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护理在气管切开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呼吸科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气管切开患儿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进行皮肤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并发症率为12.0%,两组并发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护理干预措施对气管切开的护理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率,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气管切开 人工气道皮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传统湿化与吸了舒湿化吸氧的临床对比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需实行鼻塞吸氧的病人100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实行传统湿化对照组和实行吸了舒湿化实验组。对两组病人出现院内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实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在24小时出现院内呼吸道感染的阳性率(0.0%)小于对照组(42.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在96小时出现院内呼吸道感染的阳性率(6.0%)小于对照组(60.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士的有效的护理工时小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吸了舒湿化可以明显降低院内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传统湿化液 吸了舒湿化液 院内呼吸道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丹红注射与生脉注射联合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用生脉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心绞痛发作概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心绞痛发作概率的比较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联合生脉注射对冠心病心绞痛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 标签: 丹红注射液 生脉注射液 冠心病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观察采取参麦注射与丹参注射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冠心病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均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采取参麦注射治疗;B组采取丹参注射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A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皆有一定下降,但A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采取参麦注射与丹参注射治疗皆能取得一定效果,但参麦注射治疗效果更明显,值得借鉴。

  • 标签: 冠心病 参麦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治疗当中,将垂体后叶注射与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联合应用的具体效果。方法从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生产的产妇当中选择94例产后出血产妇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治疗的不同方案将其均分成常规组及改良组,常规组产妇接受垂体后叶注射治疗,改良组产妇需要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接受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治疗,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用药后不同时间段的出血量。结果改良组产妇接受治疗后的具体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组,用药后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两组产妇的数据在接受对比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产后出血产妇的治疗中,产妇同时接受垂体后叶注射以及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治疗的效果较好,两药联用的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垂体后叶注射液 产后 出血 效果 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
  • 简介:多种微量元素注射为无色的澄明液体,为肠外营养的添加剂,10ml能满足成人每天对铬、铜、锰、钼、氟、碘和硒的基本和中等需要,维生素C注射为无色至微黄色澄明液体,是一种含有6个原子的酸性多羟化合物,参与机体代谢。

  • 标签: 注射剂 痕量元素/药理学 抗坏血酸/药理学 药物配伍禁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急性肠道感染治疗中应用依替米星注射和左氧氟沙星注射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用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肠道感染患者,抽取时间区间段为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以计算机随机分组分为对比组(n=44)和观察组(n=44),对比组实施左氧氟沙星药物治疗,观察组实施依替米星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复常率及消失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症状复常率及消失率高于对比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比组相比,具有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与对比组相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依替米星及左氧氟沙星两种药物在急性肠道感染中的应用,前者效果更为理想,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依替米星 左氧氟沙星 急性肠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平板试验联合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冠心病诊断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12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实验组采用运动平板试验联合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冠心病检出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运动平板试验联合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疾病诊断与单纯的动态心电图检查进行比较,运动平板试验联合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敏感性相对较高,两者之间数据差异比较显著(P<0.05)。结论运动平板试验联合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在冠心病诊断当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有效提高阳性检出率,有利于冠心病疾病的检出,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运动平板试验 12导联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金纳多注射与疏血通注射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对比效果。方法将于本院收治的88例慢性肾衰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选择疏血通注射作治疗药物,观察组选择金纳多注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93.18%>72.73%);观察组肾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针对慢性肾衰患者采取金纳多注射作其首选药物,其治疗效果较疏血通注射而言更为显著,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改善肾功能的有效措施,值得推广。

