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近阅影像学专著,见有以下不妥之处.现举数例如下.以免引用者混淆。1误将地名译为人名把以地方命名的Lyme病,误译为Lyme氏病。该病是一种蜱媒传染病,即蜱携带疏螺旋体传至人,引起系统性疾患。该病最初发现于美国Connecticut州的Lyme镇.故称Lyme病,现已流行于亚洲和澳洲等地.我国东北森林地带亦有流行。

  • 标签: LYME病 蜱媒传染病 疏螺旋体 影像学
  • 简介:目的:探讨脾脏淋巴瘤(spleniclymphangioma,SLA)的临床及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SLA患者资料,其中9例行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2例直接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观察临床特征及CT表现,并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6例患者表现为脾大,其中2例有贫血、牙龈出血等脾功能亢进症状;2例表现为脾内多发病灶,9例表现为脾内单发病灶;11例均未见钙化及包膜。CT平扫均表现为脾内囊性低密度影,其中6例为单囊性病变,5例为多囊性病变;增强扫描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病灶囊壁及分隔轻中度强化,延迟期3例病灶呈轻度强化,其中1例病灶延迟期囊内容物出现强化。结论:SLA在CT平扫上表现为囊性密度影,增强扫描有不同程度强化,并具有延迟强化的特点。

  • 标签: 脾脏肿瘤 计算机断层扫描 X线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对腹膜后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0例腹膜后淋巴瘤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超声表现特点,并与CT结果对照。结果腹膜后淋巴瘤在超声上表现为体积较大的多房性囊性占位,壁薄,囊腔内可见较纤细高回声分隔带,彩色多普勒检查未见彩色血流信号;CT显示境界尚清的囊样低密度影,内可见较薄的索条状分隔,CT值12~15HU。结论超声检查在腹膜后淋巴瘤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腹膜后淋巴管瘤 超声检查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如何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以防范医疗风险。方法:通过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在诊疗服务过程中需要遵守各种管理制度,提高技术水平,在服务过程中时刻以患者为中心。结果与结论:通过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能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过程中的服务质量,防范医疗风险

  • 标签: 基层医院 医疗质量 医疗风险 服务质量
  • 作者: 刘莱
  • 学科: 医药卫生 >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10期
  • 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温江医院·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1130
  • 简介:超声检查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影像检查方式,其在疾病的诊断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超声检查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腹部疾病、心脏疾病等多个方面。超声检查使用的频率相对较高,对于健康人群来说,经常进行超声检查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超声检查作为一种医学影像检查,有很多人认为这种检查方式存在一定风险,会对身体造成一定伤害。因此很多人在进行超声检查时会很担心,那么超声检查是否存在风险

  • 标签: 超声检查
  • 简介:1资料和方法患者,女性,37岁,既往月经规则,量中等,近3个月来经期延长,量较之前明显增多,血、尿及粪常规检查正常。专科检查示: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宫体中位,大小正常,质中,无压痛,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检查示:子宫大小形态正常,肌层回声均匀,内膜厚6mm,宫腔内见节育器距宫底部37mm,部分位于宫颈管内,宫颈前后径35mm,宫颈管内见45mm×22mm低回声,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示其内见较丰富的条形血流信号,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为0.60。双侧卵巢未见异常。超声诊断:宫颈管内低回声,考虑为肌瘤,息肉,其他。

  • 标签: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 宫颈管 超声误诊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隆起型 DOPPLER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胃肠道囊性淋巴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成人胃肠道囊性淋巴瘤患者的CT表现,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5例患者中,3例单发、2例多发;发生于胃壁1例,十二指肠1例,回肠1例,回肠伴肠系膜多发病灶1例,回肠、结肠伴腹膜后多发病灶1例;病灶大小为2.4~23.7cm;其中4例病灶呈匍行生长趋势,伸入组织间隙;5例病灶均呈水样低密度囊性病灶,边界清晰,增强后均未见强化。结论胃肠道囊性淋巴瘤多为单房囊腔,呈匍行生长,内含均匀液性低密度影,囊壁边界清楚,囊壁及其内容物一般无强化,与其囊性病理学特征相符。

  • 标签: 淋巴管瘤 胃肠道 计算机断层扫描 诊断
  • 简介:摘要 : 目的分析心源性胸痛患者应用急诊高危胸痛风险评估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3 月广东省东莞塘厦医院收治的心源性胸痛病患者 140 例,根据患者诊断需求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 70 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诊治,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急诊高危胸痛风险评估表诊治。比较 2 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首次心电图时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检出率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和首次心电图时间均短于常规组 (P < 0 . 01) 。观察组患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检出率高于常规组 (P < 0 . 01);2 组患者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 05) 。结论急诊高危胸痛风险评估表对心源性胸痛患者的诊断效果较好,能有效识别高危胸痛患者,利于后续尽早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源性胸痛 急诊高危胸痛风险评估表 检出率
  • 简介:目的:探讨肝囊肿经皮穿刺置硬化后出现胆汁性引流液的原因及相关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7年6月行经皮穿刺置引流无水酒精硬化治疗过程中引流液染有胆汁的肝囊肿患者9例,均行囊腔造影,3例引入留置导管后即抽吸出浅绿色黏液样液体,3例抽净囊液后稍加负压即抽出浅绿色液体,2例注射无水酒精15min后抽出浅绿色浑浊液体,1例置后持续抽吸出浅绿色黏性液体。结果:5例改变操作技术(抽吸囊液及注射酒精时轻柔缓慢、勿加压)、3例调整导管位置、1例延长留置导管引流时间(10d)后,胆汁性引流液消失,继续硬化治疗。结论:肝囊肿穿刺置后出现胆汁性引流液可能与囊内压改变、囊壁损伤和侧孔位置不当有关,应经导管行囊腔造影,确认无胆管显影,通过消除负压吸引、加压注射,调整导管位置及盘曲张力,延长引流,待引流液胆汁消失变清亮,再继续行囊腔硬化治疗。

