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肿瘤术后患者发生盆腔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探求控制和减少患者盆腔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研究人员选取了其所在医院 2017-2019 年间收治的 56 例妇科肿瘤术后发生盆腔感染的患者为感染组研究对象,选取同期接受妇科肿 瘤术后未发生盆腔感染的 56 名患者为正常组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法和二次 logistic 回归法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抗菌药物使用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找出与患者发生盆腔感染的相关性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原发慢性病、 术前盆腔感染史、开放性手术、手术时间、术前接受化疗、术后抗菌药物使用、不良卫生习惯、术后留置导管和术后卧床时间方 面的差异十分显著,且上述因素均符合logistic 方程。结论:年龄、原发慢性病、术前盆腔感染史、开放性手术、手术时间、术前接受化疗、术后抗菌药物使用、不良卫生习惯、术后留置导管和术后卧床时间是妇科肿瘤术后患者发生盆腔感染的危险因素,针 对这些方面进行合理控制能够有效降低盆腔感染的发生情况。

  • 标签: 妇科肿瘤,盆腔感染,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肺内直径≤10mm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uregroundglassnodule,pGGN)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0年3月-2016年3月广东省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经CT检查确诊为肺部pGGN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单一病灶,结节最大径≤10mm,确诊后接受12个月的随访。根据随访期内病灶是否增大和(或)出现实性成分,分为观察组11例和对照组56例,前者病灶增大和(或)出现实性成分,后者病灶大小无变化且始终未出现实性成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有统计意义的项目进一步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χ^2=0.0487,P=0.8463)、年龄(t=0.1793,P=0.8583)、结节直径(t=0.4919,P=0.6245)、结节形状(χ^2=0.0360,P=0.8700)、病灶边缘特征(χ^2=2.4550,P=0.3071)、瘤肺界面清楚情况(χ^2=0.2887,P=0.615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结节密度(t=2.2296,P=0.0292)、空气支气管征阳性率(χ^2=6.4240,P=0.0119)、血管改变阳性率(χ^2=5.8159,P=0.0176)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节密度(χ^2=5.0306,P=0.0249)、空气支气管征(χ^2=5.2295,P=0.0222)是肺部≤10mm的pGGN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管改变是其非独立相关因素(χ^2=1.9711,P=0.1603)。结论:对于肺部≤10mm的pGGN患者,结节密度≥-500HU或空气支气管征呈阳性时应加强监测,以早期发现进展并及时给予治疗。

  • 标签: 纯磨玻璃 密度 结节 肺肿瘤 进展
  • 简介:摘要:当前基层免疫规划工作面临着新挑战,尤其是基层免疫规划工作中出现的免疫纠纷,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努力。本文主要对基层免疫规划工作的免疫纠纷的类型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 标签: 基层 免疫规划 免疫纠纷 防范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妇科手术患者,其发生静脉血栓并造成栓塞的危险因素。并验证应用其评分简表的有效性。方法作者工作单位的妇科,于 2019 年收入病房治疗的 148 例手术患者,将 1 至 6 月, 7 至 12 月,收治的具有手术指征,且接受手术 的 148 名患者进行纵向比较分组。将前六个月,接受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妇科手术患者视为对照组;将后六个月,接受常规治疗 与护理基础上接受评分简表评估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结果 74 例受评分简表评估观察组患者,在危险因素评估与综合康复效果上 都优于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结论:对于妇科手术患者而言,运用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接受评分简表评估的治疗方 式有利于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安全隐患。

  • 标签: 妇科手术 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酒精致精神障碍患者脑萎缩头颅CT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53例酒精致精神障碍患者脑萎缩患者的相关人口学资料、CT影像结果,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相关特征描述,定性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分析。通过R软件调用AUC包和rem包绘制ROC曲线和列线图。结果:在53例精神障碍患者,脑萎缩者35例(66.03%)。经单因素分析年龄、病程、饮酒量、饮酒方式是精神障碍患者脑萎缩的高危因素。经logistics回归分析,病程与饮酒方式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在ROC曲线可知敏感性为0.95,特异性为0.79,AUC为0.935,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强。列线图总分为100分,受病程影响较大。结论:由病程和饮酒方式构建的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酒精致精神障碍患者脑萎缩,从而为临床治疗脑萎缩提供依据,提升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

