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实施医护体化模式在送检痰培养标本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观察2023年3月至6月重庆某三甲医院呼吸内科196例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纳入98例,常规组运用常规护理,试验组运用医护体化模式,针对试验组与常规组的指标实施组间对照。结果 (1)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常规组患者护理前痰培养标本采集相关事项掌握水平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试验组患者运用医护体化模式后痰培养标本采集漱口方式、有效咳嗽方法、吐痰方式、标本收集掌握水平高于常规组,期间校验值显示为P值<0.05,充分证实组间差异存在。(2)试验组(3.06%)患者痰培养标本不合格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11.22%),其P值<0.05,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医护体化模式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实施,能够显著提高标本质量管理,提升患者痰培养标本合格率。

  • 标签: 呼吸内科 住院患者 医护一体化模式 痰培养标本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实施医护体化模式在送检痰培养标本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观察2023年3月至6月重庆某三甲医院呼吸内科196例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纳入98例,常规组运用常规护理,试验组运用医护体化模式,针对试验组与常规组的指标实施组间对照。结果 (1)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常规组患者护理前痰培养标本采集相关事项掌握水平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试验组患者运用医护体化模式后痰培养标本采集漱口方式、有效咳嗽方法、吐痰方式、标本收集掌握水平高于常规组,期间校验值显示为P值<0.05,充分证实组间差异存在。(2)试验组(3.06%)患者痰培养标本不合格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11.22%),其P值<0.05,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医护体化模式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实施,能够显著提高标本质量管理,提升患者痰培养标本合格率。

  • 标签: 呼吸内科 住院患者 医护一体化模式 痰培养标本 质量管理
  • 作者: 李薇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07-07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 第8期
  • 机构:西部战区空军医院,四川 成都610000
  • 简介:<正文>检验科通过加强实验室内部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即室内质控)提高结果的精确﹑准确;通过参加各级临床检验中心的空间质评活动来检验本实验室结果的准确、可比。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管理措施。但是,非实验室因素导致检验误差的现象时有发生。而般情况下,检验人员很难发现﹐使检验结果失去客观。目前,大多数医院住院病人的标本采集都由临床护士来完成。因此.护理工作在保证检验质量上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护理工作;检验标本质量
  • 简介:1应用于氧气枕.将针帽连接在氧气管与氧气枕之间,无漏气,避免了玻璃接头易碎的缺点,携带方便,便于院外急救.2应用于吸痰器.将针帽连接在吸痰管与导管之间,用,更换方便,防止交叉感染.

  • 标签: 一次性针 妙用一次性 针帽
  • 简介:为了获得准确可靠的检验数据用以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医护人员必须注重分析静脉血标本的质控工作。因为临床反馈不满意的检验结果大约有80%的报告最终可追溯到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标本采集是最容易出现问题并且是潜在因素最多的环节。

  • 标签: 血样采集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采血标本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的改进措施,为提高临床血常规检测数据准确提供保证。方法:选取2021年8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在L市某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测的同年龄段临床确认的健康人群54例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肘部静脉血与指端末梢血,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学分析处理数据。结果:静脉血标本中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均高于末梢血标本(p<0.05);立即送检的血液样本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放置超过3h的血液样本(p<0.05);当放置温度不同时,室温放置的血液样本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值同样高于冷藏放置的血液样本(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中血液样本的采集部位、送检时间、放置温度会影响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计数值,推荐静脉采血后在室温下立即送检,能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血常规 白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
  • 简介:摘要:痰培养标本质量对培养结果可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现阶段痰培养阳性率偏低等现象普遍存在,部分痰培养标本为污染标本,导致细菌培养结果的应用价值显著降低,甚至会对临床医生进行病情诊断以及预后评估造成误导,影响患者预后改善,还会导致医患矛盾以及医患纠纷发生率升高,使得医院形象受损。因此,必须保证痰培养标本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特就儿科患者痰培养标本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将研究对策综述如下。

  • 标签: 儿科 痰培养标准 质量影响因素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报道1例重症血栓血小板减少紫癜患者的护理。方法:回顾其临床资料以及治疗、转归的情况,总结其护理重点。结果: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患者未再出现发热,溶血,血小板减少、肾功能异常、神志异常等表现,病情好转出院。结论:血栓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护理要点包括血浆置换前、中、后的护理,精神神经系统症状的护理,感染护理,用药护理,预防出血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人员凭借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临床经验、强大的知识储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做好相应的护理,可推动治疗顺利进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 简介:锐器损伤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危险的传播途径之。感染科收治的患者中,肝炎、AIDS、梅毒等经血液体液传染的疾病较多,这类患者的隔离防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科于1998年开始使用自制锐器盒,将其置于患者床尾,集中处理这类患者的传染医疗锐器和垃圾,近10年实践证明,其安全可靠,无例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刺伤或传染垃圾泄漏,安全率100%,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锐器损伤 一次性 血源性传播疾病 制作 安全可靠 传播途径
  • 简介:阴道消毒的方法通常用擦洗或冲洗,目前临床常用阴道冲洗。在日常工作中,用普通1000ml的容器桶盛药液冲洗阴道时,需固定阴道窥阴器,然后执容器桶倒出药液冲洗阴道,再用血管钳夹取消毒棉球清洗阴道,此操作反复3-4次,操作起来费时费力。2006年1月-2007年1月,我科将灌肠桶应用于218例阴道冲洗的患者,其中常规妇科手术前阴道准备160例,各种急慢性妇科炎性反应患者58例,能更有效地冲洗出阴道分泌物,同时可以减少工作量及交叉感染的机会,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阴道冲洗 一次性 灌肠 术前阴道准备 阴道消毒 冲洗阴道
  • 简介:为了减少在电刀使用过程中对其他组织造成损伤,我科制作了电刀头防护套,应用120例,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 标签: 电刀头 一次性 防护 损伤 制作 护套
  • 简介:许多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往往双跟不能完全闭合,导致眼球外露过久而引起球结膜干燥、眼睑水肿及细菌结膜炎等症。头面部手术患者,手术前消毒时,消毒液容易流人眼内,刺激角膜,造成患者术后不同程度的眼部不适。针对上述现象,我们使用麻醉包内创口敷贴保护患者双眼,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标签: 一次性麻醉包 敷贴 创口 全身麻醉手术 细菌性结膜炎 术前消毒
  • 简介:手术用品内包装在手术中已广泛应用,实践证明效果良好。现对其制作、优点以及使用注意事项等介绍如下。

  • 标签: 手术用品 内包装 一次性 手术中
  • 简介:为促进母乳喂养,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和综合医院产科、儿科都必须贯彻由WNLCEF及WHO提出的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10点措施,要求摒弃奶瓶及橡皮奶头,对确实需要加奶的新生儿可用小杯、小匙喂哺.但实践过程中,用小杯、小匙喂哺仍有乳头错觉的现象出现,其发生率随着喂哺次数增加而增加[1].为提高母乳喂养率,本院妇产科研制出哺乳装置,应用于临床后,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 标签: 一次性哺乳装置 母乳喂养 制作方法 硅胶管 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