量均要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是9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是78.8%,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管痴呆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具有显著临床价值,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临床护理路径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6年7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45例血管痴呆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2例给予血塞通片治疗,实验组23例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生活能力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CDR评分均降低,采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的实验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L评分在治疗后均增加,实验组增加更明显,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95.7%,对照组72.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痴呆,疗效显著,有效改善了认知功能及生活能力,值得进一步采用。

  • 标签: 盐酸多奈哌齐 血管性痴呆 认知功能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痴呆患者的头部影像学特点,并分析其致病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方法抽取2012年6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血管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分析。诊断期间分别使用智能量表以及CT检查、MRI检查判断并诊断患者的病情状况,总结血管痴呆患者的头部影响学特点;通过对80例患者病历资料的分析判断血管患者的致病高危因素。结果头部影像学结果显示,血管痴呆患者的基底节区病变情况比较明显,80例患者中有25%(20/80)的患者存在着基底节区梗死;另外有41.25%(33/80)的患者出现了脑白质疏松以及脑沟变深的现象;血管痴呆患者的病变因素较为复杂,一般与年龄、合并病史、不良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等有关。结论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血管痴呆患者尽早确诊,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另外在生活中,需要明确血管痴呆的相关高危因素,并作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头部影像学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盐酸多奈哌齐联合阿米替林治疗神经衰弱伴发认知障碍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6月13日至2017年2月12日我院90例神经衰弱伴发认知障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90例患者分为单一组(45例,应用阿米替林治疗)、联合组(45例,应用盐酸多奈哌齐联合阿米替林治疗)。研究对比单一组和联合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焦虑评分及睡眠质量评分。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评分(14.24±2.25)分、焦虑评分(38.65±3.78)分、睡眠质量评分(8.35±2.46)分相比单一组(19.24±2.03)分、(42.65±3.79)分、(13.62±2.87)分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神经衰弱伴发认知障碍患者采取盐酸多奈哌齐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可取得显著效果,十分可行。

  • 标签: 盐酸多奈哌齐 阿米替林 神经衰弱 认知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