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武汉同济医院2012年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E试验检测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和头孢曲松及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2年共获非重复临床分离菌819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815株,占34.4%,革兰阴性菌5376株,占65.6%。门诊患者共分离294株细菌,前5位分离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克雷伯菌属和金葡菌;住院非ICU患者共分离6943株细菌,前5位分离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葡菌、不动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ICU患者共分离954株细菌,前5位分离菌依次为不动杆菌属、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肠球菌属和大肠埃希菌。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和甲氧西林耐药CNS(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58.1%和64.3%。检出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肠球菌17株,分别为13株屎肠球菌(VanA型)和4株鹑鸡肠球菌(携带VanA和VanC基因)。屎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P〈0.05)。检出碳青霉烯类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94株。儿童组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NSP)分离率(18.9%)明显高于成人组(5.0%);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检出率分别为28.1%和56.3%;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中B内酰胺酶阳性率分别为41.8%和98.6%。结论本年度分离的病原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多重耐药情况严重,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及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特别是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亦呈现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和医院感染控制部门的重视。

  • 标签: 耐药性监测 抗菌药物 多重耐药菌
  • 简介:目的了解安徽省铜陵地区临床分离菌株耐药状况。方法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6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2012年共收集非重复临床分离株309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359株,占76.3%,革兰阳性菌773株,占23.7%。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和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占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50.9%和73.0%;MRSA和MRCNS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红霉素等均高度耐药,未见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葡萄球菌。未见耐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出现个别菌株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中产ESBLs株分别占52.1%和42.1%,发现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3.4%、14.0%和17.7%。不动杆菌属对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42.1和4.4%,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70%以上。结论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多重耐药和泛耐药菌株在某些科室内的流行播散对临床构成严重威胁,应重视细菌耐药性监测并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控制医院感染。

  • 标签: 细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 简介:目的了解国内主要地区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方法国内主要地区16所教学医院(14所综合医院、2所儿童医院)临床分离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按统一方案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CLSI2013年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2013年1—12月收集各医院临床分离菌共8457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2863株,占27.0%,革兰阴性菌61709株,占73.0%。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中甲氧西林耐药株的平均检出率分别为45.2%和73.5%。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和MRCNS)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其他测试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MSSA和MSCNS)。MRSA中有92.2%的菌株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敏感;MRCNS中有87.4%的菌株对利福平敏感。葡萄球菌属中均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绝大多数所测试的抗菌药物(氯霉素除外)的耐药率均显著低于屎肠球菌,两者中均有少数万古霉素耐药株,根据表型推测多数为vanA型或vanB型耐药。肺炎链球菌非脑膜炎株成人株和儿童株中青霉素敏感和中介株(PSSP和PISP)所占比例较2012年均略有降低,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的检出率有所升高。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中产ESBLs株分别平均为54.0%、31.8%和16.5%。肠杆菌科细菌中产ESBLs株对测试药物的耐药率均比非产ESBLs株高。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高度敏感,总耐药率≤7.0%。不动杆菌属(鲍曼不动杆菌占89.2%)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2.8%和59.4%。与2012年相比,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中广泛耐药株的检出率有所降低。结论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多重耐药和广泛耐药菌株在某些病区内的流行播散对临床构成严重�

