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心电监护患者舒适度和对病号的满意度。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科进行心电监护的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对照组穿着普通病号,观察者穿着改进后病号,即在普通病号的左右袖距离肩下约5cm处开口,各裁剪一长约20cm的开口,再裁剪一块长约20cm,宽3cm的长方形布条,以活动布盖式固定在开口处;左右胸前离肩袖5cm处向下各裁剪一约20cm的开口,再裁剪一块长约20cm,宽3cm的长方形布条,以活动布盖式固定在开口处;右侧口袋进行修改,将口袋最外侧边缝死,上边、下边和内侧边安装尼龙黏,在上边、下边中间各留一3cm的开口,衣服扣子全部改成尼龙贴。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病号的满意度96.67%,对照组患者对病号的满意度是85.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电监护患者病号改进后,显著提高了患者对病号的满意度。

  • 标签: 心电监护患者病号服 活动布块 设计及应用
  • 简介:制动液为无色、无臭、具有甜味的粘性液体,主要成分为乙二醇。乙二醇在毒理上属于低毒性化合物,人一次口服致死量约为1.4ml/kg,即总量约80ml。乙二醇主要作用的靶器官为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其在消化道的吸收迅速而完全,在肝脏经酶的作用下代谢为草酸,草酸与钙结合形成草酸钙,致低血钙,同时草酸钙结晶易堵塞肾小管而易致肾功能损害。我院ICU病房近期收治1例误制动液致多脏器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体会如下。

  • 标签: 多器官功能衰竭/病因学/护理 人类
  • 简介:放疗是治疗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放射性皮炎是放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放射野皮肤照射5Gy即可出现红斑,20~40Gy就可形成上皮脱落及皮肤溃疡[1]。预防放射性皮炎有利于放疗的连续进行。我科使用医用射线防护喷剂(苏州东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预防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的发生和减轻放射性皮炎的损伤,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和记录,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鼻咽肿瘤/并发症 放射性皮炎/并发症/预防和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尘螨变应性鼻炎使用舌下含粉尘螨滴剂治疗的门诊有效护理及健康教育。方法通过对长沙市第一医院耳鼻喉科门诊收治44例尘螨变应性鼻炎患者给予门诊护理后进行分析。结果经过门诊有针对性的护理治疗使84.1%的患者较治疗前症状明显好转,发作频率较前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舌下含粉尘螨滴剂辅以门诊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门诊工作中借鉴和应用。

  • 标签: 尘螨变应性鼻炎 门诊护理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葡萄糖酸钙在预防机采成分血反应中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自愿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前未给予献血者口服葡萄糖酸钙,观察组在采前给予口服葡萄糖酸钙进行预防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枸橼酸钠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机采血小板后枸橼酸钠反应发生率7.5%(3/40)低于对照组27.5%(11/40),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葡萄糖酸钙对于机采血小板后出现的枸橼酸钠反应具有预防作用,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囗服葡萄糖酸钙 机采血小板 枸橼酸钠反应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烧伤和烫伤是两种常见的小儿外伤类型,是突发性的灾害性损伤,与小儿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儿的皮下脂肪相对较少,皮肤嫩,接触各类热源之后通常会造成烧伤,且创面一般较深,严重时对小儿的身心发展带来恶劣的影响,如何降低小儿的烫伤和烧伤率,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综述分析了小儿烧伤烫伤的原因,并对具体的防护措施进行介绍,为降低小儿烧伤发生率,减少损害程度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烧伤 烫伤 身心发展 理论依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方法采用单双数球抽签方法将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就职的42名工作人员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干预,21名)与观察组(应用针对性防护措施干预,21名),分别对两组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发生率与满意度进行详细比较并观察。结果观察组的职业危害发生率(9.52%)低于对照组(47.6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满意度(95.24%)高于对照组(66.6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污染物的回收点,若在操作过程中发生不当则可会接触一些职业危害,因此医院需对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职业危害予以重视,不断的强化防护措施,确保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职业危害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人员实习前进行感染防护健康教育,探究其在职业中感染防护的意识和影响。方法分别在2014级的专科护生专业中,选择了接受过职业感染防护健康教育的398名学生,在2013级的专科护生专业中,选择了没有接受过相关健康教育的398名学生,将这些学生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当这些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她们进行调查。结果接受过职业感染防护健康教育的学生不管是在防护行为方面,还是在知识内容的了解方面都显著好于未接受过教育的学生。结论在护生前往实习之前,对她们进行职业感染防护健康方面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使护生在工作中拥有感染防护的意识和行为,从而减少感染疾病。

