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2000-08/2007—10笔者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腱鞘结核11例,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4例,年龄17~63岁,平均48.7岁。其中左腕手掌侧2例,右腕掌侧5例,右腕背侧2例,双腕掌侧1例,右外踝1例。病程8个月~3a。其中有8例曾按腱鞘结核给予激素封闭或针刀治疗。2例有过患部外伤史。合并肺结核2例,艾滋病1例,神经卡压综合征5例。血象增高2例,

  • 标签: 结核/治疗 综合疗法 人类
  • 简介: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采用“揭盖式”椎管后壁切除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1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经术后随访1-7a,手术优良率为81.8%。结论:“揭盖式”椎管后壁切除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疗效满意。

  • 标签: 骨化 异位性/外科学 黄韧带 胸椎/外科学 人类
  • 简介:目的:研究正确护理对妊娠期腹股沟疝的预后。方法:对11例妊娠期腹股疝,给予临产后护理:需专人陪同护理,在宫缩和用腹压时医护人员应手持小纱布用力按住疝环的位置,减轻腹压对局部的冲压作用,特别在第二产程中,指导孕妇正确屏气用腹压,第二产程平均38min,无疝嵌顿发生。结果:产后恢复良好,在产后3个月内局部肿块均自然消失。结论:正确的护理能够改善妊娠期腹股沟疝的预后。

  • 标签: 妊娠并发症 腹股沟/并发症 腹股沟/护理
  • 简介:摘要书写痉挛症以长期从事手部书写动作为易发人群,书写困难是其主要表现,而用该患手完成其他动作不受影响,属肌张力障碍疾病。针刺在改善由书写引起的手和前臂痉挛有很好疗效,局部推拿不仅可以缓解局部肌肉痉挛,还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针刺配合局部推拿治疗书写痉挛症11例,总有效率91%,疗效显著。

  • 标签: 书写痉挛症 针刺 推拿治疗
  • 简介:蛛网膜囊肿多发于儿童,为先天性,与妊娠7~8周神经管发育异常有关,尤其好发于颅内大脑外侧裂,我院从1990~2002年共收治儿童外侧裂囊肿11例,均采用手术治疗.现分析如下.

  • 标签: 治疗 儿童 外侧裂 蛛网膜囊肿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有机磷农药中毒迟发神经精神障碍的发病机理,提高认知与防治水平。方法 选取 2007年 3月至 2018年 10月我科收治的 11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后出现迟发神经精神障碍的患者,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迟发神经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6.6%(11/166),多在 中毒后10余天发生,一般预后良好,个别遗留持久后遗症。结论 有机磷中毒迟发性神经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积极心理干预,尽早应用抗精神病药物,配合中医、中药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湖南地区汉族人中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的临床特征。方法长沙市第一医院从2010年1月至2016年9月连续收治11例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患者,收集整理其临床资料,对其一般特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式、疗效和生存情况等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1例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55±8.59)岁,均为男性,汉族,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43个/μL(11-625个/μL);所有病人均有皮肤损害,8例患者有口腔紫红色结节。8例病人出现死亡,3例好转。化疗患者共5例,死亡3例,2例选用多柔比星脂质体方案化疗后好转。结论汉族人中艾滋病相关卡波西肉瘤发病率较低,好发于CD4淋巴细胞计数低的MSM青壮年男性,均有皮肤及黏膜损害,并迅速发生远处转移。在治疗上,多柔比星脂质体的单药治疗方案可能具有较佳的疗效。

