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中药干扰检验结果的分析干扰性能评价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当检验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相符时,除采集标本时间、采血方法以及技术因素外,就应该考虑临床用药干扰问题。本文通过探讨中药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干扰机制,总结常见中药对临床医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干扰的机理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检验信息。

  • 标签: 中药 医学检验 干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观察炎琥宁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挑选近年来本院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患者76名,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人。其中观察组的患者给予炎琥宁联合干扰素治疗,而对照组则给予常规的病毒唑治疗。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的在治疗前后的体温、疱疹、血常规变化等三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退时间两项指标数据对比对照组其时间明显缩短,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炎琥宁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有着优秀的疗效,且有着见效快、疗效显著等特点,应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 标签: 炎琥宁干扰素手足口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利用POCT血糖仪进行住院患者检测准确性的干扰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84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实验组42例,对照组42例。实验组患者通过POCT血糖检测方式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通过实验室标准检查方式进行检查,对比分析二组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血糖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指端末梢采血的偏差值更大,P<0.05。结论临床住院患者中,血糖的水平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进而POCT血糖仪的检查结果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应当针对这类因素进行详细的研究,提升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住院患者 POCT血糖检测 准确性 干扰因素 解决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检验项目中高脂血标本的干扰和消除。方法选取本院生化检查105例,让所有患者清晨保持空腹状态,对检查患者采集静脉血液,对其进行检验。结果血脂正常患者,处理前、后无明显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中度组患者和血脂正常患者相比较,总胆红素、总蛋白、肌酐、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相比较,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谷氨酰转肽酶、肌酸激酶指标相比较差距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重度组患者的总胆红素、总蛋白、肌酐、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肌酸激酶指标相比较有一定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降低临床检验项目中高脂血标本的干扰,建议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对标本及时做好处理,降低脂血的影响,从而确保检查结果的正确性,为医师提供诊断信息,保证治疗效果。

  • 标签: 高脂血标本 临床检验项目 干扰和消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足口病患儿应用“干扰素+炎琥宁”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对2016年3月—2017年4月60例手足口病患儿分组。对照组采用干扰素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干扰素+炎琥宁治疗。就两组患儿抽搐、流涕、发热、口腔疱疹消失时间和手足口病转归率、CRP、IgG、LDH进行比较。结果联合治疗组手足口病转归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CRP、IgG、LDH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联合治疗组CRP、LDH明显低于对照组,Ig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儿抽搐、流涕、发热、口腔疱疹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应用“干扰素+炎琥宁”治疗的效果确切,可缩短病程,加速症状消退,改善临床指标,值得推广。

  • 标签: 手足口病 干扰素 炎琥宁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炎琥宁与α-干扰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78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39例,A组患儿给予常规α-干扰素治疗,B组患儿给予α-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A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9.49%,低于B组的94.87%;A组患儿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为(6.25±1.74)d;B组患儿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为(2.31±0.48)d。B组患儿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炎琥宁与α-干扰素联合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具有显著疗效,且能够有效缩短临床病症的消失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炎琥宁 &alpha -干扰素 联合治疗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尖锐湿疣患者采取重组人干扰素凝胶+光动力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2月~2016年2月接收的124例尖锐湿疣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按照治疗手法不同将其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各组患者分别为62例。单一组采取光动力的治疗方法,联合组则采取光动力+重组人干扰素凝胶进行联合治疗,观察并对比单一组和联合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均优于单一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尖锐湿疣患者采取重组人干扰素凝胶+光动力联合治疗的方法,疗效确切。

  • 标签: 重组人干扰素凝胶 光动力 尖锐湿疣
  • 作者: 高天保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18-04-14
  • 出处:《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8年第4期
  • 机构:摘要:目的观察尖锐湿疣临床应用电离子脉冲联合干扰素的疗效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治疗尖锐湿疣的88例患者分组观察,对照组(41例,电离子脉冲治疗)、研究组(47例,电离子脉冲+干扰素治疗),对比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结果为95.74%高于对照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61,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4.26%低于对照组1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19,P<0.05),复发率2.13%低于对照组1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78,P<0.05)。结论干扰素+电离子脉冲治疗尖锐湿疣,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复发率均较低。
  • 简介:目的:建立α-干扰素(IFN-α)信号传导蛋白和基因检测的方法.方法:收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自愈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健康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并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建立EB病毒(EBV)转化的B淋巴细胞系.体外分别用不同浓度的IFN-α(0、100、1000、10000IU/ml)刺激细胞,用凝胶电泳迁移率试验(EMSA)检测IFN活化的干扰素刺激基因因子3(ISGF-3)和γ-干扰素活化因子(GAF);设计特异的引物和探针,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IFN诱导抗病毒蛋白MxA、OAS1、PKR的相对表达.结果:成功建立了EBV转化的B淋巴细胞系.建立了EMSA检测ISGF-3和GAF转录蛋白的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能够准确地检测样本中MxA、OAS1和PKR的表达.结论:建立了IFN信号传导蛋白和基因检测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IFN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提供依据.

