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干预对CT增强扫描造影外渗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4.9-2015.9期间CT室接收的CT扫描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对比组间CT增强扫描造影外渗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造影外渗发生率为2.3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对CT增强扫描造影外渗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可降低CT增强扫描造影外渗发生率。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CT增强扫描造影剂 外渗 预防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目前临床上许多种疾病都需要采用CT增强扫描来做出诊断。检查前的准备、检查中的观察护理,检查后的宣教随访工作都要坚持有序进行。强调工作要有预见性是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急危重症、可预防的工作,成为我们工作中的重点。这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增强检查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检查前的准备,检查中过敏反应的处理及检查后的注意事项。方法:对1159例CT增强扫描患者中出现副反应的病例进行分析,并对检查前的准备、检查中及检查后的护理,副反应的处理进行总结。结果:本组有轻、中度不良反应者79例,重度反应1例,无1例死亡。结论:虽然非离子型造影的应用大大减少CT增强扫描时副反应的发生,检查前严格做好准备工作,检查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出现不良反应及时正确对症处理,密切配合医生,确保检查安全顺利的完成。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确诊为肝脏疾病的患者80例,采用多层螺旋CT对所有患者行双期或三期增强扫描,观察扫描结果。结果80例患者中诊断为肝癌24例,肝血管瘤20例,脂肪肝13例,肝囊肿10例,肝脓肿13例。所有患者影像显示均较满意,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显示满意率分别为66.0%、100.0%、100.0%。结论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在肝癌诊断中检出疾病率较高,并能完成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全肝扫描,可为肝癌患者提供明确诊断,值的临床推荐。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肝脏增强扫描技术 肝脏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增强检查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到2015年7月期间放射科性CT增强检查的患者共10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舒适护理。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一次性成功率及图像治疗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较,差异就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增强检查应用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提高CT检查的一次性成功率,同时能够让图像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对于准确掌握患者病情有很大帮助。同时,舒适护理在CT增强检查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医院发展有重要意义,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CT增强检查 舒适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壳聚糖可以广泛应用于医疗、化工等行业,其优越性能越发引起各界的重视,对壳聚糖进行改性、纳米化处理则是进一步提升其性能的主要手段。基于此,本文以实验的方式进行壳聚糖烷基化改性尝试,制备烷基壳聚糖纳米微球,进行纳米微球负载扑热息痛相关研究,再对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为缓解牙源性及颌面部软硬组织损伤引起的急慢性疼痛、提升口腔医疗水平等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壳聚糖 烷基化改性 纳米微球 包封率
  • 简介:摘要靶向基因递送是当前肝癌基因治疗的研究热点和难点。磁性纳米颗粒基因载体可以将治疗基因进行负载,使基因在递送中免受核酸酶的降解,并且在外界磁场的作用下,具有一定的靶向性,可以将治疗基因输送至靶定位点,提高特异性,同时还可提高基因转染效率,提高基因治疗效果。在本文中主要介绍磁性纳米颗粒基因载体在机体内遇到的主要障碍、在肝癌中的应用以及其存在的潜在毒性。

  • 标签: 肝癌 磁性纳米颗粒 基因载体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中药注射临床应用的不合理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6月-8月期间出院病历共1407份,统计分析中药注射的不合理使用情况。结果1407份出院病历中共包含中药注射442例次,运用率达到31.41%,而不合理用药共计159例次,相应不合理率为35.97%,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主要表现为溶媒不当、超说明书规定剂量、用药没有适应证、混合配伍、联合用药不适宜以及疗程过长等几个方面。结论加强中药注射的用药管理,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对于保证用药安全性至关重要。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合理用药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纳米银抗菌凝胶在阴道炎、宫颈糜烂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间收治的60例阴道炎、宫颈糜烂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采用纳米银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中阴道炎以及宫颈糜烂情况治疗中仅有3例伴有宫颈糜烂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差,其中1例为中度宫颈糜烂患者,2例为重度宫颈糜烂患者,其余患者治疗效果均比较理想。结论纳米银对轻度、中度宫颈糜烂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对阴道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也非常显著。

