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研究中医方案治疗腰硬联合麻醉术后腰背疼痛症状的疗效。方法选取腰硬联合麻醉术后腰背疼痛症状患者共 100 例,根据其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其中包括观察组 50 例、对照组 50 例,观察组应用中医方案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将 2 组不同时间段疼痛评分、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 2 组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 (P > 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1d(5.45±1.33) 分、治疗后 2d(4.55±1.24) 分、治疗后 3d 疼痛评分 (2.21±0.01) 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 1d(7.92±1.12) 分、治疗后 2d(6.56±1.02) 分、治疗后 3d 疼痛评分 (4.44±1.23) 分 (P < 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 P < 0.05 。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术后腰背疼痛症状实施中医方案治疗,能够使患者疼痛症状得到缓解,同时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研究和推广。

  • 标签: 中医药疗法 腰硬联合麻醉术 腰背疼痛
  • 简介:目的:探讨B超检查在小儿髋关节—过性滑膜炎的诊断和中医疗效观察中的价值。方法:对53例髋关节—过性滑膜炎病例。在中医手法治疗与中药湿热敷治疗过程中。采用超声检杏了解股骨颈颈前间隙的变化。结果:治疗一周后。有15例患儿股骨颈颈前间隙<6mm。两周后复查,仪3例患儿股骨颈颈前间隙>6mm.四周后所有病例恢复正常。讨论:通过超声检查,能准确测量股骨颈颈前间隙的宽度.直观评价中医疗法在少儿髋关节—过性滑膜炎治疗中的疗效。

  • 标签: 滑膜炎 髋关节 股骨颈 超声诊断 治疗过程 小儿
  • 简介:目的:探讨中医在治疗乳腺增生病中的意义。方法:观察及对比200例乳腺增生病经中医疗半年或1年前后的临床表现及X线影像改变情况。结果:200例乳腺增生病经中医疗后,疼痛减轻或消失196例,占98.0%;肿块缩小或消失167例,占94.9%;触及结节减少或消失193例,占96.5%;溢液减少或消失40例,占93.0%。X线影像:腺体密度减低172例,占86.0%;结节影减少或消失192例,占96.0%;团块影缩小或消失157例,占89.2%;导管影变细或消失117例,占92.9%;腺体结构变清晰173例,占86.5%。结论:中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是肯定的,乳腺钼钯X线摄片是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的有效检查方法。

  • 标签: 中医疗法 乳腺增生病 X线影像改变 疗效观察
  • 简介: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成立于1955年7月,经过半个世纪的励精图治,现已成为省内规模大、科室设置全、业务水平高、教学实力强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是一所以中医为基础,

  • 标签: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 山东省 科室设置 教学
  • 简介:目的:应用超声影像学诊断分析痛经患者的不同声像特点,探讨超声与痛经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痛经患者150例,辨证分型为。肾气亏损型、气血虚弱型、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湿热蕴结型,均行超声检查,分析痛经的中医证型与超声诊断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痛经在中医证型中以实证多,虚证少。不同中医证型在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影像学类型上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型中以子宫内膜异位和子宫肌瘤占多数。结论:超声诊断能够为中医痛经的辨证施治提供影像学依据,有助于中医临床进行辨证分型。

  • 标签: 痛经 辨证分型 超声检查
  • 简介: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中医院成立于1955年7月,经过半个世纪的励精图治,现已成为省内规模大、科室设置全、业务水平高、教学实力强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是一所以中医为基础,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院,也是省内唯一一所省级三级甲等中医院,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考试工作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血压病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山东省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山东省中医药继续教育中心。

  • 标签: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综合性中医院 山东省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中医药考试工作基地 中医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消化内科治疗中的安全用药管理应用效果。方法:2018 年中医内科就诊数共计 7 9 2 0 例,用 药管理使用

  • 标签: 中医治疗 内科疾病 安全用药 管理
  • 简介:摘要:夏科氏关节是骨、关节和软组织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多由糖尿周围神经病变所致,最常发生在足部及踝关节。由于关节稳定性下降,溃疡反复发作,该病是一种变形和破坏性过程。因此,早期诊断及鉴别 CN和骨髓炎对指导治疗至关重要。通常在晚期伴发中足部溃疡情况下,易伴发骨髓炎。常规检查方法通常诊断不明确或存在误诊情况。多种 MRI新技术,不但能做出较准确诊断及鉴别 CN和骨髓炎,并能指导临床治疗及改善患者预后情况。作者就目前足部夏科氏关节的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夏科氏关节病 诊断显像 糖尿病 周围神经
  • 简介:摘要:我国传统文化已经流传数千年,不仅对于我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对国人的思维方式也有着重大影响,但随着西医的飞速发展,对中医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系统讨论了中医临床上出现的问题以及怎样切实地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方法,以中医思想结合现代思维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将中医西医充分融合,创造更好的医疗环境以及临床效果,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

