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新的血铅测定方法。方法:选择测定最佳条件,采用5%的4—甲基氢氧化铵做为一种新的稀释剂,用石墨原子吸收法测定全血铅。结果:本法的检出限为11pg,相对标准偏差为2.5%~4,4%,回收率为94%~99%。标准曲线在。0~100μg/L范围内线关系良好。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度高,精密度好,适用好大量的日常样品检测,结果满意。

  • 标签: 全血铅 石墨炉子原子吸收光谱法
  • 简介:本文对目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因素主要有生活挫折,不良人际关系,紧张学习,现代化城市、生活、婚姻、家庭等。对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因素教育进行研讨并提出了几点做法。

  • 标签: 心理健康 学生 心理因素 教育法 人际关系 中专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患者各病期各型胆红素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美国EKTACHE750XRCAnalyzer生化分析仪对肾综合征出血患者各病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非结合胆红素(Bu)、结合胆红素(Bc)、δ胆红素(δ—Bil)进行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发热期除δ—Bil外.其他指标均相差显著,少尿期ALT、TBil、BM、Bc、DBil变化最大,多尿期患者血清δ—Bil含量最高,恢复期Bu、Bc趋于正常,而ALT和TBil相差显著,δ—Bil和DBil相差极为显著。Bc/Bil全病程呈逐渐下降趋势,Bc/TBil开始逐渐上升在少尿期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而δ—Bil/TBil和DBil/TBil在全病程始终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对肾综合征出血患者各病期各型胆红素的动态监测有助于肾综合征出血的诊断、分期及预后判断。

  • 标签: 检测 肾综合征出血热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总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非结合胆红素
  • 简介:目的探讨微波疗联合放疗前后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预后价值。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20例非癌病人及30例鼻咽癌患者微波疗联合放疗前后T细胞亚群。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鼻咽癌病人外周血CD3^+CD4^+细胞百分率及CD8^+CD28^+细胞百分率降低(P<0.01),CD3^+CD8^+细胞和CD8^+,CD28^-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P<0.;01),CD4/CD8比值降低(P<0.01)。微波疗联合放疗后1个月上述结果进一步恶,且与病人的存活期限有明显关系。结论微波疗联合放射治疗前后病人的T细胞亚群是紊乱的,免疫功能受抑制,T细胞亚群的检测对,放疗后病人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鼻咽癌患者 微波热疗 联合放疗 预后价值 T细胞亚群
  • 简介:目的建立石英谐振压电基因传感器检测系统液相稳定平台并应用该检测系统实时检测链置换扩增(SDA)反应。方法①观察以金属夹具式和粘胶式两种检测池连接方式构成的传感器在液相中的频率稳定性;②以巨细胞病毒(HCMV)为检测对象,建立链置换扩增(SDA)反应系统;③传感器检测系统对HCMVSDA反应进行实时检测。结果①新型金属夹具式可调节及可换式传感器检测池可实现传感器在液相中的频率稳定性;②链置换扩增(SDA)反应可引起压电基因传感器的频率持续下降;③在一定范围内核酸杂交所引起的频率下降幅度与加入的靶序列浓度呈正相关;结论成功构建压电基因传感器液相检测平台并实现对链置换扩增(SDA)反应的实时检测;该系统可直接检测基因组DNA并可广泛应用于病源微生物的临床检测。

  • 标签: 实验检测 压电基因传感器 液相稳定平台 HCMV 巨细胞病毒 链置换扩增
  • 简介:为适应现代实验诊断对临床检验上作人员的新需要,加强检验系学生对实验诊断与临床知识之间联系的分析能力。通过采用问题导向学习进行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工作中分析问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问题导向学习法 教学 检验系
  • 简介:多年以来,临床上发现肾综合征出血(HFRS)患者常出现血糖升高,并有患者因出现非酮性高渗性昏迷[1,2].因此,HFRS患者糖代谢紊乱应予以重视,为了对HFRS患者糖代谢紊乱进一步探索,本人对HFRS患者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GHb)水平进行了动态观察,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肾综合征出血热/血液 血糖/分析 血红蛋白A 糖基化/分析
  • 简介:目的:用免疫色谱抗-MPB64单克隆抗体快速检测和诊断结核分枝杆菌结核菌群的方法学评价。方法:共收集20株临床标本分离菌株、11株参考菌株和1株结核分枝杆菌标准菌株,应用免疫色谱检测在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并和传统鉴定方法、实时荧光探针定量PCR(FQ—PCR)作比较研究。结果:用免疫色谱检测1株标准菌株为阳性,检测11株参考菌株发现用该能完全区分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对20株临床分离的标本用免疫色谱检出11株结核菌菌群,检出率为55%;用传统鉴定方法检出10株,其中未能检出的一株为混合菌感染;用FQ-PCR检出10株,其中未能检出的一株为牛结核菌。免疫色谱能检测到的最低菌浓度为10^5CFU/ml。免疫色谱、FQ—PCR和传统鉴定方法的平均耗时分别为15分钟,1~2天和30天。结论:免疫色谱是一种简便、快速、准确、敏感和特异性鉴别结核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免疫色谱法 抗-MPB64单克隆抗体 结核分枝杆菌 菌群 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