  • 标签: 纳米银 阴道炎 宫颈糜烂
  • 简介:摘要目的对CT增强扫描中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CT增强扫描的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护理方式不同分成探究组和对比组,每组51例。对比组实施常规专科护理,探究组实施舒适护理,对比两组CT图像质量,并通过问卷掌握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探究组CT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8.0%,护理满意度为98.5%,均分别高于对比组的88.2%、87.2%,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CT增强扫描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保证患者舒适性,有效提高检查图像质量,且可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舒适护理 CT增强扫描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肾癌鉴别诊断中应用螺旋CT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年4月至2017年8月期间经手术病理诊断为肾癌的80例患者选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螺旋CT增强扫描,之后参照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评价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肾癌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肾癌Ⅰ期41例,符合率为87.5%(28/32);Ⅱ期31例,符合率为62.5%(25/40);Ⅲ期5例,符合率为100.0%(5/5);Ⅳ期3例,符合率为100.0%(3/3),总符合率为76.3%(61/80)。透明细胞癌动脉期、实质期、排泄期扫描CT值显著高于同期嫌色细胞癌、乳头状癌的CT值(P<0.05),而乳头状癌平扫期CT值显著高于同期透明细胞癌、嫌色细胞癌的CT值(P<0.05)。结论在肾癌鉴别诊断中应用螺旋CT增强扫描,能够清晰显示肿瘤大小、位置、形态及范围,同时还可以对肿瘤密度、分型予以确定,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普及。

  • 标签: 肾癌 鉴别诊断 螺旋CT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腹部CT增强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5月我院90例腹部CT增强扫描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基础干预,实验组予全面护理干预。比较效果。结果实验组腹部CT增强扫描患者满意率、SAS指标、SDS指标、腹部CT增强扫描耗时、腹部CT增强扫描的依从性、躁动不安、对比中毒等不良事件率方面相较于对照组,体现出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全面护理干预在腹部CT增强扫描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

  • 标签: 护理干预 腹部CT 增强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髌骨软化症患者实施软骨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择本科2015年7月到2017年7月间60例早期髌骨软化症患者实施研究,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成像平扫及软骨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将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总结患者实施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实施3D-FS-SPGR序列软骨延迟增强扫描对Ⅰ级、Ⅱ级髌骨软化症患者检出率及总检出率79.2%、86.1%、83.3%较常规平扫37.5%、52.8%、46.7%更高(P<0.05)。结论早期髌骨软化症患者实施软骨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高。

  • 标签: 早期髌骨软化症 软骨延迟增强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CT扫描中的心理护理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CT扫描患者200例,对其宣传一些相关的知识,并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结果经过宣教的200例患者良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完成了检查,也顺利完成了CT增强扫描,结果很让人满意,其中有5例是急重症患者,他们没有经过宣教,他们对检查中的造影产生的热感非常不适应,所以产生了强烈的不适反应,焦虑紧张甚至自身的疾病不适症状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加重。

  • 标签: CT 扫描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食品防腐主要用来预防微生物诱发的食品腐败变质问题,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属于食品添加,但是,如果不能合理的使用食品防腐,将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性影响,不能保证食品的健康性,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因此,在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应明确食品防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管理部门的工作提供依据。

  • 标签: 食品防腐剂 人体健康 影响
  • 简介:摘要胃黏膜保护是指对天然胃黏膜保护屏障有加强作用和修复作用的一组药物。这类药物在消化疾病中被广泛应用,是消化专科门诊用量大、不可缺的一组药。这些药物和胃黏膜保护机制密切相关,随着对胃黏膜保护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也在不断开发之中。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胃黏膜保护的作用原理及临床应用。

  • 标签: 胃黏膜保护剂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抑郁联用心理治疗在抑郁症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抗抑郁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抑郁症的患者,采用抗抑郁联合心理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 标签: 抑郁症 抗抑郁剂 心理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5S管理模式在手术室优质护理中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从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我院收录治疗的40例开展5S管理的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患者采用的是5S手术室管理模式,剩下的20例患者采用的是常规管理模式,对两组数据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采用5S管理模式之后,手术室内的物品和患者的衣物归还以及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等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同常规管理模式相比,采用5S管理模式能够大大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结论对于手术室护理工作,其采用5S管理模式能够帮助护理人员对手术室进行更加高效的护理和管理,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主动性更强,且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 标签: 5S管理 手术室护理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脑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在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垂体微腺瘤患者,回顾分析所有患者采用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的相关资料。结果脑垂体微腺瘤患者常规MRI检查,在T1WI模式下主要表现为低信号和等信号,在T2WI模式下表现为高信号和等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后,绝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低信号,个别患者在延迟扫描中存在强化现象。结论脑垂体微腺瘤患者采用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可进一步明确疾病特点,提高临床诊断率并为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垂体微腺瘤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