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职业认同是职业社会化的结果,它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过程”指个体从自身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其职业角色的过程;“状态”则指目前个体对其所从事职业的认同程度。近年来,护士职业认同研究已逐渐成为护理领域研究主题之一,主要源于护士对所从事职业的认同程度直接影响其职业感知、工作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可减少护士的离职倾向,起到稳定护理队伍的作用。

  • 标签: 护士职业 认同程度 “状态” 职业社会化 职业角色 护理领域
  • 简介:目的探讨护生职业认同的研究现状,为培养护生积极、稳定的职业认同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近5年国内外关于护生职业认同的文献,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工具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等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结果现有的研究对象中,较多集中在对护生的学历、性别、年级方面进行对照;以量性研究、质性研究为主;研究工具方面,国内量性研究采用量表种类很多,以郝玉芳、胡忠华等编制的量表为主,国外量性研究采取的量表更加多样;影响因素主要有2类,护生自身的主观条件和素质,以及学习生活的客观条件和环境。结论为培养护生积极、稳定的职业认同,可以在研究的深度再加强,开展量表比较研究,增加护生职业认同的形成研究,开展职业认同教育,等等。

  • 标签: 护生 职业认同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专科实习护生职业认同感的现况以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方法:选取我院266名专科实习护生分别参与实习前后职业认同感问卷调查。结果:实习前后护生的职业认同评分分别为(4.18±0.45)与(3.76±0.51),差异较大,P<0.05。结论:专科实习护生的职业认同感较低,且实习前后差异较大,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强化提升需要教育者、学校以及社会多方共同努力。

  • 标签: 专科实习护生 职业认同感 现况调查
  • 简介:目的调查本专科实习学生职业认同感情况,为提出加强学生职业认同感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我校实习后期的50名本科学生和50名专科学生进行职业认同感的调查。结果本、专科学生职业认同感总分分别为(3.18±0.49)分和(3.43±0.37)分。本科学生专业认同感得分低于专科学生(P〈0.05)。对于加强职业认同感的措施,学生更倾向于寻求社会人群的支持、临床带教教师以实例进行现身教育、在教学中寓职教育这几种形式。结论本科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低于专科,应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 标签: 学生 护理 临床实习 职业认同感
  • 简介:摘要:研究中的高职护生职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均值为60.70,标准差为11.10。其中,职业自我概念的均值为21.55,此维度得分最高。职业自主选择性与社会说服的均值较低,分别为7.07和7.85。研究提示,教师可通过优化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强化对护生职业认同的培养,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院里组织的志愿者活动为患者提供专业服务,学院应为学生提供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就业指导与帮助,让学生具备清晰的就业方向与就业目标。

  • 标签: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简称高职护生) 职业认同
  • 简介:目的:探讨隐性课程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在2014年入学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中选取60名学生组成实验班,设为观察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附加具有专业特色的隐性课程;同一老师任教的平行班设为对照组(n=105),采用传统教学法;采用职业认同评估指标体系对两组护生职业认同感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总分和职业自我概念、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职业选择的自主性、社会说服4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通过挖掘专业特色的隐性课程,对提高护生职业认同感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应重视隐性课程在护理教育中的作用。

  • 标签: 专业背景 隐性课程 职业认同
  • 简介:目的调查本科护生专业认同与心理韧性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185名本科护生,使用护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及ConnerDavis韧性量表(CD-RISC)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本科护生专业认同总分为(86.45±10.30)分,处于一般认同水平;心理韧性总分为(61.81±10.97)分,处于中等水平。本科护生专业认同与心理韧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心理韧性能够正确预测专业认同。结论心理韧性是影响本科护生专业认同的重要因素。护理院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培养本科护生心理韧性,从而有助于提高本科护生的专业认同

  • 标签: 护理本科生 专业认同感 心理韧性
  • 简介:目的调查儿科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护士职业认同评定量表和护士工作环境量表对151名儿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儿科护士职业认同得分为(96.19±15.27)分,职称、月收入、夜班次数、工作环境是职业认同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或P<0.05).结论儿科护士的职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应根据儿科护理工作的特点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水平.

  • 标签: 儿科 护士 工作环境 职业认同
  • 简介:目的调查护理专业实习学生在实习开始前、实习中期、实习后期职业认同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加强不同实习阶段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职业认同感调查问卷及一般资料问卷,对某三级甲等医院199名护理专业实习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实习开始前、实习中期、实习后期职业认同总分分别为(71.16±7.18)分、(72.54±7.14)分、(69.00±9.95)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实习前学生自愿选择护理工作、自愿学习护理专业、毕业后会从事护理工作可解释总变异的20.3%;实习中期学生自愿学习护理专业、毕业后会从事护理工作可解释总变异的26.6%;实习后期学生学历、自愿学习护理专业、自愿选择护理工作、毕业后会从事护理工作可解释总变异的39.9%。结论护理专业实习学生不同实习阶段其职业认同感不同,整体处于中等水平。提示临床教育者在实习各阶段均应加强对实习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不断提高其职业认同感水平。

  • 标签: 临床实习 教育 护理 专业认同
  • 简介:将期望理论应用于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的培养,使学生充分认识专业本身的发展空间,采用各种措施提高学生跻身前端的能力,并在专业应用于职业过程中不断使其创造和体会价值感,培养学生稳定的专业意向和积极的专业情感。

