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用99mTcO核标记D-葡萄糖氨基酸盐配合物99mTcO(DGDTC)2观察其在肺腺癌(Spca-1)荷瘤裸鼠体内的摄取情况,并与18F-2-氟-2-脱氧-D-葡萄糖(18F-FDG)的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分析99mTcO(DGDTC)2作为肿瘤代谢显像剂的可行性。方法配体交换法制备99mTcO(DGDTC)2,将Spca-1荷瘤裸鼠模型50只分为99mTcO(DGDTC)2组和18F-FDG组,检测血液、肝、肾、肌肉、肿瘤中的单位放射性计数比值(%ID/g)及肿瘤与非肿瘤(T/NT)放射性比值。结果高效液相层析(HPLC)分析法测定99mTcO(DGDTC)2放射性化学纯度≥95%。荷瘤裸鼠体内分布实验结果显示,99mTcO(DGDTC)2组注射显像剂后30min时血液、肾内%ID/g最高,1h时显著降低。注射显像剂后30min、1h、2h、3h和4h时肿瘤组织的%ID/g分别为5.16±0.96、3.18±0.73、1.94±0.39、0.86±0.15和0.34±0.09;T/NT分别为1.7、3.2、3.8、1.9和1.4。18F-FDG组注射显像剂后10min时血液、肾内%ID/g最高,以后逐渐下降,肿瘤%ID/g最高值出现在10min时。T/NT比值在60min时达最高值2.5,以后逐渐下降。结论99mTcO(DGDTC)2放射稳定性较好,荷瘤裸鼠体内分布显示具有较好的肿瘤靶向性,类似于18F-FDG,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肿瘤代谢显像剂。

  • 标签: 99mTc标记葡萄糖 放射性药物 细胞系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探讨16螺旋CT在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诊断方式分为对照组(静脉肾盂造影)52例、观察组(16螺旋CT扫描)58例,观察两组诊断准确率。结果①观察组58例患者经螺旋CT扫描后,确诊结果:输尿管结合2例、腰大肌陈旧性血肿2例、单纯肾盂积水5例、输尿管狭窄7例、神经元性膀胱5例、输尿管占位5例、肾结石12例、输尿管结石20例。对照组52例患者经肾盂造影检查,确诊结果:16例无显影、16例单侧显影、20例显影延迟;②观察组诊断准确率96.55%(56/58)明显高于对照组诊断准确率84.62%(44/52),二者差异显著(χ2=4.7268,P

  • 标签: 16排螺旋CT 泌尿系统 梗阻性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资料患者男性,51岁。尿频尿急3个月,近1周外院盆腔MRI平扫+增强检查发现前列腺异常结节,考虑恶性肿瘤可能大,盆腔淋巴结肿大,双侧髂骨、骶尾骨多发结节状病灶,考虑转移,遂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

  • 标签: 骨显像 结节状病灶 盆腔淋巴结 硬结节 双侧髂 骶尾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16螺旋 CT在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1月至 2017年 6月收治的 213例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患者。分别采用 16螺旋 CT薄层扫影技术与静脉肾盂造影( IntravenousPyelography,IVP)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统计并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率。结果针对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患者的诊断, 16螺旋 CT的诊断率明显高于静脉肾盂造影的准确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相较于静脉肾盂造影, 16螺旋 CT薄层扫影技术更加适用于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其具有无创伤、操作简单、检查时间短、图像清晰、诊断率高等特点,缩短了患者诊断时间,为后续治疗提供了有利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16排螺旋 CT 静脉肾盂造影 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实施双螺旋 CT三维重建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取 2015年 1月~ 2017年 1月间本院收治的 150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双螺旋 CT三维重建技术实施检查,并对所有患者实施临床综合诊断及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双螺旋 CT三维重建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双螺旋 CT三维重建技术对输尿管良性狭窄、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肾盂输尿管结石、膀胱癌、肾盂输尿管癌的检出率与总检出率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无差异, P> 0.05。结论对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实施双螺旋 CT三维重建技术的诊断效果显著。

