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吻合器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直肠黏膜脱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直肠黏膜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26例患者采用PPH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为95.00%,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直肠黏膜脱患者采用PPH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预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PPH 直肠黏膜脱垂 传统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眼功能训练在巩固弱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弱视患儿84例为研究对象,均为单眼患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训练,观察组为双眼功能训练,对比两组训练情况。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和80.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家长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双眼功能训练在巩固弱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视力得到了改善,提高了生活质量和家长满意度,值得应用。

  • 标签: 巩固弱视 双眼视功能训练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给予子宫脱患者实施阴式切除手术治疗,分析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44例子宫脱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组,研究组22例患者采用阴式切除手术治疗+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对照组22例患者采用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5.45%、复发率0.00%明显更佳,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给予子宫脱患者实施阴式切除手术治疗+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疗效确切。

  • 标签: 子宫脱垂 阴式切除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腔器官脱患者采取硅胶子宫托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其对患者盆腔器官脱、肠道脱以及排尿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慈利县妇幼保健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45例盆腔器官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硅胶子宫托进行治疗。并于治疗后的第六个月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随访,采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调查表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经过治疗后盆腔器官脱垂问卷、肠道脱垂问卷以及排尿症状问卷均低于治疗前,显著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4例(8.89%)患者放弃子宫托,有41例(91.11%)患者持续使用,本次治疗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局部溃疡,通过局部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硅胶子宫托能够有效治疗盆腔器官脱,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尿失禁症状,且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治疗失败患者可改行手术等其它治疗方式,从而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硅胶子宫托 肠道脱垂 排尿症状
  • 简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减)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由于亚临床甲减患者缺乏明显临床表现,一般仅在血清学检查中发现,但亚临床甲减可导致动脉硬化等不良后果。防治亚临床甲减是我国内分泌学界医生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探讨亚临床甲减与动脉硬化的关系,讨论是否有必要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规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

  • 标签: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理学/并发症 颈动脉/病理学 血管内膜/病理学 颈动脉疾病/病因学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黄醇结合蛋白临床检测方法,探究血清黄醇结合蛋白含量检测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48例进行免疫比浊法检测黄醇结合蛋白的患者,分析比较患者患病类型以及黄醇结合蛋白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肝系疾病中肝硬化、急慢性肝炎患者血清黄醇结合蛋白含量分别为(21.68±2.1)、(28.95±2.7)mg/L,明显低于正常者(t=2.248、2.265,P<0.05);肾系疾病患者血清黄醇结合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者;营养性疾病中甲状腺功能减退、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血清黄醇结合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者(t=2.236、2.245,P<0.05)。结论免疫比浊法检测黄醇结合蛋白对于明确肝肾功能病变以及营养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视黄醇结合蛋白 检测方法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新式非脱子宫经阴道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51例非脱子宫经阴道切除术(阴式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腹式子宫切除术的42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而两组术后肠管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切除术优于腹式切除术。结论新式非脱子宫经阴道切除术(TVH)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无术后切口痛、无腹部瘢痕、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等诸多优点。

  • 标签: 非脱垂子宫 子宫切除术 阴道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帕金森病(PD)患者乳头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评定视网膜厚度变化在PD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标准16例PD患者和16名健康人分别进行CirrusHD-OCT扫描以获取受试者双眼pRNFL厚度(包括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四个象限厚度和平均厚度)和黄斑区的视网膜厚度(中心子区厚度、3毫米圈和6毫米圈的四个象限厚度及黄斑立方体平均厚度)。结果PD组pRNFL的平均厚度、上方象限和下方象限厚度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变薄(P<0.01)。PD组黄斑区视网膜的中心子区、3毫米圈四个象限、6毫米圈的四个象限及黄斑立方体平均厚度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OCT探测到PD患者的某些象限的pRNFL厚度和所有象限的黄斑区视网膜的厚度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变薄,提示这两者也许可作为评估PD早期神经变性的敏感、客观的生物学标记物。

  • 标签: 帕金森病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敏感度作为眼光学的重要定义,在现代社会应用中发挥着日渐重要的作用。在大量的实践与研究过程中,对比敏感程度在眼光学应用中各有侧重,不同应用方向对于对比敏感程度应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对比敏感度在眼光学中的应用进行类型化分析,认为通过现有的光学应用能够使眼科疾病实现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敏感度 眼视光 定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儿童近视性弱视实施近距离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间本院眼科收治的280例近视性弱视儿童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训练组(n=140)和红光组(n=140),对所有训练组患儿实施近距离功能训练治疗,对红光组患儿实施红光闪烁治疗仪治疗,分析总结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训练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48.6%与红光组47.9%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训练组患儿轻度改变发生率21.4%与红光组37.1%相比明显较低,训练组患儿显著改变发生率25.0%与红光组5.0%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于儿童近视性弱视实施近距离功能训练虽能改善患儿疗效,但会加重患儿近视度数增长。

  • 标签: 儿童近视性弱视 近距离视功能训练 红光闪烁治疗仪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我院老年妇女子宫脱阴式子宫切除时的护理特点,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妇科自2013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阴式子宫切除法治疗的56例老年子宫脱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术后康复中的重要意义。结果通过入院指导、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能促进老年子宫脱患者早日康复。结论对阴式子宫切除法治疗老年子宫脱患者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有利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治愈率。

