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混合牙列期儿童口腔健康状况,为临床口腔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应用自行设计的混合牙列期儿童口腔卫生习惯及状况问卷调查表,对2013年10月就读于湖北省武汉市某小学的学生358例进行口腔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混合牙列期儿童口腔卫生习惯及状况发生率高的包括:牛奶或饮用水加糖频率为不加的;吃甜食次数为每天3次以内的;每日刷牙次数为早晚刷的;刷牙方法为拉锯;父母文化程度中学以上;无或偶尔父母监督刷牙;餐后不漱口;无窝沟封闭;经常用含氟牙膏;无或偶尔检查;经常饮碳酸饮料;3岁以上开始刷牙。混合牙列期儿童口腔疾病发生率高的包括:龋病、乳牙滞留和口腔探诊出血。结论混合牙列期儿童不良的卫生习惯发生率高,需要学生、家长、医院三方积极配合,共同加强健康教育,才能有效促进混合牙列期儿童口腔健康。

  • 标签: 混合牙列期儿童 口腔健康 调查研究
  • 简介:我国护理博士研究生教育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护理学博士研究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仍显不足,但也呈现出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探索博士研究生能力培养中的问题,总结护理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经验尤为重要。该文基于护理博士研究生11年的培养经验,从护理博士研究生四阶段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双师型导师队伍的建设、临床教学与科研基地的建设、培养质量监控与制度保障以及实施成效等方面对护理博士生的培养进行总结.为提高护理博士生培养质量提供启示。

  • 标签: 教育 护理 研究生 基于能力的教育 博士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进阶早期肺康复锻炼在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6月收住于我院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进阶早期肺康复锻炼护理,对两组干预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第3,7,14天时的氧合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进阶早期肺康复锻炼对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干预,可安全有效提高其氧合指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康复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授权赋能健康教育应用于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中,对患者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64例前列腺骨癌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进行授权赋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自我效能水平、生活质量评分、负性情绪评分。结果:健康教育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授权赋能健康教育应用于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中,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减轻其负性情绪,值得推广。

  • 标签: 授权赋能式健康教育 前列腺癌骨转移 自我效能 生活质量 负性情绪
  • 简介:目的探讨坐八段锦对高龄衰弱老年患者疲乏程度和衰弱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6月我科收治的高龄衰弱老年患者35名为研究对象,在规范临床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为期5个月的坐八段锦锻炼,应用修订版Piper疲乏量表和Tilburg衰弱量表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高龄衰弱老年患者的疲乏量表等级和衰弱量表得分(包括心理衰弱维度、社会衰弱维度及总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而衰弱量表的躯体衰弱维度得分较干预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个月的坐八段锦锻炼可改善高龄衰弱老年患者整体衰弱状态,尤其是心理衰弱、社会衰弱2方面;不能有效改善其躯体衰弱状态,但可有效缓解其疲乏程度,值得广泛推广至社区。

  • 标签: 坐式八段锦 衰弱 疲乏 高龄老人
  • 简介:目的探讨参与教学联合视频反馈法在高职护生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自愿参与原则招募2016级158名高职护生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应用常规教学法和参与教学联合视频反馈法培训,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教学法。使用临床心肺复苏态度知识调查问卷和院外心肺复苏施救意愿问卷对两组护生于培训前和培训后1周进行测评。结果培训1周后试验组心肺复苏知识、态度、院外施救意愿得分较培训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试验组心肺复苏知识、态度、院外施救意愿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与教学联合视频反馈法心肺复苏培训,不仅能提高护生对心肺复苏知识的掌握还能提高护生心肺复苏的态度和院外施救意愿。

  • 标签: 参与式教学 视频反馈法 院外施救意愿 心肺复苏术 态度
  • 简介:目的:探讨投影红外血管成像仪在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法,对照组A和对照组B分别进行头皮静脉和四肢静脉穿刺;观察组在投影红外血管成像仪引导下行静脉穿刺,观察组A和观察组B分别进行头皮静脉和四肢静脉穿刺。比较穿刺效果。结果:观察组A与对照组A头皮静脉穿刺情况、启动静脉注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与对照组B四肢静脉穿刺情况、启动静脉注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投影红外血管成像仪引导下行新生儿外周静脉穿刺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启动静脉注射时间,且红外成像光源不会产生辐射和热量,对皮肤无损害,是安全有效的可视化穿刺方法。

  • 标签: 投影式红外血管成像仪 新生儿 外周静脉穿刺
  • 简介:目的:探讨结构心理行为干预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学龄儿注意力和多动行为的影响。方法:对37例就诊的ADHD学龄儿给予结构心理行为干预如安思定+脑电生物反馈+感觉统合训练+行为矫正,比较治疗前后父母评定量表评分、生物反馈指标及感觉综合能力发展评分。结果:治疗后患儿在多动/冲动、多动指数两项因子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在品行障碍、学习问题、心身问题、焦虑四项因子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在本体觉、前庭觉两项因子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触觉防御、学习能力两项因子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3个月后β波、SMR节律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P<0.05),θ波、θ/β比值均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通过结构心理行为干预能强化ADHD学龄儿感觉、认知、行为间的整合能力,提升患儿注意力及信息从获取、加工到输出的连续性和协调性,提高神经系统的稳定性,明显改善ADHD患儿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行为。

