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6 个结果
  • 简介:神经内科患者病情重,护理工作任务艰巨,为探索有效的新病区管理模式,2003年起,我院实施护士长领导下的护理组长负责,全面促进了病区护理质量的提升,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护理组长负责制 病区 内科患者 护理工作 管理模式 护理质量
  • 简介: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对健康的需求在不断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护理服务属于一种特殊的具有活动性的商品,因为它的无形性,在质量的保证中较实物商品更为困难。为了让病人感受到真正意义上的照护,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并保持其可持续性,我院推行了首接负责这一护理模式,

  • 标签: 负责制 护理服务质量 临床 健康意识 病人满意度 病人感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次透析负责管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浙江省舟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需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58例患者为实验组,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某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确定首次透析负责的内容、制定首次透析负责的流程、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制度。结果:首次透析负责管理实施后的患者满意度、依从性、舒适度、血压的达标率均高于实施前,患者首次血透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其中患者满意度、血压的达标率、首次血透综合征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首次透析负责管理实施后不但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而且也有助于透析质量的提高,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首次透析负责制 血液净化中心 临床护理 影响
  • 简介:胸腔镜手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技术,由于其手术风险小、创伤少、患者恢复快、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高,已成为绝大部分早期肺癌及部分中期肺癌患者根治术的首选治疗方式[1]。随着手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时间已明显缩短,经常安排数台手术连续施行,导致腔镜镜头连续反复使用。

  • 标签: 手术室 腔镜镜头 专人负责制
  • 简介:目的调动护理专业技术骨干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在心脏外科ICU设立护理组长岗位,确定其岗位职责,享受相应奖金待遇。结果激发了护理专业技术骨干的工作积极性,护理投诉降低,各项危重护理质量指标得到提高。结论实行护士长领导下的护理组长负责,能使ICU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应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心脏外科 ICU 护理组长 质量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专业课程教学实行主讲教师负责的优势与不足。方法在护理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明确主讲教师权利与义务,制定主讲教师遴选、考评以及奖惩制度,探索和完善主讲教师负责的管理措施和运行方式。结果专业课程建设质量明显提高:6年中,主讲课程的总评优秀率达到100%;课程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先后建成2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优质双语示范课程,2门军队优质课程,5门校级优秀课程;骨干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明显提升:1名主讲教师获得总后勤部育才金奖,2名教师获育才银奖.3名教师获上海市育才奖,2名教师获校特级优秀教师称号,10名教师获校A级优秀教员称号。结论主讲教师负责对调动护生求学积极性。激发教师主观能动性具有积极作用,在促进护理学科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有待改进和完善。

  • 标签: 护理 课程 主讲教师 师资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ICU护理管理运用组长负责分层管理模式,研究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所收治的100例患者,分成各50例的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的是组长负责分层管理方式。结果 对照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2.1±6.4),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为(80.21±5.5),两组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对护理满意度为80%,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为96%。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组长负责分层管理模式开展ICU护理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评分,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可在临床中推荐使用。

  • 标签: 组长负责制 分层管理 ICU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质量管理中护理部区域化负责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实验时间控制在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实验对象为本院接受护理的患者,实验人数为 360例。将 2018年期间就诊的 180例患者定义为对照组,将 2019年期间就诊的 180例患者定义为实验组。 2018年期间医院实施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方案, 2019年初实施护理部区域化负责,对护理部区域化负责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对本次实验展开分析,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提升幅度较大,( 97.2±0.7)分显著高于( 95.3±1.2)分,护理质量评分方面差异显著( p< 0.05);细致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者满意度有着较为明显的提升, 97.78%相比 94.44%较高,护理满意度之间差异凸显( p< 0.05)。结论:在护理质量管理中护理部区域化负责的实施效果较好,其在促进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提升方面作用突出。

  • 标签: 护理质量管理 常规管理 护理部区域化负责制 护理质量评分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消化内科护理采取组长负责分层管理模式,对于护理效果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3月~6月在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96例患者以及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排序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组长负责分层管理模式,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医患纠纷、患者投诉以及护理事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护理人员满意度、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消化内科护理采取组长负责分层管理模式,效果显著。

  • 标签: 消化内科护理 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 不良事件发生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次透析负责管理模式对血液净化中心护理执行力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2月—12月本院收治的45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将2019年1月—9月治疗的4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试验组,实施首次透析负责管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的尿素清除指数达标率、蛋白分解达标率、血压达标率、血清白蛋白达标率、血红蛋白达标率,同时观察实施首次透析负责管理模式前后工作人员的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的尿素清除指数达标率、蛋白分解率达标率、血压达标率、血清白蛋白达标率、血红蛋白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首次透析负责制管理模式 血液净化中心 护理执行力 影响
  • 简介:[目的]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设立护理带班组长岗位,确定其岗位职责,协助护士长进行二级管理。[结果]护理带班组长工作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结论]实施护理带班组长负责,能使SICU护士的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应用,落实了基础护理服务项目,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带班组长 护理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辅助值班在儿科夜间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拔具有工作经验、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业务能力强、护理技术操作熟练、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工作责任心强的护士担任辅助,辅助护士晚上轮流值班,对夜间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的巡查、指导、监控。[结果]加强了夜间护理工作的质量控制,保证和提高了儿科夜间护理工作质量,减轻了夜班护士的工作压力,保证了急危重病人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结论]在儿科夜间护理中实施辅助值班,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确保夜间护理安全。

  • 标签: 辅助班 儿科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2006年10月开始上主,通过近2个月的主工作及与前两任主的共同经验交流,探讨泌尿科主工作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现介绍如下。

  • 标签: 临床工作 泌尿科 工作制
  • 简介:目前普遍存在护士缺编的现象.管理者应有所创新,主动适应医疗市场发展需求,从全局着眼,以人为本,挖掘内部潜力,靠有效的科学的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我院是一所拥有500张病床,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20个护理单元,在编临床一线护士228人。

  • 标签: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低年资护士 护士缺编 市场发展 主动适应 以人为本
  • 简介:为适应急诊医学发展的需要,推动.3-诊护理工作向科学化、理论化和程序化发展,提高护理骨干.3-诊救护水平,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的能力,上海市护理学会特举办“急诊护士适任培训”。本项目为市级I类学分10分,项目编号:0307511401002。内容包括:质量管理体系在急诊科质量控制中的意义;急救护理新理念,新技术,

  • 标签: 急诊护士 培训班 招生 质量管理体系 急救护理 医学发展
  • 简介:[目的]探讨高职高护生的临终关怀态度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我校护理专业2014级两个班级的105名护生,应用护士人文关怀品质量表、死亡态度量表、职业性临终关怀态度量表对105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高职高护生临终关怀态度的个人忧虑、专业忧虑态度维度得分分别为54.37分±3.90分、73.07分±3.89分;死亡恐惧与临终关怀态度各维度呈正相关(P〈0.05);护理人文关怀知识与专业忧虑态度呈正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关怀知识、死亡恐惧是影响护生临终关怀态度的主要因素.[结论]我校高职高护生临终关怀忧虑水平较高,护理人文关怀知识、死亡恐惧影响职业性临终关怀态度.

  • 标签: 护生 临终关怀 人文关怀 死亡态度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