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医院门诊患者预约就诊管理中的应用,提高门诊患者的预约诊疗服务效率。方法收集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门诊患者资料,通过现状调查分析找出门诊患者预约就诊率低的原因,进行PDCA循环管理,制定措施持续改进并标准化有效措施。分析PDCA干预后门诊患者的预约就诊率和自助预约(微信小程序医院和自助机)使用率,结果经过PDCA循环常理,结论通过枸建多渠道、广覆盖和操作便捷的预约诊疗服务体系,PDCA循环常理有效提高了医院门诊患者的预约诊疗服务效率。

  • 标签: PDCA循环门诊患者预约诊疗预约就诊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对精密器械供应室的精密器械的处理及采取对策进行了探讨。方法  随机选取我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精密器械供应室处理的精密器械(1000件)作为样本,将2020年1月-12月实施管理前(500件),与2021年1月-12月实施管理后(500件)予以比较,并分析管理前后的科室满意度、精密器械清洗合格率、器械损坏率及出错率。结果  相较于管理前,管理后的清洗合格率更高(P<0.05),器械损坏情况更少(P<0.05),科室更加满意(P<0.05),出错率更低(P<0.05)。结论  精密器械在进行处理时,容易出现清洗不到位,装配不准确、零件掉落等问题,因此需要对其实施针对性的管理操作,提高精密仪器的管理水平。

  • 标签: 精密器械 处理 效果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对2019年5月-2022年4月本科接诊冠心病病人(n=78)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39人,前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依从性等指标。结果:从依从性上看,试验组97.44%,和对照组82.05%相比更高(P<0.05)。(P<0.05)。结论:冠心病用优质护理干预,依从性提升更加明显,认知度改善也更为迅速。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认知度 冠心病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中护理风险管理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双盲随机法分2组,于2020年1月-22年1月对100名呼吸内科病人进行随访。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风险控制。观察护理前后的HAMA评分、HAMD评分、满意度、护理风险发生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了分析。结果:实验组的HAMA、HAMD得分均较对照组低,且满意度较高,且护理风险较低,P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呼吸内科护理 应用效果评价
  • 简介:目的:评价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并总结探究有效的护理风险的规避对策。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在内科住院的382例患者纳入课题研究,按照数字双盲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平均分配入风控组(191例)和比对组(191例)。比对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实施日常的风险预防对策。风控组成员则积极探究在实施内科护理的过程中潜在的护理风险,深入分析风险产生的因素并采取相对应的主动防御策略。并于2019年开始实施,收集一年以上的实施数据。对比组间患者经过不同的风险预防护理措施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程度情况。结果: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对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汇总分析,在观察患者病情不细致、药物不良反应、护理人员感染、错误的药物使用、疾病监护不周以及意外坠床风险等方面进行比较,发现风控组患者每一风险出现的概率均小于比对组。且患者在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方面进行评价时,比对组(91.6%)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风控组(95.8%)。两组数据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科护理过程中存在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坠床、疾病监护力度不够的风险,基于此,医院需要制定出严格的护理管理制度,并加强对内科护理人员的培训,在做好护理风险预防工作的基础上,提升内科护理效果。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 标签: 内科护理;风险分析;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科优质护理给促进自然分娩所带来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7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对其实施分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产科优质护理。结果:相比于对照组产妇来说,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整体更高。结论:从促进产妇自然分娩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产科优质护理有着较为显著的护理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产科 优质护理 促进 自然分娩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开展对比实验来探究优质护理用于肿瘤化疗护理中的效果及影响。方法:在医院中随机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我院诊治的肿瘤化疗患者200名,将所有患者平均随机打散,并在告知患者及家属的情况下,所有人知情自愿参与本次观察研究。所有患者将被随机分为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和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每组100人。在实验及后续记录中,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舒适度自评分、化疗效果、心理状态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实验数据,分析不同的护理方法用于肿瘤化疗护理的不同效果。结果: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患者中,患者舒适度自评分平均为67分,化疗效果较一般,有41人心理状态极差,在小组总人数中占比41%,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平均为3.2,采用优质护理方法的观察组患者中,患者舒适度自评分平均为91分,化疗效果较好,患者心理状态较好,有28人心理状态极差,在小组总人数中占比28%,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平均为4.7。结论:根据两组实验数据显示,采用优质护理方法的观察组患者比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患者舒适度自评分高,化疗效果好,患者心理状态更好,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说明优质护理方法用于肿瘤化疗护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减轻患者负担,增加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肿瘤化疗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干预护理在预防管道穿刺点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接受穿刺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50例,干预组50例。对照组行基础护理,干预组50例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干预措施,包括日常生活自我维护,特殊的临床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穿刺点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干预护理 PICC 静脉注射 穿刺 感染
  • 简介:摘要:目前护理资源匮乏,如何将有限的高质量的护理资源投入到日益严峻的医疗护理工作当中,是目前各类医院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2021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21)》中明确指出:护士的经验能力、技术水平、学历、专业技术职称应当与岗位的任职条件相匹配的要求。本文旨在从临床实践出发,探索如何科学高效的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血液疾病临床护理队伍;因此建立完善一套护理岗位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评价体系可以及时发现护士在岗位期间的理论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实践技能、管理等能力的欠缺之处,为实现岗位与能力相匹配提供参考;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绩效考核的数据化和科学化,为护士的专业课程的设计提供可视化的数据参考,进一步发挥血液内科护理专业的最大优势和促进血液护理专业朝着专业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本研究对血液内科护士岗位质量及评价指标做了初步确定,分别从不同角度的涵盖了血液内科护士岗位能力要求的各个方面。