  • 标签: 细菌耐药性监测 药物敏感性试验 多重耐药菌 广泛耐药菌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 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
  • 简介:目的了解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临床分离的肠球菌属细菌的分布情况及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使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检测分析系统对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271株肠球菌属细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并用WHONET5.6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1株肠球菌属细菌中,屎肠球菌137株(50.6%),粪肠球菌80株(29.5%),其他肠球菌54株(19.9%)。肠球菌属细菌主要分离自尿液69株(25.5%)、脓液40株(14.8o,4)、伤口等分泌物34株(12.5%)。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分别为1.3%和1.5%;未检出呋喃妥因耐药株;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1.8%和2.6%;对高浓度庆大霉素和高浓度链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1.0%和22.9%。屎肠球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4.4%,未检出利奈唑胺耐药株,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为19.1%;对高浓度庆大霉素和高浓度链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4.8%和26.4%;但对四环素和奎奴普丁一达福普汀的耐药率低于粪肠球菌,分别为58.3%和0。结论屎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粪肠球菌高;并已出现对万古霉素耐药株;其耐药性存在地区和菌种间差异,临床治疗应根据细菌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标签: 肠球菌属 抗生素 耐药性
  • 简介:目的调查肠杆菌科细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PMQR基因)的现状、基因型以及PMQR基因阳性菌株携带Ⅰ类整合子的情况及其相关。方法PCR法对125株肠杆菌科细菌(80株大肠埃希菌、18株肺炎克雷伯菌和27株阴沟肠杆菌)进行PMQR基因和Ⅰ类整合子检测。对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并对阳性菌株做接合试验,采用琼脂倍比稀释法测定供体菌、受体菌和接合子对喹诺酮类和其他抗菌药物的MIC。结果125株肠杆菌科细菌检出16株(12.8%)qnr基因阳性,其中8株携带qnrS1基因,8株携带qnrB6基因;另检出15株(12.0%)携带aac(6’)-Ib-cr基因。20株PMQR基因阳性菌株携带I类整合子。26株PMQR基因阳性的菌株中有12株接合成功,典型Ⅰ类整合子阳性的菌株中有7株接合成功。与受体菌相比,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对接合子的MIC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肠杆菌科细菌中存在PMQR基因的流行,PMQR阳性菌株可同时携带整合子基因,这些耐药基因均具有水平转移的特性,故应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肠杆菌科 喹诺酮类 质粒 耐药性 细菌 I类整合子
  • 简介:目的了解2012年中国CHINET耐药监测网所属15所医院临床分离的克雷伯菌属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和纸片扩散法(K-B法)对临床分离株作药敏试验,并按CLSI2012年标准判断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共收集15所医院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8772株、产酸克雷伯菌804株、肺炎克雷伯菌臭鼻亚种43株及其他克雷伯菌属2株。82.8%菌株(7963/9621)分离自住院患者,54.9%菌株(5285/9621)分离自呼吸道标本。儿童(17岁以下)来源的克雷伯菌属占16.3%(1564/962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克雷伯菌属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3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9%、10.8%和12.9%,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14.1%和17.0%。所有15所医院均分离出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或厄他培南)耐药菌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945株,产酸克雷伯菌45株。结论克雷伯菌属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仍保持较低耐药性,按CLSI2012年新标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的分离率已达10.3%,且耐药株仍主要集中于华东地区,加强医院感染控制至关重要。

  • 标签: 克雷伯菌属 细菌耐药性监测 药物敏感试验
  • 简介:目的了解2012年我国不同地区15所医院临床分离不动杆菌属细菌的构成、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共收集15所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8739株不动杆菌属,其中鲍曼不动杆菌7827株(89.6%)。按照统一方案,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CLSI2013年版标准判读,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8739株不动杆菌属细菌主要分离自住院患者,占85.4%,门急诊患者占14.6%。26.4%不动杆菌属分离自ICU,其次为内科病房(22.0%)。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分别为10.9%、35.2%和35.7%,其次为阿米卡星(43.4%);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3.5%和68.2%。不同医院不动杆菌属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也有不同,不同科室分离株的耐药率也有不同,其中以ICU分离株耐药率最高。出现较多多重耐药(45.0%,3521/7827)和泛耐药(20.0%,1567/7827)株。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不动杆菌属中最常见的菌种,检出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该菌对于除米诺环素、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外的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60.0%以上,且耐药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不同地区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相差较大,不同科室菌株的耐药率也有很大差异。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 抗菌药物
  • 简介:目的了解2012年中国不同地区15所医院临床分离肠杆菌属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现状。方法全国15所教学医院2012年1—12月临床分离的3031株肠杆菌属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以CLSI2012年版标准判断。结果3031株肠杆菌属细菌中阴沟肠杆菌占73.0%(2212/3031),产气肠杆菌占23.9%(725/3031),其余肠杆菌属细菌占3.1%(94/3031)。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占53.2%(1612/3031)。肠杆菌属对头孢唑林和头孢西丁的耐药率高(〉89.0%),对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54.4%、47.5%和34.3%,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较低(6.6%-26.3%),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5%、3.7%和10.3%。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中至少一种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占8.9%(269/3031)。共检出4株对所监测的抗菌药物均呈耐药的广泛耐药肠杆菌属细菌。结论2012年肠杆菌属细菌耐药性与2011年相比有所下降,但耐药情况仍很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降低耐药率。

