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ICC置中在B超引导下平面内技术与平面外技术联合运用的效果。方法此次74例研究对象均选自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期间本科收治的需要置的乳腺癌患者,根据入院治疗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在将B超引导下平面内技术应用于PICC置中,研究组则应用平面内技术联合平面外技术,将应用两种方式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穿刺总成功率、穿刺时间以及出现误穿动脉、血肿情况上,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且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在PICC置中应用B超引导的平面内技术联合平面外技术效果显著优于单用一种技术,能有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

  • 标签: B超引导 平面内技术 平面外技术 PICC置管
  • 简介:目前.白光照明已不再是内镜的唯一照明方式。内镜下对病灶精细结构的判断、黏膜凹窝的分型及肿瘤新生血管等的研究,给常规白光内镜检查技术带来了巨大挑战.色素内镜因操作费时费力应用亦受限制。近年各种新技术相继建立.包括窄带显像技术(narrowbandimaging.NBI)、固有荧光光谱技术(IFS)、共聚焦显微技术、细胞学内镜技术等,其中成本最低、临床最易推广者当属内镜NBI

  • 标签: 内镜 窄带显像 分光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冠心病患者心肌核素显像阴性常提示良好的预后,然而,在有持续心绞痛的患者中,很难确定哪些患者有必要进一步行冠脉造影检查以排除心肌核素显像的假阴性情况。本研究目的分析心肌灌注显像阴性但有持续心绞痛的患者同时合并冠脉严重狭窄的临床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心肌核素显像阴性的患者118例,所有患者均在六个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MPI采用心肌17分段法对心肌血供做定性评价;CAG按常规左前降支(LAD)、左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狭窄程度≥70%为严重狭窄,左主干(LM)狭窄程度>50%定义为严重狭窄。结果118例患者,平均年龄62±11岁,43%为女性。其中存在冠脉严重狭窄的患者33例(28%),这些患者中60%为单支血管病变。通过分析多项临床独立因素,包括年龄、身高、体重、BMI、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既往PCI史,得出以下结论MPI阴性的冠心病患者可能存在严重冠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患者(OR2.6,95%CI1.3-5.2)、年龄增长(OR1.9,95%CI1.2-3.5)既往PCI史(OR2.3,95%CI1.0-4.3)以及临床典型心绞痛症状(OR2.6,95%CI1.5-5.2)。结论年龄的增长、男性患者及典型心绞痛症状是MPI阴性患者可能存在严重冠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这类患者大多数都是单支血管病变。

  • 标签: SPECT/CT,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唾液腺动态显像的定量分析指标协助诊断干燥综合征(SS)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2013年6月—2015年10月期间德阳市人民医院风湿科确诊为SS,并行唾液腺动态显像患者127例作为研究组。其中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组4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SS(SLE-SS)组17例,类风湿关节炎继发SS(RA-SS)组62例。另选取同期除SS及其他唾液腺疾病以及可能影响到唾液腺功能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23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唾液腺动态显像,对比观察各组患者双侧腮腺及颌下腺摄取值(UI)、排泌分数(EF)等指标。结果PSS组、SLE-SS组及RA-SS组UI及EF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内各疾病组U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唾液腺动态显像定量指标有助于结果判断,UI值和EF值可以作为协助临床诊断SS的指标。

