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非脱垂子宫阴式与腹腔镜子宫切除的疗效比较。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70例非脱垂子宫良性病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行腹腔镜子宫(腹腔镜组,34例)和阴道(阴式组,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阴式组的手术时间和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腹腔镜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阴式组中术后未发生明显并发症,腹式组术后出现腹部切口感染1例。术后1月复查患者阴道顶端伤口愈合良好,3个月后复诊,阴道顶端未发生明显脱垂,患者性生活较满意。结论阴式子宫和腹腔镜子宫均具有微创、手术损伤小、术后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且前者的手术时间和中出血量方面更具有优势。

  • 标签: 非脱垂子宫 阴式子宫全切术 腹腔镜子宫全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阴道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从本院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接受的腹腔镜辅助阴道切除手术患者中,抽取1000名,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5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基本情况(普通食物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拔导尿管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普通食物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拔导尿管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腔镜辅助阴道切除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普通食物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拔导尿管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腹腔镜 阴道子宫切除术 围手术期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新式非脱垂子宫阴道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51例非脱垂子宫阴道切除(阴式切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腹式子宫切除的42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而两组术后肠管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切除优于腹式切除。结论新式非脱垂子宫阴道切除(TVH)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无术后切口痛、无腹部瘢痕、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等诸多优点。

  • 标签: 非脱垂子宫 子宫切除术 阴道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子宫切除患者行腹式子宫切除和腹腔镜子宫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子宫切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腹式组和腹腔镜组,各54例。腹腔镜组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治疗,腹式组行腹式子宫切除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以及各项手术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腹式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2例(3.70%),腹腔镜组3例(5.56%)无显著差异。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腹式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子宫切除患者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手术时间,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以及恢复快等优势,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 标签: 腹式全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切除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阴道修补及阴道子宫切除护理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我院诊治的绝经后阴道修补及阴道子宫切除患者100例,以计算机表法的形式划为A组50例、B组50例。其中A组使用常规护理,B组则为综合护理,对比各组围期各项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A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围期指标均差于B组,各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B组护理总满意度为100.00%,A组则为90.00%,各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阴道修补及阴道子宫切除患者中,综合护理干预方式的不同,能够有效缩短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增强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绝经后妇女 阴道修补 经阴道全子宫切除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与开腹子宫切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中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60例子宫切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开腹子宫切除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治疗。根据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与开腹子宫切除相对比,前者治疗优势明显,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次切除子宫肌瘤剔除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给临床治疗提高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A组的30例患者应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B组30例患者应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次子宫切除;C组30例患者应用腹腔镜辅助下子宫肌瘤剔除,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C组患者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所需时间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中出血量低于A组和B组,切除子宫肌瘤个数多于A组和B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治疗后尿潴留和术后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结论在子宫肌瘤中应用腹腔镜辅助下进行子宫肌瘤剔除取得的较好的疗效,保留子宫体完整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辅助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次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肌瘤剔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子宫切与次切除子宫肌瘤患者性功能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手术患者2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子宫切除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子宫治疗,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采用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对患者性功能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性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性欲、性高潮、性唤起、心理和性行为异常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在术后3个月时降低,术后6个月后增高。其中在术后3个月时对照组性欲、性高潮、性唤起、心理和性行为异常评分均显著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时各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子宫切与次切除治疗性功能均可得到良好恢复,但次切除恢复速度较快,选择式时可优先考虑。

  • 标签: 子宫肌瘤 子宫次全切除术 子宫全切术 性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1月在我可进行腹腔镜子宫切除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手术结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手术,对照组满意率65%,观察组满意率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显著提高腹腔镜子宫切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全子宫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子宫切除的围期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将2015年11月3日~2018年3月12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02例实施子宫腺肌症子宫切除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51例,采用围生期系统的护理干预。依据患者的情绪与并发症状况评估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达到显效标准的有25例、对照组14例;观察组达到有效标准的有24例、对照组18例;观察组护理无效2例、对照组19例。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1%,明显高于对照组62.7%(P<0.05)。结论在子宫腺肌症子宫切除患者中实施全面、系统的围期护理,有助于巩固治疗效果,从而让患者术后恢复更加顺利,值得推广。

  • 标签: 子宫腺肌症全子宫切除术 围术期护理 措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子宫与次子宫切除治疗子宫肌瘤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子宫切除治疗,观察组予以次子宫切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窦卵泡计数、住院时间和临床疗效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次子宫切除在治疗子宫肌瘤时的影响显著优于子宫切除,临床价值极佳。