  • 标签: 金纳多注射液 疏血通注射液 慢性肾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患儿照护者的培训模式及培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期间的60例切患儿照护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培训模式将其分为常规组与规范组,每组均为30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宣教模式,规范组采取切专项护理规范化培训模式,对比两组照护者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操作情况以及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规范组照护者培训后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得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规范组照护者培训后护理操作的错误率为26.7%,规范组为10.0%,规范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切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规范组为6.7%,规范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切专项护理规范化培训模式在切患儿照护者培训中的运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照护者的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照护能力,有助于降低切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气切 患儿 照护者 培训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小儿肠套叠灌肠整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36例小儿肠套叠灌肠整复术。结果836例病人中,818例整复成功,18例整复失败,47例48小时内再次套叠,二次灌肠整复后成功。所有病例术后3个月回访未再发生肠套叠结论肠套叠灌肠整复大大减少了患儿痛苦,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 标签: 小儿肠套叠 气灌肠整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营养混合的配制方式与护理管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期间诊治的接受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76例患者所配置的626袋全营养混合作为研究样本,统计患者输注结果,总结护理管理方式。结果76例患者所配置的626袋全营养混合,在配制的过程当中全营养混合均未出现沉淀和浑浊现象,患者输注后均未发生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发热、寒颤、皮疹、胸闷等不良反应。配制室空气培养细菌计数均<10cfu/m3。结论通过严格执行全营养混合的配制程序,并严格控制全营养混合的储存时间与条件,能够确保全营养混合的理化性质稳定,保障患者输注安全。

  • 标签: 全营养混合液 配制 管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用川芎嗪注射与醒脑静注射对重症颅脑损伤病人预后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8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44例,基础治疗)与试验组(44例,基础治疗+川芎嗪注射和醒脑静注射)。对比治疗后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和椎动脉血流速度,血管痉挛发生率,并根据GOS量表评价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和椎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前者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P<0.05),且试验组GO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川芎嗪注射与醒脑静注射不仅能够显著降低相关动脉的血流速度和血管痉挛发生风险,还可积极改善预后成效。

  • 标签: 川芎嗪注射液 醒脑静注射液 重症颅脑损伤 血流速度 血管痉挛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牛肺磷脂注射与猪肺磷脂注射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新生儿中挑选54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纳入研究,挑选时间起始和终止时间分别为2016年1月和2017年12月。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54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分为三组,比较三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健康状况以及患儿住院时间。结果进行各自治疗以后,应用了牛肺磷脂注射与猪肺磷脂注射的牛肺磷脂组和猪肺磷脂组患儿在临床治疗效果,健康状况以及患儿住院时间方面,均远优于行常规基础对症治疗的对照组,且牛肺磷脂组在临床治疗效果,健康状况方面,均远优于猪肺磷脂组,组间体现为P<0.05的最终检验定论,探析价值突出显著。结论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时,牛肺磷脂注射与猪肺磷脂注射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猪肺磷脂注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牛肺磷脂注射,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牛肺磷脂注射液 猪肺磷脂注射液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机械通气患者道湿化的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进行探究。方法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中抽取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55例,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55例,给予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不同组别湿化效果、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湿化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服务质量、仪容仪表、健康教育、护理技术、工作态度、总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患者道湿化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可提升湿化效果与护理质量。

  • 标签: 机械通气 气道湿化 湿化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强化道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 2月 ~2019年 9月期间,选择我院 104例接受气道护理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 52例;观察组采取强化道护理,参照组采取常规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首先对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进行对比,护理前两组数据无差异, P>0.05;但在护理后,观察组高于参照组,数据有差异, P<0.05。最后对比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参照组,数据有差异, P<0.05。结论:强化道护理对于老年患者的血气指标有一定改善作用,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有应用价值。

  • 标签: 老年患者 强化气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分别对人工气囊压力值范围、压力的影响因素、监测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 标签: 人工气道 气囊压力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升袋营养配制中的相关注意事项以及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针对我院接受三升袋营养的42例患者护理过程与营养配置过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配制中的注意事项与护理要点。结果本组42例患者仅有1例患者发生皮肤周围红肿现象,及时拔管病改为外周静脉营养后症状消失。其余41例患者输注过程良好,均为发生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的并发症。结论三升袋营养更够有效提升患者营养状况,并且安全性较高,该营养支持方式值得应用并推广。

  • 标签: 肠外营养 三升袋 营养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醒脑静注射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方法在2016年2月到2017年3月之间,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6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醒脑静注射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不显著,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醒脑静注射治疗脑梗塞,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醒脑静注射液 脑梗塞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