  • 标签: 干燥综合征 唾液腺显像 腺体功能 摄取值UI 排泌分数EF
  • 简介:肺癌骨转移发生率为30%~40%,其可经血液扩散或直接蔓延侵及骨骼,且一旦出现骨转移,则提示患者预后不良。骨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6个月。肿瘤骨转移会引起剧烈疼痛、脊髓压迫、高钙血症,甚至病理性骨折等,严重影响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目。据报道,无症状肺癌患者骨显像检查时也可发现骨转移。因此,正确评价患者肿瘤骨转移情况有助于肿瘤分期、确定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2006年第二版《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中,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站(NCCN)虽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仍推荐常规应用骨扫描排除骨转移,但更推崇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PET)进行评价。PET检查费用较昂贵,如何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检查方法已成为目前国内学者讨论的焦点之一。为此.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核素骨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应用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核素骨显像 肺癌骨转移 诊断
  • 简介:对急诊超声显像误诊布夹氏综合征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35岁。既往乙肝病史10a,近期腹胀、纳差、双下肢水肿,4h前突然右上腹疼痛、呕血约1000ml急诊住院。查体:神志欠清,精神萎靡,HR110次/min,BP80/40mmHg,R30次/min腹部膨隆,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肿大、腹部移动性浊音(+),双下肢中度指凹性水肿。临床诊断:(1)肝硬化失代偿期伴消化道出血;(2)布夹氏综合征?超声检查:肝右叶厚径8.7cm,最大斜径16.1cm,左叶短小,几乎不能显示左叶结构,肝实质回声增强,光点粗大,门静脉直径1.4cm;胆囊7.9cm×3.2cm,壁厚0.6cm,双边状;脾厚7.2cm,肋下6.9cm,脾静脉直径1.1cm。B超提示:肝脾肿大、门静脉增宽、胆囊水肿、腹水(+)。超声诊断: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保守治疗2周,病情未见好转,腹壁静脉曲张加重,B超再次复查:肝脾肿大未见好转,腹水未见减少,肝静脉扩张,第二肝门以下的下腔静脉异常增宽最大内径2.9cm,膈段下腔静脉显示不清,让患者转动体位,右侧位、半坐位探查,可见膈段下腔静脉狭窄,平膈水平可见一模样回声。遂行血管...

  • 标签: 肝静脉血栓形成/超声检查 误诊
  • 简介:笔者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01-2008-01因乳腺肿瘤来院就诊的患者,通过观察其肿瘤的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显像特点做初步性质诊断及术后的病理结果做比较分析,旨在提高超声的诊断水平。

  • 标签: 乳腺肿瘤/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 简介:临床问题,有着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当各种因素作用于心肌细胞,引起不可逆的损伤,导致心肌细胞死亡后纤维组织形成、心室重构,最终发生心力衰竭。目前,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其受到供体来源少、创伤大及免疫排斥等因素的制约。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干细胞 分子影像
  • 简介:摘要患者女,67岁,因“腰骶部疼痛2月余,加重2周”入院。体格检查示精神疲软、消瘦、乏力,无发热、黄疸,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听诊未见异常。

  • 标签: 大动脉炎 CT
  • 简介:对超声显像诊断头孢曲松钠致胆囊假性结石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26岁。4d前因尿频、尿急、尿痛在我院行肝、胆、脾、胰、双肾及膀胱等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经1陆床诊断为急性泌尿系感染后,静点头孢曲松钠4d(3.0g/d),症状明显好转。于第4天静点后,突发右上腹疼痛急来就诊。病来无发热,经超声检查显示:胆囊无增大,壁光滑,胆囊内见密集强回声光点及光团随体位改变浮动,大者后伴弱声影。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肝脾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提示:胆汁淤积、胆囊结石(图1),考虑药物性结石可能性大,建议1周后复查。患者改用其他抗生素住院观察治疗1周,不适症状消失。复查超声所见:胆囊形态大小正常,壁光滑,囊内胆汁透声良好,未见明显结石影像(图2)。后又经近3个月的2次复查,胆囊超声显像均未见明显异常。

  • 标签: 胆囊结石 假性/超声检查 头孢曲松/副作用
  • 简介:1病例报告男,40日龄.因声嘶、咳嗽10d入院.查体:T37℃,咽充血,呼吸稍促,双肺呼吸音粗,未及湿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HR130次/min,律齐,心音有力,未及杂音.余腹部、四肢、神经系统未见异常.发育与正常同龄儿相符.ECG示:(1)窦性心动过速;(2)异常Q波(I,avl,V5);(3)ST改变(I,avl,V5),未排除急性前侧壁、高侧壁心肌损伤(图1).胸片:双肺纹理稍粗,未及明确实质变,双肋膈角尚清,心影扩大,心影左缘已达左侧胸壁.心肌酶学检查:肌钙蛋白增高(2.56ng/ml),肌酸激酶84U/L,肌酸激酶同工酶增高(35.1U/L).