  • 标签: 艾滋病 卡波西肉瘤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胎盘作为连接胎儿与孕妇的重要器官,就药物而言,尽管在转运过程中破坏或改变,或者因为分子量和可溶性等原因限制转运,几乎所有的药物都能够通过所谓的胎盘屏障,不同程度地进入到胎儿体内。由于胎儿的身体系统尚未发育完善,不能像母体一样正常代谢,因此进入到胎儿体内的药物可能影响到胎儿的正常发育。本文旨在探讨妊娠期用药分类标准及原则,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妊娠期 用药标准 用药原则
  • 简介:摘要目的经腹部超声及经阴道超声在孕11~14周筛查胎儿畸形中的价值。方法将28例孕期11~14周的孕妇纳入研究,均经引产证明有胎儿畸形;对其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和经腹部超声检查,统计与实际结果相符情况。结果引产确诊共有42处畸形,经腹超声与其相互的共有29处,诊断水平为69.05%;经阴超声与实际相符共40处,诊断水平为95.24%。经腹部超声与经阴道超声诊断11~14胎儿畸形诊断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用于孕期11~14周胎儿畸形筛查中均有一定价值,但经阴道超声诊断水平更高,适合腹部脂肪厚、高危孕妇和经腹部超声可疑异常者,以提高检出率。

  • 标签: 经腹部超声 经阴道超声 胎儿畸形 产前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11-14周检测胎儿静脉导管对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应用价值。方法在孕11-14周对1800例胎儿常规检测静脉导管频谱及血流参数,分析其与胎儿先心病之间有无关系;结果正常胎儿组与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组相比,S/D、PI、PLI、PVIV明显增高,S、D、A、TAmax无明显差异;以静脉导管频谱及血流参数任意一项异常视为静脉导管异常,分为静脉导管异常组与正常组,静脉导管异常组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有明显关系。结论孕11-14周检测胎儿静脉导管有利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检出,可作为基层医院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方法,提高胎儿期先心病的检出率。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静脉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药用辅料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对作为药用辅料的甜菊素进行质量研究,为其质量标准的提高提供参考,对进一步规范厂家药用辅料甜菊素的生产、认证、检查提出意见及建议。方法参考《中国药典》(2015版)及《药用辅料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从结构确证、稳定性实验、性状、鉴别、检查及含量测定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甜菊素的光谱图、色谱图均与对照品一致,长期加速实验结果表明甜菊素质量稳定,甜菊素各项质量指标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药用辅料甜菊素的质量标准要求。结论研究的甜菊素结构明确,质量稳定且符合标准要求,可用《中国药典》(2015版)药用辅料甜菊素标准进行质量控制。

  • 标签: 药用辅料 甜菊素 质量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旁标准化交接流程在神经科的实践效果,拟找出更好的床旁交班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住院患者100例为对照组,采取传统交班流程;以2017年7月-2017年12月住院患者100例为实验组。以床旁标准化交接流程交班。将实施前后交班问题发生率、护士满意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的问题发生率、护士交接班满意率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p<0.01)。结论床旁标准化交接流程交班,在某些方面优于传统法。

  • 标签: 床旁标准化交接流程 设计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的超声检查,提高高危胎儿和异常胎儿的检出率,最大限度的减少畸形儿的数量。方法选择我院产科于2017年9月到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产前孕11~14周胎儿颈项透明层(NT)厚度超声筛查的单胎妊娠孕妇2286名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具体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孕周在1111+6的孕妇检测的平均NT值为(1.18±0.35)mm,孕周在12~12+6的孕妇检测的平均NT值为(1.42±0.38)mm,孕周在13~13+6的孕妇检测的平均NT值为(1.69±0.43)mm,不同孕周的NT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不通年龄段孕妇的NT值比较结果显示,各年龄段孕妇所妊娠胎儿的NT值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所有孕妇NT值筛查中共发现32例可疑异常,有2例确诊合并胎儿心脏室间隔缺损;10例异常增厚,2例确诊为三体染色体异常,4例确诊为淋巴水囊瘤,2例复杂性心脏畸形并伴有全身水肿。结论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的超声检查能够提高异常胎儿的检出率,最大限度的减少畸形儿的数量。

  • 标签: 超声检查 胎儿颈项透明层(NT)厚度 异常胎儿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索产前超声检查对早期筛查11~14孕周胎儿畸形特异性、敏感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于我院检查的550例孕11~14周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接受早期超声诊断筛查。观察本次研究所选取的所有孕妇产前超声检查胎儿畸形检出情况,以及孕11~14周胎儿超声诊断特异性、敏感性及应用价值。结果胎儿产前超声检查胎儿畸形检出率为39.13%,孕11~14周胎儿超声诊断的特异度为92.24%,敏感度为88.89%,准确度则为92.18%,整体水平均相对较高。结论对11~14孕周胎儿畸形进行产前超声早期筛查,具有一定检出率,且产前超声检查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率等均比较高,代表产前超声检查诊断可以作为一种相对有效的早期胎儿畸形筛查方法。

