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作者: 范勇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1年第12期
  • 机构: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中医医院检验科,620500
  • 简介:尿常规报告是临床医生最常用的辅助诊断工具之一,它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地了解患者的肾脏、泌尿系统等器官的功能状况。在尿常规报告中,最常见的一个符号就是“+”,它代表了尿液中某种物质的含量超出了正常值,需要引起关注和进一步的检查。那么,“+”究竟是什么呢?它代表的物质又是哪些呢?接下来,本文就来详细地介绍一下。

  • 标签: 尿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溃疡一方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方法研究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溃疡1加减治疗,分析不同用药后患者治疗疗效、复发率情况。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7.5%,明显多于对照组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年与2年的复发率上,观察组为2.5%和2.5%,明显少于对照组27.5%和3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疡一方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疗效,同时减少复发率,治疗总体效果相对理想。

  • 标签: 溃疡一号方 加减治疗 消化性溃疡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乙肝1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内蕴型的疗效方法拟用乙肝1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热内蕴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乙肝1方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症状、肝功能、HBeAg及乙肝病毒HBV-DNA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4个疗程后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清热利湿联合西药治疗,在帮助患者改善症状、恢复肝功能、抑制病毒方面,较单用西药治疗更为有利。

  • 标签: 乙肝1号方 慢性乙肝 湿热内蕴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房进行大规模白内障手术的优化管理办法。方法回顾总结2018年4月20日至4月27日194名参加“复明10”白内障手术患者的住院流程护理体会。结果194名白内障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各种纠纷事故的发生。结论通过优化的住院流程,各环节紧密配合,缩短了平均住院时间,短时间内收治了大量手术病人,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了大部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和好评。

  • 标签: 白内障手术 住院流程 管理 优化
  • 简介:在8年制医学生实验诊断学教学实践中,采用典型病例导入式和PBL教学法,从检验报告单的申请、阅读,异常结果的合理解释以及与实验室沟通等四个方面探讨了理论知识传授与临床能力培养相结合问题。

  • 标签: 检验报告单 实验诊断学 教学 8年制
  • 简介:摘要目的减轻拇指屈肌腱腱鞘炎(dequervain,stenosynovitis,DQT)患者腱鞘内注射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疼痛,以便更多患者乐于接受腱鞘内注射(tendinoussheathinjection,TSI)治疗。方法收集咸水沽医院疼痛门诊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行TSI患者6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使用4针头注射治疗,B组使用6针头注射治疗。结果A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疼痛减轻,痛苦小,心率波动范围小,表情痛苦少,体动少(p<0.05)。结论4针头行腱鞘内注射治疗,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更加安全,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值得推广。

  • 标签: 疼痛 拇指屈肌腱腱鞘炎 腱鞘内注射 4号针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铝碳酸镁混悬剂联合胃炎Ⅰ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2例,采用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铝碳酸镁混悬剂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铝碳酸镁混悬剂联合胃炎Ⅰ方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均改善,实验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接受铝碳酸镁混悬剂联合胃炎Ⅰ方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胃部症状,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铝碳酸镁混悬剂 胃炎Ⅰ号方 慢性萎缩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联合宫外孕II方加减对输卵管妊娠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68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宫外孕II方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联合宫外孕II方加减对输卵管妊娠患者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可有效杀灭妊娠组织,并迅速吸收,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米非司酮 甲氨蝶呤 宫外孕II号方 输卵管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用外科手术治疗胃肠肿瘤的临床疗效,为根治胃肠肿瘤提供实践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外科收治的胃肠肿瘤患者30例。依患者状况、肿瘤情况采取对肿瘤的针对性切除。结果通过手术治疗其中24例患者痊愈,3例患者复发后经二次治疗后根治,3例治疗无效后死亡。结论胃肠肿瘤临床表现早期无特征性,早期发现困难,较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通过外科手术治疗能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

  • 标签: 胃肠肿瘤 外科手术 切除 临床表现
  • 简介:目的:应用UroVysion染色体及基因异常检测试剂盒,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染色体3、7、17和9染色体短臂2区1带(9p21)位点的畸变情况,探讨这4种染色体畸变的临床意义及其组合辅助诊断膀胱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UroVysion试剂盒中基因识别位点探针(LSI)9p21基因探针和着丝粒3、7、17探针(CEP3、CEP7、CEP17),以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60例膀胱癌患者和20例非肿瘤泌尿系疾病患者的新鲜尿液标本,统计分析每条染色体在膀胱癌患者中的畸变率及其与膀胱癌病理分期、分级间的关系,计算4种探针组合检测膀胱癌的总阳性率。结果:①用FISH法检测发现,60例膀胱癌患者的尿脱落细胞核中3、7、17染色体及9染色体p16基因均有较高的畸变率,分别为61.7%(37/60)、56.7%(34/60)、55.0%(33/60)及66.7%(40/60)。3、7、17染色体畸变中,除3例患者表现为17染色体单倍体,其余均表现为多倍体,各染色体畸变率在不同病理分级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病理分期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p21位点纯合性缺失者7例(11.7%),单体者22例(36.7%),多体者11例(18.3%),9p21的畸变率在不同病理分期、分级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60例膀胱癌患者4种探针组合检测的总阳性率为56.7%。20例非肿瘤泌尿系疾病患者中有2例FISH检测结果为阳性,特异度为90%。结论:我国人群中3、7、17染色体和9p21位点畸变率很高,而其畸变与膀胱癌的早期发生、进展过程、恶性程度等密切相关。UroVysion试剂盒可在我国人群中开展应用,但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国外报道低。进一步寻找适用于国内膀胱癌的最佳探针组合,制定适当的阳性判断标准是非常必需的。

  • 标签: 膀胱尿路上皮癌 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畸变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