  • 标签: 酒精 精神障碍 脑萎缩 头颅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医学检验中影响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相关因素,并寻求控制方法,以期为今后的血液细胞检测工作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选取 2016年 10月至 2017年 10月我站血型相同的健康献血者人群 75例,采集其血液样本进行血液细胞检测,分析影响血液检测质量的相关因素与对策。结果将抗凝比例分别设置为 1∶10000与 1∶5000,发现检测指标 RBC、 WBC、 HGB、 PLT存在显著差异( P< 0.05);将血液样本放置时间分别设定为 30min、 3h及 6h,发现检测指标 RBC、 WBC、 HGB、 PLT存在显著差异( P< 0.05), 3h与 6h分别与 30min相比。结论在临床医学检验,对血液细胞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如抗凝比例、放置时间、存放温度以及工作人员的操作等,但就本次研究结果来看,抗凝比例与放置时间是较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在临床检验需要进行严格合理的控制,确保血液细胞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临床医学检验 血液细胞检测 质量控制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床旁超声心动检查在心脏骤停病因诊断及心肺复苏实施过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行急诊床旁超声心动检查的心脏骤停和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超声心动检查所获取的心脏结构、收缩功能及心腔内血流状态。结果:16例患者,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发现心脏结构功能异常15例,未见明显异常1例;超声心动提示心脏疾病为心脏骤停病因12例,非心脏骤停病因1例,不确定是否为心脏骤停病因2例。超声心动于心肺复苏过程检查4例,心肺复苏后检查12例,检查≥2次者4例。首次心肺复苏成功率为75%(12/16),最终存活率为50%(8/16)。结论:心脏骤停后诊治过程中行急诊床旁超声心动检查可及时明确心脏结构功能,提示心脏原发疾病及其是否与心脏骤停相关,指导心肺复苏实施,评估患者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术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在原发性心脏肿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结果:超声心动可直接显示原发性心脏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血供情况、内部回声结构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79个原发性心脏肿瘤,黏液瘤62个、脂肪瘤3个、横纹肌瘤2个、纤维瘤2个、间皮瘤1个、血管平滑肌肉瘤3个、横纹肌肉瘤4个、纤维肉瘤2个,良性70个、恶性9个。结论:原发性心脏肿瘤以良性为主,黏液瘤最常见。超声心动对原发性心脏肿瘤能进行初步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可作为诊断原发性心脏肿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心脏肿瘤 诊断
  • 简介: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其发病率已居出生缺陷的首位,严重危害新生儿的生命和生存质量。然而胎儿先心病的产前诊断却是目前医学界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为了提高对胎儿先心病的诊断水平,我院从2008年4月~2009年8月间对150例高危孕妇进行了详细的胎儿超声心动的检查,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胎儿 心脏
  • 简介:目的探讨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诊断急性肺栓塞的价值。方法对63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肺栓塞的患者行经胸超声心动检查,与CT各参数比较;并将肺动脉高压患者分为3组,进行组间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发现右房内血栓1例,主肺动脉干或左右肺动脉血栓3例,右心腔增大38例,肺动脉增宽33例,右室壁运动异常19例,肺动脉高压45例,肺动脉血流流速曲线异常19例。CT发现右房内血栓及肺动脉内血栓7例,右心系统形态改变及肺动脉高压例数均低于超声心动。3组肺动脉高压患者随肺动脉收缩压(SPAP)升高,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DD)与主肺动脉内径明显增大(P<0.05)。结论超声心动简便易行,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急性肺栓塞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随着人们对心功能的深入研究,右心在循环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但右心解剖结构的复杂性,使准确评估成为一大难题.近年对右心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各种超声心动技术也在迅猛发展,为右心功能的准确评估提供了多种可能.

  • 标签: 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图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在主动脉窦瘤破裂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或介入治疗证实为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的超声心动声像图表现。结果20例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右冠窦瘤破入右室流出道9例、右冠窦瘤破入右室3例、右冠窦瘤破入右房1例、无冠窦瘤破入右房7例。其中合并室间隔缺损11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6例,二尖瓣关闭不全5例,三尖瓣关闭不全4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超声心动均清楚显示20例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破口的部位、形态、大小、数目及破入部位。结论超声心动诊断主动脉窦瘤破裂的特异性强,且简便、准确,可作为诊断主动脉窦瘤破裂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主动脉窦瘤 破裂 诊断
  • 简介:心血管畸形是新生儿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为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越来越多的孕妇将产前检查作为胎儿心脏检查的重要手段,胎儿超声心动孕及晚孕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孕早期胎儿超声心动检查尚处于起步阶段。现拟对孕11~13+6周胎儿超声心动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等进行综述。