  • 标签: 肝囊肿 硬化疗法 胆汁性引流液 原因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采用固定电流和固定噪声指数(NI)的Z轴自动电流调节(ATCM)技术对下肢血管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下肢血管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固定电流250mA)、B组(ATCM技术,50~380mA,NI12)各30例.其余扫描参数均一致.检查结束后分别对2组相同横断层面图像的股主动脉、腘动脉和胫后动脉图像噪声(SD)进行测量,并对重组后的三维图像进行质量评分,同时记录机器自动生成的CT剂量指数(CTDIvol)、相应剂量长度乘积(DLP),对比2组数据之间差异.结果:2组的血管图像噪声和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组后的三维图像均能完整显示下肢动脉及其各级主要分支,满足诊断需要.B组的辐射剂量与A组比较,CTDIvol降低了51.72%(P=0.000,P<0.05)、DLP降低了47.87%(P=0.000,P<0.05)、有效辐射剂量(ED)下降了43.90%.结论:下肢血管CTA采用ATCM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自动调节管电流技术 图像噪声 辐射剂量
  • 简介: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学龄前儿童正常胰腺显示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方法:将学龄前儿童按年龄分为4组,采用5~10MHz高频宽带探头和3.5MHz低频探头对54例正常学龄前儿童的胰腺进行扫查,测量胰腺头、体、尾的大小并扫查平面腹壁的厚度。结果:在学龄前儿童胰头、体、尾径线测量中,高频宽带与低频探头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频宽带探头对学龄前儿童主胰的显示率显著高于低频探头(P<0.01)。同层面腹壁厚度与胰腺各部分(胰头、胰体和胰尾)的测量差值存在相关性(r=0.39,P=0.004;r=0.28,P=0.04;r=0.40,P=0.003)。学龄前儿童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及年龄与高频宽带所测胰腺大小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结论:用高频宽带探头不仅能准确对学龄前儿童胰腺进行测量,还能更好地显示胰腺内主胰等内部细节结构。

  • 标签: 超声 高频宽带 低频 胰腺
  • 简介:目的:探讨肺淋巴肌瘤病影像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肺淋巴肌瘤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肌瘤病6例,均行常规CT和HRCT扫描。结合国内文献病例,对该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6例均为女性,年龄35~60岁,平均41岁;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且呈进行性加重。在常规扫描上见两肺广泛分布小透亮影及囊状影,分布均匀,囊壁较模糊。HRCT上表现为均匀清楚薄壁小囊腔,囊腔直径几毫米至20mm,壁厚1~2mm,囊气腔被正常肺组织环绕,病变分布无明显上下野、外周或中央差异。结论:肺淋巴肌瘤病是一种罕见的以细支气管周围血管平滑肌异常增生为特征的疾病,HRCT具有较特征性的表现,是本病主要的影像检查方法。

  • 标签: 肺淋巴管肌瘤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险预警护理干预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失禁性皮炎(IA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急诊重症监护室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风险预警护理干预,比较2组IAD发生率和大便管理情况优良率、肛周皮肤损伤程度。结果:观察组IAD发生率9.26%,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风险预警 护理干预 急诊重症监护室 失禁性皮炎
  •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adaptiveiterativedosereduction3D,AIDR3D)联合低电压、低对比剂用量在上腹部CT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低剂量组两组(每组30例)。常规组电压120kV,滤波反投影法(filteredbackprojection,FBP)重建,对比剂用量1.5mL/kg;低剂量组电压100kV,AIDR3D重建,对比剂用量1.0mL/kg。测量两组图像肝实质、主动脉、右侧竖脊肌、前腹壁皮下脂肪的CT值及标准差,计算主动脉和肝实质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ratio,CNR)、信噪比(signal-to-noiseratio,SNR),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CTdoseindex,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oselengthproduct,DLP),计算辐射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dose,ED),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两组图像之间主动脉和肝实质CT值、CNR,SNR,图像噪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主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CTDIvol及ED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腹部CT检查中,AIDR3D技术联合低电压(100kV)、低对比剂用量可在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的同时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

  • 标签: 计算机断层扫描 管电压 辐射剂量 对比剂 图像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功能 CT 对肝癌患者肝储备功能评估结果与介入治疗风险相关性。方法:抽选于本院接受介入治疗肝癌 患者共87 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治疗研究,病例纳入时间设置为 2017 年 1 月~2018 年 12 月。患者介入治疗前均接受功能 CT 肝储备扫查, 依据介入术后患者肝功能损伤进展分组,中、重度损伤(2~3 级)38 例,轻度损伤(1 级)49 例。经确认分组 结果后比较两组术前肝储备功能CT 检 查 参 数 及 预 后 差 异 。 结 果 : 经 收 集 两 组 介 入 治 疗 前 功 能 CT 扫 描 成 像 参 数 依 据 后 可 知 , 中 、 重 度 损 伤 组HAP[( 65.58?0.25)ml/min

  • 标签: 功能 CT 肝癌 肝储备功能 介入治疗 风险评估,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