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PDCA管理在推进静脉治疗操作技术规范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7~12月成立PDCA管理小组,对静脉治疗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比较实施前后静脉治疗安全性及质量。结果:实施后护士静脉治疗内容知晓率、注射工具选择符合率、查对正确率、手卫生依从率、消毒操作达标率、中心静脉置管维护率、留置针使用合格率、信息记录完整率及患者满意率等较治疗前均得到明显提高(P〈0.05),而静脉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实施后护士在基础护理、注射操作、健康教育、查对制度、静脉导管维护等方面护理质量评分较实施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PDCA管理能有效规范静脉操作,提高静脉治疗安全性及护理质量,有助于降低医疗纠纷,提高患者满意率。

  • 标签: 质量管理 静脉治疗 操作技术 治疗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多专业协作的主题式培训模式在护士培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7月134名护士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8月-2015年4月133名护士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法,观察组制定多专业协作的主题式培训方案对护士实施培训。比较2组护士的考核成绩、综合能力和对培训方案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考核成绩和综合能力好于对照组,对培训方案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多专业协作的主题式培训模式可有效激发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提升其岗位胜任力。

  • 标签: 协作 护理人员 分层无意识 主题培训
  • 简介:[目的]构建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基地师资准入标准。[方法]在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初步构建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基地师资准入标准体系,选取来自上海市15名专家进行两轮德尔菲咨询,确立评估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递阶层次结构模型,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结果]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868,两轮协调系数分别为0.244,0.179(P〈0.01)。初步建立了一套由职业素养、教学能力、临床护理工作能力3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基地师资准入标准体系。[结论]建立的入职护士临床教学基地师资准入标准体系可信度高,可用于入职规范化培训临床教学基地师资的遴选和规范化培训。

  • 标签: 新入职护士 师资培训 师资准入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遴选
  • 简介:目的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入职护士护理理论和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将本院2013年入职的122名护士设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培训方法;将本院2014年入职的303名护士作为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培训,培训时间均为1年。培训后比较两组入职护士护理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的差异;了解实验组入职护士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反馈情况。结果实验组入职护士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均P<0.001);其对培训安排、课堂体验的认可率均在88.9%以上。结论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入职护士进行培训,提高了入职护士的学习成效并提高其护理理论和技能水平,得到了入职护士的认可。

  • 标签: 新入职 护士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护理理论 操作技能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微课支持下的导学模式在入职护士护理安全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7月外科入职护士50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2016年7月外科入职护士50人为观察组,采用微课支持下的导学模式,比较两组入职护士护理安全理论考核成绩、病人对入职护士护理安全管理满意度以及两组入职护士对培训方法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安全理论考核成绩为93.71分±4.39分,对照组为82.96分±7.6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病人对护士提供安全教育、看着病人服药之后再离开及安全告知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观察组护士对培训方法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课支持下的导学模式激发了入职护士的主动学习兴趣,使护士顺利完成从新职工到专业护理人员的角色转变,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

  • 标签: 新入职护士 导学模式 微课 护理安全 满意度 培训
  • 简介:目的探讨多样性和职业化岗前培训方式在军队医院新人职聘用护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多样性和职业化岗前培训方式对本院52名新人职聘用护士进行岗前培训.结果培训后52名新人职护士岗前培训理论考试成绩优良率为88.5%(46/52);88.7%以上新人职护士对岗前培训的组织管理、课程设置、培训方式、培训考核方法和老师授课均满意.结论采用多样性和职业化岗前培训方式对军队医院新人职聘用护士进行培训,其效果显著,提高了聘用护士综合素质.

  • 标签: 军队医院 聘用护士 岗前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