  • 标签: 泌尿系统疾病 双排螺旋 CT三维重建技术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实施双螺旋 CT 三维重建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取 2015 年 1 月~ 2017 年 1 月间本 院收治的 150 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双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实施检查,并对所有患者实施临床综合诊断及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双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双螺旋CT 三维重建 技术对输尿管良性狭窄、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肾盂输尿管结石、膀胱癌、肾盂输尿管癌的检出率与总检出率与病理检查结果相 比无差异,P > 0.05。结论对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实施双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的诊断效果显著。

  • 标签: 泌尿系统疾病 双排螺旋 CT 三维重建技术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资料患者,女性,58岁,绝经7年。腹胀3个月,病程中患者有时有低热,37.8℃左右。体检:下腹部触及实性肿块,边界尚清,活动度欠佳,质地韧。肿瘤指标:CA125为313.40U/mL,NSE为29.57ng/mL,HE4为155.30pmol/L。CA199、CEA、AFP均正常。血常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 标签: 卵巢肝样癌 CA125 CA199 实性肿块 肿瘤指标 肝肾功能
  • 简介:男,59岁,因自觉颈部不适2年来诊,初起感颈部较前增粗,后逐渐明显,视诊可见了患者下颈部隆起,皮肤表面光滑,色泽正常,触诊颈部软组织增厚,边界不清,无触痛,未及确切肿块,皮温不高。无家族史,无遗传性疾病。B超显示双侧颈部肌间隙内弥漫强回声团,界限不清晰,内部回声均匀。

  • 标签: 颈部脂肪增多症 影像诊断
  • 简介:资料患者,女性,25岁,因“反复中上腹疼痛2年余,复发加重1月余”来我院就诊。既往病史: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疼痛,为阵发性胀痛,程度不重,尚可忍受,不伴皮肤、巩膜黄染及肩背部放射痛,无畏寒、发热、气促、腹泻等不适;未进行相关处理,疼痛能自行缓解,但之后反复发作。

  • 标签: 中上腹 间皮 既往病史 巩膜黄染 无恶 背部放射
  • 简介:气肿性膀胱炎是一种复杂、严重的泌尿系感染,主要表现为膀胱壁内及膀胱腔内充斥气体,是膀胱急慢性炎症罕见的特殊类型.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膀胱炎
  • 简介:资料患者,女性,82岁,已婚已育。患者半月前因少量阴道流血在当地医院就诊,发现"右附件包块",本院门诊以"附件包块"收治入院。体格检查:下腹部稍膨隆,无压痛及反跳痛,下腹部扪及平脐肿块。妇科检查:右附件可及肿块最大径约15cm,活动尚可,稍有压痛;左侧附件无异常。患者肿瘤指标未见明显异常。

  • 标签: 卵巢BRENNER瘤 交界性 附件包块 医院就诊 阴道流血 体格检查
  • 简介:患者女性,61岁,因腰椎间盘突出入住本院骨科病房。常规妇科超声检查发现右中下腹以巨大囊性为主的囊实混合性占位病变,上界位于脐上30mm,大小约145mm×74mm×120mm,形态欠规则,部分边界欠清,内见不规则的中高回声(45mm×46mm×49mm)(图1)。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示中高回声内见条状血流信号,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0.61。子宫大小为36mm×24mm×38mm,子宫内膜厚3mm,肌层回声均匀。右侧卵巢显示不清,左侧卵巢大小为18mm×12mm。子宫直肠窝未见游离无回声区。超声诊断:右中下腹囊实混合性占位病变:考虑卵巢来源,恶性肿瘤不能排除。腹盆腔增强CT见右中下腹部巨大囊实性占位影,大小为86mm×103mm,增强后实性成分可见明显强化,提示右中下腹囊实性占位:首先考虑胚胎源性肿瘤,具有恶性倾向;相关血清肿瘤标记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CA199、CA125、CA153及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specificgrowthfactor,TSGF)等均在正常范围。手术中见右中下腹一巨大囊实性肿块,最大径约150mm,与回盲部、小肠、大网膜多处致密粘连,肿瘤底部位于右侧附件下方,肝脏无转移灶,无腹腔积液,行肿块切除术。考虑肿瘤为胚胎来源,送冷冻检查,报告为成熟性囊性畸胎瘤,以甲状腺肿为主。组织病理学报告:巨检(右附件)灰红结节1个,大小为105mm×95mm×50mm,切面呈囊实性,内含灰红色清亮液体。诊断:右附件卵巢甲状腺肿(图2)。

