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改良状胬肉切除与传统状胬肉切除术的临床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7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初发性状胬肉患者80例(80只眼),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40只眼),观察组进行自体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小切口状胬肉切除联合疗法,对照组进行自体结膜瓣缘干细胞移植术与常规状胬肉切除术联合疗法,比较两组的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大小;比较两组的复发情况、患者的不适感、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适感、复发情况、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发性状胬肉应用改良状胬肉切除法不适感轻,恢复迅速,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自体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 翼状胬肉 改良翼状胬肉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在临床中治疗状胬肉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5年9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状胬肉患者,遵照随机分配法则,分为对照组(n=31)与观察组(n=31),给予对照组行状胬肉切除术,给予观察组行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角膜上皮修复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对于状胬肉患者,实施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角膜上皮修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应当值得推广。

  • 标签: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翼状胬肉切除术 临床疗效 翼状胬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速涡轮钻拔除下颌阻生齿的应用及临床病例。方法选择90例2016年2月-2018年1月下颌阻生齿患者并据拔牙术式分组。对照组开展常规传统手术治疗,高速涡轮钻组行高速涡轮钻拔除下颌阻生齿治疗。比较两组下颌阻生齿手术效果;阻生牙拔除的时间、拔牙过程配合度;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术后疼痛发生率。结果高速涡轮钻组下颌阻生齿手术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高速涡轮钻组阻生牙拔除的时间、拔牙过程配合度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生活质量相近,P>0.05;手术后高速涡轮钻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高速涡轮钻组术后疼痛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颌阻生齿患者行高速涡轮钻拔除下颌阻生齿疗效肯定,可有效拔除牙齿,加速拔牙进程,减轻患者痛苦,改善其生活质量。

  • 标签: 高速涡轮钻拔除下颌阻生齿 应用效果 临床病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消山莨菪碱防治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近视患者84例。依照不同的治疗方法把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4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托吡卡滴眼液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消山莨菪碱滴眼液进行治疗,在治疗后,对比两组的视力、屈光度的变化还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视力为(0.93±0.11)、屈光度为(-0.63±-0.42)D,对照组的视力为(0.58±0.13)、屈光度为(-1.16±-1.02)D,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对照组为19.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山莨菪碱防治近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视力,调整屈光度,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建议临床上进一步推广、研究。

  • 标签: 消旋山莨菪碱 治疗 近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状胬肉侵入角膜内不同程度对屈光状态的影响及手术前后屈光状态的变化。方法选择2015年10月到2016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73例(82眼)状胬肉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胬肉侵入角膜内程度分为≤3.0mm组、3.1~4.5mm组和>4.5mm组,均接受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比观察各组的屈光状态以及手术前后屈光状态的改变。结果3组术前平均裸眼视力、平均最佳矫正视力和平均散光度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提示胬肉头部侵入角膜内程度与术前平均裸眼视力和平均最佳矫正视力均呈负相关(r=-0.732和r=-0.673,P<0.05),与术前平均散光度则成正相关(r=0.845,P<0.05)。术后各组平均裸眼视力、平均矫正视力均有显著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平均散光度均有显著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状胬肉侵入角膜内越多对角膜屈光状态的影响越大,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角膜散光情况,提高视力。

  • 标签: 翼状胬肉 屈光 散光 角膜缘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三角韧带一期修复手术对伴三角韧带撕裂的踝关节后外Ⅳ型骨折的疗效。方法抽取入本院治疗的伴三角韧带撕裂的踝关节后外Ⅳ型骨折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入院时间为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应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采用三角韧带铆钉修复疗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Mazur评分比治疗前高,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31%;患者平均愈合时间(12.56±0.33)周。结论三角韧带一期修复手术对伴三角韧带撕裂的踝关节后外Ⅳ型骨折的疗效较好,应推广采纳。

  • 标签: 三角韧带 踝关节骨折 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固定和不固定腓骨骨折在前外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情况下对胫腓关节损伤情况。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的前外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80例来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复位对其进行钢板内固定,对照组不进行钢板内固定。对患者的愈合时间、疗效和胫腓关节损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术后14周均完全愈合,观察组患者出血量比对照组多,两组的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AOF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对照组有2例关节炎病例,观察组有3例关节炎病例,不良反应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两组有效率均超过了85%,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前外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是否进行内固定均不会对胫腓关节产生损害。

  • 标签: 旋前外旋型 踝关节骨折 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状胬肉切除术后使用角膜绷带镜患者的疼痛、舒适度及满意度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行状胬肉切除术患者102例102眼,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在手术结束时立即佩戴软性角膜绷带镜,对照组不使用角膜绷带镜,两组均行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当天、1d、3d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舒适度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当天、1d、3d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舒适度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状胬肉切除术后使用角膜绷带镜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避免术后患者产生不适症状,增加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翼状胬肉切除术 角膜绷带镜 疼痛 护理
  • 简介:随着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并向临床医学的广泛渗透,临床实验室在工作内容、方式及其在临床诊疗工作中的地位正起着深刻的变化。由于这一学科在理论体系和技术支撑方面出现的重大进展和变革,学科的定位,领域和性质以及对人才的需求的规范和队伍结构方面也正在发生历史的变化。本文试从国际上这一学科领域的发展前景,结合国情作一初步分析和探讨。