  • 标签: 肠杆菌属 阴沟肠杆菌 产气肠杆菌 碳青霉烯类 耐药性
  • 简介:目的了解磷霉素氨丁三醇对尿标本中肠杆菌科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ATB系统对中段尿标本分离的1185株肠杆菌科细菌进行鉴定,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和ESBI.S的检测,结果按CLSI2012年版标准判断;应用WHONET5.6软件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1185株肠杆菌科细菌对磷霉素氨丁三醇的敏感率为90.8%,其中大肠埃希菌929株(78.4%)、肺炎克雷伯菌124株(10.5%)和奇异变形杆菌69株(5.8%)对磷霉素氨丁三醇的敏感率分别为93.1%、88.7%和79.7%。住院患者尿标本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对磷霉素氨丁三醇的敏感率低于门诊患者(87.0%对92.7%)。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54.4%、38.7%和23.2%。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磷霉素氨丁三醇的敏感率分别为89.5%和87.5%。结论尿标本培养获得的肠杆菌科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磷霉素氨丁三醇对尿标本分离的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肠杆细菌细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可作为临床经验用药之一。

  • 标签: 尿路感染 肠杆菌科细菌 磷霉素氨丁三醇
  • 简介:目的了解2012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监测网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和自动化仪器方法对上述菌株作药物敏感性试验,并按2012年版CLSIM100-S22标准判断结果。结果共收集临床分离的CRE菌1499株,包括克雷伯菌属952株(63.5%)、肠杆菌属226株(15.1%)和埃希菌属206株(13.7%)等。标本来源和科室分布最多者分别为呼吸道标本(48.2%)和重症监护室(29.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CRE菌株对多数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高度耐药,除对阿米卡星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低于50.0%外(分别为46.9%和49.8%),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70.0%~100%。儿童分离株对环丙沙星、氨基糖苷类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低于成人分离株。结论CRE菌株对多数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严重限制临床抗感染治疗有效药物的选择。CRE菌株在医院中的某些科室如重症监护室和神经外科较为集中,应对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以遏制此类耐药菌株在医院中的播散流行。

  • 标签: 细菌耐药性监测 药物敏感性试验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感染控制
  • 简介:目的评价卡泊芬净注射剂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念珠菌病和食管念珠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方法本研究为非对照、多中心、开放临床研究,入选对象为年龄≥18岁,确诊为侵袭念珠菌病或食管念珠菌病需要进行抗真菌治疗的中国成人患者。采用卡泊芬净静脉给药,每日50mg,首日采用70mg负荷剂量。在最后一次血液或其他正常无菌部位培养阳性后继续治疗至少14d。食管念珠菌病患者每日50mg,疗程至少7d,症状缓解后继续治疗72h。结果共入选63例患者,包括侵袭念珠菌病60例,食管念珠菌病3例,其中安全分析集(SS)63例,全分析集(FAS)63例,符合方案集(PPS)50例。SS63例患者中,14例发生19例次严重不良事件,均与研究药物无关;发生与药物有关的非严重不良事件31例73例次,其中4例同时发生临床不良事件和实验室指标异常;8例发生12例次临床不良事件,主要为皮疹等,其中91.7%(11/12)属轻、中度。27例发生实验室指标异常,主要为ALT等肝酶升高、血钾降低等。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49.2%(31/63),其中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7%(8/63),实验室指标异常发生率为42.9%(27/63)。1例因不良事件终止治疗,占1.6%(1/63)。FAS和PPS中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8.1%(36/62)和70.0%(35/50)。FAS中,侵袭念珠菌病的有效率为57.6%(34/59),食管念珠菌病为2/3。PPS中,侵袭念珠菌病的有效率为68.8%(33/48),食管念珠菌病为3/3。结论卡泊芬净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念珠菌病和食管念珠菌病临床不良反应大多为轻、中度,患者可耐受。卡泊芬净可有效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念珠菌病和食管念珠菌病。

  • 标签: 卡泊芬净 侵袭性念珠菌病 食管念珠菌病 安全性 耐受性 疗效
  • 简介:目的了解广东省东莞市2007--2009年腹泻患者中沙门菌感染情况和菌株的血清型别、同源及耐药性变化。方法对纳入研究的腹泻患者进行沙门菌检测,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血清分型、药物敏感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2007--2009年共检测760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分离到53株沙门菌,检出率为7.0%;共分得15种血清型,鼠伤寒和肠炎沙门菌居多;大多数沙门菌对常用的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除肠炎沙门菌、斯坦利维尔沙门菌和B型副伤寒沙门菌外,其余菌株的血清型无同一PFGE型别的菌株;用XbaI酶切11株肠炎沙门菌可分为PFGE—XbsⅠ1~6型,其中PFGE-XbaI4型为优势型别。用SfiI和Notl酶对5株肠炎沙门菌进行再分型,综合用XbaI/SfiI/NotI3种酶的结果发现仍有2组菌的PFGE图谱是完全一致的。结论2007--2009年度广东省东莞市沙门菌的感染多数为散发病例,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治疗沙门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 标签: 沙门菌 脉冲场凝胶电泳 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