  • 标签: 超声检查 早期筛查 胎儿畸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创伤后脊髓空洞症的MRI表现及其形成机制,并探讨了诊断标准.方法:10例脊髓创伤后2~11年的发生脊髓空洞症病例,平均年龄41岁.临床资料和MRI资料齐全.用Frankel脊髓功能分级法记录临床表现,MRI重点观察脊髓及其空洞的形态和信号特征.结果:10例创伤后脊髓空洞症患者累及脊髓颈段2例,脑干与脊髓颈段交界4例,脑干2例,圆锥2例,空洞始于脊髓受压明显处,延及长度2到13个脊髓节段不等,空洞均位于脊髓中央;T1加权像上6例表现为串珠样边缘,其内呈脑脊液样低信号;T2加权像上空洞段脊髓增粗或萎缩,呈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空洞周边脊髓呈片状高信号.结论:MRI能反映创伤后脊髓空洞症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可能机制,其影像学变化特征可列入诊断标准.创伤后脊髓空洞症的形成与脊髓持续受压有一定关系,而与临床症状关系不大.

  • 标签: 脊髓创伤 脊髓空洞症 创伤后 磁共振成像 诊断标准 形成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外科护理推行护理评估评价标准的可行性。方法2017年1月,我院开始于外科护理中引入护理评估评价标准,对实施前(2016年1月-12月)、实施后(2017年1月-12)患者的服务满意情况进行调查和比较。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患者在护理水平、护理安全、健康指导内容及方法等几项的满意度上均显著提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评估评价标准引入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是一种可行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各方面的服务体验,值得推荐。

  • 标签: 外科护理 护理评估评价标准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在消化内镜室的护理质量管理中实行标准化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择本院在2016年6月到2016年8月收容诊治的1280在消化内镜室中进行检查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同一检查类别的患者分为实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以及实行标准化护理的观察组。对照组中有320名患者为肠镜检查,320名患者为胃镜检查,同样实行标准化护理的观察组中有320名患者为肠镜检查,320名患者为胃镜检查。比较两组的检查工具合格率以及检查合格率,调查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实行标准化护理的观察组,其肠镜和胃镜的内腔检查合格率都比实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要高,并且观察组肠镜内腔的合格率为百分之百。实行标准化护理的观察组的肠镜水槽、胃镜水槽以及消毒液的合格率也要比实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要高。实行标准化护理的观察组的患者的满意度为96.8%,高于实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的满意度是85.1%。两组数据经比较,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结论通过实行标准化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检查工具的合格率以及消化内镜室的护理质量,并且标准化护理使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值得医学领域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标准化护理 消化内镜室 护理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颅脑外伤患者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期间我院颅脑外伤60例患者(实施随机分组模式),对照组的30例患者进行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的30例患者进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GCS评分(12.15±1.53)分、NIHSS评分(7.84±1.62)分、COS评分(5.76±0.11)分、术后愈合时间(3.16±1.78)周、病死率(0.00%)、并发症发生率(3.33%)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用于颅脑外伤患者中效果显著。

  • 标签: 颅脑外伤 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 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心衰患者在重症监护室(ICU)中的标准化护理程序的效果分析。方法我院收治的心衰患者86例从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平均分成探究组和对比组各43例,分别从护理效果、急救及院内反应时间等方面比较了对比组的常规程序护理和探究组的标准化程序护理。结果在护理后,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均有改善,但探究组改善效果更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究组急救反应时间、院内反应时间均少于对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调查,探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5.3%,显著高于对比组的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CU心衰患者开展标准化护理程序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减少死亡发生,且可提升护理满意度,临床意义重大。

  • 标签: 标准化护理程序 心衰患者 重症监护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