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镜活检诊断胃癌的病理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68例行胃部分切除手术的胃癌患者术前进行胃镜活检,术后进行病理检查,对比胃癌患者胃镜活检与术后病理的不同差异。结果胃镜活检确诊胃癌55例(80.9%),术后病理证实68例(100.0%)均为胃癌患者,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胃镜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在病理结果(印戒细胞癌、乳头状腺癌、粘液腺癌、管状腺癌)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分化程度(分化型、分化不良型)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镜活检病理诊断胃癌存在一定误差,但对于早期胃癌的预防及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胃癌 胃镜活检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高血压性脑出血是脑出血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因此应引起广泛的临床重视,帮助患者制定更加合理和科学的预防、治疗措施,来全面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病理病理生理变化,希望能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病理 病理生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恶性胸腔积液肿瘤的比例、病理类型、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纳入的6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所有资料,均开展病理切片检查、免疫组化分析,了解恶性胸腔积液肿瘤的比例、病理类型、病理特征。结果肺腺癌组织中的Calretinin、CEA、NapsinA、TTF-1等阳性表达率对比恶性间皮瘤,统计学具有数据参比分析意义(P<0.05)。结论恶性胸腔积液中最为常见的是肺腺癌,恶性间皮瘤次之,采取细胞团块收集器对脱落的细胞收集,病理切片之后了解细胞形态,采取免疫组分析可提升检出率。

  • 标签: 恶性胸腔积液 免疫组化 细胞团块收集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垂体病理性增生的临床和MRI特征,减少对该病的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或临床随访诊断为垂体病理性增生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包括垂体前叶激素相关靶腺功能不全10例,库欣病2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2例。MRI表现所有患者均见垂体对称性增大、上缘呈凸形,信号均匀且强度基本同脑灰质,钆动态增强扫描呈渐进性强化、直至明显均匀强化;5例患者于鞍内可见流空血管影;8例患者行MRI平扫随访3月至2年,见增大垂体不同程度缩小。结论垂体病理性增生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但其准确的诊断应该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性治疗。

  • 标签: 垂体疾病 病理性增生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肿瘤患者的病理诊断价值。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6月-2016年6月,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78例乳腺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9)和实验组(n=39),对照组采用常规B超进行乳腺癌诊断,实验组采用病理切片进行乳腺癌诊断,对比分析两组诊断准确率、诊断时间及治疗时间、预后情况。结果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相对比,实验组诊断准确率、预后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诊断时间、治疗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分析乳腺肿瘤患者的病理诊断价值过程中,乳腺病理切片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以作用诊断乳腺癌的常规手段。

