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治疗中限制输血的应用效果。方法把我院从2015年11月到2017年2月收治的10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应用限制输血治疗,对照组应用无限制大量输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24h与48h内止血率以及72h内治疗总有效率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4.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46.3%,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应用限制输血能够获得显著效果,可明显提高止血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消化道出血 限制出血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9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各项治疗指标和治愈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症率等情况。结果在HGB、PLT、PT、APTT等指标方面,观察组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死亡率和并发症率分别为95.6%、6.7%、0.0%,对照组的治愈率、死亡率和并发症率分别为82.2%、22.2%、2.2%,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创伤失血性休克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抢救中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79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液体复苏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79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充分液体复苏组(42例)抢救成功率82%,限制性液体复苏组(37例)抢救成功率94%,两组抢救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有效提高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同时可以避免充分液体复苏带来的很多并发症,对于抢救急危重患者维持生命体征平稳保证重要器官功能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创伤失血性休克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术中限制性输血以及开放性输血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接诊的术中输血病患200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甲组和乙组各1000例。甲组实行术中限制性输血,乙组实行术中开放性输血。综合分析两组的输血情况,比较人均输血量以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甲组的人均输血量为(2.2±0.3)U,明显比乙组的(3.4±0.7)U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输血率为4.0%、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明显比乙组的7.1%、12.68%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麻醉时间、术后拆线时间与乙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于术中采取限制性输血的方式,可有效降低输血率,预防输血不良反应。

  • 标签: 开放性输血 效果 限制性输血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当中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选手术中需要输血患者60例,均为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采用开放性输血,观察组30例采用限制性输血,对苏醒时间、拆线时间、平均输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苏醒时间、拆线时间、平均输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手术中需要输血的患者,采用限制性输血不但可节约血资源,还可减少不必要的输血,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限制性输血 开放性输血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产科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严格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有32例患者。采用常规液体复苏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组两组患者的出血量、血红蛋白指标(HGB)、红细胞比容指标(HCT)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HGB指标低于对照组、HCT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有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有利于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减少出血量,对其机体指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能有效改善其舒张压和收缩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产科 失血性休克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自体血回输在宫外孕休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0例宫外孕休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自体血回输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液体复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输液量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输液量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自体血回输治疗宫外孕休克,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住院时间短,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自体血回输 宫外孕休克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采用垂体后叶素联合限制性输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80例,为我院内消化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随机分组,就临床中垂体后叶素应用充分输液(对照组,n=40)与应用联合限制性输液(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减少出血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病症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采用垂体后叶素联合限制性输液操作,可显著增强对内消化道的保护效果,加快恢复进程,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出血次数,为手术安全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具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垂体后叶素联合限制性输液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微创技术拔除智齿的技术。方法选择需拔除的80例患者的智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微创法和凿劈法拔除患牙,记录两种方法拔牙时间、术中不适、术后反应、创口愈合情况。结果平均拔牙时间实验组18.2min,对照组24.1min,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严重疼痛及严重水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即两组相比较微创法比凿劈法拔牙时间缩短,术中不适、术后反应较轻,创口愈合情况较好。结论微创技术拔除智齿,减轻了患者恐惧、不适感,创伤小,拔牙时间缩短,术后反应小,拔牙创口愈合快,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微创技术 智齿 凿劈法
  • 简介:摘要脊髓疾病主要是包括脊髓炎、脊髓空洞症状、脊髓压迫症、脊髓血管疾病以及运动神经元疾病,脊髓疾病的患病率逐渐增高,脊髓疾病诊断变得愈发的重要。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影像学技术的提高使我们对脊髓疾病的认识上了一个新台阶,对本病的诊断更为精确,治疗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可供临床医生选择用以诊断脊柱和脊髓疾病的辅助检查种类有脊柱平片、椎管造影、脊髓血管造影、同位素扫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等。在疾病的治疗最佳时机提供有利证据,医生也要考虑患者在经过多次检查费用和患者治疗时机,尽量减轻患者和家属负担。可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初步诊断和当地设备条件,力求经济实用、快速准确,避免盲目检查。

  • 标签: 脊髓疾病 诊断 ct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X线技术与CT技术诊断鼻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诊治的鼻骨外伤患者85例,对患者分别采取X线技术、CT技术检查,比较患者诊断结果。结果CT对鼻骨骨折诊断符合率100%显著高于X线符合率71.76%,CT对单纯鼻骨骨折、鼻骨及鼻中隔骨折检出阳性率100%、100%明显高于X线67.39%、64.52%,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部复合骨折检出阳性率均为100%,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X线诊断结果相比,CT诊断鼻骨骨折更具效果,准确率高,临床价值高。