  • 标签: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结构式 心理行为干预 综合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视频健康教育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疾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12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维持血液透析期间实施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维持血液透析期间实施视频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饮食及液体摄入、治疗行为、身体活动、心理社会行为、疾病管理行为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视频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疾病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视频式健康教育 维持血液透析 疾病管理能力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奥马哈系统护理模式对营养不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患者营养状况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一2017年6月就诊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的营养不良COPD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按奥马哈系统护理模式进行营养干预。采用微型营养评估量表(TheMiniNutritionalAssessment,MNA)、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OPDAssessmentTest,CAT)、改良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odifiedMedicalResearchCouncilDyspneaScale,MMRC),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MNA、CAT、MMRC评分变化情况,分析两组患者各指标随时间变化情况,以及MNA评分与CAT、MMRC评分的相关关系。结果观察组主要健康问题在环境领域、社会心理领域、生理领域、健康相关行为领域均有分布,其中以健康相关行为领域居多。对实验结果进行简单效应分析,两组患者CAT、MMRC、MNA量表评分在入院时与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方法和时间存在交互效应(P〈0.05)。两组患者各量表评分差异在入院时无统计学意义,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关系分析提示,MNA评分与CAT、MMRC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93,r=0.594;P〈0.05)。结论采用奥马哈系统护理模式对营养不良COPD患者进行营养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情况,随着时间推移,营养改善更明显,从而提高营养不良COPD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营养不良 奥马哈系统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运动干预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今后研究提供指导与方向。方法收集和整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开展运动干预的相关文献,根据文献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检索相关文献报道,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开展运动干预形式主要有:有氧运动,包括跑步、功率自行车、健步走以及游泳、瑜伽等;抗阻训练,如力量训练、负重抗阻运动和弹力带练习;以及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相结合的形式。运动强度以中度为主,可以减轻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改善内皮舒张功能、减轻疲劳状况、提升生活质量。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开展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有一定效果,有氧运动的效果要优于抗阻训练。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开展运动干预具有挑战与难度,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运动能力较差,患者自身对开展运动干预的积极性不高,患者开展运动干预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与监督。建议以后开展多科合作,发挥社区医院和同伴支持的作用,增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运动的积极性。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有氧运动 抗阻运动 干预
  • 简介:依据中老年肺结核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特点和需求,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构建并应用中老年肺结核患者延续护理方案。经过6个月的延续护理干预,21例中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转归、护理结局、服药依从性均有好转。措施的局限性为缺少与社区的联系、缺少对高龄患者个性化干预。

  • 标签: 结核 奥马哈系统 延续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滚动冰敷压迫疗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术后均予镇痛治疗及早期运动康复训练,对照组术后采用传统冰敷疗法,观察组采用滚动冰敷压迫疗法。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h、12h、24h、48h、72h静息状态及术后24h、48h、72h活动状态的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低于对照组,术后1d、2d、3d、7d膝周肿胀值低于对照组,术后1d、2d、3d、7d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评定体系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滚动冰敷压迫疗法相对于传统冰敷疗法更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和患肢肿胀,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 标签: 滚动式 冰敷压迫法 全膝关节置换术 康复护理
  • 简介:的剖析认知导向母婴阻断指导对围产期合并乙肝患者疾病知晓率及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12月符合纳人标准的86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干预。研究组予以认知导向母婴阻断指导。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疾病知晓率、生活方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疾病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生活方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认知导向母婴阻断指导应用于围产期合并乙肝患者,能提高个体对自身疾病的知晓率,且能控制肝炎病毒,达到预期效果。

  • 标签: 母婴阻断 乙型肝炎 围产期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浅层、深层吸痰深度对建立人工气道的成年患者气道内吸痰效果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数据库,收集成年患者浅层、深层吸痰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使用RevMan5.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步检索获得文献2732篇,最终纳入12项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显示,相较深层吸痰,浅层吸痰法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的上升幅度(Z=9.18,P<0.01)、潮气量的增加幅度(Z=2.43,P=0.02)较大,血压波动(Z=4.28,P<0.01)、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Z=6.08,P<0.01)、刺激性咳嗽发生率(Z=3.23,P<0.01)较小,而两者在痰鸣音改善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气道峰压下降幅度、心率及VAP影响的结果稳定性较差。结论浅层吸痰法在改善血氧饱和度、增加潮气量、减轻气道损伤等方面优于深层吸痰,但两者在气道峰压、痰鸣音、VAP发生等方面暂未发现差异,尚需大量高质量的研究作进一步探讨。

  • 标签: 浅层吸痰 深层吸痰 吸痰深度 人工气道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困难评级在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5年12月我科入住的有呼吸困难症状的100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结果]提高护士对病人呼吸困难程度病情掌握率,提高病人对呼吸困难评级及相应健康知识掌握率,降低病人呼吸困难再加重率。[讨论]护士应用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对呼吸系统疾病病人进行呼吸困难评级后,护士应用该表能准确描述出病人呼吸困难的程度,医护、护护之间能达成共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间接提升护士素质。

  • 标签: 呼吸困难评级 呼吸系统疾病 护理评估 效果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护理应急管理系统及人力资源配置在灾害救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6月,改良医院护理应急管理体系,科学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以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某三级甲等医院在台风灾害中得到急救的156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救护理管理及人力资源配置模式。以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在台风灾害中得到急救的188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改良护理应急管理系统及人力资源配置。回顾性分析两组急救反应速度、接诊分流时间、入住医院时间及抢救成功率。结果对照组急救反应速度平均为(4.96±0.30)min,多于观察组的(2.13±0.40)min;对照组接诊分流时间及入住医院时间分别为(4.83±0.60)min和(20.32±0.40)min,而观察组为(1.96±0.40)min和(13.87±0.50)min;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7.53%,高于对照组的90.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护理应急管理系统及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可缩短应急救护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快速高效应对灾害,减少台风灾害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应急管理系统 护理管理 人力资源配置 灾害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