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1963年我国陈中伟教授实施第1例断指再植术成功至今,断指再植已有44年的发展历程。有研究表明,造成断指再植失败的主要原因系再植术后患指发生血管危象。有研究通过临床观察显示,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为20%~24%。本文就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类型、形成原因及护理干预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 护理干预 再植失败 临床观察 第1例 陈中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肿瘤晚期患者PICC相关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肠肿瘤晚期PICC治疗患者共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的措施将本批次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PICC置管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胃肠肿瘤晚期患者PICC治疗过程中,采取PICC置管护理措施能够显著地防范血栓的形成

  • 标签: 胃肠肿瘤 PICC置管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分析相关性血栓形成后保留导管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5年时间接收的100例相关性血栓形成后保留导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50例,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对于相关性血栓形成后保留导管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恢复现状落实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体现以人为本原则,这样可以使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得到显著提升,改善其生活质量,防范并发症或者不良反应。因此这种护理干预模式具备推行的价值。

  • 标签: 相关性血栓 保留导管 综合护理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骨科术后如果护理不到位很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的术后恢复造成较大的影响,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未能及时处理,很容易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甚至发生血栓脱落,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对于行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要加强对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本次研究则详细综述了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进展情况。

  • 标签: 骨科手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措施 护理方式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本文旨在探讨老年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及护理要点,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及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科学、有效的预防护理策略,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

  • 标签: 老年人 PICC 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首先通过查找、翻阅文献,了解骨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以及危险因素。年龄、制动、术中止血带、严重创伤、麻醉因素、手术时间延长等均是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为防止骨科手术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对此,本文整理了预防以及护理措施的重点,旨在为骨科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研究提高参考依据。

  • 标签: 骨科 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 为肿瘤患者静脉给常用途径, 但其主要并发症之一静脉血栓可直接影响置管的使用和留置时间。相关静脉血栓形成主要与肿瘤的高凝状态、肿瘤类型、导管类型以及穿刺部位等因素相关,为保证 PICC 置管的正常使用及留置时间,可在早发现、早诊断、药物 封管、熟练穿刺及科学宣教等方面作加强。

  • 标签: 肿瘤/治疗 picc 护理
  • 简介:【摘要】总结1例鼻咽癌患者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原因和护理。主要原因:患者相关危险因素(活动依从性低、置管侧手臂活动量少);导管相关危险因素(放疗后血管畸形,置管时反复送管,导致血管壁损伤);护理要点:早期评估(臂围、皮肤温度、疼痛、水肿);肢体功能锻炼(上肢运动操);导管相关护理(脉冲式正压冲封管、连接无针输液接头);抗凝治疗的护理(抗凝药物用药护理)患者保管成功,顺利完成周期化疗后拔除导管。

  • 标签: PICC 血栓 原因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脑卒中患者气压治疗的应用频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方法:以62例脑卒中卧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2020年7月),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以常规治疗为基础联合气压预防),两组人数均为31例,评价对比组间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DVT发生率,观察组6.45%(2/31)明显低于对照组19.35%(6/31),即p0.05),干预1、2周组建间下肢周径较干预前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p

  • 标签: 脑卒中 气压治疗 下肢静脉血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宫颈癌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其因素和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2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和观察所有对患者造成危害的危险因素,并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措施,探究患者手术中气压治疗仪护理情况,是否进行正常的踝泵运动,血栓预防情况以及血清D-二聚体水平情况。结果 在进行宫颈癌手术中,对患者使用软枕和使用气压治疗仪按摩,指导踝泵运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宫颈癌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防护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92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6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56例患者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因素。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病史、D-二聚体、手术时长为影响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结论年龄、病史、D-二聚体、手术时长为导致髋关节置换术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直接诱因,且并非独立存在,相互影响和作用,除提高护理人员术者配合默契度外,加强防护至关重要。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以及腓骨骨折患者表现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并研究具体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4月收治的7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以及72例腓骨骨折患者进行干预研究;分别设为胫骨平台骨折组以及腓骨骨折组。就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展开对比,并就两组深静脉血栓患者发生年龄进行对应分析。结果:胫骨平台骨折组患者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9.72%)低于治疗前(38.89%)(P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腓骨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68例临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原因分析,探讨DVT发病机理。方法:通过回顾临床资料,分析各种危险因素引发DVT的预防措施,对已经发生DVT的患者,如何精心做好抗凝、溶栓期间的护理,防止发生肺栓塞(PE)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医护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DVT的多发及危害,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进行护理干预。

  • 标签: 下肢 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 护理 干预
  • 简介:介绍了人工气道痰痂形成的原因,通过详解加强气道的湿化和对吸痰的管理,较好地干预建立人工气道后痰痂的形成

  • 标签: 人工气道 痰痂 护理
  • 简介:1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产妇通过一般护理、患肢护理、抗凝溶栓治疗的护理,结果,11例均痊愈出院。产后血流滞缓、血管内膜损伤、血液高凝状态是DVT发生的主要原因。产后应针对三大主要原因进行预防治疗及护理。

  • 标签: 产后期 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
  • 简介:  近年来,我们对6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取积极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下肢深静脉 例护理 形成例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