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腹膜后原发性肿瘤比较少见且绝大多数是恶性,如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淋巴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神经鞘瘤、横纹肌肉瘤等,其中平滑肌肉瘤是较常见的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约占11%[1],发病率仅次于脂肪肉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资料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9例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7例;

  • 标签: 腹膜后 平滑肌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中国乳腺典型髓样癌(TMBC)的超声乳腺X线摄影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1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根治术前均行超声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80例TMBC患者,分析其影像学特征术后病理结果及相关性。结果:患者术前乳腺X线摄影较超声更易发现肿块钙化点;两者联用诊断TMBC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最高均达4级以上。术前超声更易发现同侧腋淋巴结(ALN)肿大,但术后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的仅占48.4%。超声乳腺X线摄影均提示ALN肿大的患者中,87.5%经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原发灶位于外上象限的患者中,仅83.3%经病理证实转移;雌激素受体(ER)阴性患者中,仅85.7%经病理证实转移。结论:TMBC患者术前超声乳腺X线摄影联合检查不易漏诊,两者均提示同侧ALN肿大时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意义较大,而对原发灶位于外上象限或ER阴性的患者需更加谨慎。

  • 标签: 乳腺肿瘤 髓样癌 超声 乳腺X线摄影 淋巴结转移
  • 简介:目的:比较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CT(CECT)显示脾实质性肿瘤的血流灌注特点。方法:对21例脾实质性肿瘤(血管瘤5例、血管淋巴管瘤5例、淋巴瘤4例、转移性肿瘤7例)分别进行CEUSCECT检查,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增强表现。结果:CEUSCECT对脾病灶内部的血流显示率均为100%,对病灶内部血流灌注的敏感程度均优于彩色多普勒(71.4%)(P<0.05)。CEUSCECT反映的脾脏病变增强方式完全一致。CEUS对增强过程中特殊表现(树枝状、结节状筛孔状增强)的检出率为57.1%(12/21),与CECT相比,病灶血流灌注的增强表现更多样化,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USCECT能敏感地显示脾实质性病变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有助于脾肿瘤的鉴别。

  • 标签: 超声造影 计算机断层扫描 造影剂 脾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诊断为复杂性肛瘘的患者行直肠腔内超声(EAUS)MRI检查。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分析MRI对复杂性肛瘘分型的准确率,并比较EAUS与MRI对复杂性肛瘘的内口、主管支管/脓腔检查的灵敏度。结果:MRI的Parks分型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准确率为90.6%。EAUS与MRI显示内口的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原发主管的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支管/脓腔的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复杂性肛瘘Parks分型的准确率为90.6%,比EAUS能更准确地定位复杂性肛瘘的内口、主管、支管/脓腔,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直肠腔内超声 磁共振成像 复杂性肛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