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细菌肝脓肿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确诊的150例细菌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细菌肝脓肿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革兰氏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ESBL阴性)最多。糖尿病是本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肝脓肿临床大部分表现为发热、畏寒、右上腹疼痛等。146例患者好转出院,3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失访。45例患者行肝穿刺引流术,7例患者行部分肝切除术,98例患者因液化不完全,仅使用抗感染治疗。结论早期诊断并选择正确的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细菌肝脓肿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细菌性肝脓肿 诊断 治疗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成人不明原因发热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204例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对患者的资料以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04例患者中,确诊167例,确诊率为81.86%。(分别采用血清学(细菌学)诊断确诊为48例、组织活检确诊44例、影像学检查确诊32例、体液(骨髓)检查确诊21例、治疗反应确诊15例、剖腹探查确诊4例、血管造影3例)其中,病因分为62例感染性疾病(37.13%),38例肿瘤痰病(22.75%),25例免疫性疾病(14.97%),42例其他(25.15%)。诊断不明性疾病37例,不明性疾病发生率为18.14%。患者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60岁以上的老年不明原因发热的例数为123例,所占比例为60.29%。预后情况上,共有16例患者死于住院期间。其中,有4例感染性疾病、8例肿瘤性疾病、1例风湿性疾病和3例诊断不明患者。结论导致成人不明原因发热的情况有很多,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需要明确原因进行针对治疗。

  • 标签: 不明原因发热 感染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重视和加强对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使之达到充分透析提高生活质量。方法根据患者存在的不同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的人性化的心理沟通和情感支持。结果患者普遍乐于接受心理护理,对生活态度有明显改善,提高了血透的治疗效果。结论有针对的心理护理对长期维持血透的患者有显著的意义。

  • 标签: 血液透析 心理特点 护理
  • 简介: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临床常见,可造成多系统、多器官损害。但对泌尿系统的损害报道较少。现对我院2005-10/2008-10收治的16例肺炎支原体相关肾炎与同期住院的36例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及24例其他原因所致的非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 标签: 支原体 肺炎 支原体/诊断 肾炎/病毒学
  • 简介:生物化学检验是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几年来笔者对不同层次检验班学生在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方法.使教与学、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既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也加深了师生间的感情,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标签: 生物化学检验 层次 综合能力 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特点展开探究。方法选出2016年7月-2017年12月因患老年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而进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78例病人(年龄≥60岁)列入试验组;选择同期就诊的60岁以下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病人70例列入对比组;回顾分析并对照两组病人出血原因、胃镜检查及急诊疗效等情况。结果和非老年病人相比,老年病人因胃癌、胃溃疡而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比例显著更高,活动出血的比例显著更高,急诊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较低(均P<0.05)。结论接诊老年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时,急诊医务人员要先查明出血病因,并按病人实际情况施予救治处理,以提升总体疗效。

  • 标签: 非静脉曲张 上消化道出血 老年病人 急诊特点
  • 简介:目的探讨并分析慢性丙型肝炎患者(CHC)治疗过程中出现甲状腺自身抗体(TA)特点及TA与甲状腺功能预后间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7月-2016年9月我院以干扰素α(INF-α)为基础抗病毒治疗的CHC患者115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随访中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成桥本甲状腺炎(HT)组(HT组)、弥漫甲状腺肿(GD)组(GD组)以及未进展成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组,另选择本院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感染伴发AITD患者8例为HBV伴发AITD组,合作医院无肝炎病毒感染的单纯AITD患者47例为单纯AITD组。比较各组及甲状腺功能不同转归(缓解组、恶化组)CHC患者TA包括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滴度差异情况。结果①115例CHC患者随访过程中24例(20.9%)发生AITD,5例(4.3%)为GD,19例(16.5%)为HT,GD组、HT组、及未进展成AITD组患者TA水平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HBV伴发AITD组及单纯AITD组TA水平与GD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H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缓解组(15例)患者TPO-Ab、TRAb均值显著低于恶化组(9例)(P<0.05),缓解组TG-Ab均值略低于恶化组(P>0.05)。结论应用INF-α治疗的CHC患者易诱发AITD,并且TA在不同种类AITD患者中存在各自特点,TPO-Ab、TRAb较TG-Ab可能在患者临床调整治疗方案调整和甲状腺功能预后判断方面更加敏感。