  • 标签: 全子宫切除术 次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肌瘤 卵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子宫与次子宫切除治疗子宫肌瘤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子宫切除,观察组采取次子宫切除,观察和分析手术后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前,对照组的AFC、FSH、E2与观察组的AFC、FSH、E2差异性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个月,观察组的AFC、FSH、E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AFC、FSH、E2,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子宫与次子宫切除其治疗效果显著,次子宫切除对女性卵巢相比于子宫切除来说影响较小,对生活质量上的提高会有所助益,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全子宫切除术 次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肌瘤 卵巢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下段切口修补治疗子宫切口瘢痕憩室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因子宫切口瘢痕憩室于我院治疗的8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采用阴道子宫下段切口修补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开腹子宫下段切口修补,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子宫切口瘢痕憩室患者而言应用阴道下段切口修补具有创伤小的优势,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子宫切口瘢痕憩室 经阴道 子宫下段切口修补术 安全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子宫腺肌症子宫切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我院60例子宫腺肌症子宫切除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应用综合性护理)、对照组(30例,应用基础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理状况评分(19.12±2.20)分、并发症发生率(3.33%)相比对照组(25.36±2.61)分、23.33%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子宫腺肌症子宫切除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具有较好的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对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子宫腺肌症 全子宫切除术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与次子宫切除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观察组(腹腔镜次子宫切除)与对照组(腹腔镜子宫切除),各30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卵巢功能指标[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与出血量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卵巢功能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FSH水平明显上升、E2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两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腔镜子宫切除相比,次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更小,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患者各项指征均满足的情况下应优先选择腹腔镜次子宫切除,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肌瘤 卵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切与次切除子宫肌瘤妇女性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10月到2017年10月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其中48例肿瘤直径≥5cm的患者行子宫(观察组),52例肿瘤直径<5cm的患者行次切除(对照组),给予两组患者护理干预,选用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问卷调查性生活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术前3个月及术后6个月时性生活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3个月性生活频率、性欲、性高潮等评分差异无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性生活频率、性欲、性高潮等评分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切或者次切除后一定时间内,患者性生活频率、性欲、性高潮等情况将受到一定影响,但两组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子宫切患者性生活恢复时间可能因中损伤而出现略慢的情况。

  • 标签: 子宫全切 次全切除术 子宫肌瘤 性生活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2017年2月88例子宫切除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开腹子宫切除,研究组实施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比较两组手术成功情况;操作性出血、手术时间、肠道恢复蠕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后患者雌二醇、卵泡刺激素水平、性功能指数。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成功,两组无差异,P>0.05;研究组操作性出血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肠道恢复蠕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雌二醇、卵泡刺激素水平、性功能指数相近,P>0.05;术后研究组雌二醇、卵泡刺激素水平、性功能指数的改变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和开腹比较,虽然成功率相似,但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加速术后康复,尤其是在促进肠功能恢复和性功能恢复方面效果确切。

  • 标签: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腹腔镜下进行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护理路径。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7月—2017年6月住院行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共有232例,随机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16例。对照组只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干预组实施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路径,在并发症、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干预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以后经过3个月的随访,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患者在围手术期间给予新的护理路径,能够促进手术的效果,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 子宫肌瘤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的手术配合要点。方法通过开展1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经验。配合要点患者准备,器械的准备,仪器的准备,环境准备,巡回护士中配合,配合医师摆好手术体位注意在病人的腿架上垫一软垫,防止时间过长导致局部组织受损,双腿外展不可超过90°,避免损伤患者的神经.为促进下肢血液回流,我们特意使用弹力绷带自患者足部向小腿部加压缠绕至膝部,有效防止下肢血栓形成。双肩用肩托固定,防止中采用头低脚高位使患者发生危险。将患者左上肢束缚于体侧,右上肢外展。检查患者身体与金属有无直接接触,以防中发生电灼伤。连接好所有仪器电源、管路,调节各仪器参数,使仪器处于功能位,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注意中保暖,随时观察CO2参数。器械护士提前20分钟刷手上台,准备手术器械、敷料,检查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台上器械摆放有序,小零件专用容器盛放,避免中丢失。结果除3例手术中病人因盆腔粘连较严重,中途改为开腹手术外,其余187例手术均顺利,痊愈出院,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手术医师之间、医护之间要有密切地配合,做好沟通,备好手术所需的所有用物及相关的仪器设备;此外,相对固定的人员配合对手术的质量会有所提高,器械护士熟练掌握手术步骤,能快捷有效的传递器械,以缩短手术时间。巡回护士中配合做好腹腔镜设备的启动和管理,保持各仪器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

  • 标签: 腹腔镜 子宫切除术 手术配合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所收治的80例巨大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子宫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情况、活动时间以及出院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与中出血量方面均少于对照组患者,且术后排气时间、活动时间以及出院时间也优于对照组患者,上述数据比较差异皆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在治疗巨大子宫肌方面,具有手术时间段、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显著特点,在患者手术治疗以及术后恢复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于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子宫肌瘤 腹腔镜 全子宫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