  • 标签: 阴式子宫切除 老年 子宫脱垂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固定术治疗子宫脱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某院就诊的子宫脱患者(100例、2016年12月25日-2017年12月22日),通过就诊顺序单双号分组(分2组)。分别给予传统手术、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焦虑、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9.54±11.55)分钟、手术出血量为(25.56±10.59)毫升、住院时间为(2.54±0.44)天、生活质量评分为(82.20±2.64)分、焦虑评分为(32.25±2.05)分、抑郁评分为(31.11±2.68)分,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另外,2组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情况。结论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固定术治疗子宫脱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子宫骶骨固定术 子宫脱垂 临床疗效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B超测量颈项透明层(NT)值在胎儿畸形筛查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分析在我院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的269位高危胎儿畸形孕产妇,为这些调查对象进行B超NT值的检测,并对染色体、引产、分娩或尸检结果等展开详细记录,后为孕早期B超测量NT值对胎儿畸形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进行评价。结果269位高危胎儿畸形调查对象中共有20位孕妇被检测出胎儿畸形,且胎儿产生畸形的概率为7.40%;而没有检测出胎儿畸形的调查对象中,B超值测量NT>2.5mm的孕妇总计13位,NT≤2.5mm者有236位;被检测出畸形胎儿的孕妇中,B超测量值NT>2.5mm的孕妇有15位,NT值≤2.5mm的孕妇有5位,认为不同NT测量值在孕妇的胎儿畸形检测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较高。结论B超测量NT值在11至13周孕妇中的运用精确度较高,值得推广和医学界的重视。

  • 标签: 胎儿畸形筛查 B超 颈项透明层 作用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意识的增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医学院校实验教学环节努力的方向。设计性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学生尽快适应临床。而本文中就主要探究分析了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在眼光实践教学中取得的成效。

  • 标签: 设计性创新性实验 眼视光实践教学 成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子宫内膜厚度测量在激素治疗围绝经期功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2月-2015年6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诊断为围绝经期功血的10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入院时间的先后,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取测定子宫内膜厚度用于指导激素治疗)和对照组(凭经验进行激素治疗),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1个疗程(2个月)的治疗。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指标及围绝经期功血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SH、E2、L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对照组无效8例,调经成功率为84%(42/50),研究组无效4例,调经成功率为92%(4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用于指导激素治療围绝经期功血具有较好的效果,对改善相关激素水平疗效肯定。

  • 标签: 子宫内膜厚度 激素 围绝经期 功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早孕期颈项透明层厚度与早期诊断胎儿发育异常相关性,为早期产前筛查提供的重要指标。方法对1750例行产前检查的孕妇于孕11-13周+6天均采用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胎儿NT值,对胎儿NT值增厚的孕妇进行染色体核型检查,对染色体核型正常者进一步胎儿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随访观察至出生。结果1750例孕妇中胎儿NT值>3.0mm者22例,筛查阳性率为1.3%,22例NT值>3.0mm者均进行染色体检测,染色体正常者为17例,其中8例染色体正常者随诊中发现严重并发症,其中3例伴有水囊瘤,2例伴有全身水肿,2例先天性心脏畸形,1例隐性脊柱裂,其余9例染色体正常者随诊至胎儿出生未见明显异常;染色体异常者为5例,1为Tuner综合征,2例为21-三体综合征,1例为18三体综合征,1例为染色体平衡易位。结论胎儿颈项透明层的厚度测量是产前遗传学检查的重要指征之一,NT值增厚与对产前早期诊断胎儿发育异常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超声检查 产前诊断 胎儿早期异常 颈项透明层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色素密度及视网膜厚度进行量化分析。方法选取2型NDR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进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九分区对比及黄斑色素密度分析。结果1.正常人和NDR患者的黄斑厚度对比A1~A9区域,NDR组厚度明显厚于正常对照组(P<0.05);2.黄斑色素密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NDR患者的黄斑区各区视网膜厚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色素密度明显降低。

  • 标签: 2型糖尿病 黄斑色素密度 视网膜厚度 MonPack3视觉监视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知觉疗法联合调节功能训练治疗近视性弱视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近视性弱视患者,将80例近视性弱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弱视治疗方法,试验组患者接受感知觉疗法联合调节功能训练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屈光状态以及视力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00%(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70.00%(28/40),差异显著,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知觉疗法联合调节功能训练治疗近视性弱视,可以显著提高近视性弱视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视感知觉疗法 调节功能训练 近视性弱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远视性弱视儿童于视力正常之后其双眼功能的恢复状况。方法此文加入研究的资料是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本医院收治的50例(共100只患眼)远视性弱视患儿,患儿均已治愈,分析其治愈后双眼功能状况。结果中度远视患儿、高度远视患儿的远视屈光眼所占百分数高于轻度远视患儿数据,高度远视患儿的远视屈光眼所占百分数高于中度远视患儿数据,P<0.05,出现指标之间的统计学意义;轻度远视患儿的近视屈光眼所占百分数高于中度远视患儿、高度远视患儿数据,中度远视患儿的近视屈光眼所占百分数高于高度远视患儿数据,P<0.05,出现指标之间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远视性弱视儿童于视力正常之后容易出现近视化情况,需要积极预防干预。

  • 标签: 远视性弱视 儿童 视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9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状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功能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恢复青光眼患者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青光眼 视功能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