  • 标签: 中医 临床医学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 :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湖南中医药大学开展了在线教学,通过开展在线教学情况调查,从在线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在线教学教务管理实践探讨。调查发现开展在线教学专业主要为中医学和针灸推拿学,集中在大一、大二、大三年级,教学内容主要为基础课程,部分学生网络存在问题;开展在线教学的教师大多数为中级以上职称且有较长教龄的中青年专职教师,信息技术娴熟。在线教学需要结合疫情环境特点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无缝对接,要求一线教师上好在线教学第一堂课;结合各教学单位实际,有针对性制定不同策略疫情防控期间教学组织方案,组织教学单位梳理开展在线教学课程,主要利用智慧树网、超星、中国大学慕课( MOOC ) 3 个平台及平台的课程资源,采用平台,平台 + 社交软件 QQ 群、微信群,平台 + 腾讯会议,社交软件 QQ 群、微信群,钉钉,腾讯课堂,雨课堂等方式进行混合式在线教学,并畅通电子教材获取渠道;教务管理联合教学督导进入在线课堂,及时收集亮点及经验推广,开展在线教学质量监控,促进在线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同质等效。

  • 标签: 在线教学 教务管理 湖南中医药大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门诊所接纳的偏头痛患者58例,采用双盲、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29)和研究组(n=29)。常规组使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方式,研究组使用中医辨证治疗方式,研究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组(P

  • 标签: 中医内科 辩证治疗 效果观察
  • 简介:目的:分析MSCT增强扫描对Crohn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为Crohn病患者的MSCT表现。结果:22例中病变多发13例,单发9例。CT上均有肠壁增厚,其中8例呈分层强化。13例出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10例出现肠系膜改变,可见“木梳征”。并发症:不全性肠梗阻3例,消化道穿孔2例,腹腔脓肿1例,肠间内瘘1例。结论:Crohn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能清晰显示病变部位及并发症,对Crohn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CROHN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狂犬暴露病例人群调查和研究,得出狂犬预防的对策。方法:对 408 例狂犬暴露人群进行回顾性流行学调查研究。结果:通过对 408 例狂犬暴露人群进行回顾性流行学调查研究,得出年龄分布多集中在 10 岁—— 50 岁,其中占 58.59% ;职业分布以学生和农民居多,占 56.36% ;时间分布多集中在春季和夏季,夏季最多,高达 39.95% 。结论:有效预防狂犬的对策是加强狂犬预防教育,狂犬暴露后做到规范处理,在狂犬暴露高发区要加强基础免疫。

  • 标签: 狂犬病 预防 流行病 教育 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取中医内科治疗方式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以16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例,按照患者的病情不同分成中医组(84例)和西医组(84例),西医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中医组患者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分成不同的类型,然后进行对症治疗。两组患者治疗一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医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优于西医组,(P

  • 标签: 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Kummell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Kummell的临床资料及MRI征象。结果:MRI示23例共累及29个椎体,均存在不同程度压缩变扁,椎体内出现长T1长T2裂隙征及双线征(T2WI上高信号区外围包绕条带状低信号),其中27个椎体裂隙位于椎体终板下,2个椎体裂隙位于椎体中央,水平分布于椎体前部。结论:椎体变扁、合并的裂隙征及双线征是Kummell诊断的重要MRI征象,可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分期提供较准确可靠的依据。

  • 标签: Kummell病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Castleman(CD)的CT及MRI影像表现,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及穿刺病理证实CD患者的CT及MRI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8例CD患者中,6例为局灶型,其中5例为透明血管型、1例为浆细胞型;2例为多中心型,均为浆细胞型。CT检查8例,平扫5例病灶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软组织肿块,与肌肉相比呈等密度;3例病灶内有小斑片状低密度。3例伴点、条状钙化。CT增强扫描5例透明血管型动脉期显著强化,强化程度接近同层面血管,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其中3例平扫斑片状低密度区,增强后2例呈相对低密度改变,1例呈更高密度。3例浆细胞型中等均匀强化。MRI检查4例,均为透明血管型,T1WI病灶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中1例T2WI中央斑片状亮高信号,增强扫描强化方式与CT一致。结论CD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及病理分型密切相关,局灶型病例多为透明血管型,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多中心型病理多为浆细胞型,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征,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

  • 标签: CASTLEMAN病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中医临床辨证的客观化研究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已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我们应用X线胸片对渗出性胸膜炎的中医临床证型进行对照观察,通过306例次的对比分析,发现一些规律或证型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渗出性胸膜炎 影像学诊断 中医临床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