  • 标签: 鼻骨骨折 X线技术 CT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用镍钛根备技术、超声荡洗技术、热牙胶充填技术联合在根管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口腔科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急性牙髓炎患者200例,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机用镍钛根管预备、超声荡洗根管联合热牙胶充填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手用镍钛器械根管预备、传统化学药物消毒根管、冷牙胶充填技术进行治疗,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耗时及治疗成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在根管填充耗时上为(5.41±0.5)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19±1.22)min。且在治疗总耗时上观察组为(8.1±1.9)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3±2.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著93例(93%),对照组患者显著55例(55%),观察组总成功率为98例(98%)明显大于对照组87例(87%),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用镍钛根备技术、超声荡洗技术、热牙胶充填技术联合用于根管治疗中较手用镍钛器械根管预备、传统化学药物消毒根管、冷牙胶充填技术具有治疗时间更短,填充效果更优及不良发生率更低等优势,临床治疗中应作为首选方式。

  • 标签: 机用镍钛根备技术 超声荡洗技术 热牙胶充填技术 急性牙髓炎
  • 简介:摘要;监护麻醉(monitoredanesthesiacare,MAC)是指在患者接受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由麻醉科提供的特殊麻醉服务,监护和控制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根据需要给予适当的麻醉药物或其他治疗。MAC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患者手术中的舒适、安全以及诊断和治疗操作的顺利进行。本文旨在探讨监护麻醉(MAC)的处理技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肝脏增强CT技术与肝脏MRI技术诊断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4月--2017年11月时间段内,回顾性选择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患者,共84例,B超初筛,表现为肝脏中、小型占位性病变,在此基础上,均接受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检查,比较诊断结果。结果病理诊断,84例患者,71例(84.5%)确诊肝癌,CT检查,56例确诊,符合率为78.9%(56/71),MRI检查,67例确诊,符合率为94.3%(67/71),MRI符合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结论相比CT技术,MRI技术诊断肝癌,准确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肝脏增强CT技术 肝脏MRI技术 肝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创技术与传统技术在复杂牙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90例需要行复杂牙拔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截取为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患者给予传统拔牙技术,观察组45例患者给予微创拔牙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术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技术相对于传统技术运用于复杂牙拔除的临床效果更佳,且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 标签: 微创技术 传统技术 复杂牙拔除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剂量螺旋CT技术和X线胸片技术诊断肺结核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7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经病理证实的肺结核患者,90例患者依次接受低剂量螺旋CT检查、X线胸片检查。将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以及肺结核典型病理特征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以及空洞、卫星灶、支气管播散灶、胸膜增厚、淋巴结肿大和少量胸水的检出率均比X线胸片检查高(P<0.05),误诊率和漏诊率比X线胸片检查低(P<0.05)。结论在诊断肺结核中,低剂量螺旋CT技术的符合率较X线胸片检查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肺结核 低剂量 螺旋CT技术 X线胸片技术
  • 简介:摘要皮肤病理是皮肤科的重要组成,没有高质量的皮肤病理切片和染色,就难以作出正确的病理诊断,本文总结了制片技术要领以尽量避免皮肤组织病理制片质量不高可能导致的误诊、误治。

  • 标签: 皮肤组织 病理制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超声检查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60例胃部疾病胃超声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经胃超声检查,结合其他相关检查及临床分析,做出明确诊断,其中18例胃溃疡,16例胃腺瘤,10例胃粘膜脱垂,6例胃底静脉曲张,5例胃下垂,4例急性胃扩张,1例胃癌,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均取得较满意疗效。结论胃超声检查有助于胃部疾病及早明确诊断,为胃部疾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漏诊率,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胃超声 检查
  • 简介:摘要为评估微创拔牙技术的应用效果,本文结合本人的临床经验,及各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微创拔牙技术及其操作方法进行了总结。基于此,重点从拔牙器械的应用,以及拔牙效果影响因素两方面,对技术的应用方法,以及应用效果进行了观察。最终证实了微创拔牙技术相对于常规拔牙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证实了该技术在拔牙效率、安全性等方面的应用优势。

  • 标签: 微创拔牙技术 拔牙器械 并发症 术中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