  • 标签: 慢性丙型肝炎 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状腺自身抗体 桥本甲状腺炎 Graves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透胸腹联合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救治情况。方法2013年2月~2017年1月,选取我院收治的穿透胸腹联合伤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开放损伤27例作为对照组,闭合损伤27例作为观察组,全部患者均行早期救治,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创伤评分、死亡率、治愈率和手术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就创伤评分而言,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死亡率、治愈率分别为11.11%、44.44%,与对照组14.81%、48.15%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透胸腹联合伤患者病情较为复杂,临床特点鲜明,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治疗方案,注重早期救治,切实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 标签: 穿透性胸腹联合创伤 临床特点早期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34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对全部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主要临床症状等进行分析。结果女性患者、60岁以上的患者、发生外伤的患者、发生慢性腰背痛的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几率较大,在发生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中,自觉疼痛发生于骨折处的患者、疼痛程度在VAS5分至8分之间的患者、发生翻身受限的患者、发生便秘的患者、发生叩痛及压痛的患者、叩痛及压痛发生于骨折处的患者数量更多,并且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生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临床特点,医护人员应该多加注意,以促进患者的恢复。

  • 标签: 骨质疏松性 椎体压缩性骨折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哮喘-慢性阻塞肺疾病重叠综合征的发病特点,为临床诊治哮喘-慢性阻塞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提供可供参考的指导意见。方法选取50例哮喘-慢性阻塞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研究,选取自2014年1月~2015年6月,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将其设置为对照组。对这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的总结分析,对其致病危险因素、发病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并采取有针对的治疗措施。结果危险因素方面,哮喘-慢性阻塞肺疾病重叠综合征的发病主要和年龄、性别、气道炎症、下呼吸道感染、肺功能不全、吸烟有关。发病特点方面,哮喘-慢性阻塞肺疾病重叠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以呼吸功能受限、受寒为主,多发生于老年人群。经对症治疗后,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哮喘-慢性阻塞肺疾病重叠综合征多发生于老年人群,临床表现以呼吸功能受限为主,经对症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 发病特点 危险因素
  • 简介:笔者根据学生生源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生物化学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样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也加强了师生问的沟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标签: 生物化学 教学方法 层次 生物化学教学 学生学习 专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特点,总结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3月到2015年4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04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同时为所有患者选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具体情况。结果分析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在性别年龄、外伤史、以及就诊时间、合并慢性腰腿背疼痛等都具有一定的联系。经过治疗以后,和治疗前相比,患者的心理状态、疼痛都所有改善,前后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这和患者的性别、年龄、外伤史、就诊时间等存在一定关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选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的恢复,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探讨慢性肺源心脏病患者的特点并探讨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90例慢性肺源心脏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呼吸内科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针对的护理干预对策,并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明显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肺源心脏病患者实施针对的护理干预对策,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特点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结核脑膜炎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及治疗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结核脑膜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体征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和诊断及治疗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50例患者呈亚急性、慢性起病,42例合并颅外结核。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及脑膜刺激征为主;脑脊液改变以压力、细胞数、蛋白升高,糖及氯化物降低为主。32例患者行头颅MRI检查,异常者31例,表现为脑膜强化、脑积水、脑内结核瘤、脊髓损害、混合型。经正规抗结核治疗,临床治愈35例,好转18例,无效5例,死亡2例。结论对于结核脑膜炎患者的治疗,要根据患者具体病症情况实施综合治疗,可提高其治疗效果。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临床特点观察 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妊娠高血压疾病眼底血流动力学特点及与新生儿预后的相关性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我院妇产科PIH住院患者60例作为实验组,随机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妇产科正常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眼底血流动力学特点及与新生儿预后的相关性关系。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收缩期第二峰(B)与第一峰(A)的比值(B/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围产儿发生窒息、胎儿窘迫、早产以及死亡的病例数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孕妇的眼底血流动力学特点可以作为PIH诊断及判断新生儿预后的一项临床指标。