  • 标签: 胎儿超声心动图 妊娠早期 先天性心脏病 产前诊断
  • 简介:乳腺X线摄影是目前早期发现乳腺癌最有效的检查方法,电离辐射与乳腺癌的产生有很大关系,有效降低辐射剂量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阐述数字乳腺X线摄影在不同阳极靶面/滤过组合、不同曝光模式、不同腺体分型、不同厚度及压力时,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不同,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基础上应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 标签: 数字乳腺X线摄影 辐射剂量 阳极靶面 滤过组合 曝光模式 腺体分型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对冠状动脉瘘(CAF)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CAF的超声心动特点,其中10例经手术证实,2例经DSA证实,对比超声检查与手术结果。结果:12例术前超声心动诊断右CAF8例,左CAF4例,其中漏入右房2例,漏入右室6例,漏入左房2例,漏入左室1例,漏入肺动脉1例。超声心动图示左房、左室内径增大,冠状动脉明显增宽,部分扩张呈瘤样,彩色多普勒超声于瘘入的心腔或肺动脉内探及异常血流束,频谱多普勒于瘘口处录及连续血流频谱。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显示CAF的起源、走行及瘘口位置,在CAF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术后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冠状血管 动脉动脉瘘 诊断
  • 简介:患者,男性,44岁。3个月前因发热诊治过程中发现心脏杂音,近期出现活动耐量下降而就诊。查体:发育正常,唇、甲无发绀,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心率齐,80次/min,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P2增强,伴固定分裂。实验室检查:指尖氧饱和度96%。心电图:窦性心律,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经胸超声心动显示:①右心房室明显增大,房间隔下部见一回声缺失约26mm(1),左向右分流。②三尖瓣冗长、累赘,其上可见数枚条絮状回声,瓣口中度三尖瓣反流,并可见隔叶体根部细束穿梭血流(2)。结论:先天性心脏病,Ⅰ孔型房缺(左向右分流),三尖瓣隔叶细小裂缺,三尖瓣条絮状回声伴中度反流,中度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51mmHg)。

  • 标签: 经胸超声心动图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三尖瓣反流 左向右分流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对医院儿科 2015年 4月~ 2016年 4月出现的 32例护理安全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引发护理安全事件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护理安全质量。结果:护理人员因素中服务态度差、责任意识低及操作水平低,是引发护理安全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患儿及其家属因素认知度不足及不配合护理,是引发护理安全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环境差也是引发护理安全事件的影响因素。结论:加强儿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的监控力度,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有效避免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儿童的就医安全,推进儿童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 标签: 儿科 护理安全 影响因素 建议
  • 简介:急性贫血常伴有心脏功能的代偿性增强,以保证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供血。慢性贫血往往无症状,易被忽视。关于慢性贫血的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近年来国外有为数不多的研究,但主要集中在镰状细胞性贫血及肾衰竭贫血患者,对其他慢性贫血研究甚少。本研究对58例慢性贫血患者左心结构及功能变化进行了超声心动初步研究,探讨慢性贫血对左心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慢性贫血 左心结构
  • 简介:目的:用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技术(RT-3DE)评估正常人右室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并与左室三维及传统方法相比较,评价三维测量右室每搏输出量(RVSV)的准确性。方法34例正常成人,行经胸左、右心室RT-3DE图像采集,脱机分析右室整体及流出道(RV-outflow)、体部(RV-body)和流入道(RV-inflow)节段容积参数和射血分数(RVEF),左室整体三维容积参数和射血分数(LVEF)。同时用传统M型Teichholtz方法测量LVSV和LVEF;用右室流出道流速曲线速度时间积分(VTI)方法估测RVSV。分析3种方法测得SV的相关性。结果34例正常人三维方法测得的RVSV与三维方法测得的LVSV相关性较高(r=0.86,P〈0.001);与Teichholtz方法测得的LVSV相关性较差(r=0.31,P〈0.001);与右室流出道VTI方法测得的RVSV相关性较差(r=0.46,P〈0.001);二维和流速曲线方法测值均较三维方法偏高(P〈0.05)。右室各节段收缩强度存在差异,节段EF值(%)流入道(62.00±7.20)>流出道(53.08±14.10)>体部(32.00±11.08)(P〈0.05)。右室三维整体收缩功能参数经体表面积标化后,不同性别间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RV-3DE方法评估正常成人LVSV、RVSV一致性好,相关性较高。正常人右室流入道的收缩活动强度及对整体每搏输出量的贡献占主要地位,其次是流出道、体部。RT-3DE为研究右室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提供了可靠、无创的新方法。

  • 标签: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右心室 收缩功能 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