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静脉配液中减少西林瓶残余药量的方法与效果。方法:从静脉配液西林瓶中抽选120支列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静脉配液,统计西林瓶中残余药液量;再选择120支列为实验组,采取新型配药法进行静脉配液,统计西林瓶中残余药液量;对比两种不同配药方法对于减少西林瓶残余药量的效果。结果:实验组西林瓶中平均残余药量为(0.094±0.007)mL/10mL;对照组西林瓶中平均残余药量为(0.315±0.011)mL/10mL;实验组西林瓶中平均残余药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5.677,P

  • 标签: 静脉配液 西林瓶 残余药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静脉配液中减少西林瓶残余药量的方法与效果。方法:从静脉配液西林瓶中抽选120支列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静脉配液,统计西林瓶中残余药液量;再选择120支列为实验组,采取新型配药法进行静脉配液,统计西林瓶中残余药液量;对比两种不同配药方法对于减少西林瓶残余药量的效果。结果:实验组西林瓶中平均残余药量为(0.094±0.007)mL/10mL;对照组西林瓶中平均残余药量为(0.315±0.011)mL/10mL;实验组西林瓶中平均残余药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5.677,P

  • 标签: 静脉配液 西林瓶 残余药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内压、胃残余量联合应用的护理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80例行肠内营养支持的ICU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仅采取腹内压监测,观察组则采取腹内压联合胃残余量监测。比较两组预后结局差异。结果:观察组肠内营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内压、胃残余量联合应用,有助于减少ICU患者肠内营养不良反应,从而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可推广使用。

  • 标签: 腹内压 胃残余量 ICU患者
  • 简介:摘要:危重患者的静脉输液是维持生命和促进恢复的关键治疗手段。初始补液速度需根据患者缺失液体量计算,快速复苏期要迅速补充。输液速度需根据生命体征、尿量及实验室指标动态调整,以避免过量或不足。合理控制输液容量,监测液体负荷与心脏功能关系,实施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及时识别并补充液体,防止器官功能损害。

  • 标签: 危重患者 静脉输液 补液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 血液净化对于维持性血透病患的影响分析。方法:对2021年4月-2022年5月行血透治疗的70例维持性血透病患进行研究,并分为LFHD组和HFHD组,前者行LFHD治疗(低通量血透),后者行HFHD治疗(高通量血透),分析2组的TG指标、TC指标、P指标、β2-MG指标和RRF指标情况。结果: HFHD组TG指标、TC指标、P指标、β2-MG指标和RRF指标情况改善均优于LFHD组,两组对比,P

  • 标签: 维持性血透 HFHD LFHD 残余肾功能
  • 简介: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透析治疗可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有效地控制干体重,延长患者生命。持续监测血容量的变化对防治透析中低血压及调整透析患者干体重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肾透析/护理 血容量测定
  • 简介:容量注射液是指容量≥50mL并直接输入静脉的液体灭菌制剂[1]。护士是临床各科室药品保管与使用的直接责任者,护士对药品知识的掌握程度、责任心的强弱,直接影响临床药品的管理与使用质量[2]。临床科室配备适量大容量注射液,可缩短患者给药前的准备时间,提高治疗效率,减轻临床护士的工作强度[3]。因此病区大容量注射液的合理备用,规范管理,保障临床安全用药都有积极的意义。为提高病区备用大容量注射液的质量管理,降低护患纠纷发生风险,我院于2013年1~3月,通过对护理人员问卷调查和对全院18个病区备用大容量注射液质量管专项检查,了解病区大容量注射液管理现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大容量注射液 管理现状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衰患者容量管理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入选的64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和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衰患者 容量管理 综合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心衰患者容量管理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抽选82例本院心衰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在无其他因素的干扰下,实验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心衰患者容量管理期间,应加强对患者身心状况的关注,予以行之有效的干预。综合护理效果较好,能够增强护理人员风险识别能力,控制患者病情发展,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使治疗达到预期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心力衰竭 容量管理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病情都较为危重,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是保障治疗效果,提高病人生存率的重要手段。本文对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手术室护理进行研究和探讨。