  • 标签: 冠状血管畸形/超声检查 肺动脉/超声检查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 超声显像诊断 肌酸激酶同工酶增高 婴儿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PECT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将SPECT骨显像特征与X线、CT影像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8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SPECT组(29例)、X线组(29例)和CT组(29例),分析各组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合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评价SPEC、X线、CT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能。结果SPECT骨显像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中的确诊率、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96.55%、0和3.45%。X线片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中的确诊率、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79.31%、10.34%和10.34%。CT影像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中的确诊率、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89.66%、6.90%和3.45%。结论在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学诊断中,SPECT是一种良好的选择,根据SPECT骨显像特征,能够真实、准确的反映出患者的病情,为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SPECT骨显像特征 X线 CT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微血流显像(SMI)与超声造影(CEUS)在甲状腺微小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8例患者共179个可疑甲状腺癌的微小结节进行检测,分别采用CEUS及SMI方法,参照病理结果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病理诊断128个(71.51%)恶性结节,51个(28.49%)良性结节;CEUS诊断结果有114个(63.69%)恶性结节,65个(36.31%)良性结节;SMI诊断结果有119个(66.48%)恶性结节,60个(33.52%)良性结节。两种检测方法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EUS及SMI均具有较高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但SMI检测成本较低,且无无创进行,故SMI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 标签: 超微血流显像 超声造影 甲状腺结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的患者长期带导致气管黏膜堵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气管切开后气管黏膜堵患者5例,行电子支气管镜或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探查,取改良后的气管套管经气管切口插入气管内并再次进入支气管镜发现气道通畅。结果5例患者更换改良式气管套管后气憋、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即刻解除,心率恢复,SPO2上升到95-98%。结论医护人员要加强气管套管的管理,尽早拔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长期带管 气管黏膜堵管 原因及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前留置尿的最佳时机。方法以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12月-2018年8月,例数为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对照组在入室后麻醉前对尿留置,实验组则在腰硬联合麻醉10min内完成尿留置,分析2组剖宫产产妇尿留置结果的差异。结果2组剖宫产产妇尿留置前的血压、心率水平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尿留置后的血压、心率水平高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一次性置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尿道感染、膀胱刺激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在腰硬联合麻醉后10min内对尿留置,可将患者的痛苦减轻,提高其留置尿的耐力。

  • 标签: 剖宫产 留置尿管 腰硬联合麻醉 最佳时机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不同年龄和不同采集时相对肺部肿瘤(pulmonaryneoplasms)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四维显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2015年7月-2016年5月收治的肺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年龄和不同采集时相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均为50例。A组应用6时相检测方法(A组患者中«50岁以及大于50岁的患者各为25例),B组应用10时相检测方法(B组患者中«50岁以及大于50岁的患者各为25例)。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应的心理疗养措施,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A、B两组患者的PET/CT四维显像的临床效果和疗养效果。结果年龄小于50岁患者的A组显像成功率与年龄小于50岁患者的B组显像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于50岁的A组患者显像成功率与大于50岁的B组患者显像成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采集时相多要比采集时相少的成功率高,A组采集方法适合不同的年龄段,B组采集方法适合小于50岁年龄段的人群;两组患者的疗养效果均较为显著。结论不同年龄和不同采集时相对肺部肿瘤PET/CT有不同的研究价值。

  • 标签: 不同年龄 不同采集时相 肺部肿瘤 PET/CT四维显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安全拔的时机和拔前后的护理措施。方法抽取至我院就诊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60例(2016.5.12-2017.5.12),其中对常规组采取一般护理措施,对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护理依从性分别为96.67%与80.00%,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与13.33%,P<0.05。结论对气管切开患者等到其病情稳定后,应掌握合适的拔时机,便于提高安全性,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拔管 气管切开 安全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氯化钠溶液与肝素钠用于儿科静脉留置针封的效果比较。方法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肝素钠和氯化钠溶液进行静脉留置针封,并对其留置针保留时间、堵率、静脉炎发生率、凝血功能、自发性出血倾向进行对比,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肝素钠封率明显低于氯化钠溶液,而留置针保留时间明显高于氯化钠溶液。结论肝素钠封不良反应与氯化钠溶液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优点显著,可以在儿科1~6岁患儿中广泛应用。

  • 标签: 输注 静脉内 盐水 高渗/治疗应用 肝素/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硬膜外腔置同时注入生理盐水对产科麻醉硬膜外置的影响。方法择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产科收治的220例拟行腰硬联合麻醉的择期子宫下段剖宫产产妇,随机将所选产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110例产妇行以常规硬膜外置,研究组110例产妇行以硬膜外腔置同时注入生理盐水,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硬膜外置置入血管概率为3.64%,置失败概率为1.82%,对照组置入血管概率为13.64%,置失败概率为10.00%,研究组硬膜外置置入血管以及置失败概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科麻醉硬膜外置来说,硬膜外腔置同时注入生理盐水可以避免置入血管,降低置失败概率,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硬膜外腔置管 生理盐水 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