  • 标签: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眼底血流动力学 预后
  • 简介:目的:评价医学检验专业5年制本科和3年制专升本《临床检验基础》同样授课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方法:61名本科学生和59名专升本学生使用同样的普通本科《临床检验基础》教材,由同样的教师进行相同内容授课,学期授课结束后进行相同内容考核和评估。结果:普通本科学生综合案例分析、理论试卷主观试题和期终总成绩明显高于专升本学生(P〈O.05~0.01),而2组的实验考核、实验报告和理论试卷客观试题成绩无统计学差异(P〉0.05)。理论考核不同成绩段的人数在普本学生中呈现正态分布,而在专升本同学中不呈正态分布。结论:专升本同学与普本同学具有相似的识记能力、动手能力,但前者的综合理解与应用能力较差。

  • 标签: 本科 专升本 临床检验基础 考试成绩 教学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73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将其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73例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发热69例,贫血43例,淋巴结肿大39例,肝肿大39例,脾肿大30例,骨关节疼痛8例。56例(77%)患者出现皮肤瘀斑,69例(95%)患者出现各部位出血情况,其中尤其以皮肤黏膜出血最为常见,发生率为86%(63/73),51例(70%)患者出现了弥散血管内凝血。73例患者中,低危患者10例,中危患者40例,高危患者23例。73例患者中16例死亡,57例完全缓解,其中复发12例,持续完全缓解45例。低、中危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82%(41/50),高于高危患者的70%(16/23),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73例患者接受治疗后1年无事件生存率为70%(51/73),3年无事件生存率为63%(46/73),5年无事件生存率为52%(38/73)。高危患者5年无事件生存率为39%(9/23),中危患者5年无事件生存率为58%(23/40),低危患者5年无事件生存率为60%(6/10)。结论出血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最常见也是最显著的临床症状,临床上运用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效果显著,可以降低早期病死率。可根据患者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等临床预后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患者存活率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临床特点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疾控中心细菌食物中毒的检验方法与分布特点。方法2010年5月~2017年8月,于本疾控中心收治的细菌食物中毒患者中选取200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探究细菌食物中毒的检验方法以及具体分布特点,以此来为后期检验打下良好基础。结果细菌食物中毒患者致病菌主要为真菌、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分比为20%、22%、34%,不动杆菌、表皮葡萄菌所占比例小,检出率低;肛拭子与呕吐物的病原菌检出率最高,所占比例为61.80%,病原菌检出检出率最低,所占比例为6.3%。结论食物中毒就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真菌、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属于细菌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为了将食物中毒现象有效缓解,基层疾控中心要做好采样、检验工作,将致病菌检出率提高,确保食物安全。

  • 标签: 基层疾控中心 细菌性食物中毒 检验方法 分布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反流食管炎的临床特征、内镜表现及HP感染特点。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门诊就诊的80例老年反流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中的老年组,以同期年龄小于60岁的80例反流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中的非老年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内镜表现及HP感染特点。结果老年组烧心、反酸发生率低于非老年组,差异显著(p<0.05);慢性咳嗽、胸痛、支气管炎、上腹不适等非典型症状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轻度病情患者所占比例低于非老年组,而中度病情患者所占比例高于非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HP感染率低于非老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反流食管炎患者病变程度主要为中度,临床非典型症状发生率较高,而典型症状发生率较低,发病与HP感染无关。

  • 标签: 老年反流性食管炎 幽门螺杆菌 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