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400 个结果
  • 简介:雾化吸入给药是一种理想的给药途径,该方法能避免注射或口服给药所致的全身不良反应,达到更有效的治疗效果。目前,无创呼吸机没有自带雾化吸入装置,在给无创通气患者行雾化吸入给药时,需脱机雾化,使通气治疗受到限制。笔者对氧气驱动雾化与呼吸机管路进行了巧妙连接,使用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 标签: 氧气驱动雾化器 无创通气 呼吸机管路 护理技术
  • 简介:摘要:射病是一个严重威胁生命的损伤,需神经重症监护。据研究,射病28天和2年内的死亡率分别为58%和71%。而且由于气候变化,射病死亡数量也大大增加。

  • 标签: 热射病 发病机理 治疗与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体外射频疗是利用高频电磁波作用于人体局部,在肿瘤组织内产生42~43℃的高热,促使肿瘤细胞坏死,是治疗恶性肿瘤新的、有效的、无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法,成为肿瘤的绿色疗法。在治疗腹腔肿瘤、盆腔肿瘤的原发肿瘤和转移肿瘤中,配合腹腔灌注化疗,以提高肿瘤化疗药物的浓度,达到比单纯疗或单纯化疗更好的治疗晚期肿瘤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腹腔热灌注化疗 体外射频热疗 化疗治疗 腹腔肿瘤 恶性肿瘤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不同氧流量时氧气雾化吸入的效果。方法60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3组均行氧气雾化吸入1周,3次/d。各组的雾化氧气驱动流量分别为5、8、10L/min,比较3组雾化后初次咳痰量以及雾化时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和主观感觉。结果经比较,3组患者前述的4个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不同氧流量对雾化吸入效果无明显差异,从节约成本及患者雾化时的舒适感来讲,使用5L/min的氧流量就能达到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患者 肺部感染 氧气雾化吸入 氧流量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医务人员在手术室使用能量驱动平台的风险和后果。方法 通过对 2013年 -2018年,手术室能量平台安全性相关的 315篇文献进行量性内容分析,得到较为全面的信息,并且分析了这些事件的根本原因以及每种能量平台的非选择性重复操作的适应症。结果 共采用了五种不同能量平台的不良事件,其中单极电凝 231例,高级双极电凝 42例,超声设备 18例,传统双极电凝 16例,冷光源 8例。报告中的不良事件包括皮肤烧伤、绝缘缺陷、内脏烧伤或穿孔、火灾、出血以及误用。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误用、培训不完善、与购买或维修设备有关的费用等。结论 本研究阐明了能量平台使用的风险及其对后果的影响。绝大多数病例与医疗或辅助医疗小组对使用的持续误解有关,但并发症也与购买和维护这些设备的行政决定有关。

  • 标签: 手术室 能量平台 风险管理
  • 简介:炎炎夏日,人们怕热,药品更怕热,这时你可别忘了保护好你的药箱。

  • 标签: 药箱 保护 怕热
  • 简介: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之一。我国每年癌症发病约达170万人,超过心脑血管疾病,成为致死原因的第一位。在当代医学科技迅速发展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肿瘤疗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做好肿瘤病人疗前后的护理工作。

  • 标签: 肿瘤 化疗 护理
  • 简介:心脏直视手术中,为了保护心肌。需要使用接近人体体温(36~37℃)的盐水。以前是将瓶装盐水加热后备用,如手术中需要。随时开启瓶盖供应。缺点:反复开启瓶盖易造成瓶口污染,不利于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盐水容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而降温;少量多次倒盐水,增加了巡回护士的工作量。鉴于这样笔者进行了改进,现介绍如下。

  • 标签: 心脏直视 热盐水 手术中 制作 保护心肌 人体体温
  • 简介:原反应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在短时间内同一科室发生多例病人输液反应却较少见。本文报告八例患儿14次在4d内发生热原反应并分析其成因及预防与控制。

  • 标签: 热原反应 儿童 无菌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科68例射病病人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7月到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56例射病病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射病病人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后病人的死亡率。结果: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我科射病病人总死亡率约为26.5%,与##报道的死亡率为40%有显著差异。结论:积极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正确的降温、纠正脱水电解质、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防止并发症、能有效降低热射病人死亡率。

  • 标签: 热射病 护理体会
  • 简介:目的探讨患者血液透析过程透析前端输血对透析凝血的影响。方法对14例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重度贫血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分别行常规血液透析(对照组)与常规血液透析并在透析过程中透析前端输血(观察组)各66例次,观察比较两种情况对透析外观凝血标准、透析血室容量下降率的影响。结果血液透析过程中,透析前端输血对透析凝血影响比常规血液透析不输血时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透析过程,在透析前端输血存在一定的利弊,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体外循环促进凝血的因素等选择合适的输血途径。

  • 标签: 血液透析 输血 透析器 血液凝固
  • 简介:[目的]探索健康教育与氧驱动雾化吸入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将70例支气管哮喘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均采用万托林溶液、普米克令舒溶液和生理盐水按医嘱定时定量以氧气作为驱动力雾化给药,观察组在用药的同时给予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氧驱动雾化吸入的疗效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病人用药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明显提高了氧驱动雾化吸入疗效。

  • 标签: 健康教育 氧驱动雾化吸入 支气管哮喘
  • 简介: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诞生于 20世纪 60年代,其最早在西方的语言教学中运用,该教学法的突出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达到学习知识和技能的目标。随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该教学法在医学教育、建筑教育以及社会工作教育等多个领域中都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本文将以护理教育为例,分析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 标签: 任务驱动教学法 护理教育 应用
  • 简介:[目的]比较精密输液与普通输液安全性能。[方法]将400例需静脉治疗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精密输液组和普通输液组各200例,观察治疗期间两组病人排气成功率、出现回血、针头堵塞、局部皮肤反应等情况。[结果]精密输液组排气成功率明显高于普通输液组(P〈0.01);出现回血、针头堵塞、局部皮肤反应等现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输液组(P〈0.01)。[结论]精密输液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和病人满意度,且保证了输液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精密输液器 普通输液器 安全性能 回血 针头堵塞 皮肤反应
  • 作者: 安艳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11-18
  • 出处:《护理前沿》2022年第16期
  • 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湖北 武汉430070
  • 简介:目的:分析射病患者的急救效果,探讨有关护理体会;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58例射病患者进行治疗研究,将全部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物理降温和药物急救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急救与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体温状况,以及急救效果和护理满意率;结果:治疗前组间体温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均明显改善,两组相比观察组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达到目标温度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成功率和死亡率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45%)低于对照组(20.69%),而护理满意率(6.90%)高于对照组(27.59%),两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射病患者实施综合急救治疗与护理,利于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方式满意程度。

  • 标签: 普通患者;热射病;急救;护理体会
  • 简介:椎间盘突出是引起椎间盘源性疼痛(discogenicpain)的主要原因之一。既往保守治疗无效者,椎体融合术(fusion)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手术创伤大,严重并发症难以避免,

  • 标签: 颈椎间盘突出 射频热凝 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