  • 标签: 病理切片 乳腺癌 诊断价值 常规B超
  • 简介:摘要目的对80例甲状腺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病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细针穿刺病理诊断方法进行诊断,并分析病理诊断结果。结果经过病理诊断,结果显示,8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发病率前3位依次为甲状腺腺瘤(23.75%)、结节性甲状腺肿(18.75%)和乳头状癌(15.00%)。结论甲状腺细针穿刺病理诊断方法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小,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病变 临床病理诊断 细针穿刺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水肿的发病机制及病理诊断。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50例水肿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发病机制、病理检验及病理变化分析,50例水肿患者均作出明确诊断,其中皮下水肿21例,肺水肿18例,脑水肿11例。结论水肿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分析,有助于水肿快速作出明确诊断,为确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水肿 发病机制 病理变化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02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观察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经过诊断后发现一共有62例患者患上了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患者患上了滤泡癌,还有10例患者为髓样癌的患者,并且经过螺旋CT的方式进行检测后的检出率99.02相比于经过病理诊断进行检测的检出率100%,两种检测方式的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微小癌的类型中,乳头状癌是最为常见的一类。因此在对患者进行疾病的诊断过程中为了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医护人员需要使用螺旋CT和病理诊断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疾病的诊断,拥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甲状腺 微小癌 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临床疗效评价与病理评价之间存在的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的接受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接受新辅助化疗前,均采用核芯针进行穿刺活检,在患者结束化疗后,对患者进行乳腺癌根治术,并对患者治疗后的状况进行疗效评价,分别应用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同时应用MP分级系统对患者进行病理评价,记录两种评价方式的结果。结果采用临床体检结果评价结果为治愈患者26例,缓解患者41例,稳定患者19例,病情进展患者14例。而病理分析结果显示1级患者5例,2级患者16例,3级患者48例,4级患者15例,5级患者16例,其差异存在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结果的病理评价和临床评价之间存在一定的统计学相关性,其差异具有相应的病理学基础。值得注意的是,伴有大片粘液湖形成的粘液腺癌和导管内癌可能是导致临床评价较实际状况更低的原因之一。而残存癌表现为脉管瘤栓是临床评价高估治疗效果的原因。所以在对乳腺癌新辅助患者化疗后进行评价时,应当采用病理学评价方案,才能对患者的治疗状况有详细的了解,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疗效评价 病理学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髓内钉是重要的骨科器械,本文拟通过回顾文献,来调研髓内钉在病理性骨折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方法适合采用髓内钉的病理性骨折主要为播散性转移病变引起,股骨和肱骨发生率最高。手术的目的是髓内钉沿生物力线形成支撑。手术采用微创技术,大多患者都耐受良好。为获得稳定性,髓内钉的远近端都需锁定在健康的骨质。为降低栓塞风险,应考虑对骨折部位的肿瘤切除。髓内钉选择尽量长的,肱骨考虑顺行置钉,股骨最好选择带股骨颈螺钉的髓内钉。多个病理性骨折或即将发生骨折的转移瘤,也是可选择的。结果髓内钉较接骨板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由于髓内钉可通过间接复位的额外优势,保护病变部位血运,明显降低内植物固定的失效率,应推荐尽量采用髓内钉固定。正确的内植物选择、手术技术和对患者生存期的高度评估可降低内固定物的失效率。结论目前已证明,与钢板固定相比,髓内钉固定具有更低的固定失效率。成功的髓内钉固定后,患者疼痛缓解充分,功能改善明显。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缺血性脑病的病理诊断。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5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均作出明确诊断,获得及时治疗,且疗效较满意。结论病理诊断有助于缺血性脑病的早期确诊,为制定具体治疗方案提高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缺血性脑病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7年6月间经我院收治的85例临床资料完整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病理学特点和免疫组化特点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85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男性54例,女性31例;最小年龄10岁,最大年龄71岁,平均年龄(49.9±7.3)岁;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由肿瘤所在的位置决定,本研究中肿瘤位于大脑共77例,位于小脑5例,位于脊髓3例;肿瘤细胞呈多形性,细胞密度高、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易见,可见大片坏死或栅栏状坏死、出现明显的微血管增生;免疫组化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vimentin阳性,Ki-67增殖指数>10%,网状纤维染色阴性。结论胶质母细胞瘤的病理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临床应据此进行相应的鉴别,从而提高的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病理分析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乳腺癌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72例老年乳腺癌患者,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病理切片送检,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临床资料。结果72例老年乳腺癌患者中浸润性导管癌占比(72.22%)明显高于其他器质病变者(P<0.05);单侧乳房发病率明显多于双侧乳房发病率(P<0.05);患者首发症状中乳房包块者占比(93.06%)明显高于乳头溢液者(4.17%)和腋下包块者(2.78%)(P<0.05);肿瘤直径<1.50cm者占比最高;腋窝淋巴结清扫者(70.83%),其中淋巴结转移站别最高。结论老年乳腺癌患者中浸润性导管癌属高发病理类型,分期T2者居多,PR、ER阳性率较高,患者病理特征分明,通过病例诊断可为临床诊疗乳腺癌病例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老年 乳腺癌 诊断 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出血的发病机制及病理诊断。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60例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经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分析,均做出明确诊断,其中内出血32例,包括心包积血8例、胸腔积血6例、腹腔积血6例、关节腔积血3例、脑硬膜下血肿4例、皮下血肿3例、腹膜后血肿2例;外出血28例,包括鼻衄8例、咯血7例、呕血4例、血便5例,血尿4例。结论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分析,有助于出血的明确诊断,为制定可行性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出血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变化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阴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2014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乳腺癌患者200例作为临床分析对象,对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病理性特征,随访五年之后的身故才能与预后情况。结果200例乳腺癌患者当中属于三阴型乳腺癌病症的有40例,三阴型乳腺癌病症具备组织学级别,肿瘤复发的转移率与髓样癌相对要高于其余类型的乳腺癌病症,五年无病总生存率为75.0%(30/40)。对三阴型乳腺癌患者的生存产生影响的主要是患者的年龄、肿瘤的状况、手术治疗的方法等。各数据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三阴型乳腺癌患者的组织学级别相对较高,但是浸润性导管癌发生的几率相对较低,而且肿瘤的复发几率加高,肿瘤病理学分期较高,预后效果不佳。

  • 标签: 三阴型 乳腺癌 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疾病术中冰冻及石蜡病理诊断的价值。方法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了76名甲状腺疾病患者,所有甲状腺疾病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分别对76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实施石蜡切片病理检查(A组)及甲状腺冰冻切片(B组)病理检查,对比两组的诊断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诊断方式之间对比的诊断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但两组诊断方式的检出率及误诊率不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在为甲状腺疾病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术中冰冻诊断的价值较高,能明显缩短诊断需要的时间,为手术提供参考,但一旦诊断存在疑问现象应等待石蜡切片检查结果确定后再实施治疗,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术中冰冻 石蜡病理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淀粉样变性肾病诊断的病理技术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1至2018-1共78例淀粉样变性肾病患者。对患者实施肾活检,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压情况。结果78例淀粉性变性肾病研究得知淀粉样病性病中肾脏功能损伤分为两方面淀粉样纤维蛋白在细胞外的沉积以及淀粉性蛋白前体对肾组织有毒性;患者临床表现和患者的年龄、疾病、并发症有着密切关联。结论对淀粉性变性肾病诊断病理技术方法进行分析,从而为临床初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改善患者临床不适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病理技术 淀粉样变性肾病 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腮腺淋巴瘤的超声诊断价值以及与临床病理特点的符合度。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50例医院收治腮腺淋巴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并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声像图与患者病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腮腺淋巴瘤声像图中多表现为囊实混合型低回声,后壁回声增强,实质组织的回声较为均匀,边界清晰,形态规则。临床观察发现多数肿瘤出现在腮腺耳下区,质地偏软,表面光滑且形态规则。超声声像图特点与临床病例特点相符。结论超声声像图特征符合腮腺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理特点,超声检查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有助于提高该病临床筛查的诊断率。

  • 标签: 腮腺淋巴瘤 超声诊断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病理学专业在教育中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出具有广阔知识面、扎实基本功、高素质、强劲实践能力的综合性医学人才。但是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弱,因此要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从多角度打造新型、复合型医学人才。

  • 标签: 病理学专业 教育新模式 实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