  • 标签: 检验医学学科 专业队伍 国际化 临床医学 人才培训 学科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肩难产产妇分娩中应用改良式肩法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78例研究对象均选自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肩难产产妇和其胎儿,根据接产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接产,观察组采用改良式肩法,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产程时间更短、产后出血量更少;另外,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64%;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与对照组的28.21%相比较有着较大优势。两组对比差异较大,呈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肩难产产妇分娩中应用改良式肩法处理,能够减少新生儿和产妇风险事件产生,还能缩短产程,提升自然分娩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式旋肩法 肩难产 臂丛神经损伤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消卡多曲应用于小儿腹泻治疗的效果,分析消卡多曲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诊治的120例小儿腹泻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消卡多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经过治疗后显效30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经过对比两组差异明显,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消卡多曲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腹泻 消旋卡多曲 不良反应 治疗效果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创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实验组接受微创切术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切口长度方面均小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即刻、6小时、12小时、24小时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应用微创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具有可靠、安全的优势,能够在充分切除肿块的基础上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 标签: 乳腺良性肿块 微创旋切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病手法治疗后发热的成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用牵手法对1583例颈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治疗后的病情变化1。结果1583例经治患者中11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现象,1例较重,112例较轻。且113例患者均伴有较为明显的慢性扁桃体炎。结论伴有慢性严重扁桃体炎的颈椎病患者经手法后可出现临床发热症状。在临床工作中一定要鉴别颈椎病与颈椎病症的区别。

  • 标签: 发热 慢性咽喉部炎症急性发作 手法治疗 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良性肿块麦默通切术后血肿的原因及预防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6月83例湖南省人民医院乳甲外科收治的乳腺良性肿块麦默通切术后血肿的原因及预防治疗经验。结果本组83例患者,9例出现术后血肿,发生率为10.8%,其中3例经穿刺抽吸淤血后延长加压包扎时间好转,1例行乳腺切开血肿清除,5例﹤2cm的血肿在3月内自行吸收。结论术后血肿是麦默通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在手术操作及围手术期采取综合措施,可有效防治术后血肿。

  • 标签: 乳腺良性肿块 麦默通旋切术 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下乳腺肿物微创切术对患者的影响,为乳腺疾病的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支持和理论指导。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以象为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接受诊治的乳腺疾病患者,乳腺疾病患者共有109例,对这109例乳腺疾病患者实施乳腺病灶切除术,并对所有乳腺疾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记录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数据,对其护理干预下乳腺肿物微创切术对患者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经过乳腺肿物微创切术后,没有患者出现操作失败的情况,护理效果良好,4例患者为少量出血,2例患者为术中出血,6例患者为术后出现局部轻度淤血,其在乳房表面留下的创口长度为3至5mm。经过为期3个月的随访后,经B型超声后,均没有出现病灶,患者也没有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在临床上,应用乳腺肿物微创切术对于乳腺疾病患者的治疗,特别是对于阴性的乳腺肿块明确诊断具有较大的意义,以及乳腺良性和恶性疾病的微创切除活检均有较大的帮助,乳腺肿物微创切术不仅有操作便捷、恢复快和创伤疤痕小,而且这种微创术能有效的维持了乳房的美观,经过护理干预后能有效减少和预防了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上应用此方式,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乳腺肿物微创旋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切技术对乳腺良性肿物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乳腺良性肿物在超声引导行麦默通微创切术,术后常规病理检查,术后1-3个月后复查。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实时超声引导下完成肿物切除术,超声引导成功率达100%。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6.25%,并发症为创面血肿和皮肤青紫,均无明显手术疤痕。结论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技术是一项定位准确,安全高效,并发症少,有较理想美容效果的乳腺微创技术,尤其适用于直径3cm以下的良性肿物。

  • 标签: 麦默通微创旋切技术 乳腺良性肿块 应用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钉与短钉股骨近端防髓内钉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3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据患者股骨近端防髓内钉类型,随机分为65例长钉为对照组,65例短钉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平均Harris髋关节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长钉与短钉股骨近端防髓内钉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相当,但较之长钉,短钉内钉固定手术时间有效缩短,减少术中出血量,安全性更高,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长钉内固定 短钉内固定 股骨 随内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微创切手术治疗乳腺多发性肿块的临床效果。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乳腺多发性肿块患者,共58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乳腺微创切术,n=29)与对照组(传统开放手术,n=29)。术后随访1年,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病情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瘢痕直径短于对照组,术后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4%、27.6%,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研究组无一例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20.7%,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多发性肿块采用乳腺微创切手术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且能降低复发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乳腺多发性肿块 乳腺微创旋切手术 开放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麦默通乳腺微创切活检术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3月到2018年3月期间就诊的80例超声引导麦默通乳腺微创切活检术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为其编码并对编码随机分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有40例患者。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7.5%(39/4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则为77.5%(31/4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7.5%(3/4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7.5%(11/40),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超声引导麦默通乳腺微创切活检术患者具有非常显著的应用效果。

  • 标签: 超声引导 麦默通乳腺微创旋切活检术 综合护理干预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