  • 标签: 低血容量性休克 手术室 护理 研究
  • 简介:【摘要】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病情都较为危重,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是保障治疗效果,提高病人生存率的重要手段。本文对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手术室护理进行研究和探讨。

  • 标签: 低血容量性休克 手术室 护理 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全身浸浴护理在预防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期残余创面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60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是2018年5月-2020年5月,分成两组,参照组30例、研究组30例,研究组实施全身浸浴护理,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残余创面愈合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全身浸浴护理 大面积深度烧伤 残余创面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机械通气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于 2019.2-2020.2收治的 88例进行机械通气并且实施肠内营养的危重患者,将所有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 44例,采用床旁超声来监测患者的胃残余量),对照组患者( 44例,采用回抽胃液法来监测胃残余量),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床旁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在机械通气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可以指导营养治疗方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 ICU住院时间,减轻护士的操作时间 ,值得大范围推广于临床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胃残余量监测的护理效果,分析胃残余量监测在此类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重要性。方法:研究人员选取了其所在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之间收治的82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监测组各41例,在给予两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促胃动力药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不监测胃残余量、监测胃残余量处理,观察21天后两组患者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监测组患者中营养达标的例数更多,营养达标率更高;发生呕吐、返流/误吸、腹胀、腹泻等并发症的例数更少,总发生率更低。结论: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时,实施胃残余量监测是提高患者营养达标率、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良好措施。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肠内营养支持,胃残余量,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互动式健康教育对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行为以及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1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互动式健康教育,分析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措施后的水肿控制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水肿程度整体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互动式健康教育与常规的健康教育比较而言,可以显著提升健康教育的质量,针对患者存在的依从性不强以及知识误区等问题集中进行处理,进而可以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以及水肿控制效果。

  • 标签: 互动式健康教育 腹膜透析 容量控制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管理中应用床边超声监测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试验时间段选取2020.10-2021.10,试验内容:研究对象从在我院重症室收治的需要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中选择70例。应用平均分组的方式,分35例常规组实施回抽胃液法检测胃残余量,35例研究组实施床边超声监测胃残余量。对比分析70例患者的(SAS)评分、抑郁(SD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护理之后,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抑郁(SDS)评分,比常规组低, P

  • 标签: 床边超声监测 胃液法检测 肠内营养 胃残余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医疗技术的发展,心脏病的患病率及检出率不断增高,有越来越多的心脏病患者接受心脏手术。尽管技术不断发展,目前心脏手术仍是风险较大的手术。由于心脏病患者的心脏功能状态和手术过程的特殊性,为维持相对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避免术中术后与容量相关的并发症,术中容量管理尤为重要。围术期合理的液体治疗是维持心血管功能和血液动力学稳定的重要手段,但是实践过程中的难度较高,常易发生血容量过多或不足而导致心血管功能、组织血流灌注或氧供需平衡的变化。因此,本文就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容量变化的特点、容量管理的监测、液体种类的选择以及如何实施围术期容量管理进行讨论。

  • 标签: 容量管理护理 心脏病手术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采用协同护理下的容量管理模式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2021.03~2022.03期间的老年(CHF)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应用协同护理模式的容量管理方法,为期3个月。观察两组的生活质量得分、满意度及其出院后2月内再入院率。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出院后2月内再入院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的自我护理指数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下的容量管理能够更有效地提高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老年患者的再住院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协同护理 容量管理 慢性心力衰竭 老年患者 生活质量 自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心衰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容量管理对其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前来我院进行心衰治疗的49例患者;研究时间段:2023年2月至2024年1月期间,将所有患者依据抽签法分为随机2组,对照组包含24例,观察组有2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心理护理干预联合容量管理,评估患者的心功能与生活质量指标。结果:观察组心功能指标较对照组优,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大于对照组,差异有对比价值(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与容量管理联合运用于心衰患者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同时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有良好的临床护理应用效果,有在临床中广泛推荐的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容量管理 心衰 生活质量 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