  • 标签: 护生 职业感染防护 健康教育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医源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护理对策。静脉炎是由于选择穿刺部位不当,因下肢及远端静脉血液回流缓慢,血液滞留;反复多次穿刺静脉损伤血管管壁和内膜,静脉壁受损后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凝块,导致血栓性静脉炎;反复、快速,大量输入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导致血液流动及血浆渗透压改变引起静脉炎。因感染、穿刺点消毒不严格,操作护理不当引起的静脉炎等原因。根据原因提出相关护理措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静脉炎 护理 原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血站成份制备人员的日常工作当中,出现的职业暴露问题及具体的防护措施。方法选择本血站的10名成份制备人员进行本次研究,对其出现的职业暴露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科学的防护措施。结果在所有10名成份制备人员当中,出现的职业暴露问题主要包括皮肤黏膜污染、针刺伤及不良热合反应等,所有制备人员在接受科学的防护措施干预后职业暴露问题得到显著改善。结论在血站成份制备人员当中,职业暴露的类型较多,制备人员需要接受有效、科学的防护,才能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

  • 标签: 血站 职业暴露 防护 成份制备 人员
  • 简介:摘要通过对感染科护士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因素的分析,从护士工作的环境因素、面对工作的心理因素和服务对象的疾病特点逐一剖析。再针对以上三方面的特点从各个方面阐述自我防护措施或应注意的事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和实施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防护知识,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防护能力,保障医务人员的健康。方法我们自己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并对600名医务工作者进行了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和防护措施的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医务人员职业感染防护知识掌握率最高,为58.3%,标准预防知识掌握率最低,为31.7%。防护措施的正确实施率为破安瓿为0,二是在血液中佩戴防护镜,体液飞溅,占1.7%。双手分七步洗手,占9.7%,脱下手套后及时洗手,占12%。影响医务人员实施防护措施的主要因素是职业感染知识的知识不全面,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防护设施不足,监督机制不完善。结论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人身保护意识,完善监督机制,保护设备,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素质,促进职业感染保护的实现。

  • 标签: 医务人员 职业感染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双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干预措施的效果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到2017年02月28日期间在我院就诊且超声检查已经明确诊断为双胎且具有剖宫产指征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按照病历号的不同进行分组,单号为观察组进行预防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双号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预防产后出血护理干预措施护理的观察组的产后出血率小于对照组,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能在一定程度上检查患者产后出血的发生,在双胎剖宫产后出血的早期治疗中具有指导作用,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双胎剖宫产 产后出血 预防护理 干预措施
  • 简介:作为病理技术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接触二甲苯,二甲苯是一种有毒无色透明液体,是用于病理组织切片常用的一种脱腊和透明的液体,实际工作中二甲苯用量较大,不仅有毒而且极易挥发。在常温下会使人不知觉中毒,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改善工作环境我们需要通过完善设备和密闭通风措施来降低空气中的浓度,

  • 标签: 二甲苯类/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血透室护士的职业暴露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防护对策,提高护士的身心健康。方法回顾分析影响血透室护士的身心健康的职业危害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防护方案。结果血透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明显提高,其身心健康的危害性明显降低。结论及时了解血透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严格根据防护对策实施,可明显提高护士的身心健康。

  • 标签: 血透室护士 职业暴露危害 防护对策
  • 简介:摘要在医院特定的环境下,护士时刻有感染某种疾病的危险,其危险即为职业暴露。在进行各项操作的过程中,护士可能接触污染的注射器、针头、各种引流导管等,经常会暴露于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中。而对于手术室护士来说,还容易暴露在各种理化损伤因子之下,如光、热、电磁辐射等1。识别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因素并进行有效的职业防护是手术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究手术室护理工作职业危害和自我防护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职业危害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预防护理干预改善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阴道分娩产妇共600例,按照完全随机化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300例)和观察组(3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预防护理干预,将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产后出血量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更低;在产后出血量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阴道分娩产妇的护理过程中,预防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其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并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预防护理干预 阴道分娩 产后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分娩室内助产士出现职业暴露现象的各种危险性因素进行分析,并且分析防护对策。方法选择我院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助产士共计56位,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助产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进而制定相应的防护对策。结果通过56份调查问卷的回收,助产士主要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有针头刺伤、血液污染、羊水污染、操作时利器伤害、环境伤害和心理因素等。结论助产士职业暴露危害来自多方面,对各种因素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才能有效降低职业危害,保证助产士的人身安全。

  • 标签: 助产士 职业暴露 防护对策
  • 简介:摘要妇科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是用来医治女性妇科疾病以及治疗不孕不育的一种技术。它是从德国引进的先进技术,主要是通过宫腹腔镜技术,让医生能够清楚发现患者的疾病的诱导因素,然后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在手术过程中体位的摆放以及护理也相当重要,会影响到治疗效果。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妇科宫腹腔镜联合手术体位摆放与护理防护相关知识。

  • 标签: 妇科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 体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净化过程中各种血管通路的应用体会,总结各种血管通路的护理方法,为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血液净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过程中对血管通路进行精心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观察临床护理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论对血液净化患者加强血管通路的护理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延长血管通路的使用寿命,有利于血液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

  • 标签: 血液净化 血管通路 并发症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