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军事训练活动中睾丸创伤后精液质量的变化。方法:分别于睾丸创伤后7d、60d采集精液。进行精液常规、AsAb、SOD、NO检测。结果:睾丸创伤后7d精子密度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60d精子密度降低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AsAb阳性率、NO浓度增高,SOD降低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睾丸创伤后精液质量会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精子密度降低,活动力及活动率减低,自身免疫反应、过氧化反应增强,NO促进组织及细胞损伤,而使生育能力下降或不育。

  • 标签: 睾丸 创伤 精液质量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睾丸损伤继发睾丸缺血坏死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睾丸损伤继发睾丸缺血坏死患者病例资料,分析其疾病史、体征、辅助检查以及治疗特征,总结外伤性睾丸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共6例患者纳入研究,年龄13至56岁。睾丸血管损伤、睾丸缺血坏死1例;睾丸白膜破裂、睾丸破溃坏死1例;阴囊外伤继发精索扭转4例。本组中6例患者均行手术探查,行患侧睾丸切除及对侧睾丸固定术。术后发热1例,最高体温38.3℃,给予对症处理后痊愈。结论睾丸外伤后应严密监测睾丸血流情况,适当放宽手术探查指征,避免误诊漏诊,最大限度保护对侧睾丸功能。

  • 标签: 睾丸外伤 缺血坏死 精索扭转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定血清FSH与睾丸体积比值,分析穿刺有精子与穿刺无精子患者该比值的相关性,从而预测无精子症患者精子的存在性,探讨无精子症患者穿刺取精的可行性。方法128例研究对象均确诊为无精子症的患者,其中包括梗阻性无精症患者(OA)和非梗阻性无精症患者(NOA),使用Prader睾丸模型测量患者睾丸体积的大小,化学发光法测定患者血清FSH的水平,并计算其血清FSH/睾丸体积值,经皮附睾或睾丸穿刺成功后镜下检测有无精子,并根据穿刺结果分为无精子组和有精子组。结果无精子组睾丸体积平均数小于有精子组,无精子组血清FSH水平平均数高于有精子组,无精子组血清FSH/睾丸体积值平均值高于有精子组,并且两组之间都有统计学差异,其中以血清FSH/睾丸体积值两组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虽然无精子的年龄平均数小于有精子组,但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利用ROC曲线优选的睾丸体积切点值为12ml,此点其敏感性为92.4%,特异性为94.1%,睾丸体积ROC曲线的AUC为0.923;优选的血清FSH水平切点值为12.58mIU/ml,此点其敏感性为74.8%,特异性为83.8%,FSH水平ROC曲线的AUC为0.802;优选的血清FSH/睾丸体积值的切点值为1.16,此点其敏感性为98.2%,特异性为95.5%,血清FSH/睾丸体积值ROC曲线的AUC为0.981。其中以血清FSH/睾丸体积值诊断准确性最高。结论睾丸体积、血清FSH以及FSH/睾丸体积比值对预测无精子症患者睾丸精子存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其中以FSH/睾丸体积比值最有意义。

  • 标签: 无精子症 睾丸体积 卵泡刺激素 穿刺取精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病例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5月-2017年7月接受的100例被诊断为原发性睾丸DLBCL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病理诊断结果。结果100例原发性睾丸DLBCL中,61例患者肿瘤位于左侧睾丸,39例患者肿瘤位于右侧睾丸。患者临床表现均为睾丸无痛性肿大,患者均行患侧睾丸高位根治切除术,术后对患者进行联合化疗与放疗,患者随访5年生存率为35.00%。肿瘤患者病理表现巨检结果为灰白、灰黄色、均质、质地坚硬、鱼肉状并且无包膜;镜检结果为异型淋巴样细胞呈现弥漫性浸润,肿瘤细胞体积增大,核分裂多见,肿瘤累及部位包括白膜、附睾管、血管、精索。结论原发性睾丸DLBCL属于高度恶性肿瘤,临床诊断比较困难,实际诊断时需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等进行诊断与鉴别。