  • 标签: 血液内科护理 评价体系 岗位 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符合国情的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来为神经外科ICU护理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结构-过程-结果”的方式检索多种文献,并结合患者的个人需求以及临床实践来对指标条目设定,其中的内容确定应结合半结构访谈法,最后再应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指标。结果:最终所构建的神经外科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有结构指标、过程指标以及结果指标。结论:有效的构建神经外科ICU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能够为护理工作提供全面、客观的评价工具,以此能够从有效的监管和指导中提升神经外科ICU护理工作效率以及质量。

  • 标签: 神经外科 ICU护理 评价指标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构建护理安全管理指标体系。方法:参考小组由70名从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尚未建立保健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保健人员组成,70名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建立保健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保健人员组成。结果:研究组护士的分数高于对照组(p < 0.05);研究组医生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在护理安全越来越受关注的今天,应用更科学的研究方法,关注在更广泛的医疗护理服务场所中的护理安全问题,保障所有医疗护理服务实践参与者的安全。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评价指标 构建
  • 简介:摘要 目的:对优质护理在普通门诊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抽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000例患者,将10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0)和观察组(n=500),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患者在门诊就诊结束后,通过填写问卷的形式调查对门诊护理的满意度,研究结束后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另外对两组的护患纠纷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500例患者中,十分满意(91例)和满意(229例)人数共320例,总满意度为64.00%(320/500);出现36例护患纠纷,发生率为7.20%。观察组500例患者中,十分满意(160例)和满意(320例)人数共480例,总满意度为96.00%(480/500);出现1例护患纠纷,发生率为0.20%。将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护患纠纷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在普通门诊中,对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普通门诊 价值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ICU护理感染控制中运用层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ICU患者9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对研究对象进行处理,均为成2组,即为分析组与参照组。参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分析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加用层级护理,对两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护理结束后,分析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分析组患者具有更高的护理满意度;分析组相比于参照组具有更优质的感染控制效果,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护理感染控制中应用层级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护理质量,还有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升,降低感染发生率。

  • 标签: 感染控制 层级护理 ICU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小儿癫痫患儿采取综合护理时的影响。方法 2019年3月~2022年9月,挑选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1例癫痫患儿,选择掷骰法分为观察组36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实行综合护理,对照组依照常规护理,比较护理满意率及负性情绪。结果对比两组满意率、心理情绪,数据有差异(P

  • 标签: 综合护理 小儿癫痫 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慢性肾病护理中应用全程健康教育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6月-2021年12月间诊治的120例慢性肾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2组,各60例。传统组实施基础护理,实践组采用全程健康教育。对比组间情绪状态和疾病知识知晓度。结果:对比组间疾病知识知晓度,实践组明显高于传统组,且实践组护理后的抑郁焦虑得分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在慢性肾病护理中全程健康教育能取得较好运用效果,在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认知度方面的应用效果高于基础护理,适合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肾病 护理 全程健康教育 情绪状态 疾病知识知晓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介入治疗冠心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病例选取均源自我院接收的冠心病患者(时间:2020年1-12月),共纳入72例,对其实施介入治疗。以Spread软件进行随机分组,均分至常规组与循证组;前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后者予以循证护理干预;比较指标:①护理效果;②症状缓解时间;③护理质量;④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经护理,循证组患者护理效果较常规组佳,差异可比(=5.258,P=0.022

  • 标签: 介入治疗 冠心病 循证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对比常规护理以及疼痛康复护理在骨科康复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8月收录124例骨科康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骨科康复患者均等分为62例常规组别、62例研究组别,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疼痛情况等指标。结果  护理满意度:研究组别指标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情况:研究组别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对骨科康复患者实施疼痛康复护理,其能够较好地降低患者的疼痛,患者对护理更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疼痛康复护理 骨科康复 护理满意度 应用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给予患者脑出血疾病患者进行关于手术前后护理干预措施,探究此种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80例病人,分为两组,展开不同护理。结果:通过进行比较,观察组的神经功能以及肢体功能在护理后得到提升相比对照组较多,其中脑功能评分为6.8±1.3,高于对照组的4.6±0.6。肢体功能评分7.4±1.3高于对照组的6.3±2.1。结论:手术前后护理对脑出血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相对较多,在治疗期间使用手术前后护理的手段,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前后护理 脑出血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疼痛通常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个人感觉,会使人情绪低落,这会导致身体和精神上的疼痛增加一倍。疼痛会引起生理和病理变化,例如呼吸急促、血压升高和身体出汗。因此,疼痛不仅是一种伤害,更是一种疾病。尤其是对新生儿来说,疼痛很容易造成新生儿组织损伤,影响新生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神经发育不足。新生儿虽然不能用语言表达疼痛,但疼痛引起的表情、行为等外在生理症状会准确地显示出新生儿的疼痛程度。

  • 标签: 疼痛护理 干预 新生儿护理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