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主要开展消毒灭菌工作,它担负着医院重复使用的医疗、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工作而在过去供应与手术各自为政,手术的医疗器械及敷料打包的情况,都由手术的护士独立完成,然后再送到供应来完成消毒灭菌。由于手术人员紧张,护士忙于日常的手术工作,护理工作,没有充分的时间来清洗器械,再加上她们不具备清洗的条件,所以很难保证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直至2012年9月,供应与手术开始合作,现将在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比较分析如下。

  • 标签: 供应室 手术室 一体化 对策
  • 简介:随着社会的进步及法律知识的普及,人们的维权意识增强,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护理医疗纠纷呈明显上升趋势。由于手术工作的特殊性,一旦发生护理安全事故,必将给病人造成伤害,还会影响医院的声誉及社会稳定。现将手术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 简介:临床护理教学是培养和提高护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评判性思维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和过程。因此,临床带教方法对临床实习护生有着特殊的影响力。手术的护理工作专科性强,无菌要求高,需要护士掌握的知识结构复杂。传统的带教方法,主要采用“传、帮、带”模式,随着我国护理模式的改变,临床教学方法层出不穷。现将手术护理带教方法的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护理教学
  • 简介:探讨核心能力培养在手术专科护士培训中的效果.确定3家三甲医院为培训基地,培训基地工作人员根据浙江省手术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及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方案,按核心能力7个模块制定培训计划,并对浙江省各级医院手术护士进行培训,每期3个月.通过3期培训,学员95人,均获得浙江省手术专科护士资格证书,第1、2期学员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17篇论文.通过对手术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手术护士的综合素质,促进了手术护理专业的发展.

  • 标签: 手术室 护士 能力 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护士意外性血源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对医院手术护士血源性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对护理人员进行自我防护教育,以避免或减少血源性感染的发生。[结果]通过加强学习培训、强化管理、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等,医护人员正确认识了自身防护特点和责任,提高了血源性感染的防护意识,通过1年的随访观察,未发现艾滋病、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结论]通过对血源性感染相关因素的分析,加强全面性防护教育,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护对策,可有效降低血源性感染的几率;发生职业暴露后,采取恰当的出来措施,可降低甚至消除发病。

  • 标签: 手术室 职业暴露 血源性感染 对策
  • 简介:[目的]总结手术腔镜专业组专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方法]应用多媒体业务学习、实物操作演示、医生理论授课、带教老师跟台带教、严格考核等方法对腔镜轮转护士进行3个月的规范化培训。[结果]提高了护士素质、手术配合满意度,使手术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达到共享。[结论]系统化、规范化的手术腔镜专科护士培训有助于提高手术配合质量。

  • 标签: 手术室 腔镜专业 专科护士 规范化培训
  • 简介:运用态势分析法对输液发生的66例护患纠纷进行分析。输液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成熟的护理队伍等优势,也有护理人员不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劣势;在护理模式转变和护理改革中充满了机遇;也有来自社会的患者期望值过高和就医认知度缺失等威胁。要发挥优势,克服劣势,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合理利用人力,加强培训,提高护士素质,以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基层医院 态势分析法 护患纠纷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急诊重症患者满意度方面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主题,明确存在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针对原因制订对策并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患者不满意的主要因素(等待治疗时间和护士巡回)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合理有效利用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 患者满意度 急诊 重症室 护理管理
  • 简介:目的观察输液责任区管理在门(急)诊输液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7月至12月实施传统门诊输液工作模式,2012年1月至6月实施输液责任区管理模式。比较两种不同模式下患者静脉输液等待时间、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投诉发生率。结果实施责任区管理后,患者输液等待时间短,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投诉率低,与传统管理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输液实施责任区管理模式,拉近了患者与护士的距离,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输液室 管理模式 责任区 效果
  • 简介:分析肿瘤专科医院注射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来源,包括工作负荷过重、职业的高风险性、职业要求不断增高、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影响、人际关系的角色冲突、社会及家庭的压力,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 标签: 肿瘤 护理人员 压力源 压力应对
  • 简介:目的探讨精益管理在手术腹腔镜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操作流程,实施5S管理,并进行四级质量控制。结果腹腔镜手术设备缺陷和护士操作缺陷发生率下降(P〈0.01),手术医生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精益管理促进了手术腹腔镜设备规范化管理,提高设备完好率,有利于提高手术效率和安全性。

  • 标签: 精益管理 手术室 腹腔镜 设备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任务引领教学法用于手术护生带教的效果.方法将80名护生按实习月份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人.对照组用传统带教法,观察组用任务引领教学法.实习结束对护生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结果两组护生均顺利通过考核,观察组护生理论和操作成绩优秀人数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护生带教中采用任务引领教学法能提高护生的实习效果.

  • 标签: 手术室 护生 实习 任务引领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力资源优化排班模式在大型手术后勤人员中的应用与成效。[方法]根据手术后勤工作特点、工作范围以及工作性质,建立并优化手术后勤人员岗位设置与专业培训;设立调度中心,人力资源统一安排;运用以人为本的原理,充分体现计划性和弹性排班;统计手术后勤人员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2005年2012年,我院手术量从13702例增加到21195例,年平均增长5%~8%,手术总量增加比例为54.68%;手术后勤人员从21名增加至26名,增加比例为23.80%;手术后勤人员发生的不良事件由241例减少至82例,下降比例达65.97%。[结论]优化手术后勤人员的排班模式,合理设置岗位及应用人力资源,对提高手术的工作质量及效率,降低用人成本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手术室后勤人员 人力资源 排班模式
  • 简介:室间隔穿孔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罕见但严重而致命的并发症之一,通常为肌部间隔缺损,常发生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病死率高,2周内高达87%,临床表现以心力衰竭与心源性休克为主。国内外目前仅有少量外科手术及室间隔穿孔封堵术的报道,但联合介入治疗此类患者则罕见报道,我院于2012年8月成功抢救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及壁瘤形成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室间隔穿孔 联合介入治疗 室壁瘤形成 护理配合 心肌梗死患者