  • 标签: 原发性睾丸 DLBCL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睾丸混合性精原细胞瘤及绒毛膜癌(绒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睾丸混合性绒癌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33岁,自觉发现睾丸肿物2月余。光镜下大部分区域为精原细胞瘤,瘤细胞胞浆淡染或发空,核圆形,染色质粗,部分区域可见瘤组织呈巢状,并可见异型的合体滋养层细胞。免疫表型绒癌细胞CK和HCG均(+),而CD117、CD30、AFP、inhibin及OCT4(-)。结论睾丸绒癌是罕见高度恶性肿瘤,易发生转移。综合临床症状及病理学特征免疫细胞染色可以明确诊断。

  • 标签: 精原细胞 绒毛膜癌 病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天台乌药散联合α-受体阻滞剂治疗特发性慢性睾丸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2月门诊治疗的特发性慢性睾丸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天台乌药散联合α-受体阻滞剂治疗,对照组给予α-受体阻滞剂口服。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6.67%,对照组有效率5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台乌药散联合α-受体阻滞剂治疗特发性慢性睾丸痛临床疗效较好,无副作用。

  • 标签: 慢性睾丸痛 天台乌药散 &alpha -受体阻滞剂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和超声造影(CEUS)在青春后期及成人睾丸扭转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观察12例18~66岁临床疑诊为睾丸扭转的患者。结果:12例患者中,11例为睾丸扭转,1例为附睾头囊肿压迫精索导致的睾丸淤血。以患侧睾丸血供减少或消失作为诊断标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睾丸扭转的灵敏度为100%,准确率为91.7%。以超声造影显示睾丸无灌注、灌注缺损或"晕圈征"为诊断标准,超声造影的灵敏度和准确率皆达1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都是诊断青春后期及成人睾丸扭转的良好成像手段,超声造影的准确率可能相对更高,但尚需要大样本的后续研究来证实其在诊断睾丸扭转中的价值。

  • 标签: 睾丸扭转 彩色多普勒超声 超声造影 对比剂
  • 简介:目的:探讨诊断超声联合微泡对比剂辐照不同时间对兔正常睾丸组织的影响。方法:应用诊断超声与常规剂量的超声微泡对比剂(SonoVue),对12只健康新西兰雄性家兔的双侧睾丸进行持续辐照。家兔行随机分组,按辐照的时间分为对照组(空照组)、5min辐照组、10min辐照组和15min辐照组,每组3只(6只睾丸),辐照组于0、12及24h各辐照1次。辐照结束后,处死家兔并获取双侧睾丸,分析其病理改变、计算Johnsen评分和生殖细胞凋亡指数(AI),测定睾丸组织匀浆中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等生化指标。结果:①5min辐照组和10min辐照组对睾丸生殖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而15min辐照组生殖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1)。②10min辐照组NO含量明显增加,而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③15min辐照组NO和MDA含量均增加(P〈0.05),SOD活力明显降低(P〈0.05)。④各组之间Johnse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诊断超声联合SonoVue微泡辐照睾丸组织可产生多种生物学影响,10min辐照可获得较小的细胞损伤和较佳的超声生物学效应。

  • 标签: 超声 微泡对比剂 辐照 睾丸
  • 简介:目的克隆精子表面蛋白P34H基因的编码区,为进一步体外表达P34H蛋白做难备。方法提取人附睾体部总RNA,并以此为模板,进行反转录PCR获得编码P34H蛋白的基因片段。应用T/A克隆策略,将扩增的P34H基因编码区克隆入T载体,并通过双酶切和DNA测序进行鉴定。同时,以β-actin为内参,进行反转录PCR半定量分析,比较P34H在附睾头部、体部和尾部及睾丸组织中的表达量大小。结果成功地克隆了P34H基因。将P34H的cDNA序列登录GenBank,登录号为AF515625。反转录PCR半定量分析表明P34H主要在附睾体部表达。结论克隆的P34H基因可用于构建表达载体,为进一步表达P34H重组蛋白进行有关P34H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打下了基础。

  • 标签: 人精子表面蛋白 P34H 基因克隆 睾丸 附睾 反转录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