  • 标签: 卵巢甲状腺肿 超声表现 成熟性囊性畸胎瘤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Doppler
  • 简介:摘要】对本院 2020 年 10 月 16 日收治 1 例罕见三宫腔子宫畸形病例诊断分析。 关键词】三宫腔;子宫畸形;诊断

  • 标签:
  • 简介:女,61岁,2013年11月10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症状,活动时加重,遂来我院就诊,X线正位片示右下肺大片状高密度影(图1),考虑肺内占位性病变。上腹部MRI平扫见右下肺占位性病变,T1WI、T2WI呈高信号(图2,3),压脂呈低信号(图4),考虑脂肪瘤。查体:生命体征未见明显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血常规无异常。胸腔镜手术示右侧胸腔无明显粘连,

  • 标签: 脂肪瘤 纵隔肿瘤 诊断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5岁,主因'突发头晕伴恶心、呕吐1周'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精神较差,语言流利,定向力、记忆力正常,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灵敏,口角无偏斜,伸舌居中,四肢活动好,肌张力正常。颅脑CT表现(图1):右侧中颅窝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边界不清,大小约4.29cm×5.64cm×4.93cm,CT值约24.5HU,右侧蝶骨大翼和小翼、右侧蝶窦外侧壁、右侧颞骨颞颌关节面及右侧中耳骨质广泛破坏,右侧外耳道内见软组织密度影填充.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颅骨 磁共振成像 CT
  • 简介:1病例资料男,15岁,发现右肘畸形10年,疼痛伴活动受限1周,无外伤史。10年前发现右肘后外侧一骨性突起,无疼痛,无畏冷发热,无低热盗汗,到当地医院就诊未予以治疗,近一年来发现右肘原骨性突起变长。一周前无明显诱因感到右肘疼痛,无法伸直。查体:右肘关节屈伸活动受限,屈肘时见肘后一包块隆起,患者有痛感,前臂旋转力减弱,旋前右侧80°,左侧30°,与对侧相比患侧前臂较短小;双肘关节无明显肿胀,皮肤颜色正常。

  • 标签: 桡骨头 脱位 X线 畸形
  • 简介:1资料患者,女性,84岁,因“头晕不适,诊断为高血压病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2型糖尿病、冠心病及缺血性心肌病型”入院就诊。行常规超声检查发现:膀胱三角区见低、强混合性回声区,范围约27mm×21mm×7mm,形态欠规则,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显示点状血流信号。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膀胱三角区 淋巴瘤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DOPPLER 2型糖尿病
  • 简介:资料患者,女性,52岁,绝经3年,因间断性阴道出血一年多来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检查。超声检查所见:子宫内膜厚约20mm,明显增厚,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与子宫肌层分界不清,周边及内部见短条状血流信号;盆腔内未见游离无回声区。超声提示:子宫内膜增厚,血供丰富(图1),建议进一步检查。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进行宫腔镜检查,探查所见:宫颈管未见异常,宫腔前壁见菜花样赘生物,长径2cm,其余未见异常。刮出组织糟脆。病理诊断:子宫内膜腺癌Ⅱ级。

  • 标签: 超声表现 不均匀 子宫内膜癌
  • 简介:男,41岁,2009年8月底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肤瘙痒、伴身目黄染、腹部不适来我院就诊,超声检查见胰腺弥漫增大,十二指肠镜示胆总管下段约5cm线性狭窄.实验室检查:血尿淀粉酶及血常规正常.肿瘤标志物均在正常范围.γ-球蛋白增高为26.5%,IgG增高为27.2g/L.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示:胰腺体尾部弥漫性肿大,呈"腊肠样"、稍长T1稍长T2信号,边界清楚,可见明显的周围包膜增厚征象,小叶结构消失,DWI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增强扫描后动脉期未见强化,延迟均匀强化,可见胰管变细,胰腺尾部胰管轻度扩张,胆总管上段轻度扩展,下段变窄,明显均匀强化,胆囊壁均匀增厚,均匀明显强化(见图1).

  • 标签: 胰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