  • 标签: 干扰素 信号传导 蛋白 基因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栓剂对宫颈HPV感染患者HPV转阴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病变患者84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LEEP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实施LEEP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α-2b栓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HPV转阴率73.81%(31/42)显著低于观察组92.86%(39/42),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8.57%)显著低于观察组(95.24%),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干扰素栓剂对宫颈HPV感染患者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有效提高HPV转阴率,促进创面快速愈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干扰素栓剂 宫颈HPV感染 HPV转阴率
  • 简介:世界卫生组织在《2014年全球结核病报告》中指出,2013年全球出现900万例新发活动性结核病患者,且耐多药及广泛耐药结核病不断传播,新发病例数达48万例,共有150万例患者死于结核病[1]。作为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我国的结核病疫情严重,而正确诊断和治疗潜伏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潜伏性结核感染)则能有效降低活动性结核病的发病例数,

  • 标签: 干扰素γ释放试验 结核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Ahmed青光眼阀(AGV)植入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难治性青光眼30例(30眼),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应用AGV植入术并在术中放置100万单位/1.5毫升干扰素浸润棉片。术后随防3-36月。结果术后眼压为16.24±5.12mmHg,术前眼压为47.3±7.33mmHg,总有效率90%。手术后的并发症有早期低眼压、浅前房,引流盘包裹、引流口堵塞、眼内出血等。中远期并发症有盘周过度包裹、瞳孔欠圆等。结论AGV植入联合干扰素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干扰素 难治性青光眼 青光眼阀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慢性宫颈炎患者行以LEEP刀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22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61例患者行以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研究组61例患者行以LEEP刀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7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33%,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研究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感染率、出血率低于对照组,阴道排液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对慢性宫颈炎患者行以LEEP刀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的效果良好,可以促进创面愈合,避免感染和出血,促进阴道排液,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 标签: LEEP刀 重组人干扰素&alpha -2b凝胶 慢性宫颈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胸水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因胸腔积液于我院就诊的患者8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46例、非结核性胸膜炎38例,分别采集患者外周血进行γ干扰素水平测定,采集胸水进行γ干扰素和腺苷脱氨酶水平测定,以临床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三种检测方式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以及检测结果一致性,利用MedCalc软件比较三种检测方式ROC曲线面积大小。结果以临床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外周血IGRA、胸水IGRA以及腺苷脱氨酶(ADA)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灵敏度依次为65.22%、89.13%、71.74%,特异度依次为68.42%、94.73%、78.95%。胸水IGRA灵敏度高于为外周血IGRA(χ2=7.466,P=0.006)和胸水ADA(χ2=4.420,P=0.036),胸水IGRA特异度高于为外周血IGRA(χ2=8.756,P=0.003)和胸水ADA(χ2=4.145,P=0.042)。外周血和胸水IGRA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0.167),胸水IGRA和ADA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572)。外周血IGRA、胸水IGRA以及ADA检测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3、0.966、0.814。胸水IGRA检测ROC曲线面积明显大于外周血IGRA检测(Z=3.923,P<0.001)和胸水ADA检测(Z=2.779,P=0.005)。结论胸水IGRA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效能优于另外两种检测方法,胸水IGRA可以推广为临床上快速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辅助手段。

  • 标签: 结核性胸膜炎 &gamma 干扰素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进行疗效研究观察,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对症支持处理、抗生素防治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的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为95.00%,明显高于使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儿的77.50%,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咳嗽气喘缓解时间、退热时间、肺啰音减少或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差异明显(P<0.05)。结论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能够显著提高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及时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康复,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 标签: 雾化吸入 重组人干扰素-&alpha 1b 小儿支气管肺炎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给药,同时联合无线镇痛泵系统硬膜外持续给药,观察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足月产妇60例,随机均分为2组,研究组蛛网膜下腔注射2.5μg舒芬太尼(1μg/ml),平卧位后接硬膜外镇痛泵,泵内为0.1%罗哌卡因+0.5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体75ml,首次5ml,自控5ml/次,持续5ml/h,锁定20min,每小时最大剂量15ml。对照组舒芬太尼5μg蛛网膜下腔注射,余过程同研究组。镇痛泵参数、运动阻滞评分、疼痛评分、满意度、不良反应等使用无线镇痛系统记录。结果研究组的PCEA用药量、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运动阻滞、疼痛评分、满意度、恶心呕吐、眩晕、瘙痒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26.6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鞘内给药联合无线镇痛系统应用于镇痛分娩,起效迅速,镇痛效果稳定,总体不良反应更低,无线监控获取镇痛数据快速准确,主动处理问题及时,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舒芬太尼 蛛网膜下腔给药 镇痛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炎琥宁与α-干扰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注射用炎琥宁联合α-INF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α-INF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注射用炎琥宁联合α-INF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炎琥宁注射液 &alpha -干扰素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联合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9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咳喘、憋喘、湿罗音、呼吸困难)消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1d、第3dLowel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和观察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用药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干扰素 布地奈德 雾化 毛细支气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使用甘利欣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拉米夫定与干扰素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7个月。将两组患者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Beantigen,HBeAg)转阴率、免疫功能辅助性T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CD4+/CD8+指标及HBV-DNA反跳率对比。结果观察组的HBV-DNA、HBeAg转阴率、免疫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HBV-DNA反跳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拉米夫定与干扰素栓联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达到抗病的目的。

  • 标签: 拉米夫定 干扰素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