  • 标签: 教育 护理 学士 专业 护理 认同 期望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了解基层医院护士核心能力、职业认同的现状,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整体抽样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护士职业认同量表和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基层医院护士核心能力处于中等水平,职业认同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与核心能力呈显著正相关(P

  • 标签: 基层医院护士 核心能力 职业认同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专升本择业效能感与专业认同对职业决策困难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抽选于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期间本高校专升本护生中,共选取100名。以大学生职业抉择问卷、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以及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量表评估其择业效能感以及专业认同度,分析上述护生的职业决策困难和专业认同度、择业效能感评分情况。结果:以上护生的专业认同度总均分为(3.86±0.64)分,职业决策困难总均分为(2.79±0.58)分,择业效能感总均分为(3.24±0.39)分;无临床实习经验护生、实习不满意护生、未从招聘中获得就业信息护生的职业决策困难评分明显高于有临床实习经验、实习满意以及招聘中获得就业信息的护生,P<0.05。结论:护理专升本学生有中等水平的职业决策困难情况存在,其择业效能感和专业认同程度亦处于中等水平,教育者可以通过建设并且完善护理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将护生对于专业的认可度和择业自信提升,改善护生的职业决策困难情况。

  • 标签: 护理 专升本 专业认同 择业效能感 职业决策困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 16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向护理人员发放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护理人员一般情况、职业认同感情况以及职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结果 160名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量表的 PIS总分为( 97.16±12.93)分,得分率为 64.50%,职业发展规划实施度为 65.00%。结论 护理人员职业认同感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职业发展规划实施度有待提高,临床可继续深入研究并采取相关措施,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促进护理人员职业发展规划实施。

  • 标签: [ ] 护理人员 职业认同感 职业发展规划
  • 简介:目的探讨病人对眼球摘除术心理认同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利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84例符合条件的行眼球摘除术的病人,采取问卷及面对面交谈法,了解病人对眼球摘除术的心理认同状况,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人格测验(EPQ)评定病人的心理状态及个性特征,并对性别、年龄、文化、职业、收入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心理认同状况的病人个性类型不同。病人术前不同程度的SAS、SDS对眼球摘除术的心理认同不同,且SAS、SDS程度越重,病人越不能认同手术。不同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对眼球摘除病人的心理认同状况有影响。结论对眼球摘除病人进行护理时,应针对上述因素实施护理,以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眼球摘除 心理认同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抑郁症患者应用自我角色认同护理的效果以及对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112名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自我角色认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躯体症状评分变化情况以及社会支持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SCL-90症状评分及社会支持评分差异不显著,而在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CL-90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社会支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应用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躯体症状,提升患者社会支持评分,推荐在抑郁症患者治疗护理中应用。

  • 标签: 抑郁症 自我角色认同护理 SCL-90 社会支持
  • 简介:目的探讨提升护理本科生自我效能和专业认同的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将404名护理本科生分为两组。对照组(n=190)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n=214)导入回忆成功经验、课前1min形体训练、学长归来演讲和专业思想教育,干预1学期。分别在干预前后,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问卷和精神压力量表对学生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前后,两组学生自我效能感、专业认同和精神压力得分均无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未支持研究假设,提示提升自我效能感、改善专业认同的艰巨性及学校单一教育的局限性。

  • 标签: 教育 护理 学士 自我效能感 专业认同 干预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员工援助计划服务对男护士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认同感的影响。方法选取80名男护士通过进行团体辅导和个体心理咨询对其提供员工援助计划服务。干预前后采用护士职业价值观量表和职业认同感量表对其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男护士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认同感评分均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男护士提供员工援助计划服务,能够促进其形成积极的职业价值观,提高职业认同感。

  • 标签: 男护士 员工援助计划 职业价值观 职业认同感
  • 简介:【摘要】目的:在急诊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授权管理,并分析其对护理人员职业倦怠以及职业认同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急诊科工作的护理人员18名。2019年8月前,仍实施常规急诊室护理管理,2019年8月后,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授权管理。将急诊人员进行分组、分层管理 。对比授权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感、职业认同感以及综合能力。结果:实施授权管理后,急诊科护理人员MBI量表评分明显下降,职业认同感量表、综合能力量表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急诊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授权管理可减轻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感,增强其职业认同感,提高其综合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职业倦怠 职业认同感 授权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临床护士职业认同与认知灵活性、职业生涯韧性的相关性。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在职护理人员共608名,根据职业认同评定量表、认知灵活性量表、护理人员职业生涯韧性量表进行评价,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确定三者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护士职业认同平均106.44±13.61分,处于中等水平;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护士职业认同与认知灵活性呈正相关(r=0.516,P

  • 标签: 护士 职业认同 认知灵活性 职业生涯韧性
  • 简介:目的了解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对毕业论文提升科研能力认同情况,以发现护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潜在问题,为提高本科生在校期间的护理科研能力的培养寻求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80名护理本科毕业生进行有关撰写毕业论文提升科研能力的调查。结果80.9%的学生认同开展毕业论文撰写可以提高护理科研能力和科研兴趣,64.7%的学生认为撰写毕业论文,切实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写作水平。结论今后应从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与科研兴趣;严格选拔科研带教教师、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提高科研带教能力;调整毕业论文的准备及撰写时间,从加强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入手,深化学生对毕业论文提升科研能力的认知,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 